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選擇諮商師

看板PSY作者 (自在)時間13年前 (2011/07/14 00:26), 編輯推噓2(205)
留言7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0 (看更多)
※ 引述《hesione (hesione)》之銘言: : 先感謝你詳盡的回應。 : ※ 引述《UYC (善用時間&深學習)》之銘言: : : 確定你認為的動機一定和他的使用動機一模一樣?若在未確定之前你就判定 : : 你知道他/她的動機如你所想,這會否也是一種預設立場,或是,誤解? : : (以上問題只是提供一種feedback,不代表你就是,你可以再去想想) : 我接受判斷有誤解的可能 : 但問題在於"動機"是一個很難辯論或驗證的東西 : 比方說 在諮商中談到我在學校與authority的問題 : 諮商師下了一個歸納說 我認為你並不是想對立只是想要做自己而已 : 我說我知道我也同意 : 過一陣子當我提出對諮商/信任這件事的疑慮的時候 : 他的回應是:(主動部分) : (他的回答分兩個層面 另一部分是被動回答我的疑問) : 不曉得你清不清楚諮商是怎麼一回事 : 但我的諮商風格並不是希望改變你 而是希望幫助你做自己 : 這點讓我十分反感 : 因為對方的確可以合理argue說這的確是他的風格 : 但我卻察覺 他的動機(至少有部分)是為了讓我覺得跟他合作會舒服 : 這是難以被檢驗 但很確實讓我覺得非常不舒服的點 讓你覺得跟他合作會很舒服,或說為了取得你的信任而這麼做 正是你介意的點嗎? : 我不認為這樣的判斷是預設立場 : (因為對我來說我有自己收集資訊的過程跟判斷比對的方式 : 有沒有誤判可能 有 : 但一對一的情況 動機判斷算是我擅長的事 : 過去<事後有得到驗證>的經驗裡出錯的機率也很低 : 所以我選擇信任自己的判斷 : 畢竟如果要把每個人的判斷模式 都放在精確的邏輯下檢驗 : 只有通過才能不算是預設立場 我想幾乎沒有多少能達到這樣的標準 : 這樣的預設立場的定義不太合理) 基本上我認為沒有人是沒有預設立場的 有時候連自己都很難看到自己的預設(能夠做到的人就超人了) 不過,「有時候預設是源自於自己的投射」,這個觀點你能接受嗎? : 但我發現自己的預設立場 倒是出現在判斷後的部份 : 因為我沒有提出這個動機問題 : 並不是因為怕得罪諮商師 或是故意隱瞞資訊 希望諮商師猜到 : 而在於 我認為 討論動機 這件事是無效的 : (但無法驗證並不等於討論無效) 你認為討論動機這件事無效,是因為你很確信自己「看中」了諮商師的真正動機嗎? 所以您這段話是指說,其實您是可以去確認對方實際的動機的嗎? 還是因為看出他(可能)會說謊,所以就不再去追究呢? : : B. 身為個案 : : 1.諮商師經驗:假設你在intake就感覺對方很嫩、可能無法幫上你,或是你認為 : : 你不喜歡和太年輕的人合作,那就直接找成熟一點的吧,不用事後因為疑慮而 : : 發現更多的不適。我個人不愛和比我年輕的諮商師對談,也剛好我被排到的也 : : 都是年長於我,所以沒有這些疑慮。但若intaker問我有什麼要求的話,我會直說 : ok 謝謝 : : 2.把問題說出來:你在文中提到,諮商師都講了一些你已經想過的東西,而我好奇 : : 的是,你有 "先"告訴他/她,你已經知道/想過的事嗎?在諮商室裡,除了把問 : : 題丟出來、或等對方問你之外,你有自己先把你腦袋有的相關考慮都說出來嗎? : : 還是這就是你的測試,不說,等他/她自己察覺,從中觀察他們的敏感度? : 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樣老是要被imply是我的測試 等對方察覺 : 而這樣的imply真的讓我覺得很不舒服 從這篇文章看到,你測試的應該是諮商師的敏銳度,而不是猜測能力。 