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關於基本工資的評論

看板Policy作者 (暴君稱孤)時間13年前 (2011/06/16 15:44), 編輯推噓4(4060)
留言64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7 (看更多)
※ 引述《redemption (畢竟是人)》之銘言: : S大這類論點有個前提 就是這些人的這些薪資是企業願意而且能夠付得最低薪資 : 如此調升最低薪資的確會傷害這群人的就業權 : 但現實是: 因為這群人的需求彈性比較低 議價能力較差 老闆看準這點 : 給了一個只比你可以養活自己多一點點的錢 : 舉例好了 老闆如果給你一千 他還可以賺 你如果只要一百 一天就可以生活 : 但因為老闆開大絕 說不爽不要做 你怕餓死所以你還是做了 最後大家說好一 : 天兩百 : 你知道問題在哪嗎? 問題在於均衡價格不單取決於數量 : 也要取決於供需線斜率,也就是彈性啊 : 而最低薪資就是在卻保勞工不要單方面被欺壓的一種方式 : 單然如果資訊透明這更好 如果資訊透明 勞工有辦法介此議價 回歸正常也不錯 : 古典學派很多東西我都認同 但問題是現實侯無法作到 因為他講得是長期 : 別忘了 :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th! : 不過我很好奇 是否分類可以更細 並隨著地域 還有年資最作平均薪資統計 : 比如說新進一年的南部銷售服務業(不含房仲)就業者 平均薪資為XXX 等等 : 不然你跟老闆講 阿我的薪水怎麼和平均超那麼多 老闆說那是平均薪資 有人作很久 : 領很高拉高平均的啦! : 還請各位指教 沒錯,勞工的權利與待遇在台灣來看是偏低了, 但是切記一點,哪些是政府可以做的,哪些是政府不該做的, 其次,政府可以做的部分,會不會干預市場而引起危害, 再次,而政府除了直接干預市場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可以為之呢? 古典學派已死,凱因斯學派也死了,目前的主流是新興古典與新興凱因斯, 要知道,「短期」種下的惡因,將來「長期」我們退休或我們的後代就要嚐這些苦頭, 景氣循環的產生,有很多原因就是因為太過於支持凱因派的做法, 譬如惡性通膨、信用危機、假的市場行情造成存貨過剩等,都是問題, 況且凱因斯學派的政策必須建立在一個立場下,那就是有「強大的內需」支撐, 美國可以用凱因斯學派的做法,中國也可以用凱因斯的做法, 但是台灣卻沒有辦法如此,因為台灣屬於開放性體系,且外貿依存度高, 加上新台幣在國際市場上是屬於弱勢的貨幣,所付出的代價,將會比中美還高 現在勞動市場的狀況是,景氣好的時候不用基本工資一樣會漲工資, 景氣不好的時候,一旦設了基本工資就是裁員,之後就是勞動市場的扭曲, 在經濟思想史的書中,都會形容凱因斯是一個基於「動物般的直覺」思考的人, 他發明另一種有別於古典的「所得創造系統」,相關討論我記得之前有過, 簡單來說,凱因斯認為的資本形成方式,以及古典學派的資本形成方式不同, 另外,新興古典學派中的「理性預期」與「重貨幣學派」, 告訴我們政府去實施政策時,民眾會形成預期,進而影響市場等, 勞動市場的問題,來自於「基本工資」,但是這已經是不能放棄的了 站在研究的角度上,我譴責它;但站在民眾的角度,我認同它 勞工權益不好肇因於,勞工的基本權益無法受到有效的保障, 要知道,勞動市場在某種程度上會分很多類型的, 我們現在限制基本工資只不過是觀察某一個部分的勞動市場,而分全面的討論, 像醫生、護士、工程師、研發團隊或那種24小時stand by的高級勞工, 工資是不缺的,且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但是其勞動條件很糟糕, 相較於比較基層的勞工,由於入行門檻低替代性高,當然彈性較小, 這種勞工,你給他們基本工資反而會導致他們失業或被雇主進行另一面的剝削, 所以重點是,「勞工三權」的提倡:議價權、團結權與罷工權,以及提倡社會保險 台灣的處境不適合用凱因斯式的經濟發展策略,相較之下比較適合用「無為」態度, 要知道,新興古典學派的一個重點與中國「黃老治術」很相近, 不是說什麼都不做,而是要做到「無妄為」,建立法度後讓市場自由運作, 人的智慧與力量是有限的,不論是自然上,或者是在國際市場上, 任何一國或任何人的影響力很難去操控市場,頂多有部分影響力而已, 而且隨著不同地域、時間與開放程度,影響力大的國家不一定會使每一國都同一反應, 我們怎能期待,一個「形成速度慢,執行與結果不一定具有因果關係」的政策呢? 又怎麼能期待在市場有「球員兼裁判」的角色存在呢? 最後,我要說的是,目前政府該做的就是趕快擴展貿易,整頓涉外與民商法律, 提高訴訟經濟,維持市場秩序,建立妥善又公平的社會安全機制, 光是這些,就夠政府忙了....但這些工作都是與他國無關,而且馬上見效的, 發展經濟、推動重要建設的結果,就真的是政策成功,還是根本是情勢的必然? 至少我譴責這一類「爭功諉過、投機取巧、任意妄為」的政府與政策! -- 所謂法者,大公不公,大仁不仁,  有功於前,不為虧法,有善於前,不為損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128.213

