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想我五四世代的學術前輩們 (談學術體制)

看板PhD作者 ( )時間15年前 (2009/05/05 06:13),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6 (看更多)
我想噓文的朋友可能誤解了作者的原意 作者應該是企圖從善意的角度,來描述現今評鑑制度可能產生的問題, 特別是把這個問題與產業化這個議題連結。 理工科的朋友要發paper或許比較不是難事, 常常看到版上的朋友SCI一篇接著一篇的發, 對於人文社會科學來說, 連一篇SSCI可能都是過於奢侈的期望, 有一些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朋友通常都有很明確的學術立場, 要去寫一些符合目前學術市場胃口的文章, 有的時候確實讓人感到非常的掙扎, 特別我仔細看了一下,作者是政治學背景的, 很多人文社會科學往往要在一個小小的主題, 下足很深的功夫不斷的鑽研、讀典、考據, 才能夠偶有所得,要形成一篇完整而有學術貢獻的文章更非易事, 除了能夠提問出有趣的學術問題,還要有文字上的造詣, 現在很多人被點數的要求壓著喘不過氣, 往往便忽略了很多寫文章前扎根的功夫, 博士生的教育也逐漸從讀典轉移到不斷的發paper, 因為老師與制度往往提醒我們,書念得多不如文章發得多, 我認識的人很多一篇paper都只看重點句與摘要, 更不用說能完整的看一本書了。 如果作者是做政治哲學的,或是搞歷史的, 我只能安慰安慰作者,有興趣就繼續堅持下去吧, 別被市場化的機制影響了自己做學問的心情。 不過現在還是有很多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者能夠年出數文,可能有以下數法: 一、跟領域有關(計量或統計類的文章比較好、也比較快發), 二、就是coauthor,大家互相合作,文章互相掛名湊點數, 三、靠博士生拼命去做project,寫文章合掛,美其名是老師照顧博士生,當然也是有互 相利用的目的。 四、擺爛文章,把過去的文章剪剪貼貼又湊成新的,或不曉得從哪弄來的東西。 目前升等計算點數與評鑑制度並非是絕對的不好, 因為他對於一些不太做學問的人造成了一些正面的壓力, 也給一些年輕的學者與博士生造就了一些公平的表現機會, 導致每個人的學術績效可以被放在統一的標準下去衡量。 但另一方面,人文社會科學很多文章的確有為了湊點數而急就章的現象, 也的確使很多文章失卻了在理論與實務面發表的意涵, 以致於公共問題的解決與學術知識的積累都無法有正面的成長, 作者或許看到了這些情景,或是身處於這個共犯的結構之中, 在績效導向與研究興趣的天平中擺盪, 以致於鬱鬱不得志,或有苦難申。 噓文的朋友其實也沒說錯,目前的制度如此,作者還是要想辦法適應這個環境, 既然作者知道寫這種文章要匿名,就應該知道現實是無法被撼動的, 遙想五四的學術前輩們,可能對現今的制度改革也無濟於事, 這個制度的確有他的缺點,但目前也找不到更好的制度來改變原先的機制, 再怎樣憤青都得面對現實的挑戰。 或許對於一些比較需要十年磨一劍而無法訴諸產量的領域, 國科會或教育部有責任召集該領域的學者, 提出一套統一而可被接受的評鑑標準一同來遵行, 沒有退場機制其實真的是不好,但仍要針對不同的領域合理化要求的標準, 免得把整個做學問的風氣都扭曲了。 ※ 引述《uus (亞典波羅)》之銘言: : 想我五四世代的學術前輩們 : 2009-05-04 中國時報 【知識作業員】 :   : 在五四九十周年的今天,特別想念五四世代的學術前輩們。那是一個可以既是學者 : 又是公共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清華政治系教授蒲薛鳳憶及彼時,言道「生活美滿 : 而寧靜,環境清幽而寬敞;同仁們努力教讀之外,又復從事研究與寫作;迄今回億 : ,可謂為黃金時代。」 : 五四,不只是場運動,它同時標誌著中國公共知識分子社群的開展。在一磚一瓦構 : 築起現代化的學術知識巨塔的同時,他們並沒有自囚於塔中,透過知識社群的串連 : ,如歐美同學會、文友會、獨立社、中華政治學會,凝聚知識能量向社會發聲,《 : 獨立評論》、《新月》、《大公報》即為鏗然之作。 : 九十年後的台灣,學術巨塔在重重資源的傾注下,及層層規章的組織下,亦發宏偉 : ,社群人數超過五萬。但弔詭的是,這幾年卻不斷聽到這樣的提問「台灣的公共知 : 識分子消失了?」事實是,知識分子沒有消失,只是被產業化了。 : 九○年代始,市場化浪潮推進台灣學術界,在提升競爭力的口號下,學術評鑑制度 : 被建立,職級晉升開始被量化計算,所有的學術產出被訂出市場價格。TSSCI論文二 : 十點、SSCI論文三十點,研究計畫十點、會議論文二點。六年內集滿九十點升等副 : 教授,一○○點升等正教授,未在規定時間內達到點數,不續聘。 : 所有學者從進入體制的那一刻起,便得開始和時間賽跑,想辦法在有限時間下,有 : 效率地生產出符合學術市場口味的著作。同時,還得和龐大的既存體制搏鬥,做為 : 生產鏈的底層,年輕學者得扛負更多的教學、行政、研究計畫工作。十二年過去, : 即便倖存下來,所有當初對公共議題的熱情及社會參與的行動力,亦被消磨殆盡。 : 即便當你終於坐上正教授之位,那並不意味著你終於可以擺脫升等評鑑制度這個緊 : 箍咒,回到追求知識的初衷。這時,你可能要擔負教育部的系所評鑑責任,還要持 : 續申請研究計畫以維繫研究經費的持續。是以,一整個學年中,你可能得花三分之 : 一的時間寫申請計畫,三分之一的時間寫評鑑報告,然後剩下三分之一的時間做研 : 究和教學。 : 這個由層層評鑑制度所構築而成的學術象牙塔,無寧更像是知識生產線,精密分工 : 、市場導向產品、效率的生產力;只是,這產品不再是為社會服務,甚至不再是為 : 知識的積累。於是乎,知識分子,或者應該稱為知識生產者,不再是為理念而生的 : 人,不再能夠成為公眾與統治者之間的張力,不再能成為鞭策時代前進的動力,因 : 為他們||應該是「我們」,已成為靠知識吃飯的人。 : 我向來不用筆名撰述,因為所有的觀點都必需是可以經過公共檢視及批判的,但這 : 回,思索良久後,用了筆名。因為,這個由評鑑制度所構築的象牙塔,塔內是單向 : 的迴旋梯,一旦進入就沒有退路。是以,縱然嚮往五四世代學術前輩們「吾曹不出 : 如蒼生何」的擔當,但請寬恕,做為一個底層知識作業員的怯懦,在「五四」這樣 : 的一個日子裡。(作者為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2.28.245.173

05/05 06:47, , 1F
推, 在還沒研究出更好的評鑑方法前, 只好數SSCI篇數了,
05/05 06:47, 1F

05/05 06:49, , 2F
講五四只是讓人覺得在牽拖一些四三而已
05/05 06:49, 2F

05/05 06:51, , 3F
^五
05/05 06:51, 3F

05/05 07:38, , 4F
推這篇 我想是理工與人文學科的差異所致
05/05 07:38, 4F

05/05 12:32, , 5F
05/05 12:32, 5F
文章代碼(AID): #19_sX-x3 (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_sX-x3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