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鐵十字精銳部隊

看板Warfare作者 (裝甲擲彈兵)時間14年前 (2010/07/30 06:04),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0 (看更多)
剛剛重新複習了隆美爾傳一下,整理出了一些資料。 ------分隔線------ 有關隆美爾率領的兵力,在隆美爾傳上集P85最後1行有提到: 隆美爾奉命指揮三個三地連與一個機槍連-如過去一樣,這支部隊就叫做"隆美爾特遣隊" 前揭書P87第4行: ...他指揮的是營級或接近營級的兵力。 就現在的陸軍術語而言,特遣隊(Task Force)相當於一個營的兵力;而就當時隆美爾實際 率領的兵力研判,也是相當於協約國一個營。所以隆美爾指揮約一個營的兵力這點應該沒 有問題。此外,隆美爾所屬的皇家武提堡山地營,共有六個步兵連與機槍連若干,編制看 來較協約國同級單位略大。而隆美爾於1915年9月奉調至該營擔任步二連連長乙職。 ------分隔線------ 前揭書P87第6~8行: 如果一個中尉發現自己居然在指揮一個營,他會坦然指揮下去,只要盡自己的能力做就行 。就因為如此,德軍的軍官與士官常較其他國家軍隊的軍、士官責任大的多,卻不會有名 實不符的感覺。由於官階不輕授,德軍官階的威望也較隆。 這裡應該可以讓我們理解為何一個德軍中尉連長可以率領將近一個營的兵力,隆美爾最接 近指揮全營兵力時,共率領六個步兵連與三個機槍連。此時是在1917年8月羅馬尼亞前線 ,於同月7日進行的科斯納山(Mount Cosna)之役。而德軍山地營的兵力是可以視狀況靈活 調整編組的。 ------分隔線------ 有關以一營兵力俘虜4萬義大利軍的謎思的個人看法: 時值卡波雷托(Caporetto)之役,此役一開始協約國軍大敗,後來在英法援軍趕來後,年底 協約國轉守為攻。 前揭書P101倒數第7行起(該頁最後一段): 黎明時,隆美爾特遣隊以三個步兵連與一個機槍連的兵力再次往北撲往隆蓋洛尼(Longaron e)。隆美爾在接近隆蓋洛尼時,一名不久以前被俘的德軍少尉騎在一頭騾上朝他迎上來, 少尉身後跟著一群揮動白手帕的義大利人。這名騎騾的少尉帶來一封義大利衛戌部隊司令 官的信函-一封降書......那一天是1917年11月10日,也是奧-德聯軍偉大勝利的頂點... 查閱Wiki隆蓋洛尼Longarone: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ngarone Longarone was the site of a battle in World War I, In which a few companies of German troops lead by Erwin Rommel successfully captured an entire Italian Division of over 10,000. Rommel was awarded his pour le merite medal for this achievement. 這裡提到隆美爾俘虜了將近一個義大利師約1萬名兵力,並提到因此成就獲頒Blue Max。 查閱Wiki卡波雷托之役Battle of Caporetto: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ttle_of_Caporetto Erwin Rommel, who, as a junior officer, won the Pour le Mérite for his exploits in the battle... 這裡提到隆美爾因在此戰役中的英雄事績獲頒Blue Max。 Italian losses were enormous: 11,000 were killed, 20,000 wounded and 265,000 were taken prisoner... 這裡提到整場戰役義大利損失頗為慘重,1萬1千人陣亡,2萬人負傷,26萬5千人成為戰俘 。這當然不可能全是隆美爾的功勞,但是我們暫下不提。 查閱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版Battle of Caporetto: 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94080/Battle-of-Caporetto (Oct. 24, 1917), Italian military disaster during World War I in which Italian troops retreated before an Austro-German offensive on the Isonzo front, northwest of Trieste, where the Italian and Austrian forces had been stalemated for two and a half years. In the wake of the successful Austrian and German advance, more than 600,000 war-weary and demoralized Italian soldiers either deserted or surrendered. 這裡有個數據指出60萬名的義大利官兵放棄陣地或是投降,跟維基的資料明顯出入甚大。 吾人不知此數據如何而來,只能列為參考之一。 參照日本學研出版社第一次世界大戰(下)P27: 說明在卡波雷托戰役期間,義軍陣亡1萬,被俘29萬。而在10月24日戰役開始之後的8日間 ,義軍總共撤退60公里,被俘18萬人。 所以整個卡波雷托戰役,義軍戰俘人數最少26萬5千人,至多60萬人(我很存疑)。個人以為 數據應該是落在26萬5千至29萬之間比較合理。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隆美爾在最後進攻隆蓋洛尼時,俘虜1萬人。而整場卡波雷托之戰,義大 利軍投降人數在26萬5千至29萬人之間。而到底隆美爾俘虜了多少人?講實話當時德軍也未 必有詳細計數,因為戰俘人數實在太多,而德軍的攻勢又一直向前進展中。 但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可以依這本隆美爾傳的資料作出統計概算: 1917年10月24日0200時德軍砲擊開始,當日破曉德軍山地營(包含隆美爾的部隊)開始進攻 ,直到10月26日1140時,隆美爾持續前進戰鬥了52小時,總共俘獲9千餘名戰俘(多數屬於 義大利沙來諾旅)。也是至此隆美爾得知同營的一名軍官席歐納以攻佔馬塔組山山頂第一人 之功獲頒Blue Max,隆美爾認為功勳被奪,準備再接再厲。 後來隆美爾在渡過皮亞夫河(River Piave)後,阻斷義大利軍撤退路線,並設立封鎖線俘虜 大量義大利軍(人數不詳)。他決心想獲致最大戰果,也就是攻佔擠滿義大利軍的隆蓋洛尼 。最後隆蓋洛尼守軍向隆美爾投降,俘虜1萬名義軍(這數據是參考Wiki)。 總結隆美爾在卡波雷托戰役中,以步二連連長乙職,承山地營營長史普洛瑟少校之命,率 領特遣隊(相當協約國一營兵力)發起攻擊,"最少"應俘獲1萬9千餘名義軍。至於是否有到 達4萬甚至更多俘虜?因皮亞夫河封鎖線俘獲數目不詳故不得而知,但是卻可以當作一個傳 奇故事來回味一番。而隆美爾也因建立這等偉大功勳,終於獲頒Blue Max,隆美爾獲勳時 軍階應為中尉Oberleutnant(前一帖也跟著修正)。 ------分隔線------ 後記: Pour le Mérit,也就是Blue Max(德文:Blauer Max),被取名叫做戰功棕櫚章我覺得實 在翻的不好,因為明明上面就是橡樹葉Oakleaves...... 參照:http://www.speedace.info/medal.htm 那名"據說"搶了隆美爾功勳的軍官席歐納,全名是Ferdinand Schörner,獲勳時是少尉 Leutnant二戰時升到德國陸軍元帥,指揮了克里米亞半島德軍的撤退。這兩位看來都很厲 害! 請參閱:http://en.wikipedia.org/wiki/Ferdinand_Sch%C3%B6rner 以上是個人整理與一些心得,還請各位多多指教! 如果有人有更精確的數據,還請勞駕提供以饗眾版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11.237