06/16 16:34, , 1F
當企業要向政府來銀行聯貸時,政府該不該無為而治?
06/16 16:34, 1F

06/16 16:43, , 2F
你說呢^^
06/16 16:43, 2F

06/16 17:05, , 3F
韓國的不是無為而治,台灣是無為而治,所以..
06/16 17:05, 3F

06/16 17:13, , 4F
賭成功了就有三星 但是賭失敗了就像亞洲金融風爆那次一樣
06/16 17:13, 4F

06/16 17:14, , 5F
但是台灣沒辦法跟IMF借錢
06/16 17:14, 5F

06/16 17:15, , 6F
所以可不可以賭呢...
06/16 17:15, 6F

06/16 17:22, , 7F
我看是賭不起,所以銀行還是不要貸款給企業了吧...
06/16 17:22, 7F

06/16 17:27, , 8F
銀行原來是政府開的,令在下大開眼界,慚愧自己的無知
06/16 17:27, 8F

06/16 17:28, , 9F
銀行聯貸往往都是公銀主導,原因很簡單,政府不是無為而治
06/16 17:28, 9F

06/16 17:32, , 10F
痾...無為而治不是不做事,而是不要做一些沒意義的事
06/16 17:32, 10F

06/16 17:32, , 11F
銀行體系的目的就是貸放,並非政府借錢給企業,而是我
06/16 17:32, 11F

06/16 17:32, , 12F
韓國人向IMF貸款的內容極為不公,甚至把借錢成功的12月3日視
06/16 17:32, 12F

06/16 17:33, , 13F
們借錢給企業然後賺利息,你知道我在說啥嘛??
06/16 17:33, 13F

06/16 17:34, , 14F
為國恥日,但為何還要求發展?無為而治不是比較部會重蹈覆轍?
06/16 17:34, 14F

06/16 17:34, , 15F
簡單來說,金融部門與實質不同是分開的,政府只能間接
06/16 17:34, 15F

06/16 17:34, , 16F
管理,而非直接管理...當你連這個都不知道時,
06/16 17:34, 16F

06/16 17:34, , 17F
放款的錢不一定收得回來喔,如果你最近有看新聞的話!
06/16 17:34, 17F

06/16 17:34, , 18F
煩請去看貨幣銀行學,基本版的就好...
06/16 17:34, 18F

06/16 17:36, , 19F
如果你懶的看書,去經濟版吧...有人把銀行與政府劃上
06/16 17:36, 19F

06/16 17:36, , 20F
等號,那你乾脆說股票也是政府賣的算了...
06/16 17:36, 20F

06/16 17:37, , 21F
我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雖然我已經說了一堆
06/16 17:37, 21F

