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番外篇:換藥

看板NTUH_INTERN作者 (一點一點走)時間13年前 (2011/05/31 17:20), 編輯推噓7(703)
留言10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永遠都有還沒講完的話,這篇來談換藥。 一個好的換藥可以: 1. 讓你少換幾次藥 2. 讓你安安穩穩的睡好覺 3. 讓你少抽幾次 blood culture 這麼重要的事情,當然要談談! 同樣的, 那些基本流程都是很容易可以找到參考的, 所以這篇只談一些對臨床有幫助的細節。 另外,我已經好幾個月沒換藥了, 所以提到的東西可能與現狀有所差異。 (一)在換藥之前 環境很重要。 合適的擺位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清楚的流程說明可以讓家屬/看護成為你的第三/四/五/六/七/八隻手(章魚?), 而對於傷口狀況的預先判斷,會讓你省去不少功夫, 而弄清楚自己手頭有多少工具,會讓你省去很多無謂的操作。 (二)不是為了換藥而換藥 有一件事情一定要記得: 換藥的最大目地其實不是在換藥,而是在觀察傷口。 很多情形下,你是唯一會看到傷口的那個人。 一個傷口好不好、有沒有在惡化,只有你知道。 傷口惡化了,一定要讓主護、讓 VS 知道, 也許要送刀房 debride ,也許要更換換藥方式, 甚至需要召會大腸造口室,他們能提供許多人工敷料的專業建業。 傷口好轉了,同樣需要討論,換藥頻律可以減、換藥方式可以調整,大家都開心。 (三)工具 要明白有哪些工具可以讓自己省力的做事。 換藥車上通常備有無菌彎盆, 當需要戴上無菌手套進行操作時, 這個彎盆便很有用, 可以一口氣丟進大量的 N/S 、紗布、甚至BI。 擺位不只是擺病人、擺家屬, 把床、換藥車擺成方便工作的方向,最好一伸手就能丟垃圾。 (四)多聽 然而,與其它 procedure 最大的不同是, 換藥是一個需要參考前人經驗的事情。 很多的家屬、很多的病人, 他們對傷口的瞭解遠遠超過我們。 當他們有意見時,不妨聽聽,讓他們當當老師。 我們就是不懂,我們就是不熟練, 多聽多學是好的, 沒必要因為「我是醫生」所以閉起耳朵。 (六)想好再動手 就像任何其它的 procedure , 一旦開始行動,就該是流暢的。 去床邊前可以先跟主護討論, 到了床邊可以跟家屬討論, 想清楚要用哪些東西,想清楚需要怎樣的協助。 寧可先多花點時間想想「還有什麼沒準備好、什麼環境沒安排好」, 也不要在換藥過程中反覆拿取物品、氣急敗壞的叫家屬按鈴找主護。 (七) Wet dressiong 這絕對是最令 intern 感到麻煩的事情之一, 而也絕對是病人/家屬/看護最感到麻煩的事情之一。 但是它卻也是少數"真的能有所幫助"的換藥方式。 一般 Q8H 的會比較沒感覺, 如果是 PRN 的,換的好、壞就很明顯。 在我換藥的後期, 交班時「那個病人幾乎一兩個小時就要換一次」對我已經不是困擾, 因為我有把握,我可以換到他整個晚上都不來吵我,爽爽睡。 周圍一定要消毒,N/S 清完之後上 BI 等乾。 我自己是不會把 BI 清掉,但這點見仁見智。 紗布一定要打散, 加上足夠的 N/S 甚至混一點 BI,老老實實的塞實。(是否能混BI有爭議,見推文) 甚至進階一點,利用紗布的紋理, 造成一個更有效的毛細系統。 塞紗布的手法是重點。 我們靠紗布把髒東西吸掉, 於是病人感覺舒服,就不會要求頻繁的替換。 重點不是你包了多少,而是有多少的紗布發揮作用, 包的厚厚的只是粉飾太平,底下早已泛濫成災。 另一個重點,是告訴他們,「怎樣的不舒服一定要跟我們說」。 但這句話絕對不能理解成,「告訴他們怎樣的狀況不要來吵我們」。 你若換的好,根本不需要特別強調別來吵我。 除了某些人格異常者(這種講也沒用,找精神科還快點), 沒人喜歡沒事被多換幾下。 那為什麼要告訴他們「怎樣的不舒服一定要跟我們說」? 換藥其實是個很「搏感情」的操作, 你真的關心病人,(多半的)病人也會體諒你。 但不要讓這樣的體諒變成大問題, 我就遇過太體諒的病人,最後大暴炸 orz 換 wet dressing ,我們期待的是紅紅的可愛肉芽, 但事與願違,上頭往往卡了白白的死肉。 死肉會礙事。會長細菌。會爛掉。會讓傷口長不好。 如果數量不多,可以拿著棉棒去扯看看。 如果扯不掉,可以拿刀片切切看。 如果清不掉又切不掉,那麼就該進刀房,好好地清一清。 雖然我們的工作是「換藥」,但「傷口」才是我們的工作範圍, 而「病人」才是我們真正的處理對像。 我們是在處理傷口,而不是在完成一個動作, 我們是在幫助一個人,而不是在表演完美的技術。 我們常是那個唯一看到傷口的人, 如果只是 by order 做事,沒去判斷傷口狀況, 那麼傷口很可能只會換愈換爛,然後你的工作愈換愈多。 這並不是 wet dressing 沒用,而是你沒有盡到你的本份。 另外,相機很有用。當你覺得有問題,拍下來,拿給主護、VS 看。 我們當然可以請他們再到床邊、打開來看, 但誰知道會不會因此感染,然後你就得來抽 blood culture ? 大概先這樣。 - 還有沒有想知道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181 ※ 編輯: bag 來自: 140.112.4.181 (05/31 17:28)

