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2008台灣電影票房 /何瑞珠

看板Ourmovies作者 (愛情˙不用翻譯)時間15年前 (2009/01/02 04:3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3 (看更多)
※ 引述《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之銘言: : 台灣電影筆記 http://movie.cca.gov.tw/Column/Content.asp?ID=515&Country= : 何瑞珠  2008/12/24 : I.《海角七號》的票房 : 《海角七號》毫無疑問的是今年的「台灣奇蹟」,因為台灣電影實在沈寂太久,兩年前還 : 國片還處於十年來在台灣的市佔率在3%以下,還有一年以0.2%的市佔率,僅差沒抱鴨蛋的 : 記錄,也因為市場萎縮太久,《海角七號》的高票房格外令人振奮,不過《海角七號》真 : 的打敗《色,戒》、《赤壁》、《長江七號》,甚至打贏《黑暗騎士》(The Dark : Knight)等西片,成為台灣史上,票房僅次於《鐵達尼號》(Titanic,1997)的電影嗎 : ? ? 海角七號是台灣奇蹟沒錯 很多人也能接受海角七號並不完美的事實 但是要打也打個痛點吧 數據的重要性不在數據本身 而在於如何解讀數據 以怎樣的背景資訊來解讀數據 還有以怎樣的邏輯來解讀 我覺得最可怕的不是發言的對與錯 而是毫無邏輯的發言 先講結論 海角七號最大的意義or勝利 不只在於帳面上的票房數字 而在於創造了一個新的標竿 證明國片有機會打敗好萊塢鉅片(即使炒作跟湊熱鬧成分居多) 並且它開拓了無數並非一般商業片的觀眾族群 例如許多因為子女攜帶而進入戲院觀影的中高齡長輩 (應該說因為開拓了非傳統族群而幫助此片創下票房奇蹟) 在行銷上的意義則是在網路行銷跟口碑行銷方面 而非傳統的話題炒作跟買傳媒版面 (票房衝起來之後才有媒體加入炒話題 但這跟一開始就以話題宣傳為主的方式有截然不同的意義) 至於周邊延燒的龐大利益 那是賣座電影本來就應該有的效應 數字的意義不只在數字本身 但本篇完全沒討論到 也許其他方面已經有太多文章討論過了 連電影版也有無數精闢好文 所以要找點新東西來討論 可是我完全不知道這篇到底在比什麼 也不像騙稿費阿 : 老實說,報上這些標題也可以說對,但也不見得要這樣解讀。單看台灣票房,對比如下: : 電影名稱 北市票房 全台票房 出品年份 : 《鐵達尼號》 3億8千萬 7億7千多萬 1997 : 《海角七號》 2億3千萬 4億 6千多萬 2008.8 : 《神鬼傳奇3》 1億1163萬 2億2326萬 2008.8 : 《黑暗騎士》 1億1091萬 2億2182萬 2008.7 : 《赤壁》 7956萬 1億5912萬 2008.7 : 《色,戒》 1億3621萬 2億7242萬 2007.9 : 《長江七號》 8687萬 1億7374萬 2008.1 : 《投名狀》 7008萬 1億4016萬 2007.12 : 看起來報紙這樣報導也沒和事實差太遠,不過,事實上以《黑暗騎士》和《神鬼傳奇3》 這句話不知為何讓我想起ps3 vs. wii的銷售比例條狀圖 : (The Mummy: Tomb of the Dragon Emperor)這種典型的好萊塢電影為例,台灣市場大 : 約佔據他們全球市場的1%左右,對《黑暗騎士》這種全球近10億美金的票房大片而言,到 : 底在台北票房是兩億還是三億新台幣,其實差別不大。且容我再列另一張表格: 差別不大? 對商人而言沒有可以被放棄的市場 只有無利可圖的市場 以前這小小的一趴市場可是能讓台灣成為好萊塢前十大海外市場之一耶 現在即使中國市場漸漸開放 台灣也不會退後太多名次 要是片商覺得差別不大的話 為何阿湯哥 阿諾 之前都還要來台灣宣傳 為何好萊塢大片都打電視公車廣告打的那麼爽 這麼蕭掰可以不要來啊 如果好萊塢都不覺得台灣市場無足輕重 還需要所謂的電影評論者來幫他們看輕嗎? 