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個案自殺已刪文

看板PSY作者 (Berry)時間6年前 (2017/10/23 10:24), 6年前編輯推噓26(26032)
留言58則, 18人參與, 7年前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我今年就有兩個認識的個案(自殺時間距離結案2-3個月之後)自殺 我在北美工作 工作是短期的諮商服務 (病人出院之後的短期服務) 通常我見客戶4-6次面就會轉介個案到比較長期的服務 所以這兩個客戶都已經是轉介出去的狀況 他們的病症都是精神分裂症(思覺失調) 長期不規律服藥 大概每次出院不久 很快又因為停藥 馬上又住院 其實家人也不是不關心 但家人也會累 心情負擔也很重 其中一個客戶的爸媽年紀大 沒辦法忍受 兄弟姊妹覺得他這20年來遊手好閒 也不太願意再繼續幫助 叫他要自己搬出去住 以前他們並不想要接受心理治療或是個案管理的服務 (case management) 但後來真的住院太多次 決定要接受幫助 當他們自殺的時候 其實狀況都已經比一開始住院的時候好很多 有定期和醫院的社工和護士(我們這邊叫做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 Team) 固定每個星期2-3次見面 每個月都定期看精神科醫生 因為定期和醫生護士和社工見面 他們也開始願意長期接受藥物治療 並開始做一些義工的工作 然後社工也幫他們連結上一些工作資源 (這裡有機構專門幫精神病患找工作) 就在好像一切情況比較好的時候 就走了 家人很錯愕 但很多時候 危險期最高就是"開始慢慢好的時候" 個案自殺後 同事有告知我 其中一個病人的家屬也有打電話告知 總之心情非常的複雜 我自己家人 一個因為家暴而自殺 另外一個長期受憂鬱症所苦而自殺 我也能夠感受到家屬的心情 真的感覺很沉重 關於今年這兩個個案的自殺 我很多同事也表示惋惜 有些也覺得難過 我相信應該是有心理治療師/社工/精神科醫生 覺得個案自殺沒甚麼 但大多數的人 我覺得都還是有感情的 ※ 引述《honbase (小熊餅乾)》之銘言: : 其實這是我一直存在很久的疑問, : 如果個案自殺了,究竟會不會給心理師/諮商師帶來什麼衝擊? : 當然我知道心理師的專業訓練一定會有一套方法排解這樣的情緒, : 只是好奇想知道,有沒有心理師遇過這樣的事,最真實的情緒感受又是什麼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0.53.96.1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SY/M.1508725486.A.B71.html ※ 編輯: momoberry (70.53.96.14), 10/23/2017 10:32:17