對於你的思考脈絡的敏銳度 : 因為我認為自己實在已經"盡力"告訴對方我已經知道 想過的事情 : 但是 : 第一 想過的東西實在很多 尤其我很detail-oriented : 幾乎不可能把所有思考過的東西都先丟出來 所以是不是需要給你和諮商師一點時間,讓這些東西流出來? 就像信任感一樣可能需要時間培養呢? : 第二 很多東西我自己非常清楚 : 但不見得(again我"盡力"了)都能清楚的轉化成言語讓對方能理解 這是能力問題 : : 若你的出發點是要去解決問題,那你願不願意直接告訴諮商師,目前問題進行到 : : 哪裡,怎麼繼續走下去?而不是又要從頭開始,讓對方自己去發覺,從你已想過 : : 的東西再慢慢去找出你還沒想到的? : 第三 我的思考模式 並不線性 也沒辦法線性 : (線性都是經過轉換的 : 但必須在自己已經完全清楚整體以後 才能翻譯成線性 : 不過清楚以後也就幾乎不太有需要別人協助的空間 : 需要協助的通常是那個建立整體的過程 : 但如果無法理解非線性思考的對象 對我很難有幫助) 沒有人敢確定自己的思考是已經線性化了的吧? 就算是死後的思想大師,晚輩們也還在反芻與「轉換」大師們的思想 還有最後一句,是否有種「如果沒辦法轉換成我的思考模式,就無法理解我」的意思? : : 有件事很有趣,我的同學自己也去諮商,然後幾次後跟我說沒什麼幫助,我問why, : :  她說因為諮商師都還沒問到真正的問題核心,我說那你既然知道問題關鍵在哪, : : 你怎不自己說,還要等他問?然後才在那裡說對話都不夠深入,還在聊些無關緊要 : : 的表面事項(也就是瞭解他的相關背景資訊中)。 : : 但反問我呢,我就說有幫助囉,大概第二三次就可以聊很深了,是我的諮商師厲害 : : 嗎?不是,是我很快的直接告訴他我要討論什麼問題,我想過哪些可能性,然後直 : : 接深討。 : 第四 我的問題比較是 : 第一個層次 : 比方說 如果沒有像這樣跟你比較深入且有建設性的討論的過程 : 我比較無法理解他人不理解我的點在哪裡 : 所以即使我提出了自己關注的問題 : (或許部分因為我表達能力的問題 部分因為我的思考模式問題 : 部分因為諮商師的思考模式/理解力/敏銳度/能力<不管用什麼詞彙定義都好>) : 也不容易得到有效的回應 : 第二個層次是 : 當我終於能整理出對方不理解我的點 然後轉化成對方能理解的方式表達 : 對方能對我的問題提出有效回應的機率也不高 你有沒有發現,你的思考脈絡一直圍繞在自己身上。 另外,你怎麼確定你了解了對方所表達的東西? 以及,你怎麼確信自己的表達方式對方能夠理解? (well,這要牽出的學問可大了) 我會這麼問,是因為我很好奇你怎麼那麼有把握自己對事情的(幾乎)所有解讀 : : 沒錯,我完全認同!不過若你一直focus在這個點,我倒覺得你可以直接和你的 : : 諮商師討論這個issue,因為當你的主軸都在質疑信任,但和諮商師聊的卻是另 : : 一件issue時,我會覺得你的焦點都會回到信任這件事,而無法好好去咀嚼別人 : : 給你的feedback,即使他/她講的都是你想過的,但有時,他/她重述的過程, : : 是幫助個案去傾聽或發現自己本來沒有察覺到的現象或思維模式。 : : 有時,你想了什麼不是重點,而是你怎麼想、為什麼這麼想? : 我的確試圖跟對方討論這方面問題... : 比方我先提到我很懷疑對諮商師如何判斷從諮商者而來的資訊與真實之間的落差? : (無論諮商者刻意或非刻意) : 對方的回答大概就是非常literal : 刻意的隱瞞會說法不連貫 : 非刻意的是被壓抑的認知 不是說謊 : 這是我常經驗的言語/溝通方面的問題 : 同樣的問題 可以以許多不同面向 跟切入點 來回答 : 或許你希望切入的點 是概念的 : 但對方不見得從這方面談 : 你得一再一再每個問題都要clarify 或者甚至也不知道該怎麼clarify : 這幾乎會讓我覺得是一個長時間教導對方理解我的過程 : 而不是讓我能夠得到幫助的過程 一直把重心放在「如何讓對方理解我」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吧? 如果你也能試圖了解(例如)諮商師的言語或行為,站在他的立場想, 而不是一直去分析這個人是否言行一致、動機跟意圖, 對你來說我認為會輕鬆很多。 