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中國的光與影【中國篇】(六)中國好棒棒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nono)時間8年前 (2015/10/21 18:27), 編輯推噓1(1036)
留言3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6 (看更多)
※ 引述《PTTakatsuki (akatsuki)》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M8HvUy6 ] : 作者: PTTakatsuki (akatsuki) 看板: Gossiping : 標題: [爆卦] 中國的光與影【中國篇】(六)中國好棒棒 : 時間: Fri Oct 16 23:57:12 2015 : -------------------------------------------- : 《紅頂商人說,放棄和中國合作就是放棄台灣的一線生機,》 : 《大紀元卻說,中國經濟崩壞,危在旦夕,》 大妓院說崩潰說了都快二十年了。但實際上到目前並沒有崩潰。 不過這並非說明沒有問題﹐實際上中國一直處於危機的邊緣 改革與保守﹐都圍繞著危機在不斷的演化和鬥爭 一般認為未來十年是一個轉折﹐如果中國能完成工業的產業升級 那麼前途從此一片光明。如果不能就是現在台灣的樣子 產業不斷空心化﹐不斷外移﹐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紅利歸於平庸 90年代有位經濟學家何清漣﹐寫了一本書叫《現代化的陷阱》 關於這本書﹐學界討論過很多很深入。大體意思就是工業化起步之後 會遇到發展陷阱﹐再也難以打破產業分工和經濟結構的天花板限制 像現在台灣一樣。最後淪為資本主義的全球市場一部分和原料輸出地。 當年寫的這篇文章並沒有什麼錯誤。但實際上中國的發展劇本跟她設想 的還是有比較大的出入。蓋因中國實施的實際上是國家資本主義+重商主義這套 這個路徑﹐歷史上先有1870S年代的德國﹐後有蘇聯日本﹐再後來有韓國﹐還有新加坡 將這個套路一再演練。所以所謂中國模式並不神秘也並不新鮮 台灣騰飛早期﹐也采用過這個政策﹐但台灣一直都是小農經濟+小手工業者思想主導 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中小企業模式﹐跟中日韓新有很大的不同 未開發國家假如要保持和已開發國家一樣的政府效率﹐環保制度 繁瑣的土地拆遷制度﹐獲取的利潤看重輕工業﹐而不是立足於重工業及高科技產業 那麼也絲毫見不到工業化的可能性。 越南加入TPP的發展上限就是今日的台灣﹐甚至還不如今日的台灣 越南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僅僅1.2%,人口紅利大約能維持10-15年 但其他方面越南都有優秀的潛力 所以中國的發展劇本跟何清漣設想的最糟糕的結果還是最終有了分別。 雖然目前中國的房地產問題挺嚴重﹐人口老齡化也挺嚴重。 這是未來可能引爆經濟危機的兩個炸彈。 但實際上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依然有很多很多的亮點 中國的工業實力和制造業已然超過台灣﹐除了電子產業領域 現在沖擊的是日本韓國歐洲等等一堆先進工作制造國 有句玩笑話說﹐中國能制造的就不是高科技。 假以時日台灣賴以為生和引以為傲的台積電和MTK也遲早會被打趴下 面板會是第一個倒下的台灣科技產業 至於其他主要產業﹐台灣應該已經看不到中國的車尾燈﹐如果有請指出。 忽視這些中國產業正在發展的堅實基礎﹐那就很可笑了。 但即便如此﹐中國的人均GDP也不過8000美元 正如其他人支出的﹐如果台灣1%的GDP都是奇跡(姑且不考慮台灣GDP核算注水) 那中國5%的增長能夠維持10年又算什麼事情﹖ 至於你說的四個方面。 