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心得] 又一個無言的政策 -- 12年國教

看板Policy作者 (接納)時間13年前 (2011/05/23 22:53), 編輯推噓1(107)
留言8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0 (看更多)
※ 引述《oodh (oodh)》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Education 看板 #1DsSOB_x ] : 作者: taqilabon (Rock'n roll) 看板: Education : 標題: [心得] 又一個無言的政策 -- 12年國教 : 時間: Mon May 23 10:27:20 2011 : 個人淺見: : 今天看到新聞發布說民國幾年要完成到什麼程度 : 我始終想不到12年國教的好處在哪裡 : 減輕升學壓力? 還包括升學壓力所造成的種種現象 : 如果是這樣就很遺憾了 : 我們十幾年的教改 好像就只是為了減輕壓力 讓孩子”快樂成長“ : 我不懂 既然人早晚要面對社會的壓力與競爭 : 為什麼不讓我們在成長過桯中就先面對溫和一點的版本? : 那麼 是為了破除明星高中的迷思? 是要打破升學主義、考試取向的教育模式 : 學生從國中畢業後到高中或到高職去 適才適性的選擇是必要的 : 透過統一的考試 : 將差不多類型的人集合在一起 給予適當的訓練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 (技職的教育是我們該努力做好的一個方向) : 為什麼要追求這種齊頭式的平等呢? 以高中畢業來看是齊頭式的平等 以能夠進入高中來看是立足點的平等阿 : 讓我反問一個問題 : 12年國教之下 你家附近的高中是現在分數最低的 : 你會不會讓你的小孩去那裡就讀? : (i) 假設你不願意,那你的小孩必需去考各校的特色班級 : 如果所有學校聯招,那你的小孩要去考一次 : 如果學校分別招生,那你的小孩可能要考兩次以上(在台北的話說不定要五六次吧) : 特色班級的名額並不多,而且可能不只看學科成績,還要看才藝! : 我不相信這樣的考試壓力會比現在輕 : (ii) 假設你願意,讓小孩去讀分數最差的學區高中 : 你真的放心嗎? : 事實是小孩會遇到好老師好環境好教材的機率太低了 : 而且班上的讀書氣氛會好嗎? : 但是3年後總是要面對大學聯考的 所以這和九年國民教育推展的邏輯一樣 之後也會發生同樣的狀況 : 該怎麼辦呢? : 於是你就想到補習班了 : 我想補習班一定額手稱慶 又可大撈一筆了 : (我一直覺得他們是教改的最大受益人 而一般老百姓是最大受害者 : 最好教改就不要停 改得愈多補習班就賺得愈多) : 如果不是上述的那兩個目的 : 到底實施12年國教為的是什麼? 是上述那兩個目的沒錯 另外就整體來看國民的平均教育水準提升 人力資本增加,或許也能促進社會進步(經濟我就不敢保證了) : 為了不讓學校在少子化的情況下廢校? : 為了選票? : 還是為了什麼我大腦想不到的偉大理想 我也不曉得了 : 總之我覺得, : 關於教材,我們要做的不是簡化它,而是教好它 : 關於升學,我們要做的不是廢掉考試,而是改善考試! 以上兩句說的是教改… 從歷史來看,六年國教到九年國教,再從九年國教到十二年國教 之後會有十六年國教、二十年國教、二十七年國教之議, 政府的思維不變的話(可以去看看宣揚九年國教偉大功績的出版物) 幾十年後的將來,台灣會變成教育免費、升學免試 政府教育資源分配不變(公立資源最多私立補貼) 明星高中仍舊是明星高中,明星大學仍舊是明星大學, 還會有明星碩士班、博士班。 話說回來,理想的教育家不會把強化人才競爭力看成教育的目的, 教育可能是為了讓天賦自由發揮潛能、懂得生活、追求真善美、 面對未來與創造更好的未來、成為世界公民之類的, 保留明星高中,實在是和社會現實妥協下的結果。 其實本題是如何讓教育不再是競賽, 而是培養興趣、追求個人自我實現的場域。 無法翻轉社會觀念,也只能採取對升學壓力這樣治標的方式, 誤以為唸書比人強、學歷比人高,會有好工作、好收入、好人生, 事實是唸得高的人有能力唸,資源越多唸得越好唸得越好資源越多, 還有社會現實,書唸得好是值得誇耀和光耀門楣的事, 三百六十行,再也不能行行出狀元, 念書的投資報酬率相對高,其他的行業都是勞苦薪資, 尤其搞藝術不是快餓死轉業, 不然要有富爸媽、貴人相助、到國外另尋出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42.72.18.59

