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道家] 不然改聊文始真經好了...少看鬼神類的

看板Taoism作者 (YHN)時間10年前 (2013/09/18 08:58), 編輯推噓9(9068)
留言7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 引述《johnkry (john)》之銘言: : 自我接觸道家的東西... : 我想多數人都和我一樣從老莊開始... : 而事實上, : 我沒放點精神下也是讀不出什麼心得的, : 也許是這樣,晚點接觸到的文始真經就自然更少人談了 : 最近翻了版上的菁華區, : 我發現這本裡五行的思想已經十分有系統, : 這是在老莊裡所未見, : 而論輩份,恐怕涵關太守不在老莊之後, : 那麼為什麼文始真經的東西,似乎弄出了一個五行造的世界觀, : 而老莊卻未有提到這些, : 只看這三個先賢,讓我感覺道家的傳承並非一脈相傳, : 儒,墨,道,法,我初看時,認為是他們的思想是提出來解決社會問題的, : 不過文始真經的,一水溶萬水,一火熔萬火,乍看恐怕更像修煉什麼碗糕的心訣吧? : 與社會的脫離看起來更為嚴重, : 有版友對道家的五行為何建立可以分享嗎? ? : 或者五行怎麼融入先秦道家的? 傳說關尹子有寫一本書,但現今的文始真經,並不是關尹子寫的 有人說是唐宋,有人說是六朝所作. 五行思想是戰國時期很流行的思想, 基本上,那時候的學者,會受五行思想影響,是很正常的 那時候,五行思想,對古人來說是一種科學, 就像我們現代人,有的也會用科學解釋老子之道一樣 那時的道家學說,也很自然的會講到五行,用五行來解釋"道" 有人說五行是陰陽家發明,會推給陰陽家鄒衍 然後說,道教融入陰陽家的"陰陽""五行"學說, 其實五行在尚書洪範篇就有了, 就算尚書洪範篇成書在戰國時期,還是比鄒衍早 基本上,連陰陽家的名子"陰陽",都是道家老子早就寫過了(道德經:萬物負陰以抱陽) 「一陰一陽之謂道」也是戰國成書的周易繫辭傳寫的 鄒衍發明的是政治王朝的"五德終始",和"九大洲"說 鄒衍這兩種理論,沒在後世道教/道家看到, 所以世人流傳的:道家融入陰陽家的"陰陽""五行"學說.這實在很怪. 因為這兩個不是陰陽家創建的. 道家的"陰陽""五行"學說,也沒有陰陽家的"五德終始",和"九大洲" 生物因環境因素而各別演化. 同理,學說也會, 道家源流是這樣:原始道家-->黃老道家--->宗教道家(然後各地方信仰依附). 在黃老道家時開始講五行, 經歷"稷下學宮"的各學派交流, 當時"稷下學宮"道家學者,不太可能不講當時流行的五行思想. "呂氏春秋"是雜家,集大成,據說也有影響,不過這我沒研究 XD "淮南子"這本書最能代表五行融入道家. "淮南子"的主編劉安,漢武帝時,因為被密告謀反而死, 我們知道黃老道家是當時主流政治思想,因漢武帝獨尊儒術而終止, 那劉安底下的道家學士,自然更少有機會再往政治社會思想去想了 加上黃老道家已開始和神仙思想結合, 漢代一邊研究老莊,一邊修仙的很多,例如:張良 劉安 因此道家,愈來愈往宗教思想走,變成得"道",就是成仙. 最後道家完全往宗教方面去演化結合,經歷歷代,都是個活的學說. 文始真經雖然不是關尹子親寫的,卻是部很好的作品, 用了很多很好的比喻 比如: 陶土能做各種器具,但各種器具卻不能做成陶土 來比喻道能生萬物,萬物卻無法變成道. 人有五行,天地也有五行,所以人的五行接到天地的五行,就能有役使天地能力. 這也為各種術法,提供了理論基礎. 還有,標題說不談鬼神,可是文始真經有談鬼呀 XD 他說:"鬼者,人死所變",也談了一些魂魄的觀念. 那人做善事,為何能昇天,他也有理論說明: 做善事有德,因為五德對應五行,五德是仁義禮智信,配五行金木水火土 例如"仁"對應"木",有仁之人,會得到木星之氣輔佐,魂魄就變清,會上昇. 文始真經是認識道家的很好作品, 他把原始道家-->黃老道家--->宗教道家之間的理論隙縫,做了很好的說明. 算集大成之作,佳句和好比喻也很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158.76 ※ 編輯: YHN0987 來自: 220.134.158.76 (09/18 09:16)