07/30 06:47, , 1F
07/30 06:47, 1F

07/30 07:15, , 2F
大推,可惜薩美爾傳我只買了上冊(默)
07/30 07:15, 2F
※ 編輯: dasfriedrich 來自: 118.168.111.237 (07/30 07:27) 增加日本學研出版社第一次世界大戰(下)乙書的資料。 ※ 編輯: dasfriedrich 來自: 118.168.111.237 (07/30 09:12)

07/30 09:35, , 3F
舒奈爾應該沒有搶了隆美爾的Blue Max,應該是另一人
07/30 09:35, 3F

07/30 09:37, , 4F
舒奈爾的得意戰非克里米亞,應該是聶伯河河灣一戰與
07/30 09:37, 4F

07/30 09:38, , 5F
沒什麼人提的擋住俄軍侵入羅馬尼亞一戰
07/30 09:38, 5F
這是Wiki對Ferdinand Schörner的獲勳敘述: Schörner was born in Munich, Bavaria. A noted veteran of World War I, he won the Pour le Mérite as a Lieutenant when he took part in the Austro-Hungarian/German Caporetto Offensive which shattered the Italian lines in the fall of 1917. 說明係因卡波雷托戰役而獲勳。 而遍查Pour le Mérite於1917年12月的頒授紀錄,僅有以下3名: 資料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Pour_le_M%C3%A9rite 1.Friedrich Christiansen: Friedrich Christiansen, decorated as Naval Pilot Oberleutnant (13 personal victories, although the number may be as high as 21, including shared victories) on 11 December 1917, later General der Flieger and Wehrmachtsbefehlshaber in den Niederlanden (Supreme Commander of Wehrmacht forces in the Netherlands) during service in World War II. 2.Ferdinand Schörner: Ferdinand Schörner, decorated as a Leutnant in December 1917, later a field marshal in World War II. 3.Erwin Rommel: Erwin Rommel, decorated as an Oberleutnant in December 1917, later a Field Marshal in World War II and commander of the German Afrika Korps. 而第一位是個海軍飛行員,僅二、三位確實是因卡波雷托戰役而獲勳,也就是席歐納(採麥 田譯音)與隆美爾。至於是否有搶只是"據說"罷了,而且隆美爾傳上集P97第1段確實提到隆 美爾對此事憤憤不滿。不過這三位獲勳者在二戰都有非常高的成就或地位。 至於席歐納的代表作是否為克里米亞撤退,我個人是對於他盡力救出半島被圍的部隊有相 當的好評,之後的就是在羅馬尼亞的防禦戰。於1945年出任中央集團軍司令,防區從捷克 到奧德河之間。在同年4月4日,他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而且他率領著所部向西奮戰以尋求 向美軍投降之機會(1945年5月2日他回報給OKW),就這點來講,他也算是拯救不少屬下了。 ※ 編輯: dasfriedrich 來自: 118.168.111.237 (07/30 11:48)

07/30 19:40, , 6F
克里米亞退出來的都嘛是一票殘兵敗卒,這可以得"好評"?
07/30 19:40, 6F

07/30 19:43, , 7F
舒耐爾聽到有人會拿這仗來誇他,大概會笑到從墳墓裡跳出來!
07/30 19:43, 7F
文章代碼(AID): #1CKVhyOX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KVhyOX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