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贊成子午谷的請進來

看板SAN作者 (Terry)時間15年前 (2008/09/29 16:51), 編輯推噓0(0074)
留言7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25 (看更多)
※ 引述《siliver (奶茶貓~~)》之銘言: : ※ 引述《Lordaeron (Terry)》之銘言: : : 20kg 是誰算的, 你. 誰告訴你他們要吃20kg 的東西? 還是你自己. : : 是誰說的要禦寒衣物鍋碗有的沒的, 依然是你自己在自圓其說. : : 因為台灣的, 25KG 全裝就都不用你說的東西, 禦寒衣物鍋碗有的沒的? : : 誰在瞎扯, 非常清楚. :   糧食重量請看7873篇, :   我發現你完全沒在看別人的文章然後靠自己幻想, :   真的只能用可悲來形容. :   至於禦寒衣物和鍋碗這些東西, :   不需要想也知道要帶, :   不然你要怎麼處理糧食和氣候寒冷的問題?? :   還是說你的糧兵只帶著糧食就上路了?? 你只要證明, 台灣的軍人不用帶禦寒衣物和鍋碗這些東西, 就可以說明了. 你的7873篇非常清楚地有看, 才會看到有人自己想象說一定要20kg : : 完全不用, 因為有人連常行軍和急行軍都搞不清, : : 更別說自high 的將台灣的行軍說不成用帶吃的,煮的器具. 圖片哪麼大 : : 張, 我看是有人是瞎子囉. :   這更好笑, :   你自己提的數據哪段有提到有沒有強行軍和常行軍?? :   強行軍怎樣常行軍怎樣都沒有, :   還扯別人搞不清??  強行軍怎麼樣又不知道了哦. : : 我從沒講過山路比棧道難走, 只有你一直說棧道難走而已. : : 曹真要比什麼? 該不會又要說人家只走半路吧. : : 更別說連常行軍跟急行軍的差異了. :   所以?? :   曹真都慢慢爬, :   魏延都強行軍, :   這就是你要表達的?? : : 哈.你是瞎子, 我是確定的. : : 我回去爬文吧, 瞎子. :   別被人講破了就惱羞成怒, :   很難看. 的確是很難看的拗, 我有沒有給出潼關以東的資料, 是誰瞎了眼裝沒看到 7872篇, 還選擇性失明的回了7873篇呢. 選擇性失明, 很難看. : : 你提出他們要帶20kg 的糧,加幾kg 的鍋碗之類的, 還要說一下台灣的不用帶囉 : : 瞎子, 出來瞎扯蛋. :   奇怪了, :   台灣的兵是你提的, :   為何得我去幫你解釋?? :   你的精神結構問題實在不小. :   今天我們的文章好像是在談魏延軍吧?? :   一下子拿破崙一下子台灣兵, :   你真的很會扯. 哈......當然要你來解釋, 你扯說魏延要帶鍋碗之類的, 所以我給出來的資料沒用不是嗎? 台灣的士兵要帶, 且有帶你又瞎了看不到圖片了? 拿破崙軍辨得到急行軍衝去救援, 台灣兵辨得到10 天走310公里 還有時間作作戰訓練, 魏延的部隊只需要急行軍, 還不要去作作戰訓練, 這種差異你看到了嗎? 再給你7873篇的笑話吧, 十天要帶20KG的米的話, 一對一補給, 18 天要帶快40公斤的米了. 你有背過快40KG 的東西嗎? 以時速4~5公里走的常行軍, 還要背快40KG? 要不要多背兩條香腸補足40KG? 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txt/2008-05/26/content_15473229.htm 羅馬軍的行軍速度: 正常行軍:5小時走25km 急行軍:7小時走30-35km 標準負荷約23公斤 包含糧食兩周、扎營的工具、盔甲、大型方盾、短劍、...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30.212

