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台大/資工/哲學/學習心得

看板SENIORHIGH作者 (麥子)時間8年前 (2016/05/17 01:12), 編輯推噓7(700)
留言7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接著上一篇繼續寫... 修課考量 在大致介紹資工系的課程以後,下一個可能有人會想要問的問題是,那我應該修哪些課? 我個人認為在這個資訊產業極度發達的年代,其實很難定義資工系應該教給學生什麼, 或說資工系的學生應該要學什麼。在我求學的階段,常會聽到有人說學校教的東西, 缺乏業界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學生無法成為即戰力,應該教更新更實用的課程。 但也有些人會反駁,認為大學並不是職業訓練所,不需要也不應該承擔這樣的責任, 企業對於特定的人才有需求,應該要自己在企業的體制內去培養。兩種看法誰對誰錯, 我不打算在這一篇文章當中去探討,畢竟各自的考量不同,自然會得到不一樣的結論。 而事實上大學的課程,有些確實離應用比較遠,對求職或工作可能沒有直接的幫助。 而有些課程會觸及現在主流的趨勢、技術或工具,看起來就相對實用許多。 那麼在修課上,應該要怎麼選擇呢? 我認為第一要考量的是自己的興趣,畢竟沒有興趣的話,不管學什麼都是很痛苦的事情。 如果你在大概看過資工系的課程教些什麼以後,選擇就讀資工系,那我想大概可以假設, 你對於資工系所做的「成品」,至少是有一些興趣的。就算製作成品的過程可能很痛苦, 程式怎麼寫都不對,有問題的地方也找不出來。但至少還有想要完成成品的動力來支持。 所以如果對影像有興趣,就多修影像相關的課程。對人工智慧有興趣,就多修人工智慧。 對系統有興趣就多修系統。基本上不用太過擔心自己所學的太偏,因為基礎課程, 多半都在必修課裡面,所以所有的學生都會修到。只要基礎有打好,再學別的領域, 就算沒有老師帶可能需要多花一點時間,通常也都是做得來的。現在線上開放課程很多, 就算在大學沒有修到某些課,也可以自己透過線上課程來學習,不用擔心想學學不到。 如果興趣很廣泛,也可以每一個領域的基礎課程都修一點。主要是因為每一門學科, 多少會有一點點入門的門檻,需要熟悉該領域的人來帶領。等到學會了一些基本的知識, 該領域更進階的知識就算沒有人一步一步帶,靠著原有的知識基礎舉一反三, 就會比較容易看懂。反之如果一點基礎也沒有,有時候可能就會卡在一些一開始的地方, 想要找資料來理解,也不見得知道要去哪裡找,或者要用什麼樣的關鍵字去找。 因此,把各個領域的基礎課程都學一門,也是保持未來發展彈性不錯的作法, 甚至未來若是念研究所,擁有跨領域的知識對於研究主題的獨特性也會有一些幫助。 如果其實對什麼東西都沒特別興趣,或者是覺得修什麼課都可以,修什麼都很好。 那可以考慮修一些相對「不實用」的課程。因為通常越實用的課程,資訊就越多, 線上課程越多,線上討論也越多,很容易可以找到可用的資源以及可以討論的對象。 但某些不實用的課程,可能離開大學以後,就不太再有機會可以學到。 而相對比較不值得在大學裡面修的課,是一些很應用的課,對原理教得少, 對操作教得多,例如我就修過一門教學生怎麼使用 Access (Office 裡的那個) 的課, 但是對資料庫的原理則比較少探討,這樣的課我就認為比較可惜。 或者是有些學校有教怎麼使用 OpenGL 的課,但我認為學會用函式庫相對簡單, 更值得在大學裡面好好弄懂的,是繪圖的原理。 OpenGL 怎麼實作比怎麼用更重要。 在我的印象當中,台大資工的課程好像沒有擋修的規則,所以課程可以自己安排。 但就算沒有擋修,還是會有一些課程有必須的先修課程,需要一些基礎。 通常授課的老師都會先說明需要哪些預備知識。我個人不太建議不具預備知識就修課, 因為授課老師列為預備知識的,就代表那門課會用到,但他不打算在課堂上教。 而不會的人很可能會卡在那裡。我在大二時就因為同學說要修大三的必修, 想說反正早修晚修都會修到,不如就大家一起去修。結果因為沒學過預備課程, 在學期一開始的時候多花了很多時間去補,才勉強跟上課程的進度。 (而且更慘的是,修了以後才發現,那門課到我這屆已經不列在必修裡面了) 但除了修課本身學到什麼知識與技巧以外,我認為大學修課有一個更重要的目標, 那就是要「學習如何學習」。以資工的領域來講,變化的速度很快,熱門的領域會變, 同一個領域熱門技術會變,就算現在學會,以後也很可能要再學新的。因此, 學會特定的知識和技能對於未來的需求遠遠不夠。資工系的學生必須要能夠擁有, 自己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術的能力。因此,每一堂專業的課程,都是一次練習的機會, 讓自己有機會可以從對某個領域很不熟悉的狀態,去找尋一套學習的方法, 並加以練習,使自己可以熟練。有些人喜歡透過與同學討論來學習,有些人讀課本, 有些人會盡量自己實作,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學習方法,必須要透過練習才能知道。 因此盡可能把握每一次修課的機會,去「學習」或「練習」「如何學習」。 並且觀察自己透過哪一種方式學習效果最好或最有效率,建立一套自己吸收知識的模式。 