09/18 13:07, , 1F
我沒有想過會是部掛名作啊..
09/18 13:07, 1F

09/18 13:08, , 2F
最初以為同時空背景下,為何有差異..
09/18 13:08, 2F

09/18 13:08, , 3F
結果根本不是同一時期的東西
09/18 13:08, 3F

09/19 01:34, , 4F
尚書的五行論,最早可以推到跟皇室住居有
09/19 01:34, 4F

09/19 01:35, , 5F
關,配合五季(加長夏)對應不同住處方位
09/19 01:35, 5F

09/19 01:35, , 6F
例如冬天吹北風,就不宜坐南望北
09/19 01:35, 6F

09/19 07:19, , 7F
其實我以前也被騙過 XD 另外四子真經,庚
09/19 07:19, 7F

09/19 07:21, , 8F
桑子也是後世托名,列子有考據爭議.
09/19 07:21, 8F

09/19 07:22, , 9F
文子本來說是後世之作,結果挖到古代的文子
09/19 07:22, 9F

09/19 07:26, , 10F
很多篇都一樣,結果害幾千年來的考據專家,
09/19 07:26, 10F

09/19 07:27, , 11F
都被打臉 XD
09/19 07:27, 11F

09/19 10:45, , 12F
尚書洪範雖然有「五行」這個詞彙,但意
09/19 10:45, 12F

09/19 10:50, , 13F
思只是五種材料對民生的重要,並沒有提
09/19 10:50, 13F

09/19 10:51, , 14F
高到哲學的層面,可以說是同名異義。
09/19 10:51, 14F

09/19 10:52, , 15F
周易繫傳當然也受陰陽家的影響,可以說
09/19 10:52, 15F

09/19 10:54, , 16F
陰陽家的思想已經滲透在各家裡面了。
09/19 10:54, 16F

09/19 12:58, , 17F
陰陽家雖有五德終始,但並沒有五行生剋
09/19 12:58, 17F

09/19 13:02, , 18F
觀五德終始說,當屬五行在朝代的應用
09/19 13:02, 18F

09/19 13:03, , 19F
陰陽家的發明,當限定於此應用,怎可說同名
09/19 13:03, 19F

09/19 13:05, , 20F
異義???所謂的同名異義,應該是五行內容完
09/19 13:05, 20F

09/19 13:06, , 21F
全不同,但兩者所說,皆為金木水火土.
09/19 13:06, 21F

09/19 13:11, , 22F
還有,我怎麼看,"一陰一陽謂之道",這句話,
09/19 13:11, 22F

09/19 13:12, , 23F
都是與老子"萬物負陰以抱陽"有關,是怎麼
09/19 13:12, 23F

09/19 13:13, , 24F
推論"一陰一陽謂之道"和陰陽家有關?
09/19 13:13, 24F

09/19 14:03, , 25F
洪範篇的金木水火土是指五種材料,並沒
09/19 14:03, 25F

09/19 14:04, , 26F
有後來五行的基本元素的意思,所以洪範
09/19 14:04, 26F

09/19 14:05, , 27F
篇只出現五行的名稱,而未出現五行思想
09/19 14:05, 27F

09/19 14:37, , 28F
至於負陰而抱陽這一句,可以合理懷疑他
09/19 14:37, 28F

09/19 14:38, , 29F
不是老子的原貌,在郭店簡本並未出現
09/19 14:38, 29F

09/20 21:14, , 30F
說到托名,莊子也有部分難脫爭議
09/20 21:14, 30F

09/21 11:40, , 31F
不同意洪範篇五行是五種材料,"木曰曲直",
09/21 11:40, 31F

09/21 11:41, , 32F
,講的已是抽像化,怎會是材料?
09/21 11:41, 32F

09/21 11:58, , 33F
「木曰曲直」是說木材的性質可以揉之使
09/21 11:58, 33F

09/21 12:00, , 34F
曲,也可以矯之使直。
09/21 12:00, 34F

09/21 12:00, , 35F
如果指的是生剋思想,那鄒衍也沒提過生剋,
09/21 12:00, 35F

09/21 12:01, , 36F
所講的就是真正的木材,並沒有抽像化。
09/21 12:01, 36F

09/21 12:02, , 37F
生剋還是被視為黃老道的淮南子完整提出.
09/21 12:02, 37F

09/21 12:07, , 38F
這裡你就用了兩套標準,究竟是以生剋,
09/21 12:07, 38F

09/21 12:08, , 39F
還是以抽像化作為五行觀念產生的標準?
09/21 12:08, 39F

09/21 12:08, , 40F
那為曲直做酸???
09/21 12:08, 40F

