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讀書會有感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如匪澣衣)時間20年前 (2004/01/14 01:2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0 (看更多)
※ 引述《kinddog (痛快)》之銘言: : ※ 引述《maximilian (涉事)》之銘言: : 上林正弘老師的科哲時 : 老師也說過 他沒上過一天理學院的課(但是跟理學院的教授有往來) : 但他還是會去自修大學物理的教科書 : 我旁聽老師在東吳開的經驗主義 : 老師也會講到一些現代心理學的實驗 : 而且我記得有次在總圖晃的時候 看到徐佐銘老師的博士(或碩士?)輪文 : 徐佐銘也提到自己當研究生時 : 林正弘老師就鼓勵他多去聽一些理學院的課 : 徐佐銘後來寫的論文好像是跟演化論還是基因有關的 : 我是覺得念哲學是不能故步自封的 : 念認識論或心靈哲學 多少有懂一點現代的心理學 : 念形上學 物理 化學多少也要懂一點 : 念倫理學的 一些社會學 經濟學的東西也要有一點common sense : 念邏輯的 也要具備一些數學的知識 : 以前的哲學家(還是以笛卡兒為例)是對社會大眾闡述其哲學思想的 : 之後哲學越來越走向學術 變成少數人在玩的東西 會造成這種情形 一方面是學科數千年來不斷分工/分化的結果 另一方面其實是,如果一門學門作為發展成熟的知識體系, 當他被建構出來時,就可能因為體系之內的自我指涉與對系統外他者指涉同時進行, 這套體系救注定在自我論述/自我生產知識的同時建立起封閉性, 無可避免就將知識體系外之物排除,自說自話或曲高和寡反而難免...... 當然各個學科之間需要對話,不過這樣的對話必須建立在給予對方刺激的程度上, 讓各個知識體系(說窄一點可以是各學門)有所自我反省/改正的機會而已 只是知識體系的封閉性仍舊存在,而且也難以改變. : 我想現在哲學如果想再對社會大眾發言 : 必須要用大眾所能理解的語言 : 對於很多現象譬如物理 天文 化學 基因 社會 電腦 心理 都要有一定的認識 : 講出來的話 才不至於鬧笑話或老是講一些古老的例子 : 我想降子才能賦予哲學現代的意義吧 : : 我也覺得重點不是在我們知道不知道一項道理,而是我們有沒有 : :   在探索的過程裏得到它的體悟,那種感覺就是學哲學的收穫吧:) : 學弟 : 大三的課很重 : 還有時間回文阿 哈 -- Wenn die Philosophie ihr Grau in Grau malt, dann ist eine Gestalt des Lebens alt geworden, und mit Grau ist Grau laesst sie sich nicht verjuengen, sondern nur erkennen; die Eule der Mineva beginnt erst mit der einbrechenden Daemmerung ihres Flu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234.179
文章代碼(AID): #1012ZMMd (W-Philoso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012ZMMd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