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從三國演義中,哪裡最容易看出曹操是奸臣?

看板SAN-YanYi作者 (失業中年男子)時間16年前 (2008/05/29 06:5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9 (看更多)
當然啦,一方面小說有意寫出一個奸曹操, 但另一方面看來,這倒毋寧可說是小說特性使然。(寫出個性) 而其實除了寫奸的,也有寫出天真的,而天真又與奸「互相輝映」。 例如說「雞肋」那一段故事吧。 (參考錢鍾書《管錐編》〈左傳正義四七.昭公元年(一)尾巴〉) 武帝紀建安二十四年註引《九州春秋》,寫的意思是 「魏王想要回軍了,於是下個軍令『雞肋』……」 而演義裡面行文就有趣多了。 先提到曹操進退不得的苦悶,而正好碗中有雞肋,心有所感, 恰好夏侯惇入帳問夜間口號,他就不自覺隨口說出「雞肋」…… 這樣一個一方面感受力強的人(若是一般笨人也不能隨時「心有所感」), 而卻又因為憂勞苦悶而不自覺透露出內心想法, 不小心透露後,卻又為了掩飾自己,外加積怨的爆發,而殺了楊修。 (我知道史實上殺楊修案牽扯的政治層面更多。  但,演義的詮釋,倒無妨說也是個有趣的對人心的描寫。) 所寫出來的情景,自然而然地鎔鑄原始史料而又入情入理, 足見作家功力。 底下再引錢鍾書原文,以饗同好: ……培根早謂研求情感(affections),不可忽詩歌小說,蓋此類作者於 斯事省察最精密(the poets and writers of histories are the best doctors of this knowledge);康德《人性學》亦以劇本與小說(ja Schauspiele und Romane ….. ein Richardson oder Moli鋨e)為佐證 (Hilfsmittel);近世心析學及存在主義論師尤昌言詩人小說家等神解 妙悟,遠在心理學專家之先。持之不為無故。如《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裴註引《九州春秋》:「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祇是曹操欲班師 而出之以隱語耳;而《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 有感於懷。 正沈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 雞肋!』」則操不自覺而流露「肺腑」之隱衷,心析學所謂「失口」 (Versprechen)之佳例。…… -- Immer mit den einfachsten Beispielen anfangen.                     David Hilber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72.178
文章代碼(AID): #18FUFeaQ (SAN-YanYi)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8FUFeaQ (SAN-Y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