06/16 17:37, , 22F
韓國就是養幾隻大象大家都靠大象生活,台灣養大象就被說勾結
06/16 17:37, 22F

06/16 17:41, , 23F
政府強制銀行聯貸跟解除政策限制讓企業可以用較低成本取得
06/16 17:41, 23F

06/16 17:42, , 24F
貸款 或是政府提供擔保 這幾種聯貸的模式都不一樣
06/16 17:42, 24F

06/16 17:50, , 25F
沒有政府設立科學園區,租稅優惠,台灣電子業會有今天?甚至
06/16 17:50, 25F

06/16 17:51, , 26F
伸出援手,台灣某幾家大型企業早就倒了.
06/16 17:51, 26F

06/16 17:51, , 27F
否則
06/16 17:51, 27F

06/16 18:04, , 28F
這並不是理論有問題,而是魔鬼藏在細節裡.
06/16 18:04, 28F

06/16 18:08, , 29F
還有我說的大型企業,不是指DRAM產業
06/16 18:08, 29F

06/16 21:06, , 30F
這版待久了steve的論述也變強了..
06/16 21:06, 30F

06/16 21:12, , 31F
樓上對我說的這句話聽起來怪怪的...
06/16 21:12, 31F
我稍微說一下,什麼是新興古典學派反對的部分: 第一、反對政府進行「權衡式」宏觀調控 第二、維持貨幣穩定,就是維持金融面穩定,就能防止通膨 第三、反對大量的紓困方案,以及無限制的擴大公共支出 第四、反對基本工資,維護價格機能自由調節,但不反對社會保險 第五、民眾有預期心理,因此不要讓民眾產生物價膨脹的預期 第六、反對讓經濟學為政府的擴大支出作背書 第七、不要刻意壓制「自然失業率」 簡單來說, 政府大量紓困的政策,就是種下未來信用危機的主因, 政府擴大內需的政策,就是未來造成物價膨脹的主因, 政府對企業減稅的政策,就是未來民眾負擔加重的主因, 政府對於低利率政策的堅持,就是造成「五鬼搬磚、揠苗助長」的主因, 政府無法建立市場上的公正與信賴,就是造成大量投機活動的主因, 政府無法改善勞工工作條件與權益,就是造成勞工市場中勞工弱勢的主因, 但是,從頭到尾我的主張: 是否有反對社會保險呢?是否反對人力投資呢? 是否反對金融的「法則性」調整呢?是否反對不要去干涉貿易條約呢? 是否反對政府制定法律去保護「消費者」與「公平交易行為」呢? 是否反對提升勞工權益與實質的工作條件呢? 是否反對政府啥都不要做,就只要領我們納稅錢就好呢? hil550大知道我闡明的新興古典學派下的「市場秩序」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讓資訊透明化、讓價格自由化,維護貨幣的價值防止通膨, 其次是提高民眾生活品質與科學的進步, 譬如:提高勞工待遇與技術能力、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與投入人力資本等, 要知道一件事,銀行體系的錢不會平白無故的生出來,你當銀行是母雞,錢是蛋嘛? 我們手上所持有貨幣都是「信用」啊! 把我們的錢存入銀行,讓銀行能將資金貸放出去,而創造貨幣信用, 難道「貨幣信用」是從天上掉下來嗎? 就連你要中樂透也要去簽,或者剛好在陸上撿到,總要付出或多或少的心力勞力, 「貨幣」轉化成存款的方式存入銀行,銀行將資金貸予企業,我們拿利息, 好,低利率下,你告訴我你的利息抵的過通貨膨脹嘛? 知道英國為何沒加入歐元區嘛?知道為何最近總是有金融風暴? 你以為,你做要政府作的事,都是不用付出代價嘛? 政府推行經濟建設的政策,你確定後來景氣的提升是因為這政策的關係嘛? 還是說,這是因為國際景氣總體的提升或復甦,我們剛好趕上順風車而已, 拿南韓來比,很棒啊!你怎不想想韓國任一大企業倒了,韓國會怎麼樣? 然後你在看看韓國目前勞工待遇怎樣?以及政府施政的偏向如何? 政治利益與商業利益的交換與勾結,就是韓國大企業發展的「輪迴」, 企業「再生能力」如何?是否能夠不用靠政府就能經營下去呢? 南韓目前的政治結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政商勾結」了, 每次金融危機,南韓哪一次沒有受傷最重?台灣至少有好的央行總裁! 最後,我要說的是,政府能力是有限的,這是基於憲政原則與本身能力, 台灣的特性是外貿依存度高、外交情勢不穩定,所以政府到底能夠做多少事呢? 知道「破窗理論」與「所得循環(所得創造系統)體系」呢? 我拿中國的「黃老治術」思想作例子,講「無為而治」,你以為是皇帝啥都不作嘛? 中國歷代皇帝會作的事的少,不會做的多,作的好的少,作不好的多, 當真漢朝「文景之治」就是文、景二帝整天翹腳喝茶泡後宮嘛? 經濟學不好不打緊,至少把中國歷史搞好一點,畢竟經濟學是外來學問啊! ※ 編輯: stevegreat08 來自: 61.60.212.162 (06/16 21:47)