09/21 12:09, , 41F
鄒衍 五德終始說 的五德,就是抽像化了
09/21 12:09, 41F

09/21 12:10, , 42F
尚書已把金木水火土,對應到鹹苦酸辛甘
09/21 12:10, 42F

09/21 12:11, , 43F
如同和鄒衍五行抽象對應政治王朝的方法.
09/21 12:11, 43F

09/21 12:11, , 44F
五種味道也是實際的味道,並不抽像啊
09/21 12:11, 44F

09/21 12:12, , 45F
金木水火土的材料,怎看也不會鹹苦酸辛甘呀
09/21 12:12, 45F

09/21 12:12, , 46F
被火焚燒過的東西苦,木的果實是酸的,
09/21 12:12, 46F

09/21 12:13, , 47F
不同意,這樣同理,夏朝也是實的,不抽像呀.
09/21 12:13, 47F

09/21 12:13, , 48F
低濕的地方鹽分高,這都是實際的經驗,
09/21 12:13, 48F

09/21 12:16, , 49F
這樣中醫對應五臟,肝也是實的呀,哪裡抽像?
09/21 12:16, 49F

09/21 12:16, , 50F
從分析性質到抽像化,還有一段距離。
09/21 12:16, 50F

09/21 12:23, , 51F
我們不會在肝臟裡發現真的木頭,就代表
09/21 12:23, 51F

09/21 12:24, , 52F
肝屬木 的木 只是抽像觀念,不是木頭
09/21 12:24, 52F

09/21 12:25, , 53F
但洪範裡面提到的就是真的木頭。
09/21 12:25, 53F

09/24 01:21, , 54F
XD 那我們可以從"辛"中發現"金"嗎??
09/24 01:21, 54F

09/24 01:22, , 55F
而且,根據黃帝內經,中醫的五行,根本就是從
09/24 01:22, 55F

09/24 01:22, , 56F
尚書來的,一脈相傳,這樣中醫的五行,也不是
09/24 01:22, 56F

09/24 01:23, , 57F
五行觀念囉????
09/24 01:23, 57F

09/24 01:24, , 58F
音為酸屬木,酸味入肝,所以肝才屬木
09/24 01:24, 58F

09/24 01:24, , 59F
09/24 01:24, 59F

09/24 01:25, , 60F
那酸屬木是從哪兒來的,就尚書來的!!!
09/24 01:25, 60F

09/24 01:27, , 61F
依你同樣邏輯,木燒的果實是酸,是真的木,
09/24 01:27, 61F

09/24 01:28, , 62F
酸屬木,酸味入肝,木的果實的酸味入肝,所以
09/24 01:28, 62F

09/24 01:29, , 63F
中醫的五行,也是材料,不是真五行 XDDD
09/24 01:29, 63F

09/24 01:36, , 64F
同理,南方是熱的,熱生火,火是真的材料,所
09/24 01:36, 64F

09/24 01:37, , 65F
以五方配對五行,也是真的材料,不是五行???
09/24 01:37, 65F

09/24 01:38, , 66F
依這邏輯再推,現在我們的五行,都可以硬凹
09/24 01:38, 66F

09/24 01:39, , 67F
,都是真的材料,不是五行觀念.是這樣嗎??
09/24 01:39, 67F

09/24 23:18, , 68F
「木的果實酸」和「酸的東西屬木」是兩
09/24 23:18, 68F

09/24 23:20, , 69F
個完全不同的觀念,前者是對自然界的觀
09/24 23:20, 69F

09/24 23:20, , 70F
察,發現木的果實是酸的,後者則是把酸
09/24 23:20, 70F

09/24 23:24, , 71F
這個性質抽出來,可以適用在木頭以外的
09/24 23:24, 71F

09/24 23:24, , 72F
其他事物上。
09/24 23:24, 72F

09/24 23:26, , 73F
我的主張是"回到文獻",洪範之所以提到
09/24 23:26, 73F

09/24 23:26, , 74F
五種材料,是因為那關係國家和民生,土
09/24 23:26, 74F

09/24 23:28, , 75F
關係著稼穡,木可以造房、造車...
09/24 23:28, 75F

09/24 23:28, , 76F
這只是五行說的雛形,我們不能把後來中
09/24 23:28, 76F

09/24 23:32, , 77F
醫的發展 強加在 洪範篇的時代。
09/24 23:32, 77F
文章代碼(AID): #1IEFhI5u (Tao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EFhI5u (Tao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