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其它] 番外篇:換藥

看板NTUH_INTERN作者 (一點一點走)時間13年前 (2011/06/01 11:5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 (七) Wet dressiong : : 這絕對是最令 intern 感到麻煩的事情之一, : : 而也絕對是病人/家屬/看護最感到麻煩的事情之一。 : : 但是它卻也是少數"真的能有所幫助"的換藥方式。 : : 一般 Q8H 的會比較沒感覺, : : 如果是 PRN 的,換的好、壞就很明顯。 : : 在我換藥的後期, : : 交班時「那個病人幾乎一兩個小時就要換一次」對我已經不是困擾, : : 因為我有把握,我可以換到他整個晚上都不來吵我,爽爽睡。 : 這...沒看過傷口 無法評論 : 不過至今我還沒有看過high output fistula/wound : 因為wet dressing換得好馬上變low output : 如果我真的遇到這種事 : 第一個是覺得病人infection改善該流的都流光了 : 第二個是前面那個人換太爛了 : 大概不太會覺得我的換法有什麼獨到之處 : wet dressing不就是那樣嗎...... : 推 bag:謝謝你 :) 06/01 00:31 : → bag:至於你的質疑 沒錯 是答案二 06/01 00:32 關於這部份我想說明一下, 不然看起來實在很像在別人背後說閒話的小人。 我覺得那個狀況並不是傷口改善、或是前人換的不好這樣的二分法選項。 的確,wet dressing 就只是那樣的一個技術, 能改善的範圍有限,換來換去差別不大。 誠如你所說的,千變萬化,總之那三原則有把握到就好。 在我提及的這個 case , 真正發生差別的,是在 wet dressing 之外的部份。 你後段其它部份的回應,確實如你所說。受教了。謝謝。 關於那個病人,她是一個被放在急性病房的癌未病人。 她並不是不想要轉到安寧病房, 但是保險公司以「轉到安寧即視同放棄醫療」為理由, 拒絕轉房之後的相關給付。 我現在不記得那個傷口怎麼來的, 反正就是在下腹,一個會不停流出大便的傷口。 而這個傷口發生於皮膚皺折處,很容易變得潮濕, 因而導致整個區域發生紅腫、破皮。 我到病房時,幸運的,剛好家醫科的共照團院來看她。 共照團隊的護理師很不錯, 她把病人、家屬、甚至看護對於疾病的想法、對於傷口的想法通通理清了一次。 病人本身完全知道自己是癌末,基本上也能接受這個事實。 她一點也不喜歡被換藥,卻也不得不換, 因為皮膚已經受傷,還是最痛的表層傷口,禁不起任何髒汙的刺激。 傷口本身倒是沒事,甚至可以說狀況還不錯, 但因為癌末 + 之前累積的複雜狀況,無法外科處理。 家屬主要擔心點在於病人狀況一直變差, 希望能夠給她多吃點什麼,讓身體好些。 對於換藥家屬沒意見、也不想學、或是沒能力學。都有。 而看護,她在我們 interns 間的評價不是很好(這點她自己也知道), 因為她是那種會提前按鈴的人。 那是個惡性循環,她提前按,我們去看沒事, 之後我們更晚去,她更提前按,我們就更晚去, 她就更討厭我們,我們也更討厭她。 理清了背景之後,有些事情就沒那麼難: 因為怕她吃的太差, 家屬/看護會在任何她覺得"似乎有點食慾"的時間給她吃東西, 包括晚上10、11點這樣的時段。 然而每當她吃完之後一段時間,消化過的食物就從傷口流出來, 然後她就會痛醒,就得要找 intern 去換傷口。即使是半夜。 所以,先溝通好,在某個時間之後就別再吃太多東西,或是僅限流質, 「妳們也不希望她睡覺時痛醒,對不對?那真的很不舒服。」 傷口邊緣的紅腫,起因於長期處在潮濕的狀態下。 這部份是透過大腸造口室的協助,使用保護性的塗料。 改善有限,但總算看到傷口變得收斂,痛的地方變小了,痛的狀況得以改善。 看護的話,就是跟她先講好。 這種流大便的傷口有它的週期, 而我請她幫忙做的,除了飲食上的調整、約好固定的看傷口時間。 還有就是請她在「一開始不舒服時就跟我說」, 而這常常是可以預期的, 比方吃完飯後的某個時間、或是剛下床活動過之後。 所以我先弄懂她大概的吃飯時間、如廁時間, 之後再抓一個大概的時間去處理,過去問她有沒有"感覺"了。 去了也不是先忙著換藥。 就是把傷口打開,讓所有能流出來的大便都流出來, 大便一邊流,我就跟著清,總之不讓髒東西留在皮膚上。刺激少了,痛苦也少了。 等到流乾淨了,再來包扎。 有時這要等很久,但這是值得的,換完後可以撐很久都不出事。 做為一個 intern ,這裡頭許多事情並不是我去協調的。 安寧團隊是本來就有的召會,而大腸造口室已經來過好幾次。 然而他們都是來來去去的人,一個禮拜也就來個幾次, 不會像我們 intern 這樣整天都要 PRN 去面對她。 在這個過程中,所有人都在做份內的事情, 不管是她的家人、看護、安寧團隊、造口室、或是其它一起換藥的 interns , 每個環節都做的很好,但病人的狀況只被有限的減輕。 我覺得問題便出在「每個人都在做份內的事情」。 而我的角色,剛好可以讓我知道所有發生的狀況, 而我又夠雞婆地幫她想出一個解決方案,然後實行。 幾個月後,我已到其它病房。我在路上遇到她當時的看護。 看護說,她已經往生了。 而我是唯一一個能在換藥時讓她睡著的人。 不是因為她意識昏迷了,而是因為「真的不痛」。 我很謝謝她告訴我這些。 -- 上週來練抽血的學弟妹應該沒少被我洗腦, 「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真正的問題」。 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已經被教育的太習慣「花錢了事」, 我們花錢、取得先進的技術與設備,我們相信這可以解決我們的問題。 的確,這樣的做法在大多數狀況下確實是有效的, 但是對於某些困難的狀況,過度的把工作分權給其它人、其它專業會造成問題。 技術歸技術,疾病歸疾病。但終究,我們在處理的是人。活生生的,有血有淚。 而我們當 intern 的,能力有限,懂的也不多。 但我們擁有一個不同的觀看角度。這很重要。 在大多數狀況下,我們可以理所當然的 by order 做事。 或者說,我們必需學會 by order 做事, 不然如果每個病人都像我這樣去處理,你們只會忙到 AAD。 但是,總是會有那樣的時刻你會想要再多做點什麼。 就去做吧,事情一定會有所不同的。因為你是 intern ,你是他的醫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242 ※ 編輯: bag 來自: 114.136.149.11 (06/01 14:43)
文章代碼(AID): #1DvRSWtS (NTUH_INTERN)
文章代碼(AID): #1DvRSWtS (NTUH_IN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