這種比較的意義在哪裡? 而且事實上一趴的算法也採用了錯誤的母體 因為'全球票房'不等於'全球市場' 全球市場是排除了北美以外的計算方式 傳統上北美區vs海外地區佔好萊塢票房比從五五波到3:7都有 因片而異 因此所謂的一趴其實是全球市場的1.5到2趴都有可能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 阿一趴跟一點五趴也不會差太多 意思有到就好 那有任何人敢跟自己老闆說本年度產品瑕疵率可能是一趴到兩趴 或者本年稅後利潤是一趴到兩趴的嗎? 下面這段數據的比較也是完全前言不對後語 : 電影名稱 北市票房 全球票房 : 《鐵達尼號》 7億7558萬 18億美金,約600億新台幣 : 《海角七號》 4億6千萬 約5億新台幣(香港3000萬+新加坡200萬+韓國版權已賣出) : 《神鬼傳奇3》 2億2326萬 3億9千萬美金,約130億新台幣 : 《黑暗騎士》 2億2182萬 9億9562萬美金,約331億新台幣 : 看到好萊塢片動輒全球數百億新台幣的票房,《海角七號》依然只有台灣那4億多新台幣 : 撐場面,在好萊塢片征服全球攻無不克之際,拿《海角七號》的票房和好萊塢片比會不會 : 有點不倫不類,而且看台灣票房也頗為不準,因為今年全球的賣座冠軍片在世界各國都是 : 《黑暗騎士》,這部在全球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竟然在台灣略微吃鱉,票房還輸給神怪動作 ^^^^^^^^^^^^^^^^^^^^^^^^^^^^^^^^^^^^^^^^^^^^ 這句話除了語氣聳動之外 其實是對現實做了錯誤的描述 其他的好萊塢大片就不說了 大顆奶根本上在許多好萊塢傳統優勢領域市場也沒那麼好 是此片題材本身不如一般的超級英雄電影那麼通俗易懂的關係 若說台灣觀眾品味要加強(雖然是沒錯) 那全世界有待加強觀眾品味的地方可多了 遠的地方不說 單在日本 蝙蝠俠之黑鍋騎士首周票房還輸給上映四周的崖上波妞 08年總票房還完全不在日本外片十大裡面 -其中赤壁還排到外片第二呢 不過還好 碼咪3也一起落在榜外 在韓國 除了輸給年度大片 神偷獵人斷指客跟追擊者 大顆奶也輸給媽咪3 媽媽咪呀(真的媽咪) 鋼鐵人 瓊斯4等同為好萊塢大片 至於傳統上好萊塢電影就佔不到大便宜的印度應該更不用比了 我不知道用錯誤的證據是否能支持一段對的推論 但我確定以寫作文的方式來書寫議題論述甚至是數據分析是不應該的 : 片大雜燴的《神鬼傳奇3》,可見台灣觀眾的品味有待加強。不過,應該不會有人拿一棟 : 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的豪宅房價和一間台北縣的小套房相提並論吧?那《海角七號》幹嘛 啊你現在不就是這樣比嗎 也沒給個為何要這樣比的原因 : 和好萊塢片比呢?頂多和華語片相比吧。那麼,《海角七號》的票房真的有勝過《色,戒 : 》、《赤壁》和《長江七號》嗎?同樣請看以下表格: : 電影名稱 全台票房 全球票房 : 《海角七號》 4億 6千多萬 約5億 : 《赤壁》 1億5912萬 約33億新台幣 : 《色,戒》 2億7242萬 6613萬美金,約22億新台幣 : 《長江七號》 1億7374萬 4700萬美金,約15.6億新台幣 : 《投名狀》 1億4016萬 約14.6億新台幣 : 看到《海角》的總票房其實和印象中的華語大片也有一段很大的差距,原因是《海角》原 : 先並未打算拓展海外市場,也毫無規劃,至於《色,戒》、《赤壁》、《投名狀》和《長 : 江七號》則一開始就在兩岸三地展開同步宣傳,《赤壁》有金城武和梁朝偉,又是東京影 : 展開幕片,除了兩岸三地和東南亞地區外,還在日本創下比以上這些華語大片更驚人的票 : 房。 : 就電影而論,中港台評價最高的是《色,戒》,評價最差的是《赤壁》,不過,事實證明 : ,評價和票房沒多大關係,宣傳和針對各地市場的行銷以及通路安排才是票房致勝的關鍵 : 。 這裡先假設'全球票房是包含了台灣 中國 香港 跟全世界的所有票房' 這些數據總不至於會和諧到把台灣跟中國一起列在'全球'之外吧 色戒 赤壁 投名狀 長江七號 這幾部片的制勝關鍵並不是簡化的'行銷以及通路安排'這樣的說法可以概括的 一部電影真要討論在國際市場的行銷 起碼要把票房扣除所在地區or文化圈相近區的票房吧 色戒有李安力場+美商製作&發行 總票房也才不到1E鎂 扣除台(2.7億)港(五千萬港幣=近2億台幣)中(1亿=近5億) 的票房還剩10多億是屬於全球其他市場總票房 以李安的標準算失敗了 但相較這幾部華語大片還算領先 赤壁有吳宇森力場+三國力場 赤壁的'全球票房'裡 中國票房約 12E台幣 日本票房約11E台幣 香港三千萬港幣約一億2千 台灣一億五 扣除這四個地方還有7億多全球票房 在這幾部片裡算較有斬獲 但赤壁的明星效應在國際市場上真的有發揮嗎? 這要做問卷才能知道 日本迷三國迷到漫畫動畫電玩人偶周邊永遠出不完 說是明星+宣傳效應 我更寧願相信是三國力場的關係 如果日本+中國兩地的票房就佔了總票房2/3以上 這還能說是全球化行銷的好案例嗎 更不好的在下面 長江七號有周星馳力場(大概不算太有力)+美商發行力場 但長江七號在中國票房約2亿人民毕 香港票房約五千萬 共約12億台幣 台灣票房就一億七了 合計14億 所以剩下的'全球市場'只剩不到兩億? 投名狀比較吃虧 沒有美國老爸 只有華神力場+宅神力場+拳神力場 果然幾乎 如果"行銷以及通路安排才是票房致勝" 顯然上述華語片不是正面的例子 除非把範圍縮小到華語地區 才適用於作為行銷跟通路安排的正面性討論吧 如果只論地區性的行銷 這幾部華語片沒有特別的好與壞的差別 然後怪的是上述華語大片沒有提到集結號呢 這部片在台灣慘到連總票房都辜狗不到 真不和諧! : 不過,票房高是否代表賺得多呢?其實也未必。因為票房得和戲院業者拆帳,可能是六四 : ,也可能是五五分,總之,票房收益並不能全數進入投資電影的資方口袋,但拍片的成本 : 卻得要拍片資方獨資負擔,算起來風險不小。再列一張表格: : (單位:新台幣) : 電影名稱 全球票房 片商營收 成本 淨利 投資報酬率 : 《海角七號》 5億 2億5千萬 5千萬 2億 400% : 《赤壁》(上集) 約33億 17.5億 上下兩集共24億 5.5億 46% : 平均一集12億 : 《色,戒》 約22億 11億 約5億 6億 120% : 《長江七號》 約15.6億 7.8億 約6億7千萬 1.1億 16.4% : 《投名狀》 約14.6億 7.3億 約12億 -4.7億 -39% : 在金馬獎以大場面贏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的《投名狀》,看似也在大中華區開出亮麗票 : 房,但由於成本太高,其實這部電影並不算賺錢(註1)。至於評價不高的《赤壁》(上 : 集),因為宣傳和戲院通路都略勝一籌,淨利其實是比《海角七號》高了一倍多,只不過 : 因為成本高,在投資報酬率上反倒輸《海角》不少。 : 也就是說,比台灣票房基本上只是媒體的一個噱頭,因為單看台灣票房完全無法告知你這 : 部電影究竟賺多少,一旦這部電影有海外市場,台灣票房佔總體票房的比例通常不高,對 : 一部片的整體票房影響也很有限,至於這部片究竟是賠還是賺,單看票房也看不出任何端 : 倪,得對比電影的投資成本才能釐清。 : 電影圈的人聽小魏講要拍《賽德克巴萊》的夢想講了好多年,我當年(2001)聽到時,老 : 實說覺得不可行,他拍的五分鐘短片也沒有不好,問題也不只是籌不到資金而已,而是小 : 魏當時並未規劃後續的行銷通路。