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贊成子午谷的請進來

看板SAN作者 (Terry)時間15年前 (2008/09/26 01:16),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25 (看更多)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 引述《Lordaeron (Terry)》之銘言: : : 簡單的問一個問題, 你們最愛拿出來說嘴的, 攻城器. : : 1. 請問攻城用的攻城器有哪些? 不然你們老是拿來說嘴, 應該知道有些工具. : : 2. 韓信事, 他有帶什麼攻城器嗎? : : 3. 鄧艾有說他要帶什麼東西去攻涪嗎? : : 4. 交戰時對和平時, 沒什麼好比對的, 這己經講到不想再講了. : : 有人愛將平亂和交戰亂用, 又時空錯亂, 我也沒辨法. : 第4與主題討論無關﹐是嘴炮不理。你的一個問題是1、2、3中的哪個﹖ : 1的話﹐隻是問攻稱器具麼﹖這個問題好沒有營養﹐那麼就最簡單的梯子吧。 : 我答完了﹐你想說什麼﹖ 查書吧, 武備志不錯哦. : 2的話﹐那我也要問了﹐他沒有帶什麼攻城器嗎﹖大家都沒証據的東西﹐為 : 什麼變成別人沒有証據就可以隨便你認為﹐為什麼不能你沒有証據﹐就隨便我 : 認為﹖這樣是討論問題的態度嗎﹖ 你的才是討論的態度, 別人的都不是. 你以前都只出張嘴, 旁證都不用. 現在多了點就開始問別人的討論態度呢. 問個簡單點的, 偷襲攻城要帶什麼攻城器嗎? : 3的話。鄧艾有必須在什麼時間之內打下涪城﹐否則鐘會就會失敗的要求嗎﹖ : 鄧艾沒有﹐魏延有。鄧艾可以就到處破壞殺鄉民不打涪城﹐魏延呢﹖ : 鄧艾既沒有也不需必須怎樣否則就導致別人失敗的條件要求﹐魏延有﹐如果魏延 : 不能在十天內趕到長安並且奪下長安﹐不隻是魏延﹐諸葛亮的整個北伐都失敗。 : 好了﹐其實這文章不是想回你的﹐隻是想順便將上面一些別人有價值的討論點 : 一並回復。那些雖然觀點不一樣﹐但起碼是認真討論的有價值的內容。 哇又來想像了, 他不就清清楚楚的要打下涪? 不然維回兵幹嘛? : 第一﹐關中會不會兵力空虛﹖ : 明帝紀太和元年﹐西平曲英反﹐殺臨羌令、西都長﹐遣將軍郝昭、鹿磐討斬之。 : 再前兩年﹐郭淮傳﹐安定羌大帥辟氾反﹐討破降之。也就是說隴右根本民心未 : 定﹐戰叛不斷﹐關中怎麼可能沒有戰備﹖ 請去看別人的整理, wtj兄整理出來了. 不覆述. : 第二﹐魏延直奔關中是不是為了與魏軍決戰﹖ : 支持子午谷的多數認為蜀與魏隻能決戰而且越早越好﹐但如果蜀軍要找魏軍決戰﹐ : 未必一定要沖長安﹐事實上﹐街亭也是決戰﹐用自己重兵引來敵人重兵了﹐不過 : 結果是蜀漢輸了的決戰。除此之外﹐如果魏延有心決戰﹐其實可以從漢中殺向上庸﹐ : 而不是殺向長安﹐漢中殺向上庸﹐在魏延的前幾年﹐劉封攻佔上庸新城兩郡時就是 : 這樣走的﹐從漢中東下還可以有漢水等河流順流而下﹐有河流﹐後勤運輸至少可以 : 容易一大半。上庸新城當時剛叛﹐人心未定﹐假如魏延能夠奪下上庸﹐退可以靠 : 武當山脈防御﹐進則上庸地區過去就是襄陽南陽地區﹐絕對能夠將曹魏主力引來﹐ : 而且可以讓東吳配合﹐兩國夾擊曹魏的北荊州﹐勝算大增。 : 第三﹐蜀漢是不是隻能跟曹魏打決戰﹖ : 蜀漢的戰略並不是以決戰來一搏。如果弱國打強國非得決戰不可﹐那當年中國就 : 不用抗戰八年了。蜀漢有地理可以防守﹐何必一定要決戰呢﹖ : 事實上在討論到蜀漢如何來對付曹魏的時候﹐我們經常都拿後來的歷史來評價當 : 時的人物了。沒錯﹐對於整個中國歷史來說﹐偏安一定會失敗﹐蜀地絕對抵抗不 : 過中原王朝﹐沒有任何一個蜀地政權能夠抗住中原王朝並且還想要去打敗中原王 : 朝的﹐但如果我們不要馬後炮﹐我們代入到當時的人的觀點中去。蜀地與中原的 : 對抗﹐對於三國的人來說﹐隻有過兩次﹐一次是高祖以漢中為基地﹐建立了兩百 : 年西漢王朝﹐一次是公孫述建立的成朝﹐抵抗東漢到最後被東漢水陸北東夾擊而 : 滅亡。對於三國時代的人來說﹐現在東邊有東吳﹐曹魏隻能靠陸路緩慢進軍﹐那 : 蜀漢的情況比成家好多了﹐如果東漢隻走一路﹐還未必滅得了成家。 : 由此看來﹐三國時代的人實在沒理由相信什麼蜀漢耗不過曹魏﹐非得跟曹魏打決 : 戰不可的當時理由。 以上猜測就不回應了, 我只針對可能性評估, 有資料的, 就拿出來討論, 致於何必不何必的, 你得要回去問古人 我沒有答案給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45.241

09/26 03:15, , 1F
反正胃炎大絕就是騎兵海所以隨便就能打贏.....無誤
09/26 03:15, 1F

09/26 08:42, , 2F
高下立判 科科
09/26 08:42, 2F

09/26 09:38, , 3F
跳針
09/26 09:38, 3F
文章代碼(AID): #18syTU9z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syTU9z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