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如果馬謖沒死,那姜維的地位是否可能改變

看板SAN作者 (白河家的螢天下無雙)時間13年前 (2010/09/24 20:03), 編輯推噓6(6027)
留言33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2 (看更多)
※ 引述《pipidog (如果狗狗飛上天)》之銘言: : : 兩篇一起回好了 : : 你講的是有一種可能 : : 但也別忘了 : : 還有一種可能是:劉禪根本不管事 : : 你愛搞怎樣關我啥事 : 我覺得這可能性不高.主要是基於下面幾點. 我是這樣認為 如果真如你所講的了話 劉禪應對天下大勢非常透徹 如此之人我個人認為是不太可能 沒有錯,心懷大志可能最後會有貪圖安逸 但那是自家勢力已很強大的時候才如此 但是 蜀漢是三國中最弱的 而劉禪按照你所講的那麼胸懷大志 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他戰戰兢兢 足履薄冰才對 但是我們看到 董允一死 陳祇黃皓得寵的速度非常的快 董允傳 ======================================================= 後主漸長大,愛宦人黃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則正色匡主,下則數責於皓. 皓畏允,不敢為非.終允之世,皓位不過黃門丞. 陳祗代允為侍中,與黃皓互相表裏,皓始預政事.祗死後,皓從黃門令為中常侍﹑奉車都 尉,操弄威柄,終至覆國.蜀人無不追思允.及鄧艾至蜀,聞皓姦險,收閉,將殺之,而 皓厚賂艾左右,得免. 祗字奉宗,汝南人,許靖兄之外孫也.少孤,長於靖家.弱冠知名,稍遷至選曹郎, 矜厲有威容.多技藝,挾數術,費禕甚異之,故超繼允內侍.呂乂卒,祗又以侍中 守尚書令,加鎮軍將軍,大將軍姜維雖班在祗上,常率眾在外,希親朝政.祗上承主指, 下接閹豎,深見信愛,權重於維.景耀元年卒,後主痛惜,發言流涕,乃下詔曰: 「祗統職一紀,柔嘉惟則,幹肅有章,和義利物,庶績允明.命不融遠,朕用悼焉. 夫存有令問,則亡加美諡,諡曰忠侯.」賜子粲爵關內侯,拔次子裕為黃門侍郎. 自祗之有寵,後主追怨允日深,謂為自輕,由祗媚茲一人,皓搆閒浸潤故耳.允孫宏, 晉巴西太守. ============================================================== 我個人認為 這不是一個胸懷大志之人應有的做為 如果說蜀漢勢力很強大 我們尚且還可以說是跟曹睿一樣認為天下已定開始亂搞 但是不是 蜀漢勢力尚且弱小 一個胸懷大志的人如此墮落之速...... 我基於董允傳以及跟陳祇黃皓相關史料認為 劉禪並非如你所講的胸懷大志,很有野心 在說了 我認為"樂不思蜀"這句話是為了避禍而講的 用樂不思蜀這段故事避禍了話 太小看司馬昭這個人 -- 你比較喜歡哪一位? 1.跟喜歡的老師告白結果被發卡後而休學 2.小時候為了大姐姐跟她爸爸打了一架,長大後這位大姐姐卻被好朋友給追走 3.被弟弟抄襲自己的作品也沒關係,只希望自己的店能夠低調 4.為了一位被遺忘者而拆散一對情侶的殘廢 5.跟好友約定要守護自己的偶像,結果她的眼光一直放在好友身上完全沒看到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20.117 ※ 編輯: godivan 來自: 61.217.20.117 (09/24 20:13)

