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政策] 同志平權

看板Policy作者 (阿劫)時間16年前 (2008/03/09 08:04), 編輯推噓12(1204)
留言1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9 (看更多)
其實這個問題在 gay 板常常討論 有興趣的板友也可以去晃一晃 我在 #17NHjCQ8 (gay) [ptt.cc] Re: [請益] 有關同志婚姻合法化 簡單地題過,一個人可以從「婚姻關係」得到什麼? 1) 獨佔的性交權 2) 繼承 保險受益 3) 共同處置財產 4) 決定對方的生死(手術同意 不急救同意 病房探視) 等等 那時候沒想過的還有 5) 國宅配給 6) 稅捐優惠 這些 當然還有比較有爭議的 7) 共同扶養小孩 目前可以達到上面需求的就只有婚姻 而同性目前不能結婚 一對異性戀伴侶有上述需求的時候,只要去結個婚就可以了 當一對同性戀伴侶有同樣需求的時候,該要如何呢? 我個人是傾向伴侶制度的立法 第一個是我覺得婚姻這種"天長地久"的關係基本上太過夢幻 我也不想追求,不過以上權利我還是想要有(獨佔的性交權除外) 而這種伴侶制度不單嘉惠同志,實際上可以照顧所有 "有上述需求但不想/能結婚的人" 比如說 a) 同志伴侶 b) 相依為命的老人 c) 不想結婚的異性戀伴侶 d) 三等親內同居 甚至 e) 想組三人/多人家庭的人 而這些權利,對於順利結婚的人,就像空氣一樣感覺不到 但社會上還是有無法結婚的人享受不了 而甚至攸關生死 這要靠立法 不論是立同志伴侶或修改民法 而從同志參政慢慢來似乎太牛步了些 需要各界的幫忙 說實在 同志並不是一個團體 否則以估計 10% 的人口 (230萬!) 在立法院應該可以小有勢力 就算保守再保守估個 3% 那也跟台聯新黨目前差不多強了 體制上還有一個點可以衝撞 就是釋憲 民法似乎沒有規定結婚要一男一女 就算有暗示 或許跟憲法的平等概念有衝突 那就可以層層官司至釋憲 但目前應該還沒有人進行 至於板大提的較具爭議的部份我覺得可以暫且擱下 但是可以想想 目前法律並不禁單身認養 那同志伴侶認養又比單身認養多了些什麼考量呢 關於該不該單一伴侶方面 我個人是認為應該推廣安全性行為 至於單一不單一,那應該還給個人選擇 性是這麼美好的事,加以一堆道德甚至法律限制不是很殺風景嗎? 後面的戀獸/物的部份我的腦袋還想不出來 也暫時擱著了:P 以上個人淺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91.3.210.212 ※ 編輯: manphage 來自: 91.3.210.212 (03/09 08:29)

03/09 10:49, , 1F
我目前只反對共同扶養小孩
03/09 10:49, 1F

03/09 10:52, , 2F
還有那個10%太誇大了吧
03/09 10:52, 2F

03/09 10:53, , 3F
通姦除罪化後 婚姻不再能獨占性交權了 結婚是一種社會契約
03/09 10:53, 3F

03/09 10:55, , 4F
藉由共組家庭讓兩個人變家人 登記伴侶只能保障法定權易
03/09 10:55, 4F

03/09 10:56, , 5F
無法滿足同志在社會貢獻自我實獻 或歸屬感 上面的需求
03/09 10:56, 5F

03/09 12:25, , 6F
10%是學界常引用的說法 馬英九也曾說過台北市260萬人口,同志
03/09 12:25, 6F

03/09 12:26, , 7F
族群應該有26萬 中國作的普察認為中國境內同性戀人數是三~四
03/09 12:26, 7F

03/09 12:27, , 8F
千萬
03/09 12:27, 8F

03/09 13:20, , 9F
推一樓
03/09 13:20, 9F

03/09 13:42, , 10F
美國著名性愛專家金賽則在金賽報告指出
03/09 13:42, 10F

03/09 13:43, , 11F
美國有37%的男性曾經在與男性的接觸中達到不同程度快感
03/09 13:43, 11F

03/09 16:33, , 12F
也對 婚姻這種儀式性的東西應該還會帶給許多人滿足感
03/09 16:33, 12F

03/09 16:35, , 13F
不過獨佔性交權不僅刑法 民法也多有暗示呢
03/09 16:35, 13F

03/09 19:23, , 14F
我還滿想知道為什麼反對共同扶養小孩?
03/09 19:23, 14F

03/09 22:43, , 15F
因為我不相信同志是100%先天
03/09 22:43, 15F

03/10 00:13, , 16F
樓上可以看一下..http://0rz.tw/e73Ja
03/10 00:13, 16F
文章代碼(AID): #17qocB3U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qocB3U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