09/29 17:08, , 1F
我不像您讀的那麼多 但在7873篇中
09/29 17:08, 1F

09/29 17:08, , 2F
看起來siliver似乎是根據您引的宋沈括夢溪筆談
09/29 17:08, 2F

09/29 17:08, , 3F
才計算出要20KG的
09/29 17:08, 3F

09/29 22:55, , 4F
老實說他連自己文章中寫啥他都忘了,真不知道他怎麼寫的.
09/29 22:55, 4F

09/29 22:55, , 5F
至於他連別人的文章都看錯就更慘了,無言.
09/29 22:55, 5F

09/30 08:38, , 6F
失明人事的確是很難理解很多事的, 他算出來的東西,誰有
09/30 08:38, 6F

09/30 08:39, , 7F
驗證過正確性? 算出來的數字,也是要想一下合理性,原文是
09/30 08:39, 7F

09/30 08:39, , 8F
寫補給18天, 變成背快40公斤,還要能跟得上部隊的運動?
09/30 08:39, 8F

09/30 09:41, , 9F
所以這是你找文章自己該過濾的吧,還是你資料拿來了都不先
09/30 09:41, 9F

09/30 09:42, , 10F
讀讀看看合不合理??還要別人幫你算??
09/30 09:42, 10F

09/30 10:25, , 11F
1.我哪裏有要幫我自, 請指出?不然你可以吞回去你的話
09/30 10:25, 11F

09/30 10:25, , 12F
2.米幾斗換算成是多少公斤是你提出的,跟我何關?
09/30 10:25, 12F

09/30 10:27, , 13F
要我來證明你是對的?
09/30 10:27, 13F

09/30 10:31, , 14F
更別說別人質疑你的十天要吃13公斤的米你都沒回應.
09/30 10:31, 14F

09/30 11:28, , 15F
好笑耶,根據你提供的資料算就是這麼重,覺得不合理的也是
09/30 11:28, 15F

09/30 11:31, , 16F
你,那問題出在身上??況且一看到六斗就該知道不輕了吧??
09/30 11:31, 16F

09/30 11:32, , 17F
至於說10天吃13公斤的米,老實說我自己假日就可以吃到
09/30 11:32, 17F

09/30 11:33, , 18F
一公斤的食物,工作的話可以吃更多,我工廠的工人吃的比我
09/30 11:33, 18F

09/30 11:34, , 19F
還多,因為這是重勞力的工作所以食物吃的多是正常的,那行軍
09/30 11:34, 19F

09/30 11:35, , 20F
這麼久當它是重勞力合理吧??當然你要跟我吵吃菜的問題
09/30 11:35, 20F

09/30 11:35, , 21F
我也沒辦法,畢竟夢溪筆談沒提到吃菜的問題.....
09/30 11:35, 21F

09/30 12:14, , 22F
請你先提出你的公式何來
09/30 12:14, 22F

09/30 12:14, , 23F
再來提出1.3公斤的米,可以變成多少公斤的飯,再來提出
09/30 12:14, 23F

09/30 12:14, , 24F
你的一天可以吃1.3公斤米變成飯的可行性.
09/30 12:14, 24F

09/30 19:20, , 25F
公式在7873篇;再來,為何我得提出怎麼吃飯啊,我只是根據你
09/30 19:20, 25F

09/30 19:20, , 26F
提供的數據來計算而已,你要質疑的應該是計算過程而非結果
09/30 19:20, 26F

10/01 00:16, , 27F
你得先提出你的公式的正確性,再來說吧.
10/01 00:16, 27F

10/01 11:20, , 28F
你又讓我笑了,在你要求別人的公式正確性之前,是否能把自己
10/01 11:20, 28F

10/01 11:20, , 29F
提供資料的正確性先說明一遍呢??7927篇質疑你的文章你顯然
10/01 11:20, 29F

10/01 11:21, , 30F
都沒看啊,都兩天了耶.
10/01 11:21, 30F

10/01 11:21, , 31F
不用拿一篇來質疑我,你得先提出你的算式,不然哪來的20KG
10/01 11:21, 31F

10/01 11:22, , 32F
你以為隨便丟個沒頭沒尾的數字就要叫別人來幫你解釋?
10/01 11:22, 32F

10/01 11:22, , 33F
哈哈哈哈,你都不能被質疑就可以質疑別人,有沒有這麼好笑
10/01 11:22, 33F

10/01 11:23, , 34F
你答不出來的話, 就大可不必20KG 了
10/01 11:23, 34F

10/01 11:23, , 35F
況且我提的算法1F都看的懂了,你居然看不懂,我有啥辦法.
10/01 11:23, 35F

10/01 11:24, , 36F
7927篇是直接點出我的錯處,要我回應什麼?
10/01 11:24, 36F

10/01 11:25, , 37F
1F看得懂就代表你的算式沒問題?
10/01 11:25, 37F

10/01 11:25, , 38F
你答不出的話可以請1F 代答沒問題, 但還是要你提出
10/01 11:25, 38F

10/01 11:25, , 39F