招商引豬﹐台灣固然成就了中國的制造產業﹐但台灣也並不是中國制造業全部 華為20年前是白手起家﹐台灣在做代工。20年後華為已經是頂級的電信設備服務商 全球第三大手機生產商﹐台灣還在做代工 任何的投資都有風險﹐沒有風險的投資收益率也會很低 失敗的大有人在﹐但賺錢的絕對不會在這個版面炫富 上海的全球500強數量已經達到世界級﹐肯德基超過50%的利潤來自中國 福斯50%的利潤來自中國﹐IP 6s最大市場也是中國﹐他們也不會在PTT炫富 早期政策傾斜比如﹐外資非常優惠﹐ 內資賦稅是外資兩倍這些事情不可能再維持下去﹐赤裸裸的歧視 不知道為什麼在你看來這就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至於囤地方面聰明人現在都跑到越南去開工廠﹐賺錢事小﹐囤地事大 一塊地在中國1000人民幣/平米﹐現在能超過3萬的事情在越南也會重現 經濟發展土地價值升值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 這個可能是中國經濟真正的問題所在。 第三點瘋狂建設都不是什麼事。中國迄今為止重大投資都在基礎設施領域 基礎設施有可能低效率﹐但依然是百年收益的大事。 相比較台灣高鐵的虧損﹐中國東部高鐵運營幾年後都已經開始盈利 如果沒有對高鐵技術的快速引進並國產化﹐ 中國的高鐵會跟台灣一樣虧損且是天價建造費用 京滬﹐京津﹐滬寧﹐滬杭﹐廣深等等規劃第二條線路是遲早的事情 四萬億當然也造成了產能過剩﹐問題遺留至今。 基礎設施方面中國的缺口依然是很明顯的 中國的高速公路也就在前幾年才超過美國﹐鐵路還沒有達到美國的規模 美國從20萬公裡拆到12萬公裡﹐中國也才10萬公裡出頭 第四個問題不懂。所以不發表意見。 總體來說﹐事情可能沒有大妓院那麼悲觀。城市化﹐即人口向大區域流動 土地制度改革釋放的農村土地紅利﹐產業升級﹐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的效率提升 機器人﹐關稅及貿易改革﹐等等都是支撐未來十年發展的機遇 換而言之﹐即便中國有很多問題﹐但未來十年也不至於無路可走。 相信大妓院說崩潰﹐不如說說台灣如果挺過TPP帶來的更嚴重的產業外移沖擊 屆時連1%的GDP虛假增長都沒有吧。 : 《假如他們說的不是兩個平行世界的話,》 : 《究竟,哪個才是真實的現況?》 : 近二十年來,中國在經濟上的快速發展是有目共睹, : 以近乎不可思議的速度和難以置信的廣度,中國從一貧如洗中富起來了, : 中國,正逐漸成為一個影響力足以匹敵美國的經濟巨人和大國。 : 上面這幾句, : 翻翻中國的官方媒體,例如環『中』時報, : 或者在CCTV○○上的一些評論節目上,均能發現蹤跡, : 雖不完全相同,但相信也不遠矣, : 曾經聽說這樣的一句話, : 『謊言最高的境界,就是連自己都相信它並非謊言。』 : 不管認不認同, : 共產黨在這種思想的宣傳手段上的確是不遺餘力, : 有時都會覺得,他們是不是已經達到這樣的境地, : 例如早期大躍進時代的一堆天文造假數字, : 而後是中國改革開放後,諸如『中國即將崛起』的宣傳口號和報導, : 在當時,如果你看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又聽到那樣的口號, : 八成就像看到八卦版的妹妹文一樣,很想告訴他們『醒醒吧!』 : 但任誰也沒有想到, : 那些只是為了給民眾信心,以便政策推行的口號和真宣傳假報導, : 十幾二十年後,卻已深深刻入幾乎大部分中國百姓的心中。 : 『中國富了,中國強了,』 : 『中國終於可以和美國站在同一個地位上了,』 : 『太平洋夠大,可以同時容下中美。』 : 『在美國經濟疲軟的時候,世界經濟仰賴中國才不致○○』 : 這些概念和說法,連不識幾個大字的老百姓都能說上幾句, : 可見宣傳的統戰效果有多麼徹底和成功, : 當然,一心向祖國的滯台中國心們,更是引以為圭臬而沾沾自喜, : 完全忘了十幾二十年前,他們初到中國時對於所見的不屑一顧… : 然而,在這美麗的糖果包裝之下,裡面卻不見得也是如此實在, : 今天就來談一些,宣傳報導上面不會多加著墨的歷史和真實, : 也許你會發現,平行世界其實離我們很近。 : ────────────────────── : 《在中國,越常被提到的幾乎都是宣傳口號,》 : 《越不能提到的往往才是真實,》 : 《因為一切的真實,都會被『維護社會和諧』給抹消掉。》 : 超過十年的文革運動,還有更早之前的一系列社會改造運動, : 造成了中國經濟和社會實質上多少的損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 : 因為,這是一段中國官方不會給出真實數據的歷史, : 即便在所謂的今日,看看中國官媒提及這些歷史事件時, : 仍舊企圖以『給後來中國的改革帶來一定○○』的觀念來陳述便知。 : 我們不是史學家,也不可能搭乘時光機回到那段過去, : 因此那段歷史要怎麼定位,身為台灣人的我們無權置喙, : 但我們可以知道的客觀事實是: : 在改革開放後,到坦克車事件發生不久的時間點上, : 中國仍處於一個經濟上十分貧困的狀況, : 而這個貧困的狀況,和前面的文革運動等事件斷不可能毫無關聯。 : 既然那時都還是近乎一無所有, : 在改革開放後二十餘年的發展史當中,中國也不會是一夕暴富, : 那麼,中國是如何從無到有呢? : 如果依照中國經濟發展的角度來區分,大概可分為三個時期: : A.拓荒時期: : B.世界工廠時期: : C.世界市場時期: : 你該不會以為我要這樣介紹吧? : 我想,讓中國官媒來陳述中國的發展史,大概就是這樣去分類, : 但那些經過刻意美化和潤飾過的歷史,實在不用再花時間重複, : 稍微拜讀一些中國官媒的文章,或是看一些領五毛錢的文章就夠了。 : A.招商引豬 : B.狂炒地皮 : C.瘋狂建設 : D.影子銀行 : 這幾項,才是背地裡撐起『中國崛起』這個美麗大夢的關鍵點。 : ────────────────────── : A.招商引豬: :    :   這個A點其實最沒有八卦,也離現在最遠,畢竟已經是過去的歷史了。 :   在過往的【台商篇】中也曾經介紹過, :   中國在當時,為了招商而推出的一堆優惠政策(土地、租稅之類), :   這類的政策本身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 :   各國政府要吸引外國資金投資的話,所採取的手段也都差不多, :   可是在中國,我們卻把它稱之為是『引豬』, :   因為,想方設法把豬引過來之後, :   接著,就是好好磨刀準備殺豬了, : 反正把油從豬的身上榨出來的辦法多的是。 :    :   中國當時號稱推行改革開放, :   但長久以來各個華而不實的黑歷史運動,已讓中國發展停滯了許久, :   不論是在基礎建設的落後方面、法規制度的短缺, :   技術能力的低下、資金不足的窘況等等, :   對外吸引力不足,對內則是沒幾個從褲袋裡能掏出錢來做生意的。 :    :   於是共產黨弄了幾個所謂的經濟特區, :   把稅賦調低或短期歸零,再予以優惠的土地租用價格, :   以當時來說,這已經是共產黨政府能拿出的最大利多了, : 當然這一出手,正好吸引苦於台灣當時各種成本高漲的食人魚台商之流, :   還有一些少數其他國家前來試水溫的商人, :   這些前來投資的商人們,帶來了中國最短缺的『資金』和『技術』。 :    :   也許時至今日,許多領五毛錢的會說我們未免太看重過去台商的貢獻, :   但在【中國篇】的(四)當中就介紹過, :   光就二○○○年到二○一○年之間, :   國台辦統計的,前往中國投資被騙的台商登記在案就有二萬八千多個, :   其損失的投資金額粗估,也有一兆四千億左右。 :    :   而在改革開放後到二○○○年之間,這麼長的時間當中, :   前往中國投資的台商到底投資了多少,各位可以自己想像一下, :   這些金額,放在今日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當中一比是微不足道, :   可是在當時的中國,可是肥肉般一坨坨的存在。 :    :   還有幾位老K舊黨員和大老,捲了幾千幾百億潛逃去中國的, :   難道,他們不用繳一些費用給中國政府換取不被遣送回台? :    :   這些外來的肥肉和外來者擁有的技術,在歲月的催化之下, :   早已化成了灌溉出現在『富裕中國』的一部分肥料, :   只是很多不明究理的滯台中國心,總故意忽略這段『殺豬』的歷史罷了, :   要說誰才是不知感恩圖報和飲水思源, :    :   也許,是被騙被宰的豬不懂得感恩圖報吧。 :   誰知道呢? :    :    :    :    :    : B.狂炒地皮: :    :   有了上一點提到那老調重彈的A,之後的中國才有了基本的底氣繼續發展; :   就像人不能沒有穿褲子就想要出門一樣, :   即使那條褲子是搶來的也好,穿出去也沒有人會知道。 :    :   事實上,台商在早期對於中國的房地產並沒有抱著『炒地皮』的概念, :   我想,很大原因在於,台商對於中國的不看好所致。 :    :   由於早期台商前往中國時,所見到的中國實在是不怎麼樣, :   要基礎建設沒基礎建設,要水沒水要電沒電, :   要制度沒制度,要人員沒人員(指管理和技術能力,非數量), :   只有一群又一群不請自來的貪婪官員, :   還有數量至上的中國工人, :    :   在那時,多數台商心中,根據他們在台灣得到的經驗, :   判斷中國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改頭換面, :   又怎麼可能會認為炒地皮比開公司工廠賺錢來的快? :   然而中國的發展超乎了台商們的想像, :   以台商們從台灣就習慣待在公司和工廠的角度來看, :   中國默默地變成了,一個和他們當初所見截然不同的中國。 :    :    :    :   所以,這個B點的狂炒地皮, :   嚴格來說,早期來投資的台商多半沒嘗到什麼甜頭, :   這部分幾乎就是中國人自己炒起來的。 :    :   由於從中國以外招來的外商(包含台商)多了起來, :   中國的各種工業跟著快速又蓬勃地發展, :   各個地方政府也就趁勢把一堆沒用的土地大肆出清, :   劃出一塊又一塊的工業園區、開發園區等等, :    :   加上當時世界經濟景氣不差,到美國次貸風波爆發之前, :   中國這些工業用地的需求是大於供給的, :   這些工業區土地,自然也就迅速跟著水漲船高, :    :   不到十年的時間,這些土地翻上了幾倍不止的價錢, :   從每平方米(中國用語:等同平方公尺)不到千元人民幣的價格, :   直線上升到每平方米數千元人民幣不等的高價。 :    :   同樣飆漲的,還有市區的房價和郊區的房價, :   這些地方原本價格座落在千元左右人民幣(每平方米), :   在次貸風波爆發之前,價格很多都漲到了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價格, :   幾個炒得最誇張的省分,甚至還有出現四萬人民幣以上的數字, :   折合新台幣約是每坪67萬的價格, :   在此同時,中國勞工的法定最低薪資才只有1200人民幣左右… :    :    :    :   有人會說,炒地皮或炒房和中國經濟發展的黑歷史有何關係? :   房價或土地價格的飆漲,不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嗎? :    :   沒錯,『正常』來說,房價或土地的上漲是經濟發展的果, :   一般而言,國民所得增加才會導致房價的上升, :    :   但這是中國,中國特色的炒房和炒土地, :   他們不是用來住的,而是用來炒資金用的。 :    :     :   稍微說明一下, :    :   中國工業區的土地漲價, :   固然和當時的工業土地需求大於供給有關,才會迅速上升, :   可是漲到最後,工業區一坪動輒近十萬元台幣的價格, :   卻已經超過在中國投資設廠者的合理成本負擔範圍, :    :   其原因在於趁機炒作工業區價格,意圖大賺一筆的人太多了, :   而這樣高昂的價格,在次貸風波之後逐漸跌了下來, :   但其在經濟當中帶來的隱藏傷害, :   卻是中國到目前都仍未能解決的連環經濟炸彈之一, : 留下的,是一堆堆的鬼城和鬼工業區。 :    :   另外像是郊區和市區的房價, :    :   原先是由於工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外省來的務工者, :   其生活需求(如租屋或放假逛街)造就了郊區房價的攀升, :   還有連帶市區店面、房價等一連串的成長, :    :   然而,如果說台商是在中國那眾多勞動力當中看到了商機, :   那麼,可以說中國人就是在眾多的房地產中嗅到了錢的味道。 :    :   本來市區郊區的房地產擁有者,隨著工業發展而來的不動產漲價, :   他們把房地產租出或是轉售,得到了一筆資金, :   而這筆資金,便成了許多中國商人的『第一桶金』, :   拿著這第一桶金,前往炒作尚未飆漲的地區,然後待價而沽, :   以利滾利,很快就變成了所謂的『中國炒房團』。 :    :   而許多的地方官員,則是在仲介工業區或相關土地的租售當中, :   向各個投資者索要『介紹費』,這也成了這些人的人生『第一桶金』, :   聽似荒謬,但這就是中國土地、房產狂漲背後的現實, :   政府和百姓攜手一起炒作,能不快速上升嗎? :    :   提到這邊,就不能不提中國的銀行, :   因為中國房屋、土地的飆漲,和銀行有著脫不了的關係, :    :   稍微想一下,第一波隨著工業發展而正常漲價的不動產, :   由於漲幅仍在經濟成長的合理範圍內, :   第一手的買家往往擁有足夠的現金去購入這些不動產, :   大不了,稍微向幾個親友籌措一下資金,負擔倒也不大。 :    :   但是後面接手的第二手,或者第三手呢? :    :   當價格層層疊加上去的時候,現金必然會跟不上增值的幅度和速度, :   於是隨著大批的資金需求,銀行的空間就來了, :    :   第二手買家買了不動產後,馬上找了認識的銀行去申請抵押貸款, :   瞬間就變成了『有不動產』又有『現金』可以使用的充裕情況, :    :   由於當時中國經濟成長飛快,隨著外來務工潮的進入, :   這些二手買家們只要把貸款出來的現金拿去做點生意, :   不論是在一些工業園區附近開個小吃攤、髮廊、小賣部、五金店, :   或是大一點的生鮮超市(當時中國很少),幾乎就是投資什麼賺什麼, :    :   這種『只要有資金投資,就一定能連本帶利賺回來』的概念, :   造就了中國房地產的不斷上升,和銀行借款比例的不斷拉高, :   二手的買家貸款借出現金之後,不動產轉賣給三手的買家獲利, :   三手的買家繼續做生意,賺了點錢又把不動產轉賣給四手的買家跟著獲利… :    :   那段時間當中,中國整個市場經濟內瀰漫著一股: :   『投資做生意也賺;房地產轉買賣也賺。』的雙賺氛圍, :   而台商,卻依然只注意著逐漸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和產品奮鬥… :    :   但其實你說中國人做生意和台商有什麼不同? :   就我看來,台商習慣性的緩慢提升效能,然後逐漸尋求更低的成本而增加利潤, :   而中國商人,習慣性的快速擴大產能,用大量的供給來增加薄利多銷的利潤, :   認真要說的話,兩者其實都是做蠢事, :   所以有人說,西方國家總很訝異,為何在中國再低的利潤都有人做, :   那是因為中國商人習慣性的薄利多銷概念太深厚, :   而台灣則是再低的薪水都會有人做… :    :   這樣的情況一直到美國的次貸風波爆發後,才開始戳破了這個無限擴大的泡沫, :   因為次貸風波,讓中國出口的訂單需求大減, :   這一個轉變,讓原先無限增加出口產能的中國商人碰了鐵板, :   不得不調整產能和產業結構,從外銷慢慢轉型為內需市場, :   從中低端產業,慢慢轉向中高端的產業, :   但這個衝擊,已經讓中國的經濟受了很大的內傷。 :    :   因為次貸風波之前,中國天價的的房地產, :   有太多都是早已向銀行抵押借款,拿到手上做為投資資金使用, :   而出口訂單的銳減,讓中國商人轉投資的行業許多不賺反賠, :   這些轉投資的行業不賺錢,中國商人手上的現金流自然發生斷裂的危機, :   也就開始出現一連串的無預警關廠和倒閉, :   房子和土地也隨著利息的無法支付被法院銀行拍賣查封… :    :   這些,都是中國官媒和滯台中國心們不願明說的,『中國崛起』背後的真實。 :    :    : C.瘋狂建設: :     :   次貸風暴後,蕭條的出口需求已再明顯不過, :    :   表面上,受到影響的僅是中國的出口製造業, :   實際上,就如前面提到的,中國商人往往多樣經營, :   製造業拿的是,從炒到天價的房地產去向銀行借貸而來的資金, :   於是左手的製造業一冷卻,右手的房地產也自然不好過。 :    :   中國官方在這個時候不是沒有作為, :    :   在次貸風暴之前,其實中國政府已獲得消息, :   也預測到接下來製造業可能會有急速下滑的情況, :   於是,中國官方在白皮書當中告知各級地方政府和官員, :   要求注意經濟下滑的各方衝擊,包含股市、房地產、各級產業等等, :   當然,也要求必須知會一般產業和百姓,減低各種衝擊。 :    :   但,中國官員畢竟是中國官員, :   經過各種鬥爭而活下來的官員們,又怎麼可能正確地把消息傳給百姓或產業? :   於是就在上面宣導,下面裝傻的情況下, :   中國經濟吃了美國次貸一個重拳, :   當然,底下產業也是一塌糊塗,除了和官員有密切往來的以外。 :    :   這樣的衝擊造成了上面提到的兩個嚴重後果, :   一個是製造業的出口急速下滑,二來就是高漲的房地產瞬間往下掉, :    :   本來,光來自國外的衝擊,也許影響還不會那麼大, :   但為了自身的利益,身為首當其衝的銀行業率先開槍, :   紛紛把到期的貸款收回,或者是巧立名目不再續借, :   原因是對於經濟形勢的不看好(官員的內幕消息和數字), :   然後不得不續借的貸款,則是降低貸款成數, :   從抵押品最高的百分之八十,降到百分之六十到四十不等, :    :   這樣的急速資金緊縮,讓中國的經濟瞬間冷凍, :    :   本來就是依賴大量銀行釋出的資金所推動的經濟, :   如今被銀行大量收回貸款之後,怎麼能不急凍? :   而中國官方為了因應這個衝擊,趕緊下令給各地方政府和銀行, :   要求對於到期的企業貸款,必須給予支持和無條件的續貸, :   然後,原本為了凍結過多炒房資金而發布的調升銀行存款準備率, :   也隨之再度放寬,避免成為銀行收回貸款的藉口。 :    :   不過,這一切都是徒然, :    :   許多銀行,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對於中央的三申五令那是概不順從, :   反正表面上,貸款出去的總額別降就好, :   實際上,則是把真正有迫切資金需要的貸款都收回, :   轉名目轉貸給地下(就是高利貸,中國俗稱的民間融資), :   或者是轉貸給一些比較沒有資金需求,但是安全無虞的大企業, :   以求日後能安全收回利息和本金。 :    :   中國中央當然也不是白痴,經濟數字的急速下滑是看在眼中, :   只是發布的命令底下不遵守又能如何?