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提問] 國軍需要發展重型履帶IFV嗎?

看板Military作者 (有初老症狀的鹹魚)時間4年前 (2020/04/25 19:15), 4年前編輯推噓10(10044)
留言54則, 12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jason748 (賽迪克.進萊)》之銘言: : 隨著雲豹30mm機砲戰鬥車投入量產,國軍機步旅終於擁有缺少已久的直接火力支援,但仍有 : 龐大的CM21待汰換。 : 以美軍跟解放軍來看,除了輪型IFV以外,同時也會有裝備重型履帶IFV,以台灣的作戰環境 : 來看,是否輪型甲車就足堪大任?有再發展或是購入履帶型IFV的必要嗎? 看你的主戰坦克 主戰坦克、或是主力戰車,Main battle tank 意思就是多功能戰車的意思, 這表示戰車的火力、機動力、防護力獲得均衡的設計, 所以可以在各種環境、各種戰爭下運作。 美軍第一輛的主力戰車是M48, 在六日戰爭中,以色列的M48擊潰埃及的IS-3重戰車。 確定主力戰車的意義,加快美軍M103重戰車的汰除... 但是軍史學者大多認為第一輛主力戰車應該是英國的百夫長 (紅茶國:其實...我是沒錢養重戰車...) 這裡要強調一下,所謂火力、機動力、防護力均衡的設計。 並非是無限制的最大化~~~ 例如必須考慮到作戰距離,所以引擎不能太耗油, 裝甲不能太厚,避免影響機動力, 砲彈口徑也不能過大,避免減少攜彈量... 講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會有個問題, 所謂的均衡設計,倒底是怎樣才均衡? 這就是主力戰車概念上的矛盾... 這矛盾就在MBT-70計畫上整個爆發出來, 美國和德國在60年代聯手研發新坦克,這計畫稱為MBT-70 但是一開始兩國就在吵翻天。 美軍就覺得他們的M60A1太重了, 下一代的MBT70應該限制在46噸,德國覺得你太扯啦!至少要有50噸! 德國人認為主砲應該是120mm炮,美國人卻認為應該要用152mm炮。 最後兩邊鬧翻回家自己各玩各的... 諷刺的是1973年贖罪日戰爭卻整個瓦解掉主力戰車的概念... 贖罪日戰爭中埃及使用蘇聯最新的AT-3火泥箱反裝甲飛彈, 重創了以色列的裝甲部隊,以色列的裝甲部隊當時幾乎是全滅的狀態, 以色列擁有的1500輛戰車損失超過1000輛。 甚至要把老舊、已經存封的M50、M51超級薛曼送進戰場的悲慘狀態... 而贖罪日戰爭也改變未來戰車的概念.. 啥小均衡設計啦!全部都給我重裝甲化!!! 雖然美軍和德軍依然叫艾布蘭和豹二是主力戰車, 但是一點設計上完全違反『通用戰車』的概念, 北約的作法不是讓戰車去適應環境, 而是讓環境適應重戰車~~~ 強化西德的橋梁和道路,更換新的火車拖板, 救濟車和載運車也一併升級。 甚至M3浮門橋這種高科技設備都出現了 反觀蘇聯戰車還在裝呼吸管勒~~~ 畢竟那個是打輸就要丟核彈, 所以國防預算要多少就給你多少的美好時代~~ 但是...冷戰結束了... 原本萬惡資本帝國VS邪惡共產鐵幕的遊戲突然瓦解, 國際局勢變得撲朔迷離, 未來敵人是誰?戰場在哪完全不清楚。 西方各國...主要是美軍陷入漫長的摸索時期, 當然直到現在還是在摸索... 2000年美軍提出FCS未來戰士計畫, 其中一項子計畫MGV裝甲計畫,是希望用一種底盤全面取代美軍現有裝甲車, 包括了M113、M2布雷德利、M109自走砲和M1艾布蘭戰車... 而且MGV計畫有一項很奇葩的要求,就是必須能用C-130運輸, 這也表示重量必須限制在18噸內... 