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2008台灣電影票房 /何瑞珠

看板Ourmovies作者 (愛情˙不用翻譯)時間15年前 (2009/01/05 12:1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23 (看更多)
※ 引述《plamc (普蘭可)》之銘言: : ※ 引述《lavieboheme (消失在迴轉的路口)》之銘言: : 嗯 先說題外話XD 很開心在這邊講話可以沒啥顧忌暢所欲言(感動T_T) : 也多謝各位板友包容啦XD 我的文章都可以活好好的 其他人的文章應該不會有事啦 : : 只是在末段稍微提醒國片應想辦法"回收成本"、"與觀眾溝通", : : 這兩點不致有啥謬誤,為何認為國片應想辦法回收成本就叫"滿身銅臭味"? : : 我認為全篇文章和原po的歧見只在於這兩點: : : 1.國片有沒有可能性、或必要性打進中港甚至亞洲市場。 : : 但國片類型要多樣化、製作的規模與水準要提升, : : 不可能只仰賴本土票房,就這點我是認同原文立場。 : "不只仰賴本土票房"是有很多可能性的 : 也順便回應前文大家的推文 電影不只有商業電影 電影本身也不一定要賺錢 '是否把賺錢當作目標' 跟 '電影不一定要賺錢' 這是完全不同的觀念! 前者讀起來感覺起碼還重視別的事情 後者聽起來只是感覺沒有重心 : 海角七號是商業電影 但賽德克巴萊是導演個人願望的個人作品 或許還加上一些歷史意義 : 只要不是慷他人之慨要納稅人全部買單的話 我還是樂見這樣的電影能成片 : 台灣有相當多每天在「賠錢」的組織 都能永續經營 有的還越搞越龐大 譬如說慈濟 : 錢並不是只有票房一種流入法 只要有錢繼續拍片就可永續經營 電影就算完全藝術導向也不能直接拿非營利組織來比擬啦 何況你舉的例子是NGO巨獸慈濟! 社會現況是大部分的NGO都撐的苦哈哈 慘澹經營 慈濟因為有宗教力量為後盾 才有燒不完的錢 不然天天賠錢可以賠到在內政部登記資產高達兩百億台票嗎? 如果你認為電影可以學NGO向大眾募款的模式 那能學到的只有隨時景氣寒風一吹就會垮的這種小組織而已 而學這些組織的運作 能否支撐電影的'永續拍攝' 不必多言了吧 : 但錢的來源不見得非得是"賺"錢 賺錢也不見得非得是票房 : 我舉些捐款的例子 : 最近元大馬家因為某些因素閃電捐款 一出手就捐給聯合勸募協會一億元、家扶中心 : 五千萬元、台大醫院二千五百萬元、慈濟醫院二千五百萬元,合計二億元 : 如果這2億元捐給魏導 賽德克巴萊可以馬上籌足預算 舉這新聞也不是要談政治 : 而是在說明 : 2億對我們來說是天文數字 但對企業家來說卻是隨時隨手掏出來的數字 : 所以我想並不會"沒有人抱著捐款的角度"投資2億 那只算是他們的零用錢而已 : 旺宏捐款興建清華大學學習資源中心3億 : 明碁與友達捐贈台大明達館 也約耗資3億 :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以個人名義捐出5.4億元協助台大興建人文大樓洞洞館 : ...etc : 這些金額如果捐給電影 都超過賽德克巴萊預算 如果有代表性的電影對企業形象有幫助 : 為什麼不可能捐2~3億不求回報拍電影? 我想這是可以更有想像空間一點的 : 以上是捐款的部分 那所謂"賺錢不見得是票房"的部分呢? 你要了解到真正有錢人的想法是什麼啊! 有錢人捐款並不是真的捐款 只有我們平凡人的捐款才是真正的捐款 大部分有錢人的捐款可是要買回更多東西的 不是那種秤不到多少斤兩的社會形象而已 起碼你舉的例子剛好都不是單純的公益形象捐款 馬家那個很明顯就是政治因素 電子廠捐錢給學校蓋大樓 圖的還不是先把人才綁住 培養自己需要的人才 當然我不是指責這樣的作法 這種對彼此都有好處的事情當然要鼓勵 就算回到單純公益形象捐款的部份 目前的財團所屬藝術基金會 支持的藝術形式包山包海就是沒有支持電影長片(雖然有贊助短片的) 原因就是贊助其他形式藝術的成本跟效益比 比贊助電影長片還高太多 因為國片的市場占有率小 所謂幫助企業形象這點也可分兩個層面來看 1.票房就差了 是能對形象有多少加分作用? 2.通常依據業主意願而作內容調整的作品都不會太好看 同樣沒有加分作用 而如果企業有先見之明 贊助了一部像海角這麼紅的電影 那麼對電影本身而言 企業贊助仍然變成錦上添花的利益 最後還是回到電影本身要先有市場才能得到商業性跟非商業性的贊助 無市場票房考量的電影仍然不會有贊助的 如果是為了某些特定議題而拍的電影 例如顏顱傷殘 喜憨兒 或特殊疾病等 這些相關的基金會 也拿不出幾個錢來贊助拍片啦 (當然可以加減有幫助 但絕對不會成為影響影片開拍與否的資金) : 一般好萊塢電影的收入 票房約佔1/3 DVD銷售1/3 DVD出租1/3 是阿 但這種統計數據只適用於好萊塢啦! 