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徵求] 可以請各位大大給我意見嗎?

看板PhD作者 (各有因緣莫羨人)時間14年前 (2009/11/22 11:09), 編輯推噓11(11018)
留言29則, 1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3/15 (看更多)
※ 引述《Lindemann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之銘言: : 不好意思可以請教這裡有經驗的大大給我一些意見和經驗嗎? : 因為幾乎都是一個人念書,身邊也沒有認識很多相關的前輩可以請教 不知道為什麼,有點想回這文。 我和你的領域完全無關,所以沒有任何專業上的建議。 雖然我大你幾歲,已經拿到學位,勉強有點經驗,但說不定還沒有你聰明。 關於以後的就業與工作,這是非常現實的考量。版上的博士都很清楚,目前是最嚴峻的情 勢。這方面有再多的規劃、計算,都還必須考慮到時間的演變與社會的發展,往往落空。 所以這方面想太多,也無用,最多也只能「盡其在我,聽天由命」。(真是老掉牙……) 至於到底要不要考碩、博士班,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沒有急迫的生存壓力與家庭負擔,就 去唸吧。唸了之後,也有各種獎助學金和「未知的可能性」,入學以後,就「且戰且走」 吧。 關於入學考試,坦白說,以我個人的領域和後來的觀察和經驗,「有時」其鑑別度不高。 這牽涉到考試制度的問題。坦白說,我觀察到有些領域的人,拿到博士學位之後,腦袋也 是很奇怪。總之,去「練習考試的技巧」,(我也曾非常畏懼和討厭考試),花一點時間 去學習、練習和琢磨這種方法,有助於你順利考上。 孤單地一個人努力讀書,確實是很了不起、也不容易的事。但我想這個問題不大,一旦你 入學之後,不太可能維持一個人孤單讀書的狀態,屆時自然必須調整團體與個人的時間。 這種調配視個人而定,就看你自己。 假定你入學,你自然必須重新面對台灣的教育體制,也就是你所謂「重演惡性循環」的問 題。假定你出國,或入學後沒多久又出國,自然就沒有這個問題,或者要去面對「新的教 育與學術環境」的問題。後者,得請留學生幫忙回答。至於前者,我有一點想法。我算是 很任性的學生,高中沒畢業,只結業;大學畢業,全班成績倒數;碩班中途換指導教授, 學科考自動當掉一科(因為該科題目,一半出得太好不會寫,一半出得太爛不想寫,所以 交了白卷);換指導教授和領域後,只好重新考一次。即使讀博士班,我也沒有讀得很快 樂。如今回顧,我似乎從來沒想過如何去「適應」這個環境。人如何去適應環境,無論是 大環境如社會或小環境如學院,都是非常關鍵與複雜的問題。我猜想,你的「適應」應該 不是「人」或「自我」的問題,這其實單純很多。如果是「人跟體制」的關係,如前所述 ,這也是需要「拿捏分寸」的地方。我舉個例子好了,讓我們來想像:絕頂聰明又胸懷熱 情者如李遠哲,又是如何拿捏他「個人」跟「團體」、「體制」、「環境」的關係。有人 建議你作心理諮商,可以考慮。總之,這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事,但每個人適應或融入、 反叛與自由的程度不一。這需要人生的經驗、耐心、觀察,最後形成你自己的生活型態與 個人風格,這恐怕不是光讀專業科目,就能掌握的。 最後,關於學術際遇、自我能力與自我懷疑。不曉得唸博士班的人是否都會想到這個問題 ?就我觀察,學術際遇有時會差很多。此處的際遇指的是「偶然」的因素,指的是「你在 比較具備自主與判斷能力之前,所受師長與學院環境之影響」,這都不是你能控制的。假 如你在相對無知的情況下,被一個爛老師所影響,那你的未來發展自然受限。(但說不定 會受庇蔭啊……)不過反正,你很努力,也多接觸不同的師長,自然會提昇你的判斷能力 。 有些人既有天賦、又努力,際遇又好,那凡夫俗子如我輩,又能怎麼辦呢?我只能建議, 我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樣的天賦——沒有數學、也沒有文學的才華。此外之事,有所 謂天賦嗎?但我猜想,比較平凡的天賦,應該有很多種吧?「擅於學習」或許也是一種天 賦。「能夠快速學習、上手」也是;「能夠模仿別人的長處」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作到 的。我相信,無論是求學或工作,都有機會發現自己的「能力」(或天賦),不過要避免 過度「應用性、消耗性的工作」。 至於懷疑自己的能力,這涉及到同儕的競爭與未來的工作、甚至人生的定位,不過你才剛 要入學,或許可以善用懷疑產生的「焦慮」,當作鞭策自己「進步」的動力——只要你覺 得:「我還可以再進步一點,我還有學習和發展的餘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132.249

