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清初的台灣發展?

看板TW-history作者 (月黑風高)時間13年前 (2010/11/28 15:55), 編輯推噓8(8017)
留言25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2 (看更多)
※ 引述《kevinsong88 (代天)》之銘言: : ※ 引述《dake (V FOR VENDETTA)》之銘言: : : ?????????????????????????????????????????????? : : 台灣在日本統治五十年之下的建設 : : 都支撐不起日本戰時需求 : 你拿日本發動所謂整個大東亞戰爭的戰時需求(此還包含對 : 美國太平洋戰爭的戰時需求),跟清廷治理下的"平時"需 : 求相比,會不會太不稐不類? : 連日本本土總體經濟都難以填補這種戰時需求的黑洞,臺灣 : 本島也被拖累到無法支應了,這有啥好說嘴的。 : 但就臺灣足以供應且有剩餘的支撐大清沿海各省的平時需求 : 來說,足證清廷兩個世紀治理下的臺灣,使之土地與經濟 : 自主地快速發展,也是鐵的事實。 : 清朝統治下兩世紀多之期間內(1683-1895年),漢族人口數 : 從12萬變成約257萬,增加了20倍以上。耕地從1萬8千甲(1684 年) : 增至75萬甲,分布區域擴大至北部以及東部海岸地方,並從平地部分 : 往丘陵地帶移動。稻米生產很快就發展到超過島內需求,最遲在1820年代 : 台灣就成了大清沿岸各省的穀倉之一,而砂糖也積極輸出到華北以及日本。 : 如果按照日本起初佔據臺灣即1897年著手開始調查的數據來看, : 實際面積也有水田三一萬三七○○甲﹝每甲九七○○平方公尺﹞,其他農地 : 三○萬五六○○甲,共約六二萬甲。 : 以上這些數據,能不能作為這個問題解答的註腳? 上述發展是因台灣土地肥沃,人民勤奮造就的,和清國治理可沒什麼關係 當時清國的治理方式,除了派兵駐守,防止反叛,以及徵糧征役之外,根本 沒什麼投入,而且橫征暴斂,更常引起人民的反抗,本質上和黑道佔地收保護費 沒什麼不同,"保護",目的只是要費而已。 到了清法戰爭後,劉銘傳的新政才算有些投資,也出現了一些成效, 但也不要澎風劉的建樹,整個清國的官僚体系早已爛透了,能有什麼 作為?他根本只是孤軍奮鬥,而且最後被迫辭去。 : : 如果不是日本鐵了心要面子不要裡子 : : 也想成為帝國主義時代的強權(其特徵是擁有大艦隊與殖民地) : : 硬是下本錢來建設台灣當作模範殖民地 : : 清朝對台灣的建設不多 最多不過就是國防建設 : : 但日本來了才有現代化的建設 : 最好是清廷的自強運動中,只有國防,而沒有仿效西方實業的現代化建設啦。 : 大清治下的臺灣,成為全中國自強運動的模範省是假的嗎? : 台灣在日據時代相較於日本本土政經發展的是扭曲與落後,而在清朝時期 : 相較於其他各省來說,反而是先進與正常發展。 : 還是你認為自強運動裡只有國防建設,並無所謂西式實業或教育成分在內的 : 所謂其他現代化建設? 台灣是自強運動的模範省?這說法那裏來的?可不可解說一下 和清國內地相比,台灣是比較進步,但若要說現代化,還是在日本強力的介入之下, 才開始的。清楚的戶口資料、地圖、資源調查、基礎交通建設、普及教育、公園… 無不是從日本時代開始。(這些事業單由台灣社會自行發展,不會那麼快速, 靠清國更不可能) 就舉氣象來說,在清國時代氣象的數據完全空白,直到日本時代,才開始建立 所以我們今日能參考的,最久的資料只能到一百一十年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235.211

11/28 18:12, , 1F
清朝在治台前十幾年,至少用低稅與自由貿易(最多不能與歐洲
11/28 18:12, 1F

11/28 18:13, , 2F
人貿易),創造出第一個「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
11/28 18:13, 2F

11/28 18:14, , 3F
1697年郁永河來台灣採琉時,說台灣人非常有錢,而且治安又
11/28 18:14, 3F

11/28 18:14, , 4F
好,好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程度
11/28 18:14, 4F

11/28 21:11, , 5F
我覺得不能完全抹煞清政府,如曹公圳是官方主導的,天災時,也
11/28 21:11, 5F

11/28 21:11, , 6F
有賑濟的動作,還有也有中國的官兵來此維持治安的
11/28 21:11, 6F

11/28 21:28, , 7F
自由經濟的代表XD
11/28 21:28, 7F

11/29 10:30, , 8F
"放任"經濟
11/29 10:30, 8F

11/29 11:29, , 9F
對清廷治臺以偏蓋全,心有成見,根本難以改變刻板印象
11/29 11:29, 9F

11/29 11:44, , 10F
多去涉獵清治臺灣遺留的文獻史料,人云亦云總不是辦法
11/29 11:44, 10F

11/29 20:04, , 11F
這種歷史觀(李敖說沒史觀這回事), 是信仰不是考證.
11/29 20:04, 11F

11/29 20:05, , 12F
你要是信仰"日本最好"這尊神像, 你就排斥清代治台有任何可
11/29 20:05, 12F

11/29 20:07, , 13F
讚之處. 因為這會摧毀一個辛苦建立的政治史觀.
11/29 20:07, 13F

11/29 20:10, , 14F
再說, 兩個不同時間(200年前的日本又如何?), 有什麼好比的?
11/29 20:10, 14F

11/29 22:11, , 15F
他並沒有完全否定清治可取之處,只是說明日治比清治
11/29 22:11, 15F

11/29 22:11, , 16F
做得更多,以及無法誇大清治台灣之意義而已
11/29 22:11, 16F

11/29 22:52, , 17F
他已經主觀認定清朝的低稅是"橫征暴斂"了,這難道是肯定清
11/29 22:52, 17F

11/29 22:52, , 18F
朝有低稅嗎?
11/29 22:52, 18F

11/30 00:53, , 19F
怎麼會沒有史觀呢。人怎麼可能不透過特定的框架理解事物?
11/30 00:53, 19F

12/10 20:56, , 20F
的確是如此. 人都用信仰去檢定"事實", 這本來就是一種"反智.
12/10 20:56, 20F

12/10 20:58, , 21F
行為. 雖說是常情, 可是若不時時抑制這種行為, 就沒有公認
12/10 20:58, 21F

12/10 20:58, , 22F
的史實出土了.
12/10 20:58, 22F

12/10 20:59, , 23F
無論怎麼拜拜祭神讀聖經, 也不能生病不去看醫生啊.
12/10 20:59, 23F

12/13 01:07, , 24F
不是抑制,是能不斷反思,了解使自己的認識可能的條件。
12/13 01:07, 24F

12/13 01:07, , 25F
學術見解與尋常八卦的差別,就在於對自身認識條件的不斷檢視。
12/13 01:07, 25F
文章代碼(AID): #1CyWhY2x (TW-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yWhY2x (TW-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