也許有些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對於自己「不會什麼」感到焦慮。但我認為這沒必要, 主要的原因是,新的知識一直在被創造出來,而且有很多人都在從事創造知識的工作, 要用自己有限的時間去學習所有新的知識,現實上不太可能做得到。因此, 比較實際的作法是,學會如何學習以後,在需要的時候挑選適當的工具重新學習, 針對實際上的需求去充實自己所具備的技能,除了不會累垮以外,也保留一些彈性。 對於學習的一些建議 以我個人的經驗而言,一門課用一本課本,在課堂的時間應該是不太夠全部講到。 因此要嘛是中間有些地方老師會要求學生自己看,或者乾脆跳過不教也不考。 又或者是被精簡之後整理在投影片裡面,然後以投影片的內容為主軸來教學。 但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底下,我也是非常建議資工系的學生,盡量不要只讀投影片, 也盡量不要讀中文翻譯本。不要只讀投影片的原因是,很多時候投影片只會講怎麼做, 不見得會連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原因都解釋得很清楚。也許「怎麼做」是考試時的答案, 但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才是之後自己遇到問題時,可以用來舉一反三的知識。 因此確實地去了解整個機制的始末是很重要的事,課本通常會給予更清楚的解釋, 也會針對一些常被誤解的地方作出說明,這些知識其實是很重要的。 至於不要讀中譯本的原因,除了翻譯的品質有的時候不是很穩定以外, 最重要的是資工系的學生非常需要具備閱讀英文文件的能力。因為多數新的知識與技術, 是以英文作為發表的語言。不論是新的論文或者是新的工具,通常都是用英文來講解。 當需要學習新東西的時候,不太可能等待中文的文件。而一些相對冷門的領域更是如此, 很可能自始至終需要的東西都沒有被翻成中文,因此閱讀英文是必需的。 也許有些英文不好的人會擔心自己無法負擔,但其實以純「閱讀」而言不太需要擔心, 因為扣掉工程的專有名詞,多數課本的英文文法結構都很簡單,也不會故意用很難的字。 除了一開始讀原文書的時候很痛苦外,大概經過一兩個學期以後就會發現, 課本的語法就那幾種,用的單字就那一些,甚至往後的文件也都不脫這個範圍, 自然就會越讀越快,越讀越懂,越讀越有信心。閱讀英文很值得堅持。 學習上面一些很基本的就不贅述了,上課盡量專心聽,遇到問題就舉手發問。 就算上課的時間沒有機會問,也可以下課去問老師、問助教或問同學。 多數的老師和助教都很樂於回答問題,但盡量不要到了考試之前才積一堆問題去問, 因為老師和助教自己也有很多事情要忙,有時候真的沒辦法抽出一大段時間來回答問題。 和同學討論也是很棒的方式,如同之前講的,可以學習其它同學的觀點和學習方法。 理解推導或實作的部份時,盡量可以自己做做看,確定一下心中理解的原理, 是不是能夠正確實作出來,確定自己真的有弄對弄懂。如果發現有問題,就趕快去問。 更進一步,試著在自己複習的時候時時自問,這個地方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這樣的設計解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另一種設計做不到?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 如果這些問題都能回答,就能夠對所學習的知識有更進一步的掌握, 並且從被動地學會別人創造的知識,變成半主動地去模仿創造知識的過程。 這樣的練習很重要,而且在念研究所以後會變得更重要,光是弄懂現有的知識是不夠的。 雖然這邊提的是大學時的學習心得,但我想基本上也可以應用在其它階段的學習。 但就像任何技能一樣,知道要做什麼,還是得要真的去做以後,才算是知道怎麼做。 學習「如何學習」也是一樣,只有透過不斷練習學習,才能真的學會「如何學習」。 下一篇會對哲學系作一些粗略的介紹。 -- 活著的目的是為主活 然後為主死 死亡的目的是為主死 然後為主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254.23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463418745.A.6CB.html

05/17 02:22, , 1F
詳細推
05/17 02:22, 1F

05/17 06:48, , 2F
05/17 06:48, 2F

05/17 07:41, , 3F
05/17 07:41, 3F

05/17 11:33, , 4F
未看先推
05/17 11:33, 4F

05/17 15:50, , 5F
資工實用推
05/17 15:50, 5F

05/17 21:44, , 6F
05/17 21:44, 6F

05/18 20:59, , 7F
推好文
05/18 20:59, 7F
文章代碼(AID): #1NEVzvRB (SENIORHIGH)
文章代碼(AID): #1NEVzvRB (SENIOR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