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教]台灣客家語言 每種腔調都通嗎?

看板TW-language作者時間14年前 (2010/03/07 21:48), 編輯推噓6(605)
留言11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既然Lhanas已經開了很系統化專業的分析,我也補充一些好了。 海陸與四縣的差別,包含了不少有些比較接近閩南語的特徵, 但也有些是閩南語跟四縣都沒有的。 ※ 引述《Lhanas (窮奇太子)》之銘言: : ※ 引述《Geigemachen ()》之銘言: : 這邊順便提一下,事實上在台灣,客語也和泉漳濫的台語一樣, : 四縣、海陸這兩大優勢次方言已出現語言接觸下的混合腔調,鍾榮富稱之為「四海」。 客家歌手謝宇威的客語歌兼有海陸四縣特徵,我不知道是「四海」,還是原鄉方言與 饒平詔安大埔等地有關造成的。 : 次方言除了本調相反、調類數量有出入、且變調規則完全不同外, 海陸比四縣多了一個聲調,陽去聲是中平調,與盛行閩南語的陽去相同。 : 聲母音值、介音歸屬等部分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 : 在舌冠 (coronal) 部位的聲母,海陸有兩套,一套是舌尖音 (alveolar),一套是 : 舌葉音 (post-alveolar);但四縣只有前者一套: : 海陸: ts tsh s zh ch sh : 四縣: ts tsh s : 以歷史來源而言,海陸多出的「舌葉音聲母」主要來自於中古的知章系,換言之, : 海陸的知章系與精莊系聲母有別,但在四縣中,精知莊章四系的聲母, 我聽到海陸人自認為海陸客語比較粗俗,四縣客語比較文雅。 但是如果舌葉音的來源是繼承自中古漢語,似乎反而保存中古漢語特徵。 : 除去個別保留上古層次的白讀不論 (如「知」、「枝」等字),讀音都同為舌尖音。 關於知章系聲母的發音, 閩南語與客語的白話音"知"字,與語言本身的系統規律相對照,都頗異常。 客語白話音的"知"ti保存上古發音(客語中除了"中"字也有這種異讀,語例很少), 閩南語白話音的"知"tsai (此類聲母,閩南語語例多半是t-) ts-卻比較像中古以後的北方漢語發音。我一直很納悶不知道為什麼會如此 : 四縣有很明顯的唇音制約,即禁止唇音聲母後出現合口介音 -w-,但是海陸卻沒有 : 這個限制,因此出現下列音韻組合模式上不同的可能 (星號表示禁止出現) : : 海陸: mui, pui, phui, vui, fui : 四縣: *mui, *pui, *phui, *vui, *fui : 因為音韻組合的限制不同,因此在特定字詞上,四縣和海陸在同源詞的對應上 : 就會出現「是否有 -w- 介音」的差異,例如: 海陸的唇音後常加上了-w-再接-i,很像閩南語 : 上述例字我家的讀音全同於海陸,但聲調卻是四縣的。 : 另一個音韻規律上的不同,在於滑音 (glide) 聲母的強化 (strengthening)。 : 這個現象最早由鍾榮富提出理論上的分析,他發現客語的圓唇滑音 (labial glide), : 即 [w],不能出現在聲母 (onset) 的位置,而必須增強摩擦和阻塞, : 變為相對應的唇齒擦音, [v]: : 歪 *wai vai : 烏 *wu vu : 握 *wok vok : 但對於客語中的另一個滑音,即硬顎滑音 (palatal glide) [j], : 四縣和海陸在強化規律上卻有出入。 : 四縣可以允許 [j] 出現在聲母的位置,毋須強化;海陸卻一律將聲母的 [j] 也強化 : 為相對應的擦音,即有聲的舌葉擦音 (voiced post-alveolar fricative),這裡以 r : 代表。 海陸人發這個r卷舌很重,海陸客家人講國語時就用這個r來發出國語中的ㄖ聲母, 以至於海陸客家人的捲舌聽起來很不像一般南方人發出來的。 : 海陸 四縣 : 一 rit jit : 夜 ra ja : 葉 rap jap : 揚 rong jong   樣  rong jong 海陸:共樣 k'iong rong 一出現這個常用辭彙,就可感覺到海陸人用力發出了一個幾乎是國語ㄖ的聲母 j- 變成r-似乎是海陸方言本身的內部演變所造成,加上類似北京官話捲舌音的 舌葉音zh ch sh,海陸的舌葉音顯得有些活躍(南方漢語很少有這麼多舌葉音的吧)。 另外四縣的舌葉音以後可接空韻韻母(我表記為-ii),海陸卻把-ii變成-i, "犀刀"(左犀右刀):四縣ts'ii 海陸chi 閩南語thai 食:四縣siit 海陸shit 依據中文維基的宋代音系條目,宋代時已經有-ii韻母 代替唐代的-i韻母, 剛好與客語相同。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E%8B%E4%BB%A3%E9%9F%B3%E7%B3%BB#. E9.9F.B5.E6.AF.8D 四縣與海陸還有詞彙上的差異,如 飯:四縣fan 海陸p'on (比較像閩南語) 介:四縣ke 海陸kai ps.此字用法類似國語"的",台語e5 -仔:四縣-e 海陸 -l@ (@表記ㄜ) 海陸的 -l@ 有點類似吳語的-n後綴與晉語的-l-中綴, 應該是北方官話的兒化韻形成以前的早期形式。 : 上述例字,我家的讀音也全同於海陸,儘管聲調同於四縣。 : 四縣和海陸在這些音段層次 (segmental) 上的差異,多數人都沒有察覺, ^^^^^^^^^^^^^^^^ 大概只有客家人,還有想要學客語的人才會注意四縣與海陸在聲調以外的差異。 : 主要可能是兩者在聲調上的差異遠比這些現象明顯,因而成為區分四縣和海陸的 : 首要指標。 聲調差異最明顯,其他差異沒那麼明顯。 我這邊有一本客語書使用羅馬拼音拼寫四縣的發音,同樣的拼音配上一些符號 (底線,圓圈之類的)以描述海陸的發音改變,四縣讀者與海陸讀者都可以 充分理解這本書的客語了。 從這本書外加符號的頻率,可以約略估計四縣與海陸在非聲調差異(聲母,韻母, 詞彙)出現的頻率,一句之內(看用字而定)也常有超過30%的單字發音是不同的。 -- _^_ 6@_@9 4| |6 ///||\\ 地球人要小心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149.149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0.149.149 (03/07 21:54)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0.149.149 (03/07 22:01)