05/31 17:57, , 1F
混BI會影響傷口恢復呢
05/31 17:57, 1F

05/31 18:17, , 2F
推樓上..沒有必要沒人在混BI吧...
05/31 18:17, 2F
我聽過這個說法,不過沒去詳查過。(MRi 又一樁…)謝謝提醒! 我之前路邊聽來的說法是這樣, 傷口很差的時候是可以考慮混 BI 、甚至用優點條(那個咖啡色罐子的,會很痛), 因為這時擔心的不是癒合,是別讓它再爛下去了。 話說很多換藥其實是在治療家屬、治療主治醫師,換的毫無道理可言, 這應該是最讓人覺得無奈的部份吧… ※ 編輯: bag 來自: 140.112.125.84 (05/31 18:52) 另外還有一個小撇步我覺得很好用, 「告訴病人你下一次什麼時候會來看他」。 很多 PRN 的病人之所以一直按護士鈴、一直叫你去, 並不見得是真的需要換, 而只是因為「上次按了之後過了 N 小時才有人過來」, 所以他覺得需要先提前 N 小時按鈴。(……) 處理這種狀況,就是跟他們先講好,「我幾點會再過來一次」。 ※ 編輯: bag 來自: 140.112.125.84 (05/31 19:05)

05/31 19:13, , 3F
推,在雲林換過混BI的,通常是之後要debrid的病人
05/31 19:13, 3F
對!

05/31 19:16, , 4F
不知道大大對滲濕有什麼心得,它才是換藥最大loading
05/31 19:16, 4F
有啊,就是跟他們約時間! 就問上一班的大概換了幾次,自己抓一下時間, 然後間隔間隔過去,這樣對方不會一直按,你也不會一直被催。 很多時候對方一直按,只是因為怕你不來; 事先講好,大家都會很方便。 如果滲濕狀況太慘,那麼這時就不該用換藥來處理(強調), 剛開完刀的病人裡頭可能大暴炸了、或是引流管沒放好。 那就要評估病人的整體狀況,連 BP 之類的都要看, 然後去翻手術記錄,接下來的事情就牽涉到寶山生存兵法了(默)。 (Ri生存小技巧:看看是哪個 Ri / R 跟刀,打電話去問他這個病人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不是這種會有立即危險的滲濕, 而是一些長期的、慢性的, 那可以考慮找大腸造口室, 他們有一些特殊材料,吸附力比紗布之類的更好, 也能保持傷口乾爽。(簡單的說,就是傷口的尿布) 我自己的 DIY 式換法(單純的術後過度滲液,無生命危險): 看護墊剪下來,中間挖個洞(傷口),放上去。 剩下的再包紗布,這樣皮膚跟滲夜隔開了, 病人不會那麼 suffer ,然後就不會那麼抓狂。(你也跟著不會那麼抓狂)