06/16 22:14, , 32F
問你簡單的問題,一個未來按但的產業要倒了,政府該不該救?
06/16 22:14, 32F

06/16 22:15, , 33F
你為何要問我已經說了很清楚的事實:不該!!!
06/16 22:15, 33F

06/16 22:15, , 34F
一個前景看好的產業因為資金不足快倒了,政府該不該救?
06/16 22:15, 34F

06/16 22:16, , 35F
一個前景看好,卻不知道財務控制,你認為呢?
06/16 22:16, 35F

06/16 22:18, , 36F
台灣有一家品牌廠曾經快倒兩次,兩次救起來都表現不錯.
06/16 22:18, 36F
※ 編輯: stevegreat08 來自: 61.60.212.162 (06/16 22:18)

06/16 22:19, , 37F
對,所以就會有更多企業群起效尤,爛的比好的多!!
06/16 22:19, 37F

06/16 22:20, , 38F
那台灣的許多企業如果不請外勞或外移,是不是都會倒?
06/16 22:20, 38F

06/16 22:21, , 39F
所以政府一直救,然後物價上漲加上債台高築,你知道的
06/16 22:21, 39F

06/16 22:23, , 40F
那政府幫那些工廠進外勞算不算無為而治?
06/16 22:23, 40F

06/16 22:23, , 41F
所以我反對,而且你知道我所謂的無為而治嘛?
06/16 22:23, 41F

06/16 22:26, , 42F
你的立論基礎不就是政府失靈,權衡性政策種種落後之類的
06/16 22:26, 42F

06/16 22:26, , 43F
不是這些想法落後,而是這些想法錯誤,以為政府萬能
06/16 22:26, 43F

06/16 22:48, , 44F
理想性很高,但可能勞資雙方都不會滿意
06/16 22:48, 44F

06/16 22:51, , 45F
對,所以我說了擴大內需指示譁眾取寵,種下惡果而已
06/16 22:51, 45F

06/16 22:55, , 46F
有外勞的產業要放掉,擴大內需又譁眾取寵,那還剩多少產業?
06/16 22:55, 46F

06/16 22:58, , 47F
請問,我有說外勞產業放掉?我是說放任市場吧..唉
06/16 22:58, 47F

06/16 23:00, , 48F
好吧!放任市場政府不要進外勞,讓本勞有就業機會,是嗎?
06/16 23:00, 48F

06/16 23:01, , 49F
放任市場是什麼意思,你真的懂嘛...我說了自由
06/16 23:01, 49F

06/17 08:17, , 50F
完全的無為而治的話,就是連銀行公股都不持有
06/17 08:17, 50F

06/17 08:18, , 51F
銀行要借錢給企業,自行評估,倒了我政府就放你倒
06/17 08:18, 51F

06/17 08:30, , 52F
不然你以為呢,政府在市場的角色是球員兼裁判,不是嗎?
06/17 08:30, 52F

06/17 08:31, , 53F
我說了維持金融穩定與市場秩序才是政府應該做的,
06/17 08:31, 53F

06/17 08:32, , 54F
而不是舊失業或壓低真正的民生物價,以為這是仁政,
06/17 08:32, 54F

06/17 08:32, , 55F
設定基本工資政府應該是中立,並讓工會出頭與資方洽談
06/17 08:32, 55F

06/17 08:33, , 56F
而政府要把心力放在提升人力資本與勞工待遇上,
06/17 08:33, 56F

06/17 08:34, , 57F
並且坐一些私人無法去做但卻有利於全體的事,而不是
06/17 08:34, 57F

06/17 08:34, , 58F
拿全體的錢去就那些不該幫助的少數,
