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有關二戰,諾曼地登陸......

看板Warfare作者 (calebjael)時間15年前 (2008/10/25 02:00), 編輯推噓3(304)
留言7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8 (看更多)
※ 引述《urptt (春虫虫)》之銘言: : 各位前輩好 : 小妹我對二戰的歷史蠻有興趣的 : 尤其喜歡看歐戰、太平洋戰爭、盟軍與德日對戰這一類相關的電影 : 但是大多只是零零星星的看了些影片或書籍 沒有很全盤的了解 : 最近 又再看了一次 Band of Brothers 然後綜合其他影片 : 有點疑問想請問前輩們 : 1. 請問為什麼諾曼地登陸必須先靠"人命"來搶灘呢? : 看了wiki的資料發現盟軍在登陸前一天已經有先轟炸過德軍了 : 但是為何沒有有效摧毀德軍的防禦?? 使得登陸傷亡這麼慘重 防御工事上是不會寫字說﹐這裡是一挺機槍的。 所以盟軍除非做夠情搜工作﹐否則在德軍工事開始反擊前﹐是不會知道 該轟炸哪裡的。另外﹐德軍工事不少也是利用了地形來設計﹐本來就對 外來攻擊有一定的地利優勢﹐而沒有前線觀察哨的情況下﹐盟軍也無法 知道轟炸的效果是否有效﹐無法確定工事是否已經被摧毀。 雖然當時雙方使用的彈藥﹐確實在當時看來是非常多的﹐但對於全面摧毀 德軍防御這方面來說﹐還是遠遠不足﹐這是基於當時炮火所能達到的現實情況 的限制。而盟軍為了登陸後的兵力機動﹐也沒有真的想將整個灘頭地區摧毀 得太亂。 諾曼地事實上並不特別適合登陸﹐因為地形的影響﹐艦隊也無法靠得更近給 登陸部隊提供援助﹐不過也是因為這樣﹐德軍才會被騙沒有真正在這裡做好足夠 的防御。相對於二戰的各種戰役來說﹐諾曼地應該算是傷亡輕微了。 : 2. 請問先投傘兵的用意是...??? 要出其不意的從背後攻擊德軍嗎?? : 可是在他們跳傘前就被發現了呀@@?! 還是說盟軍原本預期是不會被發現的?? : 市場花園的戰役選在白天空降怎麼反而比較安全而沒受到攻擊呢?? 先投傘兵的用意有三﹐最主要就是奪取橋樑等交通要地﹐因為德軍主力在戰前 已經在盟軍成功的情報戰作用下﹐沒有靠近登陸地﹐因此奪取灘頭問題不大﹐ 盟軍在戰役中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迅速擴大登陸場﹐向縱深推進﹐讓德軍不容易 反攻威脅到後繼部隊的登陸和集結。而盟軍兵力本來就離不開車輛﹐控制道路 有利於盟軍兵力的使用。後來的市場花園戰役之所以不順利﹐就是因為低地國家 多河流﹐而橋樑許多已經被德軍炸毀或控制。其他方面當然還包括了阻擊或破壞 敵軍援軍的集結和機動﹐以及尋機破壞德軍前線指揮系統等等。 諾曼地登陸是一場戰略突襲﹐盟軍的作戰出乎德軍意料﹐這場戰略突襲就算是成功了。 而不是一場戰術突襲﹐因此等到飛機已經起飛後﹐是否被德軍發現並不重要。 盟軍也沒有期望過德軍會沒有發現﹐因為戰略的突襲成功﹐已經使得雙方兵力 的對比上﹐德軍處於絕對劣勢﹐再怎麼發現都不影響戰役的結果。 : 3. BOB裡面那位尼克森上尉 就是經常和主角溫特斯上尉一起的那位 : 請問他的主要工作是什麼呀? 同樣都是上尉 好像很少看到他帶兵上戰場 : 而且他總是在溫特斯經過一番激戰之後才出現 然後跟溫特斯抬槓 情報參謀﹐而且他是營指揮部的人﹐他手下也無兵可帶。 : 以上的問題可能有點蠢 orz : 不過 實在是因為小妹才疏學淺 希望各位前輩能夠不吝指教 : 另外 一些關於二戰的戰略 : 例如"某某戰役盟軍從某處推進 是因為...." bla bla bla : 類似這類的文字敘述 牽涉到當地地形地物的 : 請問各位前輩是如何理解的啊@@? : 因為看過的資料中很少會有圖示 所以我真的覺得很抽象@@ 盡量找到圖示﹐隻能如此了。 : 不好意思.......問題有點多 : 那麼先謝謝各位看完這篇文章了 m(_ _)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248.113.23

10/25 02:12, , 1F
感謝回答
10/25 02:12, 1F

10/25 02:13, , 2F
但德軍事先將田野淹滿了水 是德軍早已預料 還是一般作戰本來
10/25 02:13, 2F

10/25 02:14, , 3F
就會有這樣的舉動來防傘兵???
10/25 02:14, 3F

10/25 02:19, , 4F
整個大君主作戰一直在德軍的意料之外,當時德軍一直以為盟軍
10/25 02:19, 4F

10/25 02:20, , 5F
的主要登陸地點會是加萊
10/25 02:20, 5F

10/27 10:17, , 6F
德軍的裝甲師主力幾乎都在加萊,一直到盟軍登陸諾曼弟好
10/27 10:17, 6F

10/27 10:18, , 7F
幾天德軍高層都還認為諾曼地只是佯攻...
10/27 10:18, 7F
文章代碼(AID): #190WrLjU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18 篇):
文章代碼(AID): #190WrLjU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