畢竟錢掌握在各方銀行手中, :   既然各方銀行不配合,中央只好自己印鈔票了, :    :   沒錯,就是中國所謂的『四萬億投資』, :    :   既然國外的需求降低,導致製造業的產能過剩,進而影響到各行業, :   那麼,由政府來主導投資各種建設, :   由這些國內的建設和投資,抵銷掉國外訂單減少的衝擊, :   不就能讓經濟再次活絡起來了嗎? :    :   這樣的撒錢方案,也確實讓許多頹廢的經濟再次活躍起來, :   各樣的大型建設,各地的公路、鐵路、高鐵等等無不隨著中央指示發包運作, :   往後的幾年,也確實讓中國表面上從『世界工廠』轉型成了『世界市場』, :   不僅僅是中國商人,包含許多外國產業也隨著這大型的撒錢計畫而蒸蒸日上, :   好比某幾國的金屬礦藏出口中國。 :    :   當然,這幾年看起來表面數字很漂亮, :   各地的大型建設紛紛完工,各種鐵公路、機場的擴建改造計畫紛紛達成, :   看似中國的一切都是那麼地完美和繁榮, :   換來的是滯台中國心們和老K官員們無止盡的讚嘆, :    :   『中國真好!不靠中國市場,台灣就完蛋了!』 :    :   但是,這樣的撒錢,這樣無止盡的印鈔票建設, :   換個角度來說,不就像是美國當時次貸風暴時的以債養債嗎? :   不然為何近幾年中國開始也學著販賣那些○○債, :   難道不是因為口袋的錢快花光了嗎? :    :   更重要的是, :   在之前的次貸風暴中,因為銀行抽資而元氣大傷的企業仍有一狗票, :   就像大紀元爆出來的那些,許多更是國家扶植等級的規模, :   到目前,雖未完全倒閉,但也跟倒閉沒有兩樣(停止營運且資不抵債), :   還有更多的是咬牙苦撐,奄奄一息, :   肩負著沉重的銀行貸款利息壓力,以近乎為○的利潤維持營運, :   一旦資金鏈斷裂,馬上就會跟著前面那些倒閉破產的一樣下場, :   受影響的,也絕對不是只有倒閉的那些企業本身,而是一堆肉粽串。 :    :   你問我,中國有錢嗎? :   我會告訴你,有錢。 :    :   你問我,中國會像大紀元說的崩潰嗎? :   我會告訴你,我不知道, :   但我知道,中國實際上經濟形勢的嚴峻,絕對不是冰凍三尺, :   也絕非我們的蠢政府所見到的那麼美好, :   只是底下冰山究竟有多廣多寬,我們不會得到真實的數字, :   就像前面說的一樣, :    :    :   《在中國,越常被提到的幾乎都是宣傳口號,》 :   《越不能提到的往往才是真實,》 :   《因為一切的真實,都會被『維護社會和諧』給抹消掉。》 :    :   看著那些欣欣向榮的建設之餘, :   請多在夜裡感受一下,中國的夜和街角的黑暗, :   也許,你會有不同的感受。 :    :    :    :    :    :    :   ────────────────────── :    :    :    :    :   本篇的最後,我們要介紹在上面提及,卻未寫到的D. :   『影子銀行』,也就是中國俗稱的民間融資,台灣說的高利貸。 :    :    :    :   這個東西,在台灣的經濟當中扮演什麼角色我並不知道, :   但無論是在中國官媒所宣傳的,中國經濟發展史中, :   或者我所提到的A.B.C.這三項背地裡支撐起中國大夢的關鍵, :    :   它都是最看似無關緊要,實際上卻和中國經濟的繁榮興衰有著極大關係的一點, :   日後,它更會是壓垮中國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說不定。 :    :    :    :   在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38.189.18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45423234.A.B07.html

