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整個學術研究體制都在進行炒短線....

看板PhD作者 (ggg)時間16年前 (2007/11/10 07:39), 編輯推噓2(2020)
留言2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 引述《tainanuser (南南南)》之銘言: : 現在連教育部也加入了用產學合作數目與金額,來決定學校研究品質。這又引起 : 另外一波的問題,因為產學合作的關鍵點是廠商願不願意出錢,如果你是○塑企 : 業、○東企業...等大財團支持的學校,當然企業會拼命塞寄計畫給你,因為他 : 們要減少人力方面的研發成本。但是另外一個問題點就是,他們這麼大的企業用 : 這一種方式節省研究人力,有多少工作機會會消失?而國內也很多中小企業用此 : 一方式,來減少人力成本,甚至有的變相將學校實驗室,變為另類代工廠,學生 : 都是廉價勞工來生產成品。這是一個十倍數的時代,也是一個炒短線的時代,一 : 切的一切,都朝眼前利益著眼? ====== 就過去的觀點言, 國科會是 "獎勵" 尖端研究, 教育部則是 "補助" 設備, "改善環境", 經濟部則是 "協助產業發展". 國科會像是 "錦上添 花", 教育部是 "雪中送炭" , 經建會與經濟部則是 "圖利他人不遺餘力". 這三者的爭議是彼此間的比例份量如何 ? 但這三者在制度上都用了科教 文研發的額外經費, 以致於過去都是掛在國科會企劃室下統籌分配. 以前 的部長都比較強勢, 而且有科技政委(像李國鼎政委就是開拓研發財源)專 責其事會負責經費取得, 所以經費比例不會隨意更動. 但隨著民選立院質詢, 經費被掛名的可不想頂挨轟的帽子, 自然會有 自己的一套要拿出來. 所以科技研發, 環境建設都因主其事的統一評量方 法, 偏向 "數論文" 的獎勵, 這是其中的根本原因. 在基礎不是那麼完備 的台灣, 一切太講成效獎勵, 自然就會是偏鋒掛帥, 久之傷及人才培育與 基礎環境, 最後自然是經建下滑, 一旦變窮了, 就更鬧講求立即成效, 就 會單一掛帥數得更兇, 終究落入惡性循環. 產學合作有利有弊, 但某些學校如果已經鬧到設備不足, 因陋就簡, 一切以節約為出發點, 此時的研究工作就不可能有適當的儀器設備, 連國 外刊物的訂閱都會刪減, 研究生的工作生活費用萬一也淪落到需共慘打薄, 以致於只能度三餐的程度時, 期望研究品質提升就會是強人所難 ! 要動用 到產學合作從業界取得設備與經費補助, 甚至開拓學生就業機會, 就已經 是 "萬不得已" 的窮人手段, 但也可能是一個自救救人的另一類管道. 怎 麼做才對, 那是端看主其事者的把持與胸懷. 台灣垢病像 "軍隊經商" 這 種事, 但國共鬥爭時的共黨軍隊就是古代屯兵制的做法, 需得自籌補給自 求生存又得顧及紀律形象, 自行長大的. 這些當然是落後, 但落入啥都沒 有(或是上面捨不得給)時, 沒有一套管用的解套方法只會變得更加腐敗落 後. ====== 越窮就會甚麼都沒有, 就只能有啥搶啥, 就會越想靠拿獎金過活, 誰 都知道不可能天天過年, 只有過年才有紅包小獎金討個吉利, 平時的獎金 都嘛是通天難題, 譬如要人賣命抓越洋大盜之類的. "數論文" 說穿就是表功搶資源, 搶破頭必然是兩極分化, 一頭鬧水 災另一頭鬧旱災. 三, 四十年前也不是沒發生這種事, 當時, 就是 "數P" (PhD 數) , 也數論文. 有的學校的研究所, 其 Mini-Computer 有好幾部 , 所有的終端機比所有的研究生還要多. 但有的國立大學研究所, 就連個 微處理機開發系統都幸好因有校友的協助, 才經由產學研發合作, 才能從 公司研發室取得汰換下來的半套設備. 台灣過去的資訊產業還是從微電腦 起來的, 當然也不乏各方人才的加注與努力, 但其發跡與發展未必是與拿 了很多經費的學校研究密切相關. 沒有了產業造成的富裕, 就沒有多餘的經費, 少了經費的研究就會變 得蒼白無力, 更不要談要把理論與創新搆想 "實現" 出來, 一旦沒有實現 能力, 那就不能期望有富裕的機會. 如果教育部門也冀望於產學合作來取得設備經費的改善, 那就是嚴重 的一種警訊, 問題就在: 往日的幸運未必會再度發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1.146 ※ 編輯: ggg12345 來自: 140.115.1.146 (11/10 08:04)