所謂的周邊銷售只有一種邏輯 就是大者恆大而已 一部票房300萬的電影 DVD租售跟電視版權也能各賣到三百萬嗎? 30萬都很拼的咧! : 除此之外 企業也可以做置入性行銷 或像異業結合 這都可以增加電影收入 : 從 七夜怪談 觸不到的戀人 無間道 的例子 我們可以發現不針對英語市場拍片也無妨 : 好的劇本一樣有辦法從不是票房的管道賺到英語市場的錢 : 改編授權費用 : 所以說到底還是回到我原本的主張 : 內容為王 錯了 你說的是票房為王 這些非票房的收入都要在票房本身有高收益的時候 才有可能變成看的見又吃的到的收益 當然電影本身在上映前是很難知道是否會賣座的 因此贊助商的標準當然就是相同公司 製片 導演的前一部作品 那麼前一部作品當然要是賣座影片才行 : : 至於"海外市場"究竟等不等同於"華語市場"是這串文吵的另一個重點, : : 原po似乎打從心底不認同該爭取海外市場,也不認為前進中港是擴大市場利基的良方, : 一部片都拍好了 當然要爭取更多上映地區XD : 我主張的是 不應在拍攝過程中考量海外市場會怎樣的問題 不然神鬼三就是前車之鑒 : 問題的根源很簡單 : 台灣人不是外國人 怎麼知道外國人在想啥 : 不是看n片好萊塢片就能了解國外電影市場 同樣賣座 別國人覺得好看的點可能根本不同 : 因此與其去亂猜 還不如好好做好自己所了解的就好了 專注在優點上才會有競爭力 這段話才是內容為王啦 : : 台灣電影大概很難有辦法持續銷往當地, : : 以語言文化的親近性,原文以華語地區當作海外市場的討論基準十分合理, : : 我不懂錯誤何在? : 這個"華語市場"的謬論 就是我要強力反駁的地方了XD 錯誤在於 : : 其實中國市場 香港市場 新加坡市場 相對於台灣市場 並沒有所謂"語言文化親近性" : 香港用粵語還要翻譯 新加坡的"新中文"也是不是跟我們很通 "普通話"也不等於"國語" : 這還不是主要問題所在 問題在它們與台灣的生活經驗都有極大落差 絕非很親近 : 那是台灣人一廂情願的想法 這些市場跟台灣的距離差不多跟日本韓國一樣遠 : (日/韓市場也未必就離台灣很遠 很多社會現象和產業狀況都是日台韓所共享的 : 如果不是這樣 日/韓綜藝節目 日/韓偶像和日/韓劇就不會在台灣這麼風行了) : 如果要想海外市場 那就應該想清楚 不是老以為中國比較近 或中國什麼都會吃 : 情況根本不是這樣 以華語地區當作海外市場討論 十分的"不"合理 是違反市場現況 : 的一廂情願想法 除了電影以外 我們可以觀察其他所有消費性產品 中國跟台灣市場 : 的喜好根本完全不同(譬如台灣人不大買所謂山寨機) 這是很容易得到的資訊 基本上我認同上面這段話 也認同來自中國的o網友的話 文化是有親近性 但不是只能區分成'親近/非親近'這兩種 而比較像座標尺度上的不同遠近關係 而且同樣的幾個市場之間 在不同面向上的遠近關係也不會完全固定 某些方面我們跟中國 香港 較接近 某些方面我們跟日本較接近 某些方面我們跟美國叫接近 那些眼裡只有中國市場的商人 她們的問題就是根本不了解中國市場 以為都是講華語再搭上幾個偶像跟合資就一定能吃的開 這種無腦台商滅頂也是自找 : 她卻"立足(只知)台灣 胸懷大陸" 一廂情願的覺得中國跟台灣很近 如果是一般人就算了 : 要發表這樣引用一堆數據看似有道理的言論 怎可不做好功課就胡亂發想? : 我們可以確知的是亞洲市場與美國市場喜好有相當落差 也因此亞洲電影不易進入美國 : 但是亞洲之內 彼此之間的距離其實是差不多的 並沒有中國台灣比較近這回事 : 最近最好的例子就是赤壁在台灣一片罵聲 但到日本卻很受歡迎 赤壁是特例啦! 這部片的題材如果換成五代十國那種背景的話 還會有現在的1/5賣座嗎? (我不是說一定有或沒有 而是值得討論) 日本真的是對三國有狂熱偏好的國家 比台灣跟香港還有中國本身更狂熱吧 現在連BB戰士都有出三國系列了 我本身也都很想買一隻呂布+赤兔來玩咧 http://www.toyking.com.tw/product/3/BB306.htm http://blog.roodo.com/scourge/archives/4594607.html 赤兔馬還可以變形機車 超帥的! : 當開口提到海外市場 那應該有國際觀 提到中國 那應該有中國觀 不是憑想像 : 更不是任意斷定語言不同社會文化就完全不同 或以為中港星語言文化跟台灣相同 : 並不是這樣的 各國都有與台灣相同之處 也有與台灣不同之處 各有特色 : : (當然不是每部片都要想辦法前進中港,或以跨國合資/合製模式讓渡部分文化主體性, : : 但它至少應該是個選擇或出路。) 