09/24 23:18, , 1F
嗯嗯~~反正一樣歷史,各自解讀囉,歷史的本質就如此
09/24 23:18, 1F

09/24 23:21, , 2F
同一個人,同樣的故事,有人罵,有人捧,這就是歷史有趣之處
09/24 23:21, 2F

09/24 23:23, , 3F
就像我提到的齊桓公一樣,究竟他是明君還是庸主?爭議不斷
09/24 23:23, 3F

09/24 23:24, , 4F
劉禪在我看來,就是跟齊桓公一樣爭議的角色
09/24 23:24, 4F

09/24 23:32, , 5F
其實我是認為劉禪並不是什麼爭議性的人物
09/24 23:32, 5F

09/24 23:45, , 6F
就每個人各自解讀囉,怎麼看歷史就是個人偏好的問題了
09/24 23:45, 6F

09/24 23:54, , 7F
胸懷大志的人為什麼要戰戰兢兢? 不懂其關聯性
09/24 23:54, 7F

09/24 23:55, , 8F
我之所以那麼講 是因為蜀漢是三國中最弱小的
09/24 23:55, 8F
※ 編輯: godivan 來自: 219.84.22.36 (09/24 23:55)

09/24 23:56, , 9F
在這種開局下對於天下有胸懷大志的應該是戰戰兢兢的才對..
09/24 23:56, 9F

09/25 00:07, , 10F
孫皓也是對天下胸懷大志,他只有在初期才戰戰兢兢
09/25 00:07, 10F

09/25 00:08, , 11F
諸葛亮在世時,也可以說劉禪確實是戰戰兢兢的統治
09/25 00:08, 11F

09/25 00:12, , 12F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 劉禪很難講有在管事吧?
09/25 00:12, 12F

09/25 00:12, , 13F
再拿孫權、孫皓來講,可以說他們都是在胸懷大志(開始想一統
09/25 00:12, 13F

09/25 00:13, , 14F
天下)後,才因此不再"戰戰兢兢"
09/25 00:13, 14F

09/25 00:23, , 15F
孫權真正夢想統一天下,要到233年公孫淵遣使稱藩時,才在詔
09/25 00:23, 15F

09/25 00:23, , 16F
孫權部分了話,我不太認為是之後沒有戰戰兢兢
09/25 00:23, 16F

09/25 00:24, , 17F
書中暴露其「普天一統,於是定矣」的狂喜心態。史家也多把
09/25 00:24, 17F

09/25 00:24, , 18F
我認為在孫權剛繼位的時候就有夢想統一天下...
09/25 00:24, 18F

09/25 00:25, , 19F
公孫淵事件當作孫權晚年昏暴的開始
09/25 00:25, 19F

09/25 00:25, , 20F
你講的就是我提到的"認為天下已定"blabla的
09/25 00:25, 20F

09/25 00:26, , 21F
但是我們卻沒在劉禪身上看到他認為天下已定阿..
09/25 00:26, 21F

09/25 00:27, , 22F
孫皓是剛繼位就覺得這樣就夠了...
09/25 00:27, 22F

09/25 00:28, , 23F
g大"天下已定"的標準還真寬鬆,孫權居然會把遼東的歸附當作
09/25 00:28, 23F

09/25 00:29, , 24F
"天下已定"。就連魏明帝曹叡的天下已定,充其量也只是"中國
09/25 00:29, 24F

09/25 00:29, , 25F
你也說孫權在那時候已經有"天下已定"的心態了....
09/25 00:29, 25F

09/25 00:29, , 26F
"(天下)已安
09/25 00:29, 26F

09/25 00:32, , 27F
總而言之,我在劉禪身上看不到曹叡,孫權,孫皓的那種心理...
09/25 00:32, 27F

09/25 00:32, , 28F
"普天一統,於是定矣"的意思,應該是"天下將要統一的局勢,
09/25 00:32, 28F

09/25 00:33, , 29F
從今天開始決定下來"。這跟"天下已定"的概念差很多吧
09/25 00:33, 29F

09/25 00:34, , 30F
其實我的意思是如歐陽修評論李存勗那樣...
09/25 00:34, 30F

10/03 17:49, , 31F
各自解讀卻還是有高下優劣啊 歷史解釋本就在求一個逼近真
10/03 17:49, 31F

10/03 17:50, , 32F
像的可能 愚以為你說的胸有大志的劉禪跟真像有很大的距離
10/03 17:50, 32F

10/03 17:50, , 33F
歷史的解讀最怕只是為了標新立異或為了翻案而翻案了...
10/03 17:50, 33F
文章代碼(AID): #1Cd9EffA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Cd9EffA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