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柴油機車的設計

看板Railway作者 (忠太東路走九遍)時間11年前 (2013/04/06 21:12), 編輯推噓13(13018)
留言31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 引述《komachi275 (笨笨熊)》之銘言: : 外走道型機車有維修簡便的好處 : 引擎室能夠輕易的打開與檢視 : 引擎過熱更可以直接打開側蓋散熱 : 內走道機車就不能這樣幹了 : 一般會以機車用途區分為主 台灣早期鐵路車輛的散熱不好 才會有打開蓋子散熱的狀況 這不是正常的做法 : 如果是高速型的客運機車大部分會設計成內走道型 : 行車阻力低 引擎負擔小也不需要設計有外蓋可開啟 : 如果是高負載的貨運機車或調車機則以外走道優先 : : 大陸的柴油機車 : : 一直以來都是以第二種構型為主... : : 但是也有少量的第一種構型...為什麼呢? : 對岸的外走道機車大部分是外國進口的款式 : 自主生產的以內走道為主 非也 對岸也自造了很多外走道機車 例如東風5就生產超過1100輛 : 至於為什麼他們的偏好內走道型就不知道了... : 推文有網友問說內走道機車的引擎位置 : 其實都在車體中央的 : 因為要考慮重量平均分布也不可能擺在其中一側嚕... 對岸相同形式的機車也有外走道/內走道與單駕駛室/雙駕駛室的不同形式 設計的考量點在於耐寒和調車便利性 特別是天寒地凍,露天工作是很不方便的 更別說是高原地區,像是青藏鐵路這種路段,外頭的工作環境根本不適合進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7.105.55.167

04/06 21:23, , 1F
謝謝指正^^
04/06 21:23, 1F

04/06 21:40, , 2F
對岸的東風5型是調車專用的機車。
04/06 21:40, 2F

04/06 21:45, , 3F
印象中對岸現在沒有外走道的幹線用機服役了?
04/06 21:45, 3F

04/06 21:47, , 4F
另外,DF2、DF5(全系列)、DF7(7B、7C)、DF12都是外走道設計
04/06 21:47, 4F

04/06 21:47, , 5F
的調車用柴電機車,而其他所有的客貨用的柴電就是都是內走道
04/06 21:47, 5F

04/06 21:53, , 6F
應該有,HXN5型就是外走道的柴電機車。原本的單司機室的設計
04/06 21:53, 6F

04/06 21:54, , 7F
,目前正在由其製造廠(南車戚廠)研發雙司機室的新車。
04/06 21:54, 7F

04/06 21:57, , 8F
HXN5原來有老美血統 XD
04/06 21:57, 8F

04/06 22:27, , 9F
感謝解惑
04/06 22:27, 9F

04/07 00:25, , 10F
說到內外走道與氣候的關係 美加那堆外走道機也很難解釋
04/07 00:25, 10F

04/07 03:28, , 11F
美國不是沒有發展過內走道柴電,到現在還有一堆
04/07 03:28, 11F

04/07 03:29, , 12F
但是現有貨運用DL有散熱問題,內走道設置根本不能用
04/07 03:29, 12F

04/07 03:31, , 13F
講回來HXN5也比原型GE AC6000CW瘦了很多
04/07 03:31, 13F

04/07 03:33, , 14F
EMD F59PHI, F40PH; GE GENESIS都是內走道的啊
04/07 03:33, 14F

04/07 12:26, , 15F
我的意思並非老美不玩內走道柴電
04/07 12:26, 15F

04/07 12:27, , 16F
而是老美在大雪紛飛的路段依舊大量使用外走道柴電
04/07 12:27, 16F

04/07 12:27, , 17F
那麼車外工作的因素與內外走道的需求似乎就搭不上邊了?
04/07 12:27, 17F

04/07 12:44, , 18F
04/07 12:44, 18F
考量氣候影響,不代表大雪紛飛的環境就一定要使用內走道的設計 老美早期開始發展外走道的箱型柴電,考量的點就是散熱和使用靈活性的問題 特別是貨運用柴電,為求強大牽引力,往往又大又重 長時間的高出力,需要更好的散熱效果,這就是為什麼要採用外走道設計的理由

04/07 13:19, , 19F
說不定是美國法規,對貨車的規範衍生出外走道普遍
04/07 13:19, 19F
※ 編輯: QF2200DA 來自: 27.105.55.167 (04/07 14:08)

04/07 14:11, , 20F
北美貌似有貨運公司使用外走道單駕駛室"逆牽"為預設使用
04/07 14:11, 20F

04/07 14:11, , 21F
型態啦 怕在平交道上碰到奇怪的巨大貨卡可以有引擎/發電
04/07 14:11, 21F

04/07 14:12, , 22F
機擋著
04/07 14:12, 22F
像臺灣的S200型在設計配置上也是以引擎端為前端 這是基於發生事故時,保護駕駛員生命的考量

04/07 14:13, , 23F
還是散熱的問題囉~ 謝謝回答^^
04/07 14:13, 23F

04/07 14:13, , 24F
突然想到.XD如果煞不住用內走道機來拍攝 可看性低好多
04/07 14:13, 24F
※ 編輯: QF2200DA 來自: 27.105.55.167 (04/07 14:40)

04/07 15:05, , 25F
其實小時候看到R20...我也最總覺得引擎那段是前面
04/07 15:05, 25F

04/07 15:05, , 26F
大概因為蒸汽火車就是長那樣吧
04/07 15:05, 26F

04/07 15:08, , 27F
歐洲的幹線用柴油機車頭,大部份用內走道設計,除了氣候以
04/07 15:08, 27F

04/07 15:09, , 28F
外,大概也是車速太快用外走道作業不方便
04/07 15:09, 28F

04/07 15:10, , 29F
而且歐洲的幹線用柴油機車頭多半是客貨兩用,所以乾脆就
04/07 15:10, 29F

04/07 15:10, , 30F
以內走道設計為主,較省成本
04/07 15:10, 30F

04/07 15:23, , 31F
同RQ4 最愛看R20逆牽 XD
04/07 15:23, 31F
文章代碼(AID): #1HO1z7dr (Railway)
文章代碼(AID): #1HO1z7dr (Rail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