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1996年就決定新北投支線不直通?

看板MRT作者 (聖地牙哥吉拉)時間3年前 (2021/06/08 20:16), 3年前編輯推噓13(13013)
留言26則, 14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小弟過去也以為新北投支線不直通是因為沿線的噪音問題 不過我剛剛在翻一些過去的新聞 看到以下幾篇 ———————————————————————— 【電聯列車不足 到新北投需換接駁車 捷運淡水線 一車到底行不通】 1996/11/24 中央日報 第14版 捷運淡水線明年三月通車後,新北投居民恐怕無法享受捷運線「一路到底」的暢通快感, 因為電聯車列車數有限,捷運局原先規劃的台北淡水與台北新北投的班車調度比率將調整 ,未來居民往來台北必須搭支線先到北投站接駁換車,勢必增加不少旅途上的不便。 即將在明年三月底通車的淡水線,依據捷運局的當初規劃,由台北站往淡水站,或是由台 北站往新北投站的電聯車發班次數,係採「2:1」方式來排班,也就是說,從淡水線主線 發出兩列車後,才從新北投站的支線發一班車,反之,從台北車站方向發車,每三列車中 有兩列是開往淡水站,另有一列是開往新北投支線的。 但這項原始規畫在捷運公司接手電聯車營運模擬測試後發現有困難,因為目前淡水線的22 列電聯車中,只有17列可正常上線營運,故在電聯車的調度,無法照原先規劃的二比一列 車行駛模式,故決定新北投支線的旅客班次採接駁方式。 ……捷運公司初步的規劃是,17列可用的電聯車中,有15列是一路由台北車站可通到底( 淡水站),另2列則放在支線上,供台北新北投之旅客轉乘之用。 捷運公司昨日為該項更動解釋,原先的發車規劃模式,也會造成主線每6分鐘可以有一班 列車,但新北投支線要等10分鐘以上才有一班車,若採接駁方式,反而新北投支線可維持 每6分鐘一班車的速度,對居民等候及所花的時間來說,並不見得不利。 ———————————————————————— 還有另外一篇 不過只節錄部分內容 ———————————————————————— 【淡水線電聯車 數量「差一點」? 捷運局坦承列車數目略嫌不足 調度能力受限 未來支 線乘客將須下車轉乘】 1996/11/24 中國時報 第14版 ……捷運公司表示,未來將會安排接駁列車與主線列車停靠於同一月台,乘客可直接在月 台層換車,而以接駁的方式調度列車,將可縮短支線電聯車的發車間距,節省乘客候車時 間。 ———————————————————————— 接著是淡水線和新北投支線通車後的新聞 我只找到這篇 ———————————————————————— 【淡水線大爆滿 新北投支線顧影自憐: 每天進出人數僅約一萬人 比起淡水站的十二萬 人 簡直慘不忍睹 讓捷運公司人員悲從中來】 1997/04/05 中國時報 第14版 捷運淡水線通車以來,唯一的支線新北投站每天進出站人數約只有一萬人,和淡水站每日 平均十二萬人次以上的運量,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每每在主線大爆滿的同時,支線卻只有 零零落落的乘客,加上行駛支線的電聯車也是六節的標準規格,讓捷運公司人員看得心裡 甚不是滋味。 ……捷運局配置在新北投支線一部電聯車……新北投支線光是土建費用便高達五億六千萬 元,如果加計其他水電、環境控制及電聯車等成本的話,造價就更高了,由於淡水線主線 與支線都是同一系統,儘管支線乘客人數少得可憐,可是每班發出的列車依然是六節車廂 ,所以捷運局並不諱言新北投支線營運的確不符合經濟效益。 捷運局無奈的表示,早在行政院核定台北捷運路網之初,新北投支線就已經出現在興建計 畫中,捷運局只是奉命興建的單位,對於路線修改並無置喙餘地,況且淡水線是承接台鐵 北淡線路權而建,不必再負擔土地徵收成本,在當地民代屢次關切下,捷運局只管「按圖 施工」就對了。 捷運公司董事長陳朝威認為,新北投支線未來營運若未臻理想,還是暫時會維持現狀,觀 察一段時間再說。他表示,新北投支線未來不會減少班距,但可能另外訂製專用的電聯車 ,將現行的六節車廂減半為三節,行駛於北投站和新北投站之間。 ———————————————————————— 比較有趣的是 在淡水線通車前的新聞 對於試車時產生的噪音問題幾乎都是簡單敘述而已 有詳細指出噪音路段是關渡站竹圍站附近(? 新北投支線的噪音新聞 幾乎都是通車後才出現 我找到的是以下幾篇 ——————————————————————— 【新北投支線擾鄰 將減班減速】 1997/06/18 聯合報 第14版 【棄守新北投支線 實在沒骨氣】 1997/06/19 中國時報 第14版 【捷運新北投支線減班 尖峰12至16分鐘一班 離峰1小時1班 一周內實施】 1997/06/19 中央時報 第13版 ——————————————————————— 雖然捷運公司一口答應減班 但後來乘客抗議 交通局也不太想同意 最後主要以減速(減至25km/hr)希望可以降低一點噪音 後來1998年的新聞則是這兩篇 ——————————————————————— 【噪音擾人 捷運公司忙因應 新北投支線列車減為三節 九月實施】 1998/06/22 中國時報 第18版 【新北投支線 月中改三車營運】 1998/09/08 聯合報 第19版 ——————————————————————— 1998年9月中開始改為三車營運 然後好像是從這時候開始 上下行都在同一軌道運行 然後11月中開始將班距延長到20分鐘一班 找到的新聞大概是這些 這樣看起來 不直通的原因是因為當時買的車不夠 後來又因為要轉乘 導致搭乘旅客不多 但後來降速、減班、改三車組 看起來主要是沿線噪音問題 比較疑惑的是 在試車的時候沒有發現噪音問題 而是通車後才發現嗎 因為再往前翻新聞看到好像是1994還1995 電聯車就開進新北投站過了 但抗議噪音的新聞是在通車後才大幅出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77.1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623154579.A.925.html ※ 編輯: fan74 (140.112.77.116 臺灣), 06/08/2021 20:25:01