任何一部需要上億新台幣投資的電影,除了台灣之外, : 一定要對海外行銷有比較縝密的規劃,但當時的小魏並沒有管道。電影拍的好壞對票房雖 : 有影響,卻不是影響票房的唯一因素,類似像《赤壁》這類大而空洞的電影,雖然拍的不 : 怎麼樣,但片商在宣傳行銷和上片通路上的強勢,就算電影拍的不好,回收和賺錢依然有 : 望,但是沒有通路,再好的電影也可能賠本。 : 以《海角七號》的5000萬成本,可以只靠台灣市場,但如果《賽德克巴萊》真的需要3億 : 新台幣的成本,那就算在台灣創下5億新台幣的票房,和戲院拆帳片商後也只能拿回2億 : 5000萬,等於還倒賠5000萬,更何況能否在台灣創下天價票房也還是未知數。 : 3億成本的電影對台灣而言是天價,但對李安和吳宇森而言倒算比較小的成本,因為他們 : 都拍過好萊塢片,標準的好萊塢暑假檔成本約1億美金,好萊塢大片都以全球行銷為目標 : ,台灣電影就算無法行銷全球,如果要拍大片也得以大華語圈為目標,在現今這個時代, : 「全球化行銷」才是王道,但這並非容易的一步,需要管道和人脈;不過,不嘗試跨出第 : 一步的的話,就永遠也不會有機會。《海角七號》對市場的拓展一定是某種累積,不管是 : 人脈、口碑還是印象,現在看來《賽德克巴萊》是比五年前有希望。 上面這長長一大串基本上也是舊文重貼啊 雖說歲末年初來點OP是可以接受的 但上面的OP也太空洞了 很多結構性問題不是喊喊高理想化的語言就有用的 不然生技產業都知道要投入新藥研發 賺早期保護專利 3C產業都知道要做品牌 汽車工業都知道要做核心零件-引擎 晶圓要做到50吋 農業要全面精緻化避免集中生產導致過剩 觀光要發展當地特色 不要全部都一模一樣的名產店小攤販上車睡覺下車尿尿 還要全面英日語旅遊資訊普及 這些誰不會講 then? : II. 千萬俱樂部 : 其實在破億的大片中,今年仍只有一部國片《海角》創下奇蹟,其他的破億鉅片都是中國 : 和香港電影,這種現象和往年差別不大,但是今年的國片在千萬俱樂部裡卻有明顯的成長 : 。請看以下列表: :   : 電影名稱 全台票房 亞洲區票房 成本 : 《囧男孩》 3452萬(上映中) 日本版權100萬 約1700萬 : 《三國之見龍卸甲》 3346萬 全亞洲7.3億 4億 : 《功夫灌籃》 3174萬 全亞洲約3億 約3億 : 《1895》 2508萬(上映中) 尚無 約6000萬 : 《江山美人》 946萬 約3億 3.3億 : 《九降風》 916萬 已賣出港日版權 1000多萬 :   : 今年共有三部「國片」北市票房破千萬,分別是《囧男孩》、《功夫灌籃》和《1895》, : 哪部片比較好見仁見智,平心而論,《囧男孩》的評價遠比《功夫灌籃》和《1895》好很 : 多,不過如果你問李登輝的話,他可能對《1895》評價較高,而周杰倫的中國大陸歌迷去 : 看了《功夫灌籃》後,也沒機會看到《囧男孩》和《1895》。 : 稍嫌可惜的是,評價和《囧男孩》不相上下的《九降風》,因為在《海角》現象之前上映 : ,以及無法像《囧男孩》般有好萊塢片商排戲院的優勢等種種原因,即使在《海角》現象 : 後又重新上映,整體票房依舊還不到《囧男孩》的一半,相較於今年之前的國片,《九降 : 風》近千萬的票房已算是國片奇蹟,但在國片奇蹟年裡,《九降風》卻因為沒搭到《海角 : 》順風車,反倒少賺一大票。 : 相較於《九降風》的壞運氣,《1895》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好運。「本來福斯是估計北市 : 票房是200萬啦。」負責協助福斯行銷《1895》的海鵬影業經理姚經玉不諱言,當初內部 : 初估票房讓製作公司聽到臉都綠了,他們花了6000萬拍,結果排片和行銷公司竟然估票房 這種商場語言聽聽就好 做為記者可以把這種話語當作報導寫出來 吵吵話題無可厚非 而且誰知道你寫的是報導還是置入行銷阿 但作為(自認為?)