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為何學校不教些直接相關的技術?

看板Tech_Job作者 (平凡是幸福)時間8年前 (2016/04/26 13:39), 編輯推噓5(5010)
留言15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應該說 學術界玩法跟業界不同 先不討論業界的設備與學校設備不同... 台灣學術界著重的是 發表paper拼點數升遷 業界需要的可能是解issue, debug, 拼生產效率與品質提升的技巧 這些東西很多又不能發表paper 教授又怎麼可能會教會給學生??? 而且很多教授根本連去業界工作的經驗都沒(當然還是不少有去過業界) 更別提怎麼知道把工廠的技巧教導給學生?? 不過公司反正就是找學校好頭腦好的畢業生進來 反正很快就能學會 生命自己會找尋出路... ※ 引述《DigiTalent (Solo)》之銘言: : 一句話, : 學校教授們腦袋裝土, : 業界是個行動執行速度快的團體, : 教授們是個挺悠閒的超九晚五派, : 一個重視的CP值獲利與股東, : 一個只重視期刊發表與升等, : 寫過論文都嘛知道, : 哪來這麼多東西好研究的, : 研究得這麼厲害, : 鋼鐵人MIT早就出來了, : 但要說教授沒價值嗎? : 也不盡然, : 發表期刊, : 壓榨菸酒生也是有一套的, : 只能說, : 業界早就進化到工程數學不知道用在哪了, : 教授可以傅立葉級數傳授30年, : 學校只是思考與基本學能的養成, : 例如想走韌體, : 總不能跟老闆說:我連8051都沒寫過耶, : MCU是什麼? : 好吃嗎? : 老闆會要求, : TMD, : 我要你改boot-loader, : 教授會想說, : 哇, : 你在寫什麼? : 可以發表期刊耶, : 學術業界本來就是個兩頭蛇, : 就像碩士的在職生, : 業界來的可能不會跟你在那邊算數學, : 但是數術性的東西卻生得出來, : 教職界來的在職生, : 寫東西有一套, : 技術的東西, : 坦白說, : 弱到爆。 : 電影看太多被荼毒了吧? : 這種情況是全世界都一樣, : 只有台灣比較爽的是, : 經費預算太多, : 有國科會在撐腰, : 國外的學校會比較去接業界的案子來做。 : 結果就是, : 念個大家都知道的公立研究所, : 進業界認份一點操, : 再來就看八字好不好, : 際遇囉, : 台大際遇不好的也是有的? : 私立科大的也是有上位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107.2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461649172.A.E3C.html

04/26 13:56, , 1F
如果解issue, debug錢比較多,發展好,那補習班會先開班!
04/26 13:56, 1F

04/26 14:11, , 2F
怎還會有進來之後 ...學會,這觀念...
04/26 14:11, 2F

04/26 14:14, , 3F
要嘛感謝信,要嘛砍薪資進三線廠,連二線廠都不想收新人了
04/26 14:14, 3F

04/26 15:26, , 4F
學校其實教不了什麼東西,但業界又很愛看學歷,葬送整
04/26 15:26, 4F

04/26 15:26, , 5F
個社會的資源時間
04/26 15:26, 5F

04/26 16:56, , 6F
known issues, wont fix.
04/26 16:56, 6F

04/26 19:01, , 7F
學校本來就沒有義務教 公司要人才就自己養啊
04/26 19:01, 7F

04/26 19:03, , 8F
很多慣老闆老愛用國外怎樣怎樣來數落自己的後進 但講到
04/26 19:03, 8F

04/26 19:03, , 9F
國外的公司也都是自己養人才 就通通裝死不說話了
04/26 19:03, 9F

04/26 19:05, , 10F
學校是引導 基礎知識傳授跟發展興趣 不是來替企業服務的
04/26 19:05, 10F

04/26 19:18, , 11F
原波說的國科會計畫這類的真的讓我不少人爽爽der,真
04/26 19:18, 11F

04/26 19:18, , 12F
的可以算某種毒瘤了,想像計畫經費如果真的都來自業
04/26 19:18, 12F

04/26 19:18, , 13F
界,產學狀況應該會好超多。不過說穿了原因都一樣,
04/26 19:18, 13F

04/26 19:18, , 14F
教授升等跟工作薪資,都是錢跟福利,只是評鑑制度不
04/26 19:18, 14F

04/26 19:18, , 15F
一樣
04/26 19:18, 15F
文章代碼(AID): #1N7lyKuy (Tech_Jo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N7lyKuy (Tech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