也就是你必須擁有艾布蘭的生存力,卻只能有18噸的重量... 怎麼做?衛宮士郎說過一句名言:『人被殺,就會死』 反過來就是說:『沒殺到,不會死』 所以當時美軍想法就是強化視距外攻擊能力, 用無人機和網路及早發現敵人並且摧毀... 那就不用怕你的125mm火炮啦~~~ 屁啦!怎麼可能那麼簡單~~~ 漫長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告訴美軍游擊戰的RPG和IDE有多可怕, 根本無法及早發現... 2009年MGV計畫被歐巴馬終止, 之後美軍的確有想要把艾布蘭減肥.... 2010年時候美軍計畫把艾布蘭減到55噸以內, 那時候媒體就稱呼M1A3或是M1E3。 最後艾布蘭減肥計畫還是被捨棄了... (實際上最新的M1A2C還增肥到68噸,不愧是肥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 就這樣艾布蘭過重難以運用, 布雷德利防護力不佳、火力過小難擔大任的問題一直都在。 而這十年來GCV、AMPV、NCGV一堆亂七八糟的計畫也很懶的說了 (打字真的累了...) 搞到現在終於美軍要嘗試玩重型IFV了... 其實歐洲國家更早就在玩重型IFV, 因為...沒錢了... 裝甲車輛的維持成本一直都很高, 就以M2A3布雷德利為例,美軍公布的維持成本是每英里192美元。 那60噸以上的主力戰車維持成本當然是更驚人,都是300美元起跳的。 在經濟持續衰退的環境下,要保持足夠的重型戰車幾乎是不可能, 像是德國就把豹二刪減到只剩220輛, 英國更慘,打算只保留148輛挑戰者二型。 刪減主力戰車後的空缺就用輕裝甲車替補, 以英國來說就是使用AJAX 因為英國傳統上還是有在用輕裝甲車,但是不叫輕戰車而是叫偵查車。 現在服役的是FV107彎刀 https://youtu.be/yCEq-oX5qkM
雖然定位是偵查(Reconnaissance),但是實際運用上遠遠超過這用途。 所以用AJAX作為為來英軍裝甲主力似乎沒產生什麼爭論。 (反正沒錢沒得吵) 只是AJAX是不攜帶步兵,無炮塔的PMRS版本才能攜帶步兵。 真正的重型IFV應該是德國的KF31,戰鬥重量達38噸, 新版的KF-41更是高達44噸... 但是CV90才是歐洲國家重型IFV的最大宗~~~ 我猜啦..只是猜測, CV90在阿富汗的優秀表現是讓美國評估重型IFV的價值的因素 30~40mm火炮的壓制力、惡劣環境適應力和不錯的防護力, CV90在阿富汗評價一直都很高。 雖然是這樣講,重型IFV依然稱不上主流, 尤其是東歐和亞洲國家... 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的坦克都不重,而且維持成本也不高。 俄羅斯最新的T-90M重量也才48噸, 但是真正的主力還是廉價的T-72B3,重量也在45噸左右 中國最重的99式也才55噸, 真正主力96式重量應該也不超過46噸, 更不用說還有最新的15式輕坦... 所以這些國家對重型IFV興趣不大,重心還是放在戰車上。 另外還有韓國、波蘭還有中東各國, 他們也是以戰車為主,IFV的定位還是輔助主力戰車。 那台灣呢? 就回到開頭說的,看你的主力戰車。 如果台灣主力戰車不能適應台灣環境, (橋梁限制,火車、公路運輸的限制等等) 那麼你就要有其他裝甲車輛作為替補。 輕、中型戰車,或是重型的IFV就有它的必要性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2.67.20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587813358.A.A10.html

