討論串[問題] 北伐那麼順利?
共 15 篇文章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推噓19(19推 0噓 104→)留言123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stoneruler (光芒魚)時間12年前 (2012/03/17 10:40), 編輯資訊
2
0
0
內容預覽:
1926年北伐開始的時候,黃埔系的子弟也才20萬餘人. 而且一旁的桂系軍閥也還有威脅. 但在北伐軍擊敗吳佩孚以後,就開始有各路軍閥不斷倒戈加入北伐軍. 奇怪的是,西北軍的兵力應該是超出北伐軍不少的,卻反過來加入北伐軍一起攻打奉系. 為什麼他們會甘願服從蔣校長的領導?. 還是說北洋軍閥本身的矛盾太大了

推噓8(8推 0噓 28→)留言36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takase (............)時間12年前 (2012/03/17 14:06), 編輯資訊
2
0
0
內容預覽:
首先,當時的輿論是對KMT有利的,也就是戰了那麼多年,不少民眾對全國統一. 是有期望的. 再來,這支革命軍在蘇聯人幫助改造之下,不管財政體質、收買民心. 或是軍事教範上都比同時代的軍閥強上一截. 你要舉馮玉祥,蘇聯當初投注在馮身上的資源肯定沒有國民黨多. 更何況那時候的中國國民黨可以說是加了中國共產
(還有189個字)

推噓6(6推 0噓 1→)留言7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newSung (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時間12年前 (2012/03/17 22:10), 編輯資訊
0
0
0
內容預覽:
stoneruler搞錯了一件事. 馮玉祥宣佈加入國民黨,不是在吳佩孚被擊敗後,而是之前. 1926年9月17日馮玉祥在綏遠五原宣佈加入國民黨. 但武昌被北伐軍拿下,是10月10日. 這個不用想太多,馮玉祥沒想像中那麼偉大. 老馮不可能因為突然耳聞校長的北伐宣誓誓言,就痛哭流涕. 決定洗心革面,響應
(還有214個字)

推噓1(1推 0噓 0→)留言1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Aadmiral (A將)時間12年前 (2012/03/18 00:00), 編輯資訊
0
0
0
內容預覽:
不太對,當時的輿論很難說,「聯省自治」「聯省互保」「保靖安民」的口號要比起. 「全國統一」要來的流行的多,也讓當時的人民覺得可行的多,因為當時的時空背景. 一講到「全國統一」,就難免聯想到袁世凱的亂政。. 這也就是為什麼孫中山提出北伐,也打過北伐,卻都不成功,而且倒不是因為武力上的挫. 敗,反而卻是
(還有351個字)

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takase (............)時間12年前 (2012/03/18 12:31), 編輯資訊
0
0
0
內容預覽:
看到推文,我想要先打個預防針. 討論近代史問題時,很難不牽扯到意識型態,只能盡量了. 當時的一個共通意見是 "南方軍閥" 很會宣傳,而北伐軍在宣傳與策反上. 的確有口皆碑,這些應該都找得到史料. 當時的人民,在講人民這一詞的時候,其實一般人那種整體而全面印象. 和現實有點落差,實際情況往往是雞犬不相
(還有629個字)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