電影評論者 這樣寫就太不該 1895從開拍就幾乎不會傷到製作公司的本了 跟他花了幾千萬預算毫無關係 (大部分都早已有人買單了 能賠到哪裡去 雖然小賠也是賠 但絕對不是上述形容的那麼慘 而且依照八卦山最後戰役的拍法 很明顯就是已經控制過總預算之下去執行的 最好會怕賠本啦) : 只有200萬?不過,《海角》現象從九月開始延燒後,《1895》的內部評估立刻跳升到北 : 市800萬,而且還一路加碼,上映後在藍綠政治領袖紛紛站台,甚至包場支持的情況下, : 票房開高走高,一路上揚。 : 這是一部綠營籌劃投資的電影,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客委會,遠在羅文嘉在當客委會副主 上面才寫花六千萬 我還以為本文作者不知道一半資金是客委會買單 結果這邊馬上就寫出來了 那上一段是寫來增加氣氛用的嗎? 阿斯........ : 委時籌劃拍攝,他希望藉電影講述台灣歷史,凝聚台灣主體意識,這項計畫經過邱議瑩的 : 持續推動,卻直到藍營執政後,整部電影才拍完問世,電影本身拍的頗平淡,既沒有角色 : 內心刻劃,也沒有戰爭衝突場面,但對藍綠政客而言卻是展現台灣主體意識的最佳宣導片 : ,政客們紛紛站台,再加上台灣的教育對台灣史向來付之闕如,年輕觀眾竟也覺得題材頗 : 新鮮,結合了民族意識和國片發燒等趨勢,結果就是《1895》的票房整整比評價好的《九 : 降風》高出兩倍。 上面這句'結合了民族意識和國片發燒等趨勢' 不知道怎麼推論出下面這兩句話的 : 總之,千萬俱樂部裡的電影只再次證明,電影的票房絕非只取決於電影拍的如何,檔期、 : 宣傳行銷和戲院通路可能更重要。 檔期宣傳通路固然重要 但1895這部片也有不同於其他國片在票房上的意義 因為這部片在製作上的政治意圖 加上也有投資的民視超級大力宣傳 以及政治領袖人物加持 這部片的觀影族群必然不同於一般商業電影的觀眾族群 但這樣的宣傳資源是任何其他不論商業或非商業電影都很難得到的 這部片也只能當特例中的特例討論 未來兩黨是否還會出資拍攝意識形態相近的電影 還很難講咧 : III. 偶像牌不靈 偶像牌自從國片佔市場比例萎縮就從來沒靈過 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現在拿來講很新鮮嗎? 台灣近期最後一部真正因為偶像導向而票房成功的電影 應該是1 9 9 0 年的遊俠兒了吧 (這當然是不算周董 可是唯一算有吸引力的周董 這段分析裡又沒提 明明上個段落還有出現的說 但只有一個周董也剛好證明偶像牌整體上不靈 周董是特例) : 電影名稱 北市票房 亞洲區票房斬獲 成本 明星 : 《愛的發聲練習》 338萬(上映中) 尚無 1000多萬 大S、張孝全 : 《渺渺》 232萬 香港約百萬 1000多萬 范植偉 : 《花吃了那女孩》 213萬 香港約百萬以下 1000多萬 王心凌 : 《武俠梁祝》 97萬 中港約1.2億 不明 吳尊、蔡卓妍 : 《保持通話》 92萬 中港約2億多 1.7億 大S、古天樂 : 《鬪茶》 43萬 日本有上映,票房待查 4000萬 仔仔、張鈞甯 : (註2) : 《蝴蝶飛》 15萬 中港約5000萬 不明 仔仔、李冰冰 :   : 看到李鼎講《愛的發聲練習》是怎麼開始拍的,真的讓人覺得傻眼。台灣電影市場充斥著 : 一些不太有市場性的國片,除了導演對市場認知和真正的市場有很大的差距外,其實連輔 : 導金評審也完全不了解市場。如果覺得偶像明星可以拯救電影市場的話,那麼請誰來解釋 : 一下,F4拍的電影為何賣座都其差無比,從言承旭的《魔幻廚房》,朱孝天的《愛,斷了 : 線》到吳建豪的《少年阿虎》,票房全都不佳,但是仔仔周渝民今年竟然還接連推出《蝴 : 蝶飛》和《鬪茶》,堪稱越挫越勇,不過票房依舊不舉。 