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困擾我很久的問題,為什麼宇宙中會有" …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小斌)時間20年前 (2004/07/24 03:2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7/69 (看更多)
※ 引述《reader (讀者)》之銘言: : 在對於未知的探索上,哲學做為科學的前導,科學做為哲學的後盾, : 這並沒有什麼問題,否則我也不用唸哲學了。但我不欣賞的是,對於 : 科學已經為哲學的爭論找出答案時,仍有人死抱著過去的觀點不放, : 不能在這個科際整合的時代裡,相互承認彼此的價值。 : 每次談起哲學和科學,一堆人總要重複著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過往 : 知識,彼此都用那個時代的觀念來爭論。真不知今夕是何夕。 : 例如講到人工智慧,總要有人說電腦程式是由固定的程序構成,所以 : 不可能會思考,但從 1943 年開始,第一台電腦都還沒做出來之前, : 科學家就已經證明神經網路有學習能力,因而開啟了有六十年歷史的 : 機器學習理論。 : 如今大家正忙著模擬生物演化、大腦運作、語意網絡,和其他學科的 : 研究成果相互對照驗證。而許多人還在吵著幼稚園級的問題,因此就 : 認為哲學有多麼了不起。這不但是對科學無知,也是對哲學無知。 :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機器人研究嗎? 甚至知道什麼是機器人嗎? 或者 : 我應該請你先看看 Ghost in the Shell 當做入門的動漫畫教材, : 再回來討論? 首先,我完全贊成電腦確實看能做到有學習能力 也相信有一天 電腦從外表可以做到跟人一樣無法區分 而且跟你一樣 認為機器人可以跟人一樣 但是我相信還是存在一個問題 也是前一篇作者所提到的 是 "機器人有跟我們一樣的""感覺""嗎?"的哲學問題 也是問說 "機器人跟人一樣有紅色或是痛的感覺嗎?" 在這裡指的感覺 並 "不是"問機器人能判斷紅色嗎? 而這個問題可以回到人自己本人 可能會更清楚 "你看到的紅色 跟我看到的紅色相同嗎?" 是否有可能我綠色的感覺等同你紅色的感覺 因此 更加推廣的話 那麼 機器人有感覺嗎? (感覺 不等於單純的訊號判斷) 而這個問題 即使是對於人的腦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感覺都沒有定論 在目前最前線的腦神經科學 也是在研究這個問題 如 早期發現DNA結構的科學家 Francis Crick也在研究這個問題 因此現在連人都無法確定如何產生 "qualia"(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感覺") 那麼就斷定機器人 跟 人一樣似乎有點太早了 對於這個問題有興趣的人可以看 Francis Crick的Astonishing Hypothesis(1994) 以及他學生 Koch的新書 (2004) : 我們可粗估人類的腦神經細胞大約有一兆個,而一台 P4-2.5G 的 : 個人電腦,大約只能模擬出 1000 個腦神經的運作,也就是說,要 : 達到人腦的複雜度,用最暴力也最簡單的神經模擬,可能需要用上 : 10 億台用超高速連結起來的還滿高檔的個人電腦,或最好再乘上 : 一千倍比較保險。 : 簡單來說,我們現在等於是在用蟑螂的大腦來做人工智慧。要真的 : 製造出心智和人相仿的機器人,就得先弄出能夠裝載足夠複雜度的 : 計算能力。 : 而對於複雜沒有概念的人,我們也無法討論什麼是心智。 : 更進一步來說,人腦就正好是最適合的人工心智載體,真正的困難 : 僅在於心智轉移的效能,而能夠做人腦對人腦的心智轉移,就能做 : 用電腦模擬出的人腦和人腦的心智轉移,也就是說,只要有適合的 : 載體和轉移能力,就不是問題。 : 但心智轉移能力則是另一個大問題,目前所有的機器學習方式,都 : 太過緩慢,一般認為,最好的是腦訊號直接連結,目前的語言學習 : 或訊號輸入方式,只怕耗上幾百年都做不出來,像 CYC 計劃,到 : 今年剛好二十年,拿來做電腦客服都很勉強,更別說通過 Turing : Test 了。 : 腦訊號連結,現在仍有許多的技術問題等待克服,如今還只能做到 : 簡單的機械控制,但一般認為這是近未來科技,也就是在我們有生 : 之年,應該可以有相當成果。能否在我們老死之前出現人工心智, : 則還是未知數。 : 哲學系學生最愛談什麼 Churchland 的 Chinese Room Problem, : 自以為是站在科學前沿的探索,但那根本就是過時的問題。 我想這不是過時的問題 (作者是John Searle) 就如同前面所講的 對於 人的心理理論都還沒有定論 究竟人是如何產生如 qualia的感覺 及任何心理狀態 即使最偉大的科學家都還不敢作出定論 就認為心智可以轉移 這個結論似乎太強了 而且最前線的科學家們及哲學家 對於這方面也採取不同的立場 而跟你相同的就是功能論 依這套想法是可以心智轉移是沒有任何問題 但如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John Eccles 卻是 Dualist interactism 在這個理論架構之下 人是有靈魂的 因此心靈轉移不可能 還有許多理論 許多都不認為心靈可以轉移 在這裡我不對於心靈轉移的可能性 作下結論 因為這會因為所採取的立場不同 造成差異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 在還沒有一套可接受的心靈理論之前 似乎沒有辦法確定異同 另外一點 雖然依功能論的立場 也是目前普遍AI設計者的立場 認為如果機器人跟人的功能無法缺分的話 就認為機器人跟人一樣有感情 有心靈的話 那就有可能遭受到 早期 對於行為主義的批評 因為早期的行為主義 認為 因為只有行為是客觀的 所以心理狀態 只能依外在行為作為依據 但是 很明顯的問題 就是 如果兩次我手舉起來 但心理所想的事情可以完全不一樣 因此 同樣的功能論也會遇到這個問題 : 從哲學轉向語言以來,這幾十年來,哲學都已經在參與了。現在的 : 自然語言研究,事實上已跟上解構主義的發展,建構出流動語義、 : 語境範疇等等的架構。特別是研究範疇理論的學者,早已分不清是 : 電腦科學家還是哲學家了。 : 世界早已邁進科際整合的時代了,只知哲學不知其他,就跟只知道 : 自己的本門學科,不懂其他知識的人一樣,是無緣得見最為先進的 : 知識進展的。 這點我贊成 我是科學背景的學生 但我認為要作真正的研究 需要哲學跟各種科學的結合 : 我們知道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所構成的,但是面對 :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個水分子, : 就得用另外的方式來描述和研究它的現象,以及給它另外的名詞, : 例如對於某些這樣的水分子聚集,我們叫它為「海」。而這不代表 : 我們不了解什麼是水分子,不了解的東西是水分子聚集的複雜。 : 如果不把複雜和其他東西分開來看,我們將不能了解任何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94.193 ※ 編輯: darkbing 來自: 61.62.94.193 (07/23 20:53)
文章代碼(AID): #110MNecX (W-Philoso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7 之 69 篇):
文章代碼(AID): #110MNecX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