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南方人較兇猛?

看板Warfare作者 (實踐才能發光)時間15年前 (2008/11/16 08:52), 編輯推噓1(105)
留言6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 引述《mgdesigner (魔法設計師)》之銘言: : ※ 引述《dom (gouf)》之銘言: : : 皇帝戰蚩尤雖然是傳說,但應該可說明當時南方人對北方人來說是可怕的威脅。 : : 春秋時中原各國得合力抵禦才能勉強擋住楚國的北伐,差一點就被髮左衽了。 : 那是北方的戎狄才左衽吧。 : : 後來楚雖亡於秦,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劉邦項羽還是把秦滅掉(雖然當時的楚國 : : 本部以今天來看是在北方,但以當時的中國來看還是在南方的)。 : : 可是之後南方人就一直被北方人壓著打,只有明滅元是例外。 : : 為什麼古代的南方人(或南方政權)比較強? 我想楚的強勢演變到後代華中、華南軍事比起華北較弱的趨勢, 可以用一個簡單的理論去涵括, 那就是「文化較低、武力較強的文明,征服或與文化較高、武力較弱的文明接觸之後, 久而久之會喪失原有的軍事力量」。 從後來漢化了的鮮卑、女真等族來演繹出這個理論, 應該還算可以參考一下吧? 不過當然,楚在春秋戰國時是否必然是「文化落後於中原的蠻人」, 其軍事力量到底是因為文化比較剽悍所致,還是後來國土兼併大、人力資源多所致, 都影響了楚的狀況可不可以被說成是「武勇的外族受到中原文化影響後變得文弱」。 不過即使楚人原本比起中原人真的是獷悍多的, 到了漢以後,應該還是有逐漸削弱中吧? 但是我又覺得,這問題或許還是不宜一概而論, 因為雖然秦漢以後中國長期的大勢是華北軍事力量強過華中、南, 但並不能說南方人民就已經變得「漢化」、「文弱無比」, 還是有些時候會有「民俗獷悍」的南方人(包括漢人及非漢人) 出現讓北方人嚇一跳的表現; 南方人北伐(東晉、南朝、楊吳)也不是全無成績, 只是整體來說通常還是不成氣候,而華北因為後面有源源不斷的外族加入, 所以軍事優勢可以維持不墜吧。 : 關於黃帝戰蚩尤,我看過神話研究的書,大致上他們的差異在生產模式上,黃帝是北方 : 的游牧民族而且發明了車輪,而蚩尤部落繼承神農氏的遺產-已經進入農耕時代,在物資 : 補給上,蚩尤較有優勢,不過這應該是以現存先民神話推斷的。 如果黃帝vs.蚩尤相當於游牧與農耕的對比(前提是這個推斷是正確的), 那麼這和後世華北和華南的差異似乎就不能等量齊觀了, 似乎比較像是塞外與華北的對抗? : 不過這個思維角度看春秋時代的南北對抗,也可以看到不同的角度,北方諸國,從政治 : 統治技術來看,可以說其實都是一國:大周邦聯,北方諸國通通都是周家分封出去的公 ^^^^^^^^^^^^^^ 不好意思,我對「國」這個詞的運用比較敏感, 對於周代的政治狀況能否稱為「邦聯」也比較懷疑。 就我的印象來看,我覺得至少到東周,華北的政治環境應該可以說 和中古歐洲封建國家的狀況是蠻像的。 下面您又說「不如說是一堆自治州」、「部落聯盟間的內戰」, 我更覺得有些心驚, 尤其當周代「城邦」、城郭國家的體制大體已經確立的時候, 「部落聯盟」的概念是否適合用在這裡,應該需要再確認一下。 就我看來,「自治州」是拿後代的現象套在周代上, 「部落聯盟」則是比較偏五帝傳說時代或最晚到夏、maybe商的現象, 這些描述放在周代似乎不太貼切。 因此,楚與北方的強弱差異,似乎也不適合拿「集權vs.封建」制度差異去解釋; 我比較覺得,楚是有些直轄的郡縣沒有錯(但楚也有封君喔!) 但北方諸國一開始打不過楚國, 實在是因為楚很大,而諸夏都只是一個個城邦, 那不就像是波斯對希臘?諸夏是吃虧在「列國分立」 (或許這就是您認為的「封建主義」弱點), 但不代表它們能動員的人力、物力資源就一定弱於楚國。 如果諸夏中有霸主帶頭統領聯軍,楚國也未必能討到便宜(不過當然這是齊桓公時代, 是標準的霸主帶聯軍;後來晉楚爭霸毋寧說是兩個非中原的強國在對抗了)。 所以我覺得您這篇講「封建文化vs.