而且在「理解對方」的過程中,你也會更了解自己 在「理解對方」的過程中,你也可能看到你從沒看過的世界 有時候「學到新觀點」不必經由「信任」的過程 : 另外也表達了 諮商對我來說的困擾點: : 諮商師對我來說在某種程度上是authority : (我完全明白事實上這不見得要如此/也可以不必如此) : 但是信任跟權力 一直是我解讀/理解/對抗環境的方式也是問題所在 : (如果我能處理這個問題就不需要來諮商了) 我覺得你的重點在「信任一個人」遠勝過於權力 : 然後諮商師 就以前面提到令我不太舒服的方式回應 : (諮商不是改變我而是幫我做自己) : 雖然我明白他在試圖解除 諮商師對我而言是authority的角色 好減少我的反抗心 當他說出那句話的時候,你做了很多的動機解釋 但有沒有想過,這句話有可能只是直述句,他只是開誠布公的告訴你他的取徑而已 我不知道為什麼你可以讀出這麼多的背後動機,並且我也很佩服你的感受力 : 但是當他的用意這麼明顯的時候 : 對我這樣的個案 剛好是踩在問題點上不可能有用 還會造成反效果 : 他的做法也讓我覺得他的用意跟焦點並沒有擺在理解我對於權力與信任的觀點 這是當然的。因為他根本還不知道這個觀點對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而比較多在於希望先用一些方式讓事情進行順利 : (當然這對有些人來說這可能是優先順序問題 : 但我覺得希望事情進行順利的動機 會比較不見得單純 : <不幸這樣對我來說就是比較可疑>) 我不知道你的平日生活如何,但我覺得你過得好苦。 讓你覺得可以順利一點,為什麼反而會讓你不開心? 其實對照你的一些文章,大概猜得出來,原因是小時後發現爸媽欺騙自己 (為了讓爸媽自己能夠順利的進行他們想做的事,而作出欺騙你的行為) 所以開始產生一套自衛模式。但,諮商師不是你爸媽,就像你的伴侶也不是你的爸媽 這樣的擴張,是否也是一種投射的過程或現象呢? 我寫這段話的時候,我沒有作核對(就是這個議題是否有出現在PSY) 如果我這段話引起你很大的不悅,我願意冒著被你討厭的風險也要告訴你 : 另外 : 通常我想了什麼都必須包含怎麼想以及為什麼 : 否則對我來說沒有意義 : "發現自己本來沒有察覺到的現象或思維模式" : 的確就是我對於諮商的期待 : 不過intaker/過去的諮商經驗/及心理專業方面的朋友 : 給我的feedback都是我算是自覺度比較高的個案 : 或許是因為這樣比較容易對諮商失望? 我也被諮商師講過是個比較有自覺力的個案 但我的自覺力被他們發現,是在於我一開始就切入重點討論核心 我覺得我沒有必要測驗諮商師,頂多是我覺得fu不對了,我就想換人 我對挑選合適的諮商師方面,並沒有你來的焦慮 你的焦慮像是在「我一旦授權給你,我就會完全的信任你。」這種全有全無的模式 這是我從你文字中感受到的東西。 : : 這不是預設立場,而是定義不同。有問必答,在某角度來說,的確可以說互動 : : 是好的,對某些人而言。 : 我接受定義不同的角度。 : 但 以對方這樣的定義來說 : 互動良好 到願意繼續合作諮商 中間是有gap 不會完全相等的 : (以我的互動良好的定義 或許比較可以預期是相應的) : 但他把這兩者劃上等號 才會在我提出負面的反應時感到驚訝。 互動良好只是進入願意繼續合作的橋梁,它只是協助你進入關係當中 : <以下也是對於上面那段類似經驗的回應> : 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類似的經驗 : 跟某人聊天的過程還算一來一往沒什麼問題 : 但很明顯的彼此tone不怎麼合 : 以後不會再想跟對方聊 : 除非神經比較大條 不然這種事通常彼此都心裡有數 : 這是我談的諮商師敏銳度問題 : 諮商者跟你的溝通狀況好壞絕對不是光用一來一往沒問題來判斷 : 如果你連對方下次很不再想跟你聊都感覺不出來 : 個人認為這是很大的問題 : (以上一段的例子來講 可能有人會說 : 對方沒講 我不知道他下次不會再想跟我聊 也正常吧 : 但我會認為這是某種遲鈍 (無意採用這個詞的負面意義部分 但找不出更適當的用詞) : 如果諮商師是這樣我覺得自己不能接受) : 今天大家或許會說 諮商者你自己要講啊 : 但是人跟人之間的良好溝通(比較嚴格的定義的良好) : 通常都不是建立在"什麼"都要講的基礎 對「什麼都要講」這件事情的看法也是關鍵之一吧 我的諮商師會用明言的方式跟我做核對,重點在於「關鍵」有沒有到位 如果諮商師連你明顯的厭惡都感覺不到,是不是代表你真的很會引藏自己的情緒? 