05/31 20:12, , 5F
我記得整外楊勇健的病人wet CD一律都要混BI的
05/31 20:12, 5F
他的病人傷口上什麼神奇東西都嘛有, 那個超痛的優碘條我就只在他的病人身上看過, 因為病人早上送來,他下午門診,只好用它先撐一下,到隔天再開急診刀開掉。 好像也是小甜甜(3A1的超強NP)講的吧, 我們去換藥,病人會好,並不是因為換藥這個動作超強的讓傷口長起來。 我們在做的,只是提供一個可以長起來的環境, 不會長的傷口你怎麼換都不會好(除了爛掉中的,其它像是下頭是一堆 fat 也不會長), 會長的傷口你放著它不管也會長,跟你換藥的技術基本上沒關係。 所以,我們真正在做的事情是「園丁」, 提供一個好的環境,讓那些要長不長的傷口長的起來, 把長不起來的傷口變成長得起來 ( debride 、植皮,總之就是楊醫生每天在做的那些), 至於那些長的起來的,我們還是要去看, 因為有些會亂長(肉芽過度增生),這種情形下要用硝酸銀(除草劑)下去殺它。 十個 VS 會跟你交待十種換藥方式, 就像十個園丁有十個不同的心得一樣。 花園不同,季節不同,主人的目地不同,那麼園丁所做的事,自然也不相同了。 ※ 編輯: bag 來自: 140.112.125.84 (05/31 20:45) 題外話,傷口護理這本身的學問超大, 一堆研究都在做這個。 可惜的是,我們的環境對這種"傳統產業"缺乏興趣, 一窩蜂的往各種超高價的方向搞研發, 手術設備愈來愈高級,藥物愈來愈威猛。 相對之下,幾十年、甚至幾世紀過去了, 我們處理傷口的方式依然原始, 依然依賴大量的人工(便宜不過不是很好用的 intern 哭哭)。 理由再簡單不過:因為 VS 不用親自換藥,他們不會體會到換藥的辛苦,也聽不到哀號。 為什麼楊醫師會弄出一堆神奇的傷口材料? 因為他真的是那種會自己跳下來換藥的 VS , 就算他只是在旁邊,他也與我們一起聽見病人的哀號。 他真的知道換藥是怎樣的狀況, 所以才會努力去為他的病人上山下海找可能的解決方案。 某一個夜裡,我聽到他在跟廠商交涉, 談到要用怎樣的名義弄出試用品、弄進台灣。要怎麼寄送、怎麼保存。我聽的很感動。 他根本得不到任何好處,但為了他的病人,他在這個台灣乏人問津的領域如此努力。 我覺得我們處理換藥的方式是有很大改進空間的, 但我志不在這個領域,也缺乏機運去改變它。 也許在看文的你們,會有那麼一天, 替這個原始的手工世界帶來新出路。交給你們了。 ※ 編輯: bag 來自: 140.112.125.84 (05/31 21:00)

05/31 20:59, , 6F
一句話共勉之:I dress the wound, and God heals it.
05/31 20:59, 6F

05/31 21:01, , 7F
讚!此中有真意!
05/31 21:01, 7F
※ 編輯: bag 來自: 140.112.125.84 (05/31 21:41) 對了,現在很多人都有 iPhone 、都有智慧型手機, 這玩意兒臨床上真的超有用。 遇到狀況,老師一時來不了,而你也不知道該怎麼描述, 沒關係,你就拍下來,跟老師要 email ,sent 過去給老師看。 我們活在一個有趣的時代,要盡一切可能地活用你能找到的工具。 它們不僅是玩具,iPhone 除了打小鳥還可以做更多! ※ 編輯: bag 來自: 140.112.125.84 (05/31 22:10) 講到 3A1,講到 iPhone 。 那時有個病人,是被先生潑硫酸的, 傷口長在她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我邊照顧他的傷口,邊用 iphone 拍照, 把相片印在 progress 裡做記錄。 她要出院前,我整理出這一系列的照片, 看著那個大大的傷口一路變小、變漂亮,我們一起開心。 很好的回憶 :) ※ 編輯: bag 來自: 140.112.125.84 (05/31 23:20) 還有一招我也常用,就是睡覺前去再巡過一次, 「我要睡覺了,有什麼問題可以處理的我們現在處理,這樣你也好休息。」 你體諒對方,對方也會體諒你的。人是互相的。 ※ 編輯: bag 來自: 140.112.125.84 (05/31 23:23)

06/01 00:00, , 8F
最後一個辦法我試過 結果好幾個人跟我complain被蚊子
06/01 00:00, 8F

06/01 00:01, , 9F
咬 我只好默默跑回station key了幾條藥膏
06/01 00:01, 9F

06/01 00:02, , 10F
XDDDDDDDD
06/01 00:02, 10F
某位學長的建議(他很低調不想推文,所以把他馬賽克一下): 還有一個小重點阿 引流管的wound很會滲溼 可問R要不要suture suture一針 可以少換好多次藥 ※ 編輯: bag 來自: 140.112.125.84 (06/01 01:45)
文章代碼(AID): #1DvBBV4U (NTUH_INTERN)
文章代碼(AID): #1DvBBV4U (NTUH_IN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