11/10 12:52, , 1F
我看不懂我們該怎麼做才可以避免數論文看IF的生活,可不可以
11/10 12:52, 1F

11/10 12:53, , 2F
明示該怎麼做才可以考核有能力的研究人員,該怎麼踢掉不適任
11/10 12:53, 2F

11/10 12:55, , 3F
教學以及無法發表N&S理工科教授,該怎麼讓正教授繼續有研究
11/10 12:55, 3F

11/10 12:59, , 4F
能力,不在終生制如何? 另外,把研究資源集中在台清交成的五
11/10 12:59, 4F

11/10 13:03, , 5F
百億,該如何漂亮跟其他學校說你們實際就是不足,研究資源不
11/10 13:03, 5F

11/10 13:05, , 6F
該齊頭平等? 最後,把資源放在產業有關行業,對那些純學術研
11/10 13:05, 6F

11/10 13:09, , 7F
究學科的批評,以及立委的怒罵,誰要出來承受?
11/10 13:09, 7F

11/10 13:11, , 8F
我一點也不期望再出現一個李國鼎,那就像期待中國朝代可以出
11/10 13:11, 8F

11/10 13:14, , 9F
現一個李世民的機率一樣,而且就算李國鼎在復活,在民主社會
11/10 13:14, 9F

11/10 13:15, , 10F
事事講求溝通妥協,而不是權威強勢的時代,他也不可能再展現
11/10 13:15, 10F

11/10 13:16, , 11F
同樣的能力;而這個民主社會,身為教授的人除了批評錯誤的決
11/10 13:16, 11F

11/10 13:21, , 12F
策,更重要的是為正確的決策挺身辯護而不是袖手旁觀,可惜多
11/10 13:21, 12F

11/10 13:24, , 13F
數的教授與校級階層也都是先搶資源最重要,沒錢再來罵就好
11/10 13:24, 13F

11/10 23:08, , 14F
要拿別人的錢來做研究,那免不了得要有成果回報.用自己賺
11/10 23:08, 14F

11/10 23:12, , 15F
來的錢才有可能是自己認定就好.產學合作並非毫無可取,但
11/10 23:12, 15F

11/10 23:16, , 16F
教育部門則不該將教育的基礎推給利害必較的產業,除非萬不
11/10 23:16, 16F

11/10 23:19, , 17F
得已需得師生自謀生路,尤其是特地僅大力補助少數國立大學
11/10 23:19, 17F

11/10 23:22, , 18F
卻讓某些學校是空空如也的時候,這就造成極為偏差的現象.
11/10 23:22, 18F

11/10 23:25, , 19F
產學的極端相當於貸款買設備給學生用,再以研究成果還債,
11/10 23:25, 19F

11/10 23:29, , 20F
相較於國家公共經費無償的專注於一處,如果萬一成果不彰,
11/10 23:29, 20F

11/10 23:32, , 21F
其敗壞整體士氣可想而知.拿論文換經費的致命傷就是不管研
11/10 23:32, 21F

11/10 23:34, , 22F
究成果的落實,不能再生經費,自然是研究經費短缺,刻薄得很
11/10 23:34, 22F
文章代碼(AID): #17DE--dd (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DE--dd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