11/22 14:23, , 1F
push
11/22 14:23, 1F

11/22 15:54, , 2F
原作L大自述"被台灣扭曲的教育給摧殘毀壞",事實上L大現在還有
11/22 15:54, 2F

11/22 15:56, , 3F
機會考慮唸博班得感謝台灣的教育制度(入學考試);如果依照美國
11/22 15:56, 3F

11/22 15:57, , 4F
篩選研究生的方法(申請入學),若大學成績不好,要進一流研究所機
11/22 15:57, 4F

11/22 15:58, , 5F
機會渺茫,如果又沒有認識可以幫你寫推荐信的老師,就完全沒搞頭
11/22 15:58, 5F

11/22 16:33, , 6F
實在的建議, 推!
11/22 16:33, 6F

11/22 16:41, , 7F
大推每個人反叛和自由的程度都需經過歷練後拿捏而得。
11/22 16:41, 7F

11/22 16:42, , 8F
其實我的家庭狀況和博班讀法就如您前幾段說的
11/22 16:42, 8F

11/22 16:42, , 9F
推個人風格不是讀專業科目可以獲取。
11/22 16:42, 9F

11/22 16:42, , 10F
但我個人還是並不建議學弟妹這樣唸博班
11/22 16:42, 10F

11/22 16:47, , 11F
我想原原po的心結一部份在於總有一個未曾嘗試的夢想道路,在
11/22 16:47, 11F

11/22 16:48, , 12F
尚未確定是條絕路以前永遠都會掛記,除非他(對不起我擅自認
11/22 16:48, 12F

11/22 16:48, , 13F
定為「他」)能夠找到調適的方法放下這個未竟心願,否則做其
11/22 16:48, 13F

11/22 16:49, , 14F
他事業恐怕始終會被懷才不遇的情緒絆住。因此既然有經濟後盾
11/22 16:49, 14F

11/22 16:50, , 15F
倒是不妨放手一搏。同時真正入學後會發現一個PhD要面對的不
11/22 16:50, 15F

11/22 16:50, , 16F
會只是「求知」而已,人與環境的課題始終必須學著處理。
11/22 16:50, 16F

11/22 16:51, , 17F
讀PhD不是小說裡深山練武,要完成求知夢想就要學習取得資源
11/22 16:51, 17F

11/22 16:52, , 18F
,而幾乎不可能不與所謂環境打交道就取得資源的。
11/22 16:52, 18F

11/22 16:55, , 19F
我冒昧假設原原po其實並未進入過「研究」生涯,所謂研究通常
11/22 16:55, 19F

11/22 16:56, , 20F
不是偉人傳記裡淨化事實後寫出的冥想苦思,只是一種生活形態
11/22 16:56, 20F

11/22 17:01, , 21F
ps.除了專業書籍外我想建議原原po去瞭解一下所謂科學家的生
11/22 17:01, 21F

11/22 17:03, , 22F
活,所謂研究室事業,等等。即使冥思出至理,那至理仍然是要
11/22 17:03, 22F

11/22 17:04, , 23F
被放在看似世俗的圈子裡檢視,科學家之間的互動非僅交換學說
11/22 17:04, 23F

11/22 19:41, , 24F
大推本文。
11/22 19:41, 24F

11/22 22:21, , 25F
非常誠摯中肯的文
11/22 22:21, 25F

11/22 23:54, , 26F
推中肯文
11/22 23:54, 26F

11/23 17:45, , 27F
非常感謝您的建議和好文,真的很感謝您的苦口婆心啦XD
11/23 17:45, 27F

11/23 21:56, , 28F
(抱歉,修了您的推文。原po)
11/23 21:56, 28F
※ 編輯: roofwalker 來自: 61.224.132.249 (11/23 23:02) ※ 編輯: roofwalker 來自: 61.224.132.249 (11/23 23:03)

01/06 22:34, 5年前 , 29F
我想原原po的心結一部 https://daxiv.com
01/06 22:34, 29F
文章代碼(AID): #1B2Aj_2_ (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2Aj_2_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