你不知道現在都最流行國(ㄓㄨㄥ)際(ㄍㄨㄛˊ)觀嗎? : 我想可以從色戒來看 我前文有說過 色戒對台灣電影環境幾無幫助 國片不應以此為選項 : 我不是說色戒不好 李安身為國際名導絕對可以以此為選項 色戒也是一部相當好的電影 : 但若討論的是國片 甚至是受補助的國片 則不該有這種選擇 色戒不是國片 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啦 有的只是定位不清 規則也不夠周延的補助辦法跟管理單位而已 補助一個會幫台灣人賺錢的產業有何不可? 但如果補助對象賺的錢是給外國人賺去 那就大有問題了 而且以當前的社會背景來說 這個問題無可避免的也即將會是政治問題啦! : : 2.國片要賣座需不需要仰賴有力的發行通路。 : 的確 如果只有3廳在播那再怎麼好的電影也沒搞頭(對我來說那算"沒"通路) : 但是海角七號的例子顯示博偉這樣的"大通路" 會主動挖掘好的國片 而在海角成功後 : 除了博偉以外的發行商 也都會開始積極挖掘好的國片 國片的通路狀況絕對不同於2007 : 這點是一個關心國片發展的人應該要察覺到的 但是何卻完全無視這點 : 台灣的國片當然需要仰賴如博偉一般的強力發行通路 但目前博偉及其他發行商已經在 : 注意國片了 那國片還要成天哀叫說沒通路嗎? 還是應該好好努力把片子拍好 可預期 : 博偉或其他發行商會公平的給予應有的待遇呢? 我覺得現在的狀況是後者 五大之前都很想捧台灣電影啊 應該說他們的世界市場策略就是扶植部分當地產出的電影 像雙瞳 詭啊啊啊~~~絲 只是那幾部片成本跟效益不合 後來就沒有外商出資的台灣電影了 好萊塢片商唯一奉行的真理就是市場為王啦 誰能賺錢就挺誰囉 這跟什麼公不公平也無關啦 就市場論市場阿 (片商眼光有沒有問題 那則是另一個問題了) : 不是通路不重要 而是海角七號已經為國片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 剩下的 還是回到 : 應該把片子本身做好的"內容為王"想法 譬如 國片要怎麼取得好的劇本 這樣的問題 : 而不是像魏導 明明是導演還要自己兼編劇... 導演兼編劇有沒有好處都是後見之明啦 沒所謂好不好 只有當事人累不累的而已 : : 一言以蔽之,原po認為"海角"會成功是因為製作策略與內容上, : : 這篇文糟糕的地方在於作者只談到票房、海外市場、發行通路, : : 而未分析到海角這"真正"的成功原因。 : : 但檢視一下原po舉出的其他因素: : : 音樂電影、觀光美景、新演員、本土認同, : : 其實也有許多不大成功的反例:夏天的尾巴、人之島、牆之魘...etc. : : 就算把這些要素視作陽光、空氣、土壤通通加總起來,似乎也不一定會成功, : : 作者寫出來,豈不也有被人酸的風險? : 我有說那是隨便湊數用來舉例的XD 要引戰的人絕對不能留下把柄被別人戰阿XD! : 另外 我前文也提到 不論題材要素為何 任何電影基本要到位 如果未達觀眾基本要求 : 那還是都會失敗的 : 以下提到的建議 也是舉例一部分的觀察 並不是認為要照抄 而是說應該學習這樣的精神 : 也就是說 想辦法讓更多人看 看更多次 但是不一定要用海角七號的手法 : 畢竟每部電影狀況不同 因應不同的內容 應該有不同的手法 : 我很同意你這邊說的 會吸引人重覆進戲院主要還是電影本身夠好看 : 這些小手段的確都是次要 還是要努力想如何打造好的 吸引人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這部份大家的意見都不會有太大出入 但回到我回文的初衷 一般網友整理一個大家都認同也已經認知的論點 是無所謂 甚至多一些人認同相同想法的感覺是很好的 但以一個在指標性媒介握有專欄的人而言 如果再重複大家已經都知道也都講爛的事情 那就有批評空間了 因為我們 (起碼我) 對這樣的人有更多的期待 更高更嚴苛的標準 何況他講了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 以高標準來檢視那必然會從頭戰到尾 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許多人對她反而有更寬鬆的檢視標準?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186.159

01/05 12:28, , 1F
這篇有關電影"市場"的觀念很正確 值得推 ^^b
01/05 12:28, 1F
文章代碼(AID): #19OOZXSp (Ourmovie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OOZXSp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