04/25 19:23, 4年前 , 1F
時間上T-54比百夫長早了一點點吧?
04/25 19:23, 1F
那時候蘇聯還沒放棄重戰車,所以T-54還不能算是主力戰車 當然也有一派軍史學者認為『廣義』的主力戰車可以推到二戰的T-34和豹式。 但是大多還是認同百夫長才是第一款主力戰車... ※ 編輯: sfsm (36.232.67.202 臺灣), 04/25/2020 19:28:24

04/25 19:48, 4年前 , 2F
四號戰車比較符合廣義的主力戰車
04/25 19:48, 2F

04/25 19:51, 4年前 , 3F
百夫長應該算是重戰車的後代~~~~
04/25 19:51, 3F

04/25 19:59, 4年前 , 4F
不管百夫長是不是最早的MBT 它作為一輛最早的行動沖茶
04/25 19:59, 4F

04/25 20:00, 4年前 , 5F
車應該不會有爭議
04/25 20:00, 5F

04/25 20:02, 4年前 , 6F
公認的第一輛主戰是蘇聯的T-54,百夫長是西方國家的第
04/25 20:02, 6F

04/25 20:02, 4年前 , 7F
一輛
04/25 20:02, 7F

04/25 20:16, 4年前 , 8F
這跟有沒有放棄重型戰車沒關係,不然照你這樣講,蘇聯
04/25 20:16, 8F

04/25 20:16, 4年前 , 9F
解體前,IS-3一直都在動員師的清單中,所以你要說蘇聯
04/25 20:16, 9F

04/25 20:16, 4年前 , 10F
都沒有主戰?
04/25 20:16, 10F
動員師就是後備兵力,你覺得算的上正規戰力的話你自己認為就是... 我上面也說了,這是軍史學者自己的定義。 也有人認為二戰的T-34也能算是MBT...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汽車分類上, SUV這車種大眾認為是1980年通用汽車推出的Jeep Cherokee。 但是也有人認為1930年代就有SUV了... 所以定義很重要... MBT的最初概念是1943年英國提出的Universal Tank(通用戰車)的概念, 那時候英國有步兵戰車和巡弋戰車兩種。 英軍內部就開始有用一種戰車取代現有這兩種戰車的想法, 蒙哥馬利是其中一為提倡者。 第一個嘗試結果就是克倫威爾巡弋戰車, 但是畢竟是戰爭期間的急就章產物, 真正符合通用戰車概念的是1946年的百夫長... 『一種可以多用途,無須其他戰車彌補缺失的通用戰車』 美國則是尚未接受通用戰車的概念, 50年代除了有M103重戰車,還有M41輕戰車... 但是通用戰車的概念也已經在美軍萌芽, 只是不叫Universal Tank另外取名為 Main battle tank 。 第一個使用MBT這個稱呼的是M60戰車,60年代M103和M41紛紛除役, 之前的M48、M47也開始用MBT這稱呼。 1967年六日戰爭以色列M48擊潰埃及IS-3重戰車, 為MBT的概念立下認證。 ※ 編輯: sfsm (36.232.67.202 臺灣), 04/25/2020 21:49:08