10/21 18:37, , 1F
推,這位鄉民大你差不多就是正解啦!
10/21 18:37, 1F

10/21 18:41, , 2F
其實在談這種崩潰論的問題 算是一種預言同時也是建言
10/21 18:41, 2F

10/21 18:41, , 3F
"再不看醫生會死喔" 那麼去看醫生以後呢?
10/21 18:41, 3F

10/21 18:42, , 4F
所以這種意義上 預言有自我顛覆的屬性在
10/21 18:42, 4F

10/21 18:42, , 5F
我的看法很簡單 中國還是會崩潰 原因在制度面上
10/21 18:42, 5F

10/21 18:43, , 6F
如果一個國家要花跟國防相同 或更高的經費在維持自身穩定
10/21 18:43, 6F

10/21 18:44, , 7F
那它其實是一個無效率的體制:得花兩倍資源得到相同安穩
10/21 18:44, 7F

10/21 18:45, , 8F
就說機器人吧 假設機器人進入工廠的時代提早來臨
10/21 18:45, 8F

10/21 18:46, , 9F
對於特點是人口眾多的國家未必是好事,因為人口紅利無效化
10/21 18:46, 9F

10/21 18:46, , 10F
在考量經濟的時候我覺得不能只看自己能生產多少
10/21 18:46, 10F

10/21 18:47, , 11F
還要考慮市場可以買下多少產品
10/21 18:47, 11F

10/21 18:49, , 12F
恩...在不管是台灣還是中國人 都比較認同日本貨的品質之下
10/21 18:49, 12F

10/21 18:49, , 13F
亞洲的模範生還是日本 應該不會差太多
10/21 18:49, 13F

10/21 18:55, , 14F
日本的問題是點錯科技樹。。
10/21 18:55, 14F

10/21 18:58, , 15F
也不只是日本的問題 台日都被當作冷戰前線 硬掰成這樣
10/21 18:58, 15F

10/21 18:59, , 16F
就像之前 如果台灣仍是日本土地 推測會變成南海道
10/21 18:59, 16F

10/21 19:00, , 17F
下一個時代重大的科技進展 很容易就把世界局勢整個改變
10/21 19:00, 17F

10/21 19:01, , 18F
例如機器人取代工廠 核融合大幅降低石油需求 植物工廠在哪
10/21 19:01, 18F

10/21 19:02, , 19F
都可生產糧食 這些一旦有一項發展起來 整體局勢也會快速改
10/21 19:02, 19F

10/21 19:03, , 20F
變 我是知道日本一直有研究海藻做生質能 分散降低能源風險
10/21 19:03, 20F

10/21 19:08, , 21F
喔對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好了 雖然各國需要的科技不會都一樣
10/21 19:08, 21F

10/21 19:11, , 22F
但是 把事情做到好 才是重點的部分 所以很少會看到日本像
10/21 19:11, 22F

10/21 19:12, , 23F
台灣高雄氣爆 中國上海爆炸:壓低這種事件頻率才是強國
10/21 19:12, 23F

10/21 19:12, , 24F
反之則是弱國
10/21 19:12, 24F

10/21 20:51, , 25F
舉華為當例子,不免就會提起它背後的官方跟軍方色彩,
10/21 20:51, 25F

10/21 20:55, , 26F
幾年前炒得火熱的消息,現在已經沒人在意,但的確存在。
10/21 20:55, 26F

10/21 21:02, , 27F
借國家之力興起的產業不是特例,讓國民引以為傲也是好事
10/21 21:02, 27F

10/21 21:04, , 28F
我對原po所提比較好奇的一點是,中國那麼大卻只提產業
10/21 21:04, 28F

10/21 21:08, , 29F
、鐵路,沒有提及其他地區的發展,是很怪異的事。
10/21 21:08, 29F

10/21 21:12, , 30F
中國不像台灣是一個島,它橫跨至少兩個氣候區,兩大流域
10/21 21:12, 30F

10/21 21:15, , 31F
關於產業應該有更值得一提的部分,而不是只提GDP,只提
10/21 21:15, 31F

10/21 21:17, , 32F
上海的高消費力、只提多條高速鐵路可能建個第二條之類的
10/21 21:17, 32F

10/21 21:18, , 33F
不過,我想這應該也是為了回文而犧牲的部分。
10/21 21:18, 33F

10/21 21:19, , 34F
有機會的話,還希望原po能分享除了大紀元以外的觀點。
10/21 21:19, 34F

10/22 16:16, , 35F
10/22 16:16, 35F

10/24 01:47, , 36F
大亞洲主義戰略,以下空白。再說一次,好好讀你他媽的
10/24 01:47, 36F

10/24 01:47, , 37F
書。
10/24 01:47, 37F
文章代碼(AID): #1M9sY2i7 (PublicIssu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M9sY2i7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