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漢字大規模簡化

看板NEW_ROC作者 (香Q米田共)時間14年前 (2010/04/13 19:28), 編輯推噓2(206)
留言8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 (看更多)
其實大體而言,大陸簡字並未跳脫出六書造字的概念,只是簡體字的創立, 幾乎都是以形聲為造字原則。 要實行大規模的字體更易,老實說,並非不可行,但是要考慮的問題有許多, 顯而易見,當初中共政權推行簡體字時,所持最大理由僅是--方便書寫。 秦朝當時統一的字體並不是隸書,而是秦國小篆。 先說小篆,小篆是以秦國大篆為基礎,再加以更改。而在秦朝統一後,若六地 字體不一的情形下,再以大篆頒布政令,恐怕施行上會有困難,所以不得不統 一頒行字體;但是中共政權當時顯然並無如此背景,若僅以方便書寫為由,而 以官方之力強行更改,實在難以說服人接受簡體字所造成的文明破壞。 再者談到隸書,在文字書寫上,直線的書寫會比曲線來的容易,小篆因為含有 太多的曲線元素,書寫上不太容易,所以在隸書傳出後,廣為流傳,漸漸取代 小篆。 然而隸書的出現,卻造成文明的中斷,以秦為分界,先秦以前資料幾乎失傳, 縱有流傳,也往往難以解讀,故後世學者對於先秦,在研究上屢屢出現困難, 即便是漢代司馬遷編寫史記時,所集的先秦資料也不甚完全。 在文字學上來看,從甲骨-金文-大篆-小篆的傳承裡,縱然多有迴異,但大體上 元素不會變,所以在研究上多半能推敲得知。 將正體中文與簡體中文相比對之下,兩者所擁有的元素截然不同,一個象形字突 然轉變成形聲字,光是傳承上便充滿矛盾。 如以簡體中文教育後代,後世子孫在研究漢代以降至民國歷史時,便如同現代學 者研究先秦一般。 確實"簡便"可以當成改變字體的理由,中國文字流傳至今,便有很多都是簡化過 的,但是這種簡化,多半是減個一筆兩畫之類的,也不會是大規模的全盤簡化。 提到方便書寫,就不得不談談草書,草書創立初意,就是為了方便書寫,但是也 不見草書取代隸書,也沒有哪朝皇帝突發奇想要幫草書正名分。 在方便書寫跟傳承歷史上抉擇,我想答案應該顯而易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121.55

04/13 20:29, , 1F
簡化字造字原則其實很科學,如我,完全沒學過繁體字,但你
04/13 20:29, 1F

04/13 20:29, , 2F
要我認我肯定都能認出,只是書寫我不太會而已
04/13 20:29, 2F

04/13 20:30, , 3F
你去問其他大陸人,也會發現他們不用教都能認識繁體字的
04/13 20:30, 3F

04/13 20:30, , 4F
總之,簡體字好寫不好看,正體字好看不好寫,是我的看法
04/13 20:30, 4F

04/15 18:19, , 5F
我再大膽宣言道: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
04/15 18:19, 5F

04/15 18:19, , 6F
明之民族,必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
04/15 18:19, 6F

04/15 18:19, , 7F
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
04/15 18:19, 7F

04/30 00:32, , 8F
不是殘體字嗎
04/30 00:32, 8F
文章代碼(AID): #1Bn5LZ1d (NEW_ROC)
文章代碼(AID): #1Bn5LZ1d (NEW_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