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英文系的人要如何進入專利領域

看板Patent作者時間13年前 (2010/10/05 12:4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10 (看更多)
※ 引述《bufery (頑張れ夢に向かって￾ )》之銘言: : 而是要看你後天的努力 : 有沒有那個料 也要努力才知道 題外話說一下, 以我自己EE大學部曾經的學習, 電子學1,2,3 每門3學分 -> 9 x 20 = 180hr 電路學3 學分 -> 3 x 20 = 60hr 電磁學 1 2 每門3學分 -> 6 x 20 = 120hr 計算計概論/組織/結構 每門三學分 -> 9 x 20 = 180hr 邏輯設計/程式語言/組合語言/FPGA 每門3學分 -> 12 x 20 = 180hr 通訊概論/通訊原理1,2 每門三學分 -> 9 x 20 = 180hr 在電子領域現在最近3年的應用, 例如觸控, 觸控感應方法像是 1. charge transfer -> 直譯電荷轉移? 轉移啥, 為啥能轉移, 為何能用電荷? 上述技術所替代性的互感技術, mutual inductive 啥跟啥互感, 又為啥能感? 感了之後用甚麼測定? 電磁相生的問題等等 又或者是通訊非常普遍的OFDM, 正交分頻多工, 甚麼叫正交, 甚麼分頻, 怎樣多工 這些技術目前都已經很純熟, 在專利上的改善, 常常一語帶過, 以prior art來形容, 我不確定純文組的要如何去想像這樣被當作習知技術的應用? 若不能理解技術本身, 又怎樣去了解想改善的部分究竟所指為何? 事實上專利寫的的確是plain English, 不過那是對本科系而言 拿到門票當然是可以嘗試, 不過都已經有勇氣去接觸了, 應該不缺鼓勵吧~ 大學教授有一句話很不錯 XD 如果看不懂, 就看個5遍就會懂了, 如果看了5遍還不懂, 那就是看一遍的時間不夠久, 事實上有些理工科的英文不好, 求學時只看中文本, 做專利的時候就需要額外花時間去適應了, 語言都需要額外付出, 何況專業科目 補充說明一下, 像是一些結構的專利當然很易懂, 比方說xx變長變短變圓變方之後有其他功能, 就很容易理解 然而回到原意, 進階的東西不就不容易深入了不是嗎? 事務所不需要替原po擔心生涯規劃, 反正事務所有缺特定翻譯的人, 當然就可以讓她去, 不過若是沒有針對其他地方去拓展, 反而會讓自己的routine工作給限制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210.106.78 ※ 編輯: ealvis 來自: 218.210.106.78 (10/05 12:41) ※ 編輯: ealvis 來自: 218.210.106.78 (10/05 12:44)
文章代碼(AID): #1CggnT2S (Paten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CggnT2S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