03/07 22:12, , 1F
推; 不過感覺上 捲舌的成本很少
03/07 22:12, 1F

03/07 22:31, , 2F
謝宇威 新屋人
03/07 22:31, 2F
多謝,兩位的資訊合在一起真相大白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0.149.149 (03/07 22:52)

03/07 23:01, , 3F
謝宇威出生於台北 父母為新屋鄉人
03/07 23:01, 3F

03/08 01:36, , 4F
閩南文音:知足ti-tsiok
03/08 01:36, 4F

03/08 14:29, , 5F
對呀 為什為"知"字台語的文音看起來比白音還要古?
03/08 14:29, 5F

03/08 20:06, , 6F
請教下閩南語"知"白讀是鼻化韻嗎? 我的語感沒有...
03/08 20:06, 6F

03/08 20:07, , 7F
除非是前後音節鼻音同化所造成的
03/08 20:07, 7F
你的意見可能是對的,教育部閩南語字典的”知”也沒有鼻音。 我先把鼻音刪除。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40.109.112.200 (03/08 21:00)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40.109.112.200 (03/08 21:04)

03/08 22:39, , 8F
好厲害,晉語的中綴 -l- 是啥 @@
03/08 22:39, 8F
例如"孔"k'ung唸成"窟窿"k'u-l-ung,這種-l-就是中綴

03/08 22:40, , 9F
我蠻好奇的是「史、師、四」這一韻在韓語怎麼會變 -a
03/08 22:40, 9F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40.109.112.200 (03/09 00:36)

03/10 08:53, , 10F
喔我忘記晉語了,太久沒接觸漢語系 XD
03/10 08:53, 10F

03/10 08:54, , 11F
記憶倒退,把「晉」當成古代的晉朝 XD
03/10 08:54, 11F
文章代碼(AID): #1BawxAiF (TW-languag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awxAiF (TW-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