06/17 08:34, 58F

06/17 08:35, , 59F
在台灣總希望減稅減稅再減稅,但政府卻支出支出再支出
06/17 08:35, 59F

06/17 08:36, , 60F
我們來看看下次金融風暴,台灣會怎麼樣吧...我很期待
06/17 08:36, 60F
總體經濟學中,總是會在「封閉系統」內進行分析, 構成經濟體系的主要有三個部門:消費者、廠商與政府, 而由商品市場、借貸市場、貨幣市場與勞動市場進行一般均衡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最大的不同,是在於市場機制的問題: 前者重視市場功能,認為政府只能做一些私人無法從事或欠缺規模經濟者, 譬如某些自然獨占的狀況,如自來水系統、交通系統、 或者涉及國家公益,而不能私人經營者,如司法系統與國家安全系統 當市場均衡因為供需任何一方改變而發生偏離時, 透過「正確的價格」,可以讓市場自動調節,達到穩定產量, 也因此,這就是我們常常聽到「充分就業」,這時候的所得就是「均衡產量」, 另外,又假定貨幣只具有「交易功能」,如劍橋方程式所述:MV=PY, V是指單位貨幣再民眾手中轉手的次數,也就是流通速度,那是習慣所以常為定值, 而充分狀態下,Y為充分就業狀態下產出,也自然為定值, 所以貨幣供給與物價水準總是呈現等比例同方向的變動,這是古典的基本邏輯 後者則認為,在景氣衰退時,民眾投資意願降低,手上保有過多的貨幣,消費下降、 而景氣衰退時,往往伴隨著「流動性陷阱」,造成貨幣供給增加無法降低利率, 此時也無法刺激廠商去從事投資或增加雇員,於是乎整個景氣就會更加蕭條 凱因斯認為:民眾的消費來自人類「動物的直覺(動機)」, 對持有貨幣需求不只是因為「交易」,還有「預防」與「投機」動機, 勞動市場有價格僵固性,且貨幣市場發生「流動性陷阱」, 也因此他改寫了民眾持有貨幣的方程式,即:M=KY+L(r)=L(y,r), 還是稍微簡單的推導一下: 民眾基於交易動機與預防動機的持有貨幣需求,與其本身所得有關: MV=PY → M=(1/V)PY → M=KPY 民眾基於投機動機的持有貨幣需求,乃是為了要在借貸市場上賺錢,與利率有關:    M=L(r),基本上利率越高,民眾持有的貨幣會變少,而轉移到借貸市場 然後兩者相加,就是民眾持有貨幣的需求:M=KY+L(r),或直接以函數表示=L(y,r) 當流動性陷阱發生時,增加貨幣供給無法降低利率, 因為此時貨幣供給與利率已經變成不相關了,也因此無法刺激投資, 透過實證發現,民眾消費長期來看是穩定的,只有廠商會受到嚴重波動, 此時當投資意願低迷時,政府就應該介入,提升有效需求, 所以當時有個有名的比喻叫做「破窗理論」,就是在說明乘數效應的邏輯 這一連串的邏輯顛覆古典學派,世稱「凱因斯革命」 在石油危機之前,凱因斯學派的學者們認為失業率與物價膨脹率成抵換關係, 可是後來發覺不是如此,而也被人質疑他們缺乏「個體基礎」, 過分強調「加總」,而忽略了「結構」與「事情的本質」, 因此引發了古典學派復甦,也就是「新興古典學派」,這裡講三個有名就好: Lucus教授的理性預期學派、Friedman的貨幣學派與實質景氣循環學派 前面兩者都在闡述兩個事實: 擴大公共支出是不好的,貨幣當局當維持法則式控制, 防止產生廠商投機而要政府替他們擦屁股,尊重價格機能等, 首先,對經濟體系傷害最大的莫過於經濟計算的錯誤與同一商品取得的負擔變重, 而這問題正是「物價膨脹」的問題 其次,目前主張信用擴張,或者讓政府去救那些失敗的廠商,又進行減稅措施, 前者造成資本結構加深,引發強制儲蓄的問題,且利率實際上也是一種「價格」, 是可以調控各個生產資源的配置的,如果失去了正確的市場反應, 會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反而會種下「一連串失敗惡果的因」, 後者則是一個更失敗的說法,政府支出應該是要透過租稅融通是比較好的, 