10/23 10:36, 6年前 , 1F
補充一下 我們同事很多都認識這兩位病人
10/23 10:36, 1F

10/23 10:37, 6年前 , 2F
因為他們是醫院的病房常客 一住有時候就是一個月
10/23 10:37, 2F

10/23 12:04, 6年前 , 3F
R.I.P.
10/23 12:04, 3F

10/23 14:19, 6年前 , 4F
為什麼反而是慢慢好起來的時候...真可惜 RIP
10/23 14:19, 4F

10/23 14:31, 6年前 , 5F
慢慢好起來後 發現可能跟不上社會的進步、公司或他人
10/23 14:31, 5F

10/23 14:32, 6年前 , 6F
的步調、發現自己花費了空白時間、覺得追趕不上他人,
10/23 14:32, 6F

10/23 14:34, 6年前 , 7F
慢慢有病識感或現實感,又是另一種壓力....
10/23 14:34, 7F

10/23 18:19, 6年前 , 8F
嗯嗯了解,謝謝解說
10/23 18:19, 8F

10/23 19:23, 6年前 , 9F
當一團糟的時候會處在恍惚的狀態沒有力氣自殺,慢慢好起來
10/23 19:23, 9F

10/23 19:24, 6年前 , 10F
的時候,比較有"力氣"去自殺
10/23 19:24, 10F

10/23 20:49, 6年前 , 11F
很棒的分享!
10/23 20:49, 11F

10/24 04:31, 6年前 , 12F
感謝你的分享!
10/24 04:31, 12F

10/24 20:32, 6年前 , 13F
感謝你和同事們對這個世界的付出!
10/24 20:32, 13F

10/24 23:11, 6年前 , 14F
感謝你,也保重。
10/24 23:11, 14F

10/26 09:35, 6年前 , 15F
表面上的好不是好,太多心理師以外表及既定的主觀
10/26 09:35, 15F

10/26 09:37, 6年前 , 16F
來判斷一個人病情的好壞 卻沒想到其實是惡化的開始
10/26 09:37, 16F

10/26 09:41, 6年前 , 17F
不相信我們來實驗 看心理師有多刻板印象
10/26 09:41, 17F

10/26 12:10, 6年前 , 18F
樓上為什麼要這樣指責呢!難道心理師希望發生這樣的結果嗎?
10/26 12:10, 18F

10/26 20:22, 6年前 , 19F
可能個案會"假裝"他好了?
10/26 20:22, 19F

10/26 20:43, 6年前 , 20F
應該說情緒仍是會受到影響,但已經有能力可以執行自殺,
10/26 20:43, 20F

10/26 20:44, 6年前 , 21F
應該說情緒仍是會受到影響,但已經有能力可以執行自殺,
10/26 20:44, 21F

10/26 20:46, 6年前 , 22F
許多在鬱期的人沒有能量,在穩定治療後,個管的評估才
10/26 20:46, 22F

10/26 20:49, 6年前 , 23F
會開始進入工作期
10/26 20:49, 23F

10/27 21:38, 6年前 , 24F
好了才發現自己跟別人和社會的差距有多大,生活的責任更
10/27 21:38, 24F
我來解釋一下我內文"比較好"的意思 意思就是和當時出院的時候比較起來 1)病情有所進步 2)病患開始做一些改變 通常剛出院時 病人算是狀況穩定 幻覺消失 疑心病也好很多 也比較沒有想自殺 雖然這些症狀改善 但出院時 affect可能很flat (就是面無表情的) 動作認知都比較緩慢 後來慢慢接受治療(願意打針或吃藥 做運動 參加一些醫院給精神病人的活動 定期看醫生) 表情慢慢比較豐富 也慢慢比較健談 也開始想一些未來事情 比如說 開始和社工和治療師 談到要回學校進修 或是要找工作 或許心情也許變得很複雜 開始慢慢意識到自己的情況比想像中很糟糕 或是本來是否認自己有病 但接受治療後 慢慢發現 現實狀況讓自己感覺很受挫 例如 想回到學校進修的年輕病人 發現自己的認知能力 沒有辦法恢復到青少年時期(發病前的狀況) 所以沒辦法念正常大學 只能唸一般社區大學 而且沒辦法負擔壓力很重的課業 或是有想回到職場的病人 發現自己之前學業沒有完成 所以工作只能找很基層的工作 (或找不到工作) 信心受到打擊 覺得人生就要完蛋了 而且因為發病 長期失業 領社會救助 居住的環境非常糟糕 (有些人還沒房子住) 怎麼想都很傷心難過 可能家人朋友也不一定了解 或是疏遠他們 長期吃藥打針也受副作用所苦 所以就在病情好轉 開始想要努力的情況下 發現怎麼努力都走不出去 這種感覺非常絕望 文中這兩位病人 剛好是病情好轉時 結束生命 其他有些醫院案例 結束生命時 並沒有在比較好轉的時候 題外話講一下 精神科醫生/精神病房的社工護士心理治療師 所接受的自殺防治的訓練 都很強調 Zero Suicide 也就是說 在健全的醫療體系和社區健康照顧之下 自殺是可以完全防治的 目的是希望病人在康復的各個階段 都有良好的社區和醫療幫助和支持 去年加拿大安樂死(medically assisted dying)合法化 但只限於physical illness 當時新聞很熱烈討論究竟精神病患也應不應該納入考量 我記得看了幾個新聞訪問精神重症病患 這些病患每天受精神折磨多達20-30年 他們在訪問裡面 說他們支持安樂死也應該對精神病患合法化 但因為這議題非常敏感 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是認為生命是很可貴的 很多人認為精神病是可以好起來的 不應該合法安樂死 的確很多病患接受治療後 也沒甚麼發病 也正常上班上課 正常生活 (稍微辛苦些) 但對於有些精神病患來說 精神病就像是沒有期限的"terminal illness" 有時候還蠻好奇台灣人的想法 目前在討論看到的都是加拿大這邊的 ※ 編輯: momoberry (70.53.96.14), 10/28/2017 08:36:26