國片的誕生大部分跟市場反應是脫鉤的 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這在電影版也不知戰過幾百輪了無需再贅述 簡言之原文作者難道認為雲門舞集 唐美雲 國交北交 很大眾化很poplpular嗎? : 其實電影票房和是不是偶像明星演的並沒有什麼關係,能回收成本的《保持通話》和《武 : 俠梁祝》其實在台灣票房也都淒慘無比,但在中國和香港市場依舊吃港片那套,讓他們不 : 至於賠錢。至於純粹以台灣市場為目標的偶像電影,基本上不太清楚他們要如何回收,而 : 台灣的導演和輔導金評審竟還認為偶像明星可以帶動市場,到底他們是住在台灣?還是活 : 在火星? 我知道原文作者住在義大利 : 在這幾部偶像明星片中,我認為品質最差的是《鬪茶》,因為劇中人完全鬥不起來,劇情 : 甚至沒有說服力,這樣的片政府也要補助嗎?我覺得救濟窮人雖然無法幫助窮人脫離險境 : ,但起碼能讓他們暫時渡過危機,但是濟助周渝民和張鈞甯這種偶像明星是要幹嘛?又或 : 者政府投資一部讓人看不下去的電影是要如何幫助台灣的電影工業?這部片只會讓不小心 : 看到的人,更加確定台灣片還真不是普通的難看。 這倒是真的 可是輔導金改成積分制整體上還是沒錯的 只是正常而言有加分作用的明星卡司 在台灣沒效果而已 但我很懷疑積分制在這方面有改進空間 除非新聞局可以完全不鳥任何發行商跟電影公司的壓力 同時又有修正漏洞的企圖心 學界的影響力很難比業界還大的 : IV. 結語 : 總的來說,今年有些國片真的和觀眾溝通無障礙,但是自以為在和觀眾溝通,其實並沒有 : ,一些很瞎的國片也還是存在,票房不是一部電影存在的全部意義,評論也非電影存在的 : 絕對價值,我還是那句老話,天助自助者,希望國片業者不要等著要政府養,而要自己找 : 出通路。世界很大,眼光請放遠。 : 曾有「中國最知名地下導演」稱號的張元,拍片前十年的幾部片因題材敏感和不夠聽政府 : 指令等種種原因,全都無法在中國上映,但他說拍了第一部片,只靠三個拷貝走遍全球後 : ,其後的拍片資金都來自國外,他的片也全球走透透;有些導演並不需要本土票房和政府 : 的支持依舊能名揚四海,拍電影不見得要大成本,低成本也不見得會拍不好,但是最好還 : 是得回收成本,這樣才能永續經營。 這段結語放在任何一年的年末來說都完全無違和感 我的結語: 如果原文作者立志當電影界的六先生 樂觀其成之 : 註4︰ : 本文票房指標,台北票房主要根據 TPBO台北票房情報網 和 開眼電影網。 : 全球票房,以 Mojo Box Office網站 公佈數據。 : 香港票房分析主要來自香港網站。 : 日本票房參考:http://www.boxofficemojo.com/intl/japan/ : 中國票房主要根據片商自行發的新聞稿。 : 以上票房數據不是百分之百準確,再加上片商和戲院為商業考量製造票房假象時有所聞, : 因牽涉商業操作,票房數字只是粗估。票房統計至2008年12月14日為止,仍在上映中的電 : 影,票房數稍後還可能增加。 中國票房最大的估計困難在於官方是會插手票房公開數字的 八卦版有中國人說明過了 這才是最有趣的地方! -- 羅頗誠電影紀念大學 ROBERT CHEN MOMERIAL UNIVERSTY OF CINEMA 簡稱R.C.M.U.C (絕對不是run DMC) 創立於西元2004年 共分為電影與文化理論學院 製作技術學院 發行與管理學院 等 募集所有對於電影有熱愛的台灣學生 歡迎加入本校的行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180.54
文章代碼(AID): #19NIdzc_ (Ourmovie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NIdzc_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