又或者(一種我們比較不喜歡的可能)他也在隱藏他自己,所以讓你覺得很官腔? 這有點像一個黑洞,當光明要照射到它的身上時,卻被反噬(?) : (這關鍵在於程度問題 所以我認為比對你的例子和我的例子並沒有太大意義 : 因為不管是哪個極端: 什麼都要講 或是什麼都不講 都是不成立的 : 我們談的都是in between的東西 : 但是言語/文字/溝通本身 : 對於私人經驗的"程度" 所能做的討論/比對/判讀非常有限 <我個人認為> : 更別提 如何界定程度怎樣才算合理的困難) 這只是「觀察學習」,只可惜對你來說沒用,或者你不願意使用(?) : 生活上如此 諮商關係也是如此 : (就像你在生活上不會想找一個什麼都要講的人做朋友 : 而是一個可以/可能 比較容易了解你的人 : 這個對一個人有沒有可能了解你 能了解你到什麼程度的評估 : 我不知道一般情況是怎樣 : 但是我自己通常在一次會面(必須是一對一對話 且不能像是party那樣的場合) : 之中就可以大概判斷) 所以跟你講話的人會很緊張,一舉一動感覺上都被你盯著評估 就像我現在的感覺一樣。 但我認為如果我沒有得到你的信任、被你列為「很難或不可能了解你的人」的那一塊 又加上要回覆我的觀點會讓你覺得很吃力又很煩很累的話 我真的覺得你可以不必要回應我。 我只是站在一個「看了你一些文章」並且「看過你名片檔」的網友 看見一個正在「求助」的受苦人的立場上。 你的求生意志還是很強烈的,這是我可以看到的部分。 但你的防衛心更強烈。 一般人見到醫師或諮商師的第一件事就是卸下心防甚至哭了, 但你做的第一件事卻是選擇觀察他們適不適任,甚至是夠不夠格。 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位諮商師得到你的信任並且夠格了 我猜測你也會有更強烈的移情,這卻又更難解。 於是我的建議會如同UYC最後提及的 先把「信任」這件事帶到諮商室裡面談 然後,你可以不必「什麼都講」,但你可以用「關鍵問句」 來「檢視」他是否有真正進入你的脈絡。你一開始就可以如此做。 挑到一個對頻的諮商師難度不亞於找到一位真心好朋友或人生伴侶 我覺得你可以在互動中看見,也可以在互動中發現自己「學習」了 好的,回完這一篇文章,我要縮小去睡覺了。 -- ▎◤◢ |-=╡ {|◥◣ ▉A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135.159

07/14 09:10, , 1F
你在某些點的反問和feedback和我想給原po的很接近 希望他想想
07/14 09:10, 1F

07/14 14:32, , 2F
但我覺得你們問的東西會讓h更無力 很替他難過
07/14 14:32, 2F

07/14 17:54, , 3F
我看到後來的想法跟貓蘋果一樣。
07/14 17:54, 3F

07/14 19:26, , 4F
我一直以為是毛蘋果 畢竟對面有個mao主席...
07/14 19:26, 4F

07/14 20:32, , 5F
XD我的暱稱是貓蘋果啦哈哈
07/14 20:32, 5F

07/14 22:12, , 6F
也有可能是"茂"or"沒"蘋果--簡稱(茂/沒)果~(溜)
07/14 22:12, 6F

07/14 23:48, , 7F
末有果!
07/14 23:48, 7F
文章代碼(AID): #1E7SSvKc (PS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7SSvKc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