10/28 17:28, 6年前 , 25F
希望可以合法安樂死
10/28 17:28, 25F

10/28 18:10, 6年前 , 26F
希望合法安樂死
10/28 18:10, 26F

11/03 22:03, 6年前 , 27F
恩為那是你誤以為它好轉 其實只是剛有動力時
11/03 22:03, 27F

11/03 22:07, 6年前 , 28F
因為那是你誤以為它好轉 其實只是剛有動力時
11/03 22:07, 28F

11/03 22:12, 6年前 , 29F
明顯有議題還沒有解決 你就把它push出去 敘事治療最喜
11/03 22:12, 29F

11/03 22:15, 6年前 , 30F
歡這樣做了 掉病態標籤化就是正常人了 有一個敘事治療
11/03 22:15, 30F

11/03 22:16, 6年前 , 31F
歡這樣做了 去掉病態標籤化就是正常人了 push push
11/03 22:16, 31F

11/03 22:18, 6年前 , 32F
有一個敘事治療博士心理師見我第一句話就是說:你根本就
11/03 22:18, 32F

11/03 22:22, 6年前 , 33F
沒病 為甚麼來這裡? 我根本ㄧ句話都還沒說出口,果然是
11/03 22:22, 33F

11/03 22:28, 6年前 , 34F
將敘事治療發揮到極致! 一句話就去掉病態化標籤並push
11/03 22:28, 34F

11/03 22:31, 6年前 , 35F
我出去 真高阿!比較low一點雖然不會一見面就這樣說,但
11/03 22:31, 35F

11/03 22:38, 6年前 , 36F
本質還是去掉病態標籤化 並push你走出去在這療派的認知
11/03 22:38, 36F

11/03 22:39, 6年前 , 37F
所有人都是正常人 push我拿到精障手冊 改天push我去死
11/03 22:39, 37F

11/03 23:18, 6年前 , 38F
廢物學派 只是抄襲別人的東西而已
11/03 23:18, 38F

11/03 23:30, 6年前 , 39F
其實很多人沒學過敘事治療都會用敘事治療
11/03 23:30, 39F

11/03 23:32, 6年前 , 40F
廢物學派
11/03 23:32, 40F

11/03 23:35, 6年前 , 41F
其實文章明顯看出去死個案有議題還沒有解決
11/03 23:35, 41F

11/03 23:36, 6年前 , 42F
原po看不到那是原po的問題
11/03 23:36, 42F

11/05 21:44, 6年前 , 43F
我認同精神疾病是terminal illness
11/05 21:44, 43F

11/05 21:45, 6年前 , 44F
另外我一直覺得人類過份高估生命的重量
11/05 21:45, 44F
先感謝三位大大分享自己對於安樂死的看法 我覺得這個議題在北美是很敏感的議題 很多人沒辦法接受"能夠選擇何時結束生命"的想法 甚至很多醫生站出來說 他們不願意幫病人安樂死 最近新聞也有在討論這個議題 另外 或許M大剛好沒有遇到適合自己的心理治療師 我不知道為什麼你遇到的治療師 會這樣說你沒有病還來這裡 我相信大多數專業的心理治療師不會這樣說的 至於敘述治療(narrative therapy) 我不太用到 (我是CBT和DBT) 但我認為narrative therapy也是有他的價值存在 我就蠻喜歡narrative therapy裡面的一些精神 像是respectful, non-blaming 和 view client as the expert 都可以加入其他治療方法裡面 我不知道你治療師是如何和你對談 我也不在現場 無法下結論 也許narrative therapy 並不適合你 其他的治療方式才適合你 也有可能這個心理師本身並不適合你 其實沒有遇到適合的治療師   這也是很常見的 我以前剛到國外念大學和研究所時 因為在國外適應不良 加上國中時長期憂鬱 雖然高中好轉 但後來到國外 這些痛苦又回來的 看過很多學校的心理諮商師 也感受不到有甚麼幫助 (我換了大概5個) 最主要我當時學校和念的科系 有色人種大概佔了2-3% 很多心理諮商師 就是無法了解我 (就是我自己的感覺) 但後來我開始工作的時候 認識了一個很在Trauma領域蠻有名的治療師 和她談過後 我覺得她就很適合我 我覺得她很富有同理心 (能夠同理我的文化背景 和我的想法) 而且她會幫助客戶做改變 我有時候想 當時我念書的時候 