計算的算式
10/01 11:25, 39F

10/01 11:26, , 40F
有問題的話他為何看的懂啊?況且其他推文也沒在質疑公式啊.
10/01 11:26, 40F

10/01 11:27, , 41F
你不要再扯了, 請給出算式如何算出20KG.
10/01 11:27, 41F

10/01 11:27, , 42F
我現在就是在質疑你的公式.
10/01 11:27, 42F

10/01 11:28, , 43F
你質疑我的資料前, 先給出你的公式, 不然我沒必要為
10/01 11:28, 43F

10/01 11:28, , 44F
亂加註的質疑去回答任何問題.
10/01 11:28, 44F

10/01 11:31, , 45F
首先,根據維基網站資料,宋制一斗是現在的6.7公升,18天吃
10/01 11:31, 45F

10/01 11:33, , 46F
兩人吃6斗就需要268公升,因為糧兵有配5天口糧,所以一人一
10/01 11:33, 46F

10/01 11:34, , 47F
算錯了,是40.2公升才對.
10/01 11:34, 47F

10/01 11:35, , 48F
因為糧兵有5天口糧,糧兵是吃13天糧食,一般兵吃18天
10/01 11:35, 48F

10/01 11:36, , 49F
照這樣算,一人一天要吃40.2/31=1.29公升糧食.
10/01 11:36, 49F

10/01 11:38, , 50F
因為糧食包裝後跟水差不多重,所以一人一天大概要1.2kg
10/01 11:38, 50F

10/01 11:38, , 51F
那十天的話,差不多要24kg,其實我前面算的已經算低估了.
10/01 11:38, 51F

10/01 12:20, , 52F
六斗米是一對一補給吃18天的, 如果六斗米要背40.2KG的話
10/01 12:20, 52F

10/01 12:21, , 53F
你認為常行軍的還能跟得上? 不講軍人民夫,一個背40KG的
10/01 12:21, 53F

10/01 12:21, , 54F
人能跟得上一個只背2x公斤的?
10/01 12:21, 54F

10/01 12:35, , 55F
所以你在引用這資料的時候都不會覺得奇怪嗎??我是一看六
10/01 12:35, 55F

10/01 12:35, , 56F
斗米我就覺得詭異了,實在是很重.
10/01 12:35, 56F

10/01 12:38, , 57F
一點也不奇怪, 古代的算法又不代表現代.是你用現在去套
10/01 12:38, 57F

10/01 12:38, , 58F
當然奇怪, 更怪的在這
10/01 12:38, 58F

10/01 12:38, , 59F
10/01 12:38, 59F

10/01 12:40, , 60F
9488ml 呢, 照六斗的算法要搬56公斤呢. 誰說了準?
10/01 12:40, 60F

10/01 12:41, , 61F
會這麼亂就是因為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也有差異的
10/01 12:41, 61F

10/01 12:44, , 62F
http://tinyurl.com/4hqoc6 這還有一個.
10/01 12:44, 62F

10/01 12:49, , 63F
還有一點你沒考慮的,1L 的米拿去煮會變成從2L到3L的之間
10/01 12:49, 63F

10/01 12:53, , 64F
的飯,1.2L就最少變成2.4L的飯,每天2.4(L/KG)的飯?
10/01 12:53, 64F

10/01 13:29, , 65F
如果你真的很在意多重,請去買一本書名為
10/01 13:29, 65F

10/01 13:29, , 66F
中國歷代度量衡考 丘光明編. 有詳細的考據.
10/01 13:29, 66F

10/01 13:59, , 67F
照書上之說,該書作者的度量是以漢制為基的,並不為宋制.
10/01 13:59, 67F

10/01 13:59, , 68F
所以若以漢制來算就合理了.
10/01 13:59, 68F

10/01 15:08, , 69F
說是這麼說,問題是夢溪筆談是宋時寫成的,用宋制來換算才
10/01 15:08, 69F

10/01 15:09, , 70F
合理,如果用漢制去換算怎看都奇怪.
10/01 15:09, 70F

10/01 15:19, , 71F
請你去找哪本書來看吧,書上有清楚的解釋夢溪筆談的度量
10/01 15:19, 71F

10/01 15:20, , 72F
所引用的算法, 不然你就去看夢溪筆談全文吧.
10/01 15:20, 72F

10/01 15:20, , 73F
合不合理,沒有理所當然的,此一時彼一時,看古籍本來就是
10/01 15:20, 73F

10/01 15:21, , 74F
多方參考,中國歷代度量衡考 算是考證得用心的了.
10/01 15:21, 74F
文章代碼(AID): #18u9S0Cs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u9S0Cs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