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林口線未來改BRT....?

看板Railway作者 (recta sequi)時間12年前 (2012/04/10 18:38),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7 (看更多)
※ 引述《askaLing (Ling)》之銘言: : ※ 引述《eslite12 (recta sequi)》之銘言: : : 1. 把台鐵淡水線打垮的除了百齡路-仙渡路興建與中山北路拓寬 更重要的原因在於 : : 雖然公路局50年代發車密度就已相當高 卻在省府打壓台北市的背景下欠缺投資 : : 此一缺點與台鐵是相同的 不同點在於公路運輸有現成的(且關係良好的)替代者 : : 而地方民意也常陳情要求把公路局換成地方客運業者(比如光華大南聯營23路 : : 就是自天母地方仕紳上書後開通的) : 就準確的時間來說,淡水線的運量在1968年的時候達到高峰,隔年到1969年, : 淡水線的運量馬上掉一半,理由大致就是公路的開通。數據可以找《台北市志》 : 的交通志,1968年作為分水嶺是非常非常明顯。而到了1980年代的時候,才又 1968年做為分水嶺是市府主導下客運的成長 北區主要道路並不是在1968年改建完成的 舉例來說中山北路拓寬工程在1968北市升格後就開始 但最重要的福林橋是71年才完工 承德路從後車站到錦西街間打鐵街拓寬是1970年開始 至於承德橋要遲至1976年才開工 連接北投與淡北舊路的大業路是1973年啟用的 仙渡路雖然是68年興建但也在81年以後 才有今天大度路的規模 1968年北市升格後北區最早落成的道路 是前省府基隆河整治計畫裡即已先規劃的道路 如百齡橋在1967年初完工 但重慶北路與百齡路接通則是高速公路興建以後的事情 : 稍微恢復一些,我推測可能的理由主要是臺北都會區的人口增加,以及當時整個 : 台北已經開始塞車地獄有關。 台北在這之前就已經塞車很久了 : : 2. 所以台鐵淡水線的交通潛力很早就被看出來 台北市政府在1970年左右就已經數次 : : 要求將淡水線複線化市區地下化電化捷運化 但該線卻依舊在省府權管下投資不足 : : 最後台北捷運蓋得起來也是在交通更為惡化 而北市省府中央的關係又暫被壓制時 : : 才能在基本上排除省府的狀況下蓋起來 : 這個部份我有些質疑,因為看遍從1968年以後一直到1977年確定要將淡水線納入 : 臺北地區的大眾捷運系統的這十年間的新聞,臺北市政府跟臺北市議會一直都是 : 喊要拆淡水線的,反而是省府最不想拆淡水線,中間還提出淡水港的理由,說服 因為可能你沒有看遍 或者誤讀了文意(當時"鐵路"與"捷運""地鐵"已明顯分離 這種分離 不是現在台灣人常有的錯誤觀念 而是在行文上區分省府主導的"鐵路"與其他運輸型態) 早在71年市議會就已在高玉樹市長的好友 旅日前輩台籍工程師郭茂林提出初始規劃後 做出"建議中央採納郭茂林博士臺北車站區域更新計劃"的決議(而明眼人應該也會發現 該決議還炮打省政府) 而在郭茂林的規劃裡 有這麼一段"將縱貫鐵路自萬華至華山站及淡水線臺北至圓山段 置於地下縱貫線複複線淡水線複線大量捷運" 這應該也是國內相關單位公文書裡面 最早出現"捷運"二字之一 至於1972年以後的台北市政府 能力當然衰退許多 但捷運初步財務分攤是1975年決定的 : 中央不要拆掉淡水線。臺鐵本身的態度則是一開始很想拆,趕快把賠錢貨弄掉, : 但是到後來又不置可否。中央方面,則是一下子希望淡水線一起跟著鐵路高架化 : (後來夭折)一起高架化,一下子又希望合併十大建設的鐵路電氣化作為電氣化 : 的試驗路線,後來也曾經考慮把市區段地下化。不過中間最特別的,就是高玉樹 : 當交通部長的時候,希望將淡水線變成一條超級公車專用道的意見,連「存廢研 : 究報告」都已經把這個意見作為結論,連專用道大致的圖都畫好了,只是後來的 : 捷運計畫把這個差點實現的可能吃掉了。 高玉樹文集有解釋過超級公車專用道的規劃原因 顯然不是為了排除捷運 高玉樹本人意見 一直傾向"台鐵高鐵化 地鐵自台鐵分拆" : 3. 所以經常站在台鐵本位的人士當然容易用各種理由 批評地方政府排除台鐵運輸潛力 : : 卻忽略地方政府才是面對民意對交通課責的第一線 於是只是在既有路線上蓋車站的 : : 半調子的捷運化得不到重視 甚至對台鐵的進一步投資在政策考量下也不討喜 : : 如果要推動真正的鐵道復興路線擴張 根本問題在台鐵的組織架構即不適合區域運輸 : : 但任何台鐵的體質改造都會觸及民營化或至少是公司化 與所謂台鐵歷史債務的清算 : : 於是除非台鐵改造真的被排進中央的政治議程 地方如何能對台鐵在都會區的有期待? : 這部份除了臺鐵本身的改革之外,其實只要多幾條內灣/六家線,地方真的會不喜歡 這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 是不期不待的問題 : 臺鐵在區域運輸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嗎?不過我不太瞭解臺鐵內部的組織是怎麼一 : 回事,或許現在臺鐵的組織架構存在一些不利捷運化的因素,這就有請瞭解的朋友 : 來解釋了。 -- 柵湖軌道綿延不斷,兄弟套房三千元。 國道之上千萬巴士,傳頌教主的溫愛。 高仰擁戴教主閣下,歡呼聲浪撼天下。 東西大道南京東路,歌頌教主的業績。 繼承大象的偉業,蕉迷的領導者。 草創中職的樂園,零簽的創造者。 爪爪!爪爪!洪瑞河教主! 爪爪!爪爪!洪瑞河教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90.1

04/10 19:50, , 1F
如果照當年線形捷運化淡水線鐵路,今天會開樹林-淡水?
04/10 19:50, 1F

04/10 19:53, , 2F
萬大線可能變從萬華分岐的支線,最後回到樹林站
04/10 19:53, 2F

04/10 19:54, , 3F
板南線就直接用鐵路捷運化增加了江翠西門華山復興光復而已
04/10 19:54, 3F
文章代碼(AID): #1FX0sxYq (Railwa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X0sxYq (Rail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