如果她是我心理治療師 那就太好了 有時候我會開玩笑說 找心理師就像找男女朋友一樣 還真的是要找適合的 我記得研究所學到的時候 很多研究是關於Client-Therapy fit 其實就是治療師的性格和治療方法本身 和客戶個性 的探討 但治療方法還是其次 最重要能夠讓顧客覺得有幫助的 是治療師和客戶的關係(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治療師和客戶的關係不好 治療師的技巧再好 幫助也不大 還有關於你提到 "顯有議題還沒有解決 你就把它push出去" 我想你誤解的我的原文 我沒有Push誰出去 我的program基本上就是一個短期的Program 是在客戶連結上長期服務之前的短期服務 我的客戶基本上都是全部轉介給長期服務 我相信醫院裡面長期服務團隊的社工, 醫生, 護士以及心理治療師 大多數都很盡心盡力 而且我文中所謂的病情好轉 是指症狀控制和行動力的部分 並不是說生活議題或心理層面上面解決 像是房子的問題(沒地方住或是住的地方很破舊髒亂) 財務問題 (吃不好 穿不好 坐不起公車 無法照顧孩子等等) 精神不繼 注意力不集中 藥物副作用(吃藥發胖 嗜睡 昏昏沉沉 等等) 缺乏家人朋友支持 藥物酒精使用 身體疼痛問題 沒有辦法找到好工作 很難繼續學業 感情問題 自尊心成就感 等等 並不會因為病情好轉和行動力慢慢恢復 就解決 有時候新議題也會冒出來 很多時候也不是長期心理治療就可以解決問題 加上政府免費資源不足 很多時候延誤治療時機 像是我們城市的trauma的長期心理治療服務 排隊排到1年 eating disorder的長期治療program 排到2年 一般人無法負擔昂貴的私人心理治療費用 只能等 我很感謝大家發言指教 也希望自己能夠學習更多 :) ※ 編輯: momoberry (174.91.23.219), 11/07/2017 13:46:44

11/07 21:34, 6年前 , 45F
push
11/07 21:34, 45F

12/01 10:38, 6年前 , 46F
因為即使自己恢復正常了,但是周圍的問題依然存在。
12/01 10:38, 46F

12/01 10:39, 6年前 , 47F
恢復正常,只是讓心智穩定,從而選擇該怎麼處理,當發現
12/01 10:39, 47F

12/01 10:40, 6年前 , 48F
還是處理不了,又即將再回歸於病發狀態,變成一種循環的
12/01 10:40, 48F

12/01 10:42, 6年前 , 49F
絕望。問題依舊,沒人能幫忙解決只有自己,但自己又沒辦法
12/01 10:42, 49F

12/01 10:48, 6年前 , 50F
尤其如果剛好重點在很糾結於外在難以改變之因素的話
12/01 10:48, 50F

12/01 10:48, 6年前 , 51F
來看病就是希望改變病患,回歸正常。但若是一定要外在因素
12/01 10:48, 51F

12/01 10:50, 6年前 , 52F
要外在因素有所改變,才得以平復的話。有一定難度
12/01 10:50, 52F

12/01 10:51, 6年前 , 53F
所以即使自己恢復正常了,渴望的外在因素依然如常,哪就
12/01 10:51, 53F

12/01 10:53, 6年前 , 54F
剩下絕望。絕望大於對世間的依戀只有真的死了才會獲得正視
12/01 10:53, 54F

12/01 10:57, 6年前 , 55F
3所以人的無知、無意識型態的表面關心、關心重點錯誤的人X
12/01 10:57, 55F

12/01 11:01, 6年前 , 56F
會害死人。也有那種人都死了,還在怪說問題是他的那種人。
12/01 11:01, 56F

12/01 11:05, 6年前 , 57F
試圖撇開關係,當自己不是問題刺激中心者角色。
12/01 11:05, 57F

01/20 00:49, 7年前 , 58F
謝謝版主的分享與後續回文,很拓展視野!
01/20 00:49, 58F
文章代碼(AID): #1PxLBkjn (PS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疑問
17
46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5 篇):
疑問
17
46
文章代碼(AID): #1PxLBkjn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