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讀書會有感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痛快)時間20年前 (2004/01/14 00:1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0 (看更多)
※ 引述《kinddog (痛快)》之銘言: : ※ 引述《maximilian (涉事)》之銘言: : 上林正弘老師的科哲時 : 老師也說過 他沒上過一天理學院的課(但是跟理學院的教授有往來) : 但他還是會去自修大學物理的教科書 : 我旁聽老師在東吳開的經驗主義 : 老師也會講到一些現代心理學的實驗 : 而且我記得有次在總圖晃的時候 看到徐佐銘老師的博士(或碩士?)輪文 : 徐佐銘也提到自己當研究生時 : 林正弘老師就鼓勵他多去聽一些理學院的課 : 徐佐銘後來寫的論文好像是跟演化論還是基因有關的 : 我是覺得念哲學是不能故步自封的 : 念認識論或心靈哲學 多少有懂一點現代的心理學 : 念形上學 物理 化學多少也要懂一點 : 念倫理學的 一些社會學 經濟學的東西也要有一點common sense : 念邏輯的 也要具備一些數學的知識 : 以前的哲學家(還是以笛卡兒為例)是對社會大眾闡述其哲學思想的 : 之後哲學越來越走向學術 變成少數人在玩的東西 : 我想現在哲學如果想再對社會大眾發言 : 必須要用大眾所能理解的語言 : 對於很多現象譬如物理 天文 化學 基因 社會 電腦 心理 都要有一定的認識 : 講出來的話 才不至於鬧笑話或老是講一些古老的例子 : 我想降子才能賦予哲學現代的意義吧 ps.再補充一點 如上面所說 念哲學 除了瞭解哲學思想外 又要兼顧其他的知識 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怎麼辦呢? 洪裕宏老師昨天就說念哲學是要走出去 去交朋友 不同學科的朋友 而不是自己一 個人苦思冥想 某個領域(ex.社會學)不懂時 就可以問該領域的朋友 跟不同領域的朋友聚會時 也可以交換彼此最近研究的心得(當然條件是自己對別人研 究的領域有一定的基礎啦) 現代的資訊量已經太多了 不可能有人可以閱讀所有重要的資料 所以交了某個領域的朋友 等於在那個領域就有個人可以問(活的百科全書) : : 我也覺得重點不是在我們知道不知道一項道理,而是我們有沒有 : :   在探索的過程裏得到它的體悟,那種感覺就是學哲學的收穫吧:) : 學弟 : 大三的課很重 : 還有時間回文阿 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21.61 ※ 編輯: kinddog 來自: 218.34.21.61 (01/14 00:25)
文章代碼(AID): #1011YZYN (W-Philoso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011YZYN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