05/24 08:24, , 1F
一樣的意思,從前是哪家國中考上明星高中的人多
05/24 08:24, 1F

05/24 08:25, , 2F
家長就先把戶口遷到該學區,以後也是這樣
05/24 08:25, 2F

05/24 08:25, , 3F
只是多個變化,選擇不考特色高中的,家長在選一次
05/24 08:25, 3F

05/24 08:26, , 4F
學區,比照國中時辦理,挑選考上台成清交比較多的
05/24 08:26, 4F

05/24 08:27, , 5F
焦點不要老是放在"考試" 而是 better school,better
05/24 08:27, 5F

05/24 08:27, , 6F
job , better life
05/24 08:27, 6F

05/24 08:29, , 7F
所以,比較少的資源(better school)就會被爭取
05/24 08:29, 7F

05/24 08:29, , 8F
以任何可行的方式,而目前最普遍的方式叫考試
05/24 08:29, 8F
lighthearted:轉錄至看板 Education 05/24 11:18 延續先前的思路.. 免試升學只能治升學主義和升學壓力的標 不能夠治本 因為以教育改革來因應升學主義 實在是螳臂擋車 價值文化的形成與歷史條件和現實環境有關 當一個以考試作為重要制度的國家來說 學而優則仕並不是落伍的觀念 教育是花錢投資,所以學歷可以作為回收的依據 也是普遍的共識 勞心的價值遠大於勞力,固然知識經濟創造的利潤大於勞力 但一般勞動常常不對等換取一定的生活水準 加劇了對知識、技術的重視 雖然能力主義無可厚非 不過報酬的落差也不應該太大 升學壓力的解套,無法從教育或考試制度著手 (也許可能但我認為困難) 而是要從就業環境著手,拉近勞心與勞力工作報酬的差距 促進或發展現有補助產業以外的工作機會 (利用發展好的產業多聘用非專業人力也是一途) 或者台灣沒有發展環境的產業,要培植人才到有發展環境的地區去, 說到這邊,可能就必須強化語言能力,技術、操作類的產業可能沒這麼必要, 但是服務、互動、藝術(學習的過程)的工作顯得重要。 改善英語霸權的現象也是政府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是加強翻譯,另一個方向是加強教育 (例:列為英語為官方語言、分野英語和英文的教學) 英語補習教育的盛行,其實說明的是學校英文教育的不足。 另一部分是產業發展不均,但人才總是多元產生的困境, 多元教育卻沒有多元產業也是枉然。 向外發展(相較於改變教育或考試體制及政府既有定位的產業結構), 我認為是比較可行的。 此外如果教育沒辦法完全免費,升學壓力不會減小, 除了拉長進入職場的年齡,也相對影響到社會穩定(晚婚、少子化) 我寧可這個十二年國教是換湯不換藥, 才不會讓台灣的未來越來越單一、人民過得痛苦, 雖然不會到無法存活、經濟也不一定不好, 但可能是一個情緒極端、關係對立、多數人無力的社會。 (好像有點負面,未來無法用國教這個單一因素預測,或許那時會有其他的政策來平衡) 以上可能漏洞百出、腦內補完,可是我把我的想法說完了, 除非配套完善,我不支持免試,認為免試的弊大於利 ※ 編輯: lighthearted 來自: 223.138.210.151 (05/27 23:21)
文章代碼(AID): #1DsdJDq4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0 篇):
文章代碼(AID): #1DsdJDq4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