06/08 20:32, 3年前 , 1F
想要直通就拆掉重蓋走大業路
06/08 20:32, 1F

06/08 20:34, 3年前 , 2F
推考古 釐清爭議
06/08 20:34, 2F

06/08 20:37, 3年前 , 3F
補推
06/08 20:37, 3F

06/08 20:40, 3年前 , 4F
台灣鯛比較後來才出現吧
06/08 20:40, 4F

06/08 21:18, 3年前 , 5F
沒喊廢支線就很好了啦
06/08 21:18, 5F

06/08 21:39, 3年前 , 6F
我能理解噪音問題,因為兩邊的房舍真的靠很近
06/08 21:39, 6F

06/08 22:28, 3年前 , 7F
淡水人表示:不要直通 班距會變很長
06/08 22:28, 7F

06/08 22:35, 3年前 , 8F
班距哪有變很長 多個幾十秒而已吧
06/08 22:35, 8F

06/08 22:36, 3年前 , 9F
而且該模式實驗日也只有一天,北捷對於調度熟悉度
06/08 22:36, 9F

06/08 22:37, 3年前 , 10F
也不會那麼好,如果成為固定模式,根本不太會影響班距
06/08 22:37, 10F

06/08 22:50, 3年前 , 11F
完全不影響班距吧,只是區間車終點延伸而已
06/08 22:50, 11F

06/08 23:01, 3年前 , 12F
淡水線初年的離峰班距為8-10分鐘,若新北投2:1直通,淡水
06/08 23:01, 12F

06/08 23:01, 3年前 , 13F
站將會穿插出現將近20分鐘的班距
06/08 23:01, 13F

06/08 23:13, 3年前 , 14F
(如第一則新聞所言,淡水線初年並無北投區間車)
06/08 23:13, 14F

06/08 23:28, 3年前 , 15F
那是因當時列車不足吧, 現在來說確實噪音是無法直通的主因
06/08 23:28, 15F

06/08 23:47, 3年前 , 16F
推一個考察
06/08 23:47, 16F

06/09 00:00, 3年前 , 17F
淡水線當初北投站三月台沒有運用嗎?
06/09 00:00, 17F

06/09 00:58, 3年前 , 18F
記得是沒有 第一個用到的是北投-南勢角
06/09 00:58, 18F

06/09 02:36, 3年前 , 19F
現在列車也不足啊 早就算過了
06/09 02:36, 19F

06/09 23:35, 3年前 , 20F
06/09 23:35, 20F

06/10 18:44, 3年前 , 21F
補充一下
06/10 18:44, 21F

06/10 18:44, 3年前 , 22F
新北投支線原本用第三月台
06/10 18:44, 22F

06/10 18:44, 3年前 , 23F
1999/10 因應11月新店線南段通車
06/10 18:44, 23F

06/10 18:44, 3年前 , 24F
南勢角-北投要用三月台折返
06/10 18:44, 24F

06/10 18:44, 3年前 , 25F
所以新北投支線改用第四月台
06/10 18:44, 25F

06/10 20:13, 3年前 , 26F
所以原本第四月台是沒有開放的嗎
06/10 20:13, 26F
文章代碼(AID): #1Wlr-Jab (MRT)
文章代碼(AID): #1Wlr-Jab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