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嘉義車站預估2030年每日運量翻倍 王

看板MRT作者 (風言風語)時間2年前 (2022/06/22 01:43), 2年前編輯推噓13(14137)
留言52則, 12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iamshana (CANINE力集中在一些重要S)》之銘言: : 嘉義車站預估2030年每日運量翻倍 王美惠力推BRT升級軌道系統 : 2022年06月21日 15:10 : 記者林銘翰/台北報導 : 民進黨立委王美惠21日表示,嘉義公車捷運(BRT)自2007年啟用至今,共有7211、721 2 : 兩條路線,目前嘉義市政府正在辦理「嘉義地區軌道整體路網評估規劃」,同步規劃藍 : 、綠線及橘線進行研究評估,進步的城市需要進步的交通,因此她會積極爭取嘉義市軌 : 建設交通升級。 : 王美惠稍早透過新聞稿說明,連結高鐵嘉義站與嘉義市的大眾運輸方式,長久以來是嘉 : 市民相當關注,同時也是自己非常重視的建設。當年因考量運能不足與經費問題,決定 : BRT進行高鐵嘉義站與嘉義市區接駁,而嘉義BRT自2007年啟用至今,共有7211、7212兩 : 路線。 : 王美惠指出,嘉義BRT自2017年起由業者自主營運,她也協助爭取從2021年開始,7212 : 線延伸至「宏仁女中」及「故宮南院」,以服務更多有需求的乘客,現今兩條路線的平 : 每日載客量,分別為2481人及183人,每月載客量更可分別達到7萬5536人及5580人。 : 王美惠也說,許多市民期待BRT系統升級為軌道系統,嘉義市政府正在辦理「嘉義地區 : 道整體路網評估規劃」,現在已經進入期末報告階段,市府目前規劃藍線(高鐵嘉義站 : 台鐵嘉義站)、綠線(台鐵嘉北站-中埔)及橘線(台鐵嘉義站-蘭潭),總共三條路 : 進行研究評估。 : 王美惠表示,在嘉義市政府完成期末報告之後,交通部將會先進行審查,等到全案完成 : 整體路網」的核定,交通部就會擇定其中一條優先路線,並且針對該路線進行路網評估 : 王美惠認為,軌道建設象徵著城市的進步,隨著嘉義市載運量能不斷增加,交通建設也 : 須迎頭趕上。對於嘉義BRT升級軌道運輸,自己一定會全力支持,未來也會在立法院盡 : 爭取中央的協助。 : 王美惠說,近期嘉義市重大的交通建設,就是正在進行中的「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 : ,該計畫在2017年經行政院核定,總經費達238.98億元,全案由中央補助200.65億元, : 計在2025年12月通車啟用,並且在2026年9月全數完工,而截至今年6月中旬,已經完成 : 進度的43%。 : 王美惠指出,台鐵嘉義站在今年1月至5月間,每日載客量為1萬4124人,預估2030年的 : 日運量可以達到3萬5000人,因此相關硬體設施的升級是當務之急,這項計畫有賴中央 : 定補助84%經費,得以順利推動,期待相關工程能夠如期如質完工,為嘉義市的軌道建 : 開啟全新篇章。 : https://www.ettoday.net/amp/amp_news.php7?news_id=2277656 https://i.imgur.com/IoBnGrG.jpg
事實是嘉義市已經連2個月人口衰退速度高於平均,且自2021年10月達人口高峰就持續下 降, 直至2022年05月已減少2,225人(-0.84%) 嘉義縣更不用說,人口高峰早在1982年就過去了,至今已減少84,289人(-14.67%) 這個未來運量不知道是怎麼估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7.83.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655833427.A.291.html ※ 編輯: zwchih (114.137.83.45 臺灣), 06/22/2022 01:44:10