04/25 20:45, 4年前 , 11F
近年來俄國有T-15,烏克蘭也有T-64戰車底盤改裝的BMP-
04/25 20:45, 11F

04/25 20:45, 4年前 , 12F
64
04/25 20:45, 12F

04/25 20:58, 4年前 , 13F
第六頁 RPG 跟 "IED" 才對 打錯了
04/25 20:58, 13F

04/25 21:00, 4年前 , 14F
重型履帶IFV還有車寬問題,例如M2跟MBT一樣寬,在城市或自力
04/25 21:00, 14F

04/25 21:00, 4年前 , 15F
行軍時要跟MBT一樣考慮
04/25 21:00, 15F

04/25 21:22, 4年前 , 16F
另外主戰的設計理念,除了時間,也會因為各個國家的情
04/25 21:22, 16F

04/25 21:22, 4年前 , 17F
況不同而有所不同。蘇聯是以加大火炮口徑以及盡可能縮
04/25 21:22, 17F

04/25 21:22, 4年前 , 18F
小坦克體積為主;英國人則是加大火炮口徑以及盡可能重
04/25 21:22, 18F

04/25 21:22, 4年前 , 19F
裝甲化;法國則是走輕裝路線(成品有AMX-13和AMX-30),
04/25 21:22, 19F

04/25 21:22, 4年前 , 20F
直到冷戰快結束;西德則是比較特別,一開始也是輕裝路
04/25 21:22, 20F

04/25 21:22, 4年前 , 21F
線(豹一),後來因贖罪日戰爭以及日後加利利和平行動的
04/25 21:22, 21F

04/25 21:22, 4年前 , 22F
影響,生出了加強裝甲防護的豹二,並持續強化這隻貓科
04/25 21:22, 22F

04/25 21:22, 4年前 , 23F
動物。
04/25 21:22, 23F

04/25 21:43, 4年前 , 24F
還有真的讓西方國家主戰全面重裝化,重量一路飆升到60
04/25 21:43, 24F

04/25 21:43, 4年前 , 25F
噸的不是贖罪日戰爭,而是1982年的加利利和平行動。該
04/25 21:43, 25F

04/25 21:43, 4年前 , 26F
次行動中,敘利亞人在蘇聯顧問協助下,開著幾乎媲美蘇
04/25 21:43, 26F

04/25 21:43, 4年前 , 27F
聯國內版的T-72(這可不是伊拉克那一批可以比的),扁了
04/25 21:43, 27F

04/25 21:43, 4年前 , 28F
開著加強版巴頓的Magach的以色列人一頓。這讓西方國家
04/25 21:43, 28F

04/25 21:43, 4年前 , 29F
陷入恐慌,加強版的第二代主戰不是大量配發在駐德集群
04/25 21:43, 29F

04/25 21:43, 4年前 , 30F
的T-72之對手。為了抵抗T-72和它那管2A46,西方國家在
04/25 21:43, 30F

04/25 21:43, 4年前 , 31F
整個1980年代下了不少苦心,而升級後的戰車也越來越重
04/25 21:43, 31F

04/25 21:43, 4年前 , 32F
04/25 21:43, 32F

04/25 22:12, 4年前 , 33F
至於M2 IFV,雖然其發展過程如同電影「五角大廈的戰爭
04/25 22:12, 33F

04/25 22:12, 4年前 , 34F
」一樣,但在後續升級(A2),好歹也讓它正面可以扛住2A4
04/25 22:12, 34F

04/25 22:12, 4年前 , 35F
2鏈砲以及PG-7V彈頭的RPG-7。這樣都說它弱了,那你要
04/25 22:12, 35F

04/25 22:12, 4年前 , 36F
裝了鏈砲的史崔克龍騎兵情何以堪啊...
04/25 22:12, 36F
M2面對RPG和IED是人員生存率還不錯,但是車輛很難保持可運作狀態, 在2007年布雷德利撤出伊拉克,就損失了150輛M2... 這種高損失率連美軍也會受不了... 主要原因不斷升級導致車輛變重,懸吊也受到壓縮底盤變低, 這導致面對地雷或是IED損害變大。 這問題一直到M2A4經過減重和更換懸吊才加以改善... 但是M2也是玩到極限了,如果你要強化更多防護力, 車體就會更重,所以美軍為何要推動OMFV計畫換掉M2 而一開始BAE就是拿CV90來競標OMFV計畫... ※ 編輯: sfsm (36.232.67.202 臺灣), 04/25/2020 22:34:52

04/25 22:56, 4年前 , 37F
算一算M2的後續車也遲到快20年了,也是辛苦它惹~(不過
04/25 22:56, 37F

04/25 22:56, 4年前 , 38F
美軍的M113也還沒完全退役...)
04/25 22:56, 38F

04/26 00:39, 4年前 , 39F
為了要快速佈署而限制重量,讓很多計畫卡關~~~
04/26 00:39, 39F

04/26 00:42, 4年前 , 40F
戰車.裝步車跟輪甲車研發通通受到影響
04/26 00:42, 40F

04/26 01:49, 4年前 , 41F
加利利和平行動不是把兩邊都嚇到趕快改車
04/26 01:49, 41F

04/26 02:24, 4年前 , 42F
不是美國陸軍開始啟動MPF計畫來復活消失已久輕型戰車??
04/26 02:24, 42F

04/26 02:24, 4年前 , 43F
原本胎死腹中的M8 AGS若得標將有可能服役並在未來的快速
04/26 02:24, 43F

04/26 02:24, 4年前 , 44F
部屬中搶登主角
04/26 02:24, 44F

04/26 12:39, 4年前 , 45F
MPF是突擊砲或是驅逐戰車,不是輕戰車
04/26 12:39, 45F

04/26 13:59, 4年前 , 46F
北約提升西德的基礎建設來配合坦克的演進是正確的策略,
04/26 13:59, 46F

04/26 13:59, 4年前 , 47F
不然麵多加水水多加麵永遠沒完沒了,只是當時全歐洲大概
04/26 13:59, 47F

04/26 13:59, 4年前 , 48F
也只有西德才有那個錢
04/26 13:59, 48F

04/26 20:21, 4年前 , 49F
04/26 20:21, 49F

04/26 21:15, 4年前 , 50F
MPF一點都不輕. 跟M8不同等級
04/26 21:15, 50F

04/26 21:19, 4年前 , 51F
MPF似乎只考慮對火力放寬
04/26 21:19, 51F

04/26 21:19, 4年前 , 52F
當初甚至考慮50mm....
04/26 21:19, 52F

04/26 21:20, 4年前 , 53F
那感覺就是足以欺負IFV就好
04/26 21:20, 53F

04/26 21:21, 4年前 , 54F
雖然各廠仍拿成熟輕量105/120投標
04/26 21:21, 54F
文章代碼(AID): #1Uf1lkeG (Military)
文章代碼(AID): #1Uf1lkeG (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