然而政府常做的卻是公債融通與貨幣融通,造成政府公債比例增加, 且使得之後要償還這些公債的能力又會變弱, 雖然經濟學為方便比較常用封閉式模型推論,但卻不可否定國際市場對我們的影響力 再次,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是會有「時間落差」, 包含制定政策時,需要協調與國會同意通過,此時就會有一些時間上的落差, 執行時又會因為其他因素無法直接反映在當前市場,譬如之前的消費券, 往往使得當景氣衰退時進行的刺激,會落後於谷底剛好到復甦階段, 而景氣過熱時進行的抑制,會落後於高峰剛好在開始衰退時發生效果, 導致原本要讓景氣波動變小的措施,反而增加了景氣波動, 另外,還有「量」上的控制,我們並無法真正準確的預估「需要補足的缺額」, 況且我們做的評估指是當前的,不代表是我們實際運作時需要的, 另外,民眾有預期心理,會使得政策更加的不明顯,發生許多問題! 也因此,我主張政府維持「法則性」的貨幣供給增加即可,少進行財政政策調控需求 但是我們發覺無論景氣好或不好,政府都傾向要增加開支,原因是「有選舉」 最後,我必須要強調,切勿忘記「廠商」的經濟功能與社會責任, 所謂廠商的「經濟功能」是「調整生產要素進行生產」, 所謂廠商的「社會責任」是「追求最大利潤,不是追求最大公益」, 一個有美好前景,卻因為財務危機而失敗的企業,我們為何要救? 難道救了他,民眾就業率就會提高嘛?不可能,因為他們追求利潤! 給予他們利息上的優惠、租稅上的優惠與實質上的優惠已經夠多了,最後才來紓困? 就如一個品德好且每天用功的學生,老師是不是應該要讓他到建中去呢? 誘或者有一個每天有崇高的理想,卻沒有落實理想的能力,也沒管理自己的存款, 淪落到街道,或到政府櫥窗要求救濟,這樣是不是應該呢? 企業該賺的,該有的,該給的,政府能幫的,是不是還嫌不夠啊? 最好把政府的錢通通花在他們身上,然後期待他們會幫民眾增加就業嘛? 還是說,政府建立社會保險,救濟那些失業的人,課企業與民眾的稅進行重分配呢? 政府花錢救他們,不如好好把馬路一口氣修完,不如建立好的水利系統, 不如好好的提升商業訴訟惑眾才的的法院專業性、公正性與妥速性, 不如好好維護外貿協定,跟更多國家洽簽fta或更多什麼碗糕的, 不如好好的維護銀行體系的健全與監督企業、銀行的財務體系! 不如好好的建立具有效率且公平的社會安全制度,以及良好的治安! 不如好好的給予勞工有更多的權益,提高工作條件,而不是扭曲勞動市場, 不如好好的省錢,好好的減支,好好的償債,好好的注意國土安全, 不如好好關心一下哪些人受到冤屈,哪些人卑鄙無恥,哪些人違法濫權, 更不如好好在家反省自己到底作對了哪些事,明天該整頓哪個弊端... 這才是政府要做的,不是說救失「業」、救企「業」、救自己的功「業」... 然後造了一堆的「業」,讓我們未來與我們的後代來償還 ※ 編輯: stevegreat08 來自: 111.249.157.198 (06/17 11:24)

06/17 12:28, , 61F
這篇文章真是不得不推 和S大經濟素養真的有段落差...
06/17 12:28, 61F

06/17 12:33, , 62F
什麼叫做與我的經濟素養有落差 感覺怪怪的...
06/17 12:33, 62F

06/17 12:36, , 63F
感覺你的理論架構相當清晰
06/17 12:36, 63F

06/17 12:38, , 64F
沒啦 只是學經濟來騙吃騙喝
06/17 12:38, 64F
※ 編輯: stevegreat08 來自: 61.60.212.162 (06/17 12:56)
文章代碼(AID): #1D-RHd-v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RHd-v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