06/22 02:26, 2年前 , 1F
又是人口哥xddd
06/22 02:26, 1F

06/22 02:41, 2年前 , 2F
雖然我也覺得高估
06/22 02:41, 2F

06/22 02:41, 2年前 , 3F
但運量跟人口並沒關係,不然全台都不用再蓋任何軌道了
06/22 02:41, 3F

06/22 02:44, 2年前 , 4F
台鐵運量和人口很有關係吧(?
06/22 02:44, 4F

06/22 03:34, 2年前 , 5F
人口雖然不是影響運量唯一要素,但是說到運量與人口無關就誇
06/22 03:34, 5F

06/22 03:35, 2年前 , 6F
張了,但實際上台灣現在很多軌道建設都沒有蓋的必要了,都只
06/22 03:35, 6F

06/22 03:35, 2年前 , 7F
是政治考量而已
06/22 03:35, 7F

06/22 08:47, 2年前 , 8F
原PO要闡述運量 不是當地人口
06/22 08:47, 8F

06/22 12:42, 2年前 , 9F
除非台灣人的交通習慣改變,不開車不騎車,出門大部
06/22 12:42, 9F

06/22 12:42, 2年前 , 10F
分都是坐公車才有可能
06/22 12:42, 10F

06/22 12:43, 2年前 , 11F
但現在的狀況是即使雙北,開車騎車的比例也不低
06/22 12:43, 11F

06/22 13:08, 2年前 , 12F
中南部開車騎車另一個原因就是沒得選
06/22 13:08, 12F

06/22 14:02, 2年前 , 13F
對,公車服務不足,英國鄉下的公車服務並不差,台灣
06/22 14:02, 13F

06/22 14:02, 2年前 , 14F
始終不想改善這個問題,導致大眾運輸缺乏競爭力
06/22 14:02, 14F

06/22 15:15, 2年前 , 15F
限制市區私人運具才能發展大眾運輸 去醫院 搬家 出遊
06/22 15:15, 15F

06/22 15:15, 2年前 , 16F
或大眾採購才開車
06/22 15:15, 16F

06/22 17:02, 2年前 , 17F
調漲停車費跟違規取締是限制私有運具最有效的方式,
06/22 17:02, 17F

06/22 17:02, 2年前 , 18F
當停車費夠貴時,一人汽車就會減少很多。東京都心有
06/22 17:02, 18F

06/22 17:02, 2年前 , 19F
不少一小時400台幣的停車場,但其實只要半小時收25台
06/22 17:02, 19F

06/22 17:02, 2年前 , 20F
幣以上,一人汽車就會減少很多
06/22 17:02, 20F

06/22 17:02, 2年前 , 21F
台灣中南部停車應該遠低於這個價格
06/22 17:02, 21F

06/22 17:03, 2年前 , 22F
所以讓大家覺得開車騎車很划算
06/22 17:03, 22F

06/22 17:04, 2年前 , 23F
我看台中市政府的做法是印上差別費率,在尖峰收比較
06/22 17:04, 23F

06/22 17:04, 2年前 , 24F
貴的停車費
06/22 17:04, 24F

06/22 17:05, 2年前 , 25F
畢竟市區地面空間有限
06/22 17:05, 25F

06/22 18:05, 2年前 , 26F
未來是自駕車輛的世界,不再需要軌道
06/22 18:05, 26F

06/22 18:47, 2年前 , 27F
荷蘭已經證明過以私家車為主的交通模式是失敗的,197
06/22 18:47, 27F

06/22 18:47, 2年前 , 28F
0年代的阿姆斯特丹就跟現在的台灣一樣塞爆。發展自
06/22 18:47, 28F

06/22 18:47, 2年前 , 29F
行車跟大眾運輸確實讓現在的阿姆斯特丹很少塞車
06/22 18:47, 29F

06/22 18:48, 2年前 , 30F
通勤時間也成功縮短
06/22 18:48, 30F

06/22 18:51, 2年前 , 31F
但可以好好發展自駕公車
06/22 18:51, 31F

06/22 20:13, 2年前 , 32F
自駕公車 但是大家發現了每次回廠都要充電 所以決定
06/22 20:13, 32F

06/22 20:13, 2年前 , 33F
在路上蓋電線供電 結果跟路面電車有87%像
06/22 20:13, 33F

06/22 20:25, 2年前 , 34F
發展自駕公車就是要善用既有鋪面
06/22 20:25, 34F

06/22 20:25, 2年前 , 35F
除非全面電力化 跟私家車(共享自駕車)分享供電線
06/22 20:25, 35F

06/23 00:27, 2年前 , 36F
是不是很多人都覺得台中人都住舊台中市8區啊......
06/23 00:27, 36F

06/23 00:29, 2年前 , 37F
以現在來說 舊台中市有的區域連公車都七零八落 更何況
06/23 00:29, 37F

06/23 00:29, 2年前 , 38F
推到更外圍的舊台中縣甚至彰化南投 要靠那半死不活的
06/23 00:29, 38F

06/23 00:29, 2年前 , 39F
公車真的不如自己開車
06/23 00:29, 39F

06/24 22:00, 2年前 , 40F
回GrafRaphael大 遇到大家都不出門的運量一樣會垮..
06/24 22:00, 40F

06/24 22:02, 2年前 , 41F
這次疫情讓大家出門意願大降 公車客運業者快撐崩了
06/24 22:02, 41F

06/25 10:12, 2年前 , 42F
歐洲國家遇到這個問題的做法是改推動自行車道來避免
06/25 10:12, 42F

06/25 10:12, 2年前 , 43F
塞車,他們的地鐵與公車運量也下降,但台灣的政府見
06/25 10:12, 43F

06/25 10:12, 2年前 , 44F
識不多也不會想這麼多
06/25 10:12, 44F

06/25 10:14, 2年前 , 45F
疫情之下維持實體上班的民眾會反射性的改成開車,結
06/25 10:14, 45F

06/25 10:14, 2年前 , 46F
果巴黎就開始堵車了
06/25 10:14, 46F

06/25 10:51, 2年前 , 47F
台灣推自行車當主力通勤難吧 歐洲有幾個國家像台灣濕熱
06/25 10:51, 47F

06/25 10:51, 2年前 , 48F
多雨的 夏天只有晚上適合騎吧
06/25 10:51, 48F

06/25 12:21, 2年前 , 49F
其實gogoro也是比一人汽車更節省都市空間,也跑得比
06/25 12:21, 49F

06/25 12:21, 2年前 , 50F
自行車快,或許比自行車更適合台灣。不過它跟汽車一
06/25 12:21, 50F

06/25 12:21, 2年前 , 51F
樣會面臨停車問題
06/25 12:21, 51F

06/25 12:23, 2年前 , 52F
台灣違停的狀況太嚴重,已經影響到交通安全
06/25 12:23, 52F
文章代碼(AID): #1YiWDJAH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