集權王國」這個解釋框架有啟發性, 至少在戰陣文化上宋襄公那種調調當然打不過務實的楚人。 不過我對「大周邦聯」還有「內戰」這個概念或理論就覺得蠻值得商榷的, 畢竟周代能否說是「一整個國家」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我是完全不覺得整個周代有「周朝」或「周帝國」這種東西存在; 「秦帝國」、「漢帝國」、「唐帝國」……這都沒太大問題, 但周天子即使全盛時期,我也覺得他充其量相當於全盛時期的羅馬教宗; 而春秋戰國時代更每每讓我想到中古乃至近代歐洲—— 只是歐洲沒有跑出一個秦國來,法國成不了秦國,結果歐洲地位降低成了「諸夏」, 反而把世界霸權讓給更邊陲的美蘇兩強)。 尤其要注意到,北方國家的「公」只是一個名器, 不能代表周天子底下的「公國」就一定打不過南方自己稱王的大國; 應該不能只用這種制度和政治文化上的差異解釋中原與楚間的軍事力量差異。 我想領土、人口的因素還是一定要考慮進來。 (簡而言之我同意中原打不過楚有可能是因為「不夠團結」或「戰陣文化死板」, 但以「大周邦聯」的意象去包裝是我比較不贊同的。 而戰陣文化也不能完全解釋啦。) : 、侯、伯、子、男爵所統治的,只是他們都有高度的自治權,看起來與其說像是今日的 : 不同國家,不如說是一堆自治州,可以自己徵稅、自己徵兵等等,他們再怎麼吵,都只 : 是這個部落聯盟間的內戰,但是南方的楚、吳、越,就是完全獨立的政治勢力,以楚而 : 言,楚沒有聽過楚裡面還施行封建的國中國,是一個集權王國,想想看,那麼大的土地 : ,以集權的體制統治,跟北方施行的封建比起來,哪一個在征戰上比較佔優勢?能在戰 : 場上灌注最大的物力、人力資源? : 此外想想那時北方諸國間的交戰,還很文明,打戰還要列陣好,然後就差沒有裁判說: : 「預備、開始」 : 播報員:「目前宋軍部隊已經集結完成,軍容壯大...反觀楚軍遲到了,還在慢吞吞的渡 : 江,光看氣勢,就輸定了」 : 「大會報告,大會報告,各位觀眾,宋襄公堅持要等到楚王國完全進入球場才開打」 : 「阿,楚國人好野蠻阿!他們都不按遊戲規則!他們玩真的阿!!!殺人了阿!!」 : 北方諸國,之間再怎麼吵,都只是內戰,再怎麼吵,都是為了在大周邦聯裡面搶到比較 : 好的政治地位,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春秋「四霸」,他們都叫做「公」,也就是他們都是 : 大周邦聯的公爵: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 : 而楚呢?春秋最後一霸,叫做楚莊「王」,是一個敢跟周王室平起平坐的獨立政治勢力 : ,打起國際戰爭起來,想必絕對比北方各國間文明許多的內戰血腥多了,想想前面提到 : 的宋楚一戰,不難想像。如果放到西方世界來看,希臘聯邦遇到異民族的波斯帝國入侵 : ,絕對不是該聯邦之間的君子之爭可以相比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225.109

11/16 08:56, , 1F
補充一點,同是「公國」,宋、齊、晉、秦的國家性質
11/16 08:56, 1F

11/16 08:57, , 2F
也都不一樣。宋是你說的古板中原小國,
11/16 08:57, 2F

11/16 08:58, , 3F
但晉的軍制就改革很多了,國力也強;秦更實類西戎!
11/16 08:58, 3F

11/16 08:59, , 4F
所以在在說明,「公」、「王」只是爵銜,事在"國"為
11/16 08:59, 4F

11/17 20:07, , 5F
周已經結束部落聯盟囉 我從後面看上來m大的史觀要再加強些
11/17 20:07, 5F

11/17 20:09, , 6F
你文章感覺是用西方的史觀來看中國的 有些時間事件都搞混了
11/17 20:09, 6F
文章代碼(AID): #197sw-EL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7sw-EL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