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然後,就拆除了

看板PhotoCritic作者 (破渡渡)時間12年前 (2012/04/04 19:33), 編輯推噓3(3010)
留言13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15 (看更多)
※ 引述《stfanchen (BB)》之銘言: : 我想提出幾個問題來思考: : 1. 沒有想法的照片 是不是等同於 客觀 或是 主觀? 我自己在拍照的當下,往往沒有太多的想法, 我可能會注意周遭的環境,注意構圖,思考我應該怎麼拍攝 然後順著身體的本能去尋找應該要拍下來的東西 我一直覺得剛拍下來的照片很自由,在沒有被任何人,包含自己解讀前 然後接到第二個問題 : 2. 有想法的照片 是不是等同於 主觀 或是 客觀? 沿著上一個問題,當一張照片被解讀了,無論是自己或是別人, 我認為他就不再是自由的,就像偷看過小說的結局後,你無法抱持著 自由的心情從第一頁再讀起 我自己很少用到主客觀這樣的說法,但我覺得大概就是類似的概念, 當照片被看過並產生想法後,他就必定背負著某種主觀的見地 : 3. 按照 時間序列書寫 是屬於 有想法 或是 沒想法 的照片? 按照時間序列去描述本身就是一件"有意識"的作為, 無論照時間順序是有目的的,或是逃避去思考排列這件事情,都是出自於某種"想法" "我應該照著順序排列"就像拍攝慶典儀式那樣 "我不應該照著時間順序"也許是倒敘,也許是任何可以幫助敘事的排列方式 完全沒有想法的排列,或者還能稱為排列嗎? : 4. 特定的美學範式 是否等同於 有想法的照片? 我認為即便只是追求構圖在視覺上呈現的美感,都是有想法的照片, 想法不應只侷限在對於內涵,對於衍伸意義的追求,對於影像本身可看性的講究 無非也是攝影者去追求的標的 不過我覺得這個問題以字句上來說有點難回答就是了 XD : 5. "想法"是凸顯 事件 還是 作者自己? 當把想法實踐在作品本身時,或多或少會反映作者的人格特質, 所以我們在呈現想法於作品上時,無疑也是在將自己暴露於陽光下, 作品僅僅是覆在作者面前的紗,從外面看得有趣,剝開後就是赤裸裸的面對面 當我在拍攝任何東西時,無疑是出自於自己的觀點,來自於自己的想法, 也就必然成為一種自我的呈現 -- ▃▂ ▂▅▆▄ dog's can't tell one year from ██﹣–███▎ another...... █████ I know I have my supper in the ██████▊ ▍ red dish and my drinkking water █████ ▌ in the yellow dish...... ▇▆▅▄▄▍ http://www.flickr.com/photos/pooldod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4.14.77

04/04 20:19, , 1F
+10
04/04 20:19, 1F

04/05 01:13, , 2F
我覺得你的第一句話 就是BB大想點醒的地方
04/05 01:13, 2F

04/05 01:14, , 3F
帶著明確的想法和規畫去拍照 vs.順應本能按快門
04/05 01:14, 3F

04/05 07:09, , 4F
主要問題在於 作者與事件的接觸時間沒有很長久,
04/05 07:09, 4F

04/05 07:11, , 5F
所以沒有"進去",因此無論是直覺本能或是規劃謀劃 都
04/05 07:11, 5F

04/05 07:12, , 6F
流於表面。
04/05 07:12, 6F

04/05 09:04, , 7F
推BB所言!
04/05 09:04, 7F

04/05 09:43, , 8F
順應本能 呼應自己情緒而拍攝也是另一層面的深入
04/05 09:43, 8F

04/05 09:44, , 9F
是自我探索上的
04/05 09:44, 9F

04/05 09:45, , 10F
當然如果內在有這樣的動力. 以此為動機去深入現實中
04/05 09:45, 10F

04/05 09:46, , 11F
發生的事件. 兩者相信可以互補並行
04/05 09:46, 11F

04/05 09:46, , 12F
"想不想作". 比起"應該怎麼作". 要高一個層次
04/05 09:46, 12F

04/05 09:47, , 13F
如果不想. 連討論"應不應該"的必要性都沒有
04/05 09:47, 13F
文章代碼(AID): #1FV36Dv3 (PhotoCrit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V36Dv3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