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為何要蓋軌道?養得起嗎?前瞻三大質疑

看板MRT作者 (小玉玉)時間7年前 (2017/05/20 10:20), 編輯推噓4(5136)
留言42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為何要蓋軌道?養得起嗎?前瞻三大質疑 賀陳旦一次解答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70520/928312.htm 記者歐昶廷/整理報導 賀陳旦說,「如果只是一昧付出、只是建設,那就更只是回到,地方首長爭取到預算就表 示很有本事的邏輯裡.....。」 「部長您剛剛說的這幾句話,我大敢的問您,您敢在民進黨中常會、行政院會裡頭,跟陳 市長、賴市長、林市長說嗎?」主持人楊文嘉詢問。 賀陳旦霸氣回應,「我當然會這樣 講。」 交通部長賀陳旦親上雲端,挑戰最前線,堅定地用專業爲前瞻軌道建設辯護。 從Google搜尋「前瞻」二字,點進去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行政院全球資訊網裡頭,你看到 的第一句話是,「政府積極規劃擴大全面性基礎建設投資,目標在於著手打造未來30年國 家發展需要的基礎建設」。30年後的台灣你能想像嗎? 台大政治系教授李錫錕曾說過,「年輕人有能力作夢,但是他沒有能力建構那個夢是什麼 ,這就是為什麼需要政府、需要長輩,因為就是要給年輕人這個夢。」8千8百億的前瞻基 礎建設計畫究竟要引領台灣去哪?佔了4000億的前瞻軌道建設又能給年輕人什麼夢? 面對這些疑問,賀陳旦19日特地來到《雲端最前線》直播節目現場,用一個小時的時間, 挑戰雲端網友各種質疑,「爲了負責,上吧!」 為什麼要做前瞻軌道建設? 針對此問題,賀陳旦表示,軌道建設是最能夠帶動服務的一項工具,藉著方便的多卡通, 可以讓政府有效引導民眾的行為。他強調,如果能夠落實,可能有機會針對太氾濫的「私 人交通工具」做出使用的管理。 「不敢說淘汰私人交通工具,而是有多種選擇。」賀陳旦說,台灣不管就能源、汙染、環 境空間,都不能讓私人交通工具無限制發展;而過去都認為用提供公車的方式,就以為民 眾會去選擇,應該用更大的決心推動軌道建設,來使公共運輸政策做好。 地方養得起嗎? 遠見雜誌有一篇報導「別讓捷運變劫運」提到,「隨著台北捷運造就大台北區域和房地產 的榮景,致使各縣市紛紛希冀仿效,不少政治人物為了討好選民,不管百姓需不需要,先 要了再說」。 對於興建捷運可能成為政客虛榮的指標,但有沒有能力養得起的質疑,賀陳旦堅定地說, 「如果只是一昧付出、只是建設,那就更只是回到,地方首長爭取到預算就表示很有本事 的邏輯裡,並沒有真正想要養捷運或是輕軌。首長、民代、民眾應該都要了解合理調價是 可以的。」 「重點是要讓用它的人付錢,而不是納稅人付錢。」賀陳旦說,利用合理的票價使服務提 升,例如通訊環境。如果不去調票價,可能連司機都養不起,消費者必須共同認知,大家 要求的是品質服務持續提升的運輸服務。 能夠執行起來嗎? 賀陳旦表示,地方政府要具體地把需求培養到一定程度,他才願意把編進去的錢、真正招 標的事情啟動,如果沒有達到需求的人就再等一等,「交通部作為一個彙整菜單的單位, 必須確保大家不會難消化,甚至拉肚子。」 「菜本來就在那邊,我們只是把它變成菜單,地方政府的菜都放在那邊很多年了。」賀陳 旦說,他從進入新政府的第一天就開始思考這件事情,只是在這一年時間把這些計畫整理 出來,變成菜單。 而對於任期4年卻編8年預算的質疑,賀陳旦強調,任何一個國家的軌道建設一定都會超過 任期,因此,不管民進黨也好、過去國民黨也好,我們都必須要朝進步去走。 另外,針對溝通部分,賀陳旦也說,完全同意要加緊步伐跟民眾溝通,只是現在的軌道建 設計畫都還在可行性、財務安排的階段,對民眾的直接影響都還談不上;而屬於讓民眾該 知道的資訊,未來會持續去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6.230.1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495246828.A.1D2.html

05/20 10:31, , 1F
桃園不地下化就好多了
05/20 10:31, 1F

05/20 10:32, , 2F
現在桃園鐵路沿線民眾也有反地下化的了
05/20 10:32, 2F

05/20 10:32, , 3F
可能要徵收的變多了吧
05/20 10:32, 3F

05/20 10:46, , 4F
桃園鐵路地下化有必要性嗎?交通部把關說一套做一套!
05/20 10:46, 4F

05/20 10:48, , 5F
推專業,至少不是廢文。
05/20 10:48, 5F

05/20 10:54, , 6F
地下化與否要看環境,若人口密集就要地下化,高架有優點,
05/20 10:54, 6F

05/20 10:54, , 7F
但是也要有環境配合。
05/20 10:54, 7F

05/20 10:55, , 8F
另外賀陳部長也提到了關鍵,為何公車對私運具移轉效果不
05/20 10:55, 8F

05/20 10:55, , 9F
好?似乎除了台北以外這點都成立。
05/20 10:55, 9F

05/20 10:56, , 10F
台北在沒有捷運以前的公車就是爆滿狀態。
05/20 10:56, 10F

05/20 10:59, , 11F
一直很好奇三十年前台北市地下化怎麼蓋?是在原軌道旁邊
05/20 10:59, 11F

05/20 10:59, , 12F
挖嗎?還是用臨時軌然後在原本軌道下面挖?
05/20 10:59, 12F

05/20 11:08, , 13F
樓上可以去看看鐵改局的工程紀實專書
05/20 11:08, 13F

05/20 11:15, , 14F
未來30年,軌道應該落伍了,個人共享自動載具才是主流
05/20 11:15, 14F

05/20 11:16, , 15F
要做的是智慧馬路跟自駕車研發
05/20 11:16, 15F

05/20 11:16, , 16F
我猜自動軌道+公車也可能是主流....
05/20 11:16, 16F

05/20 11:17, , 17F
自動載具的測試場域在沙崙。
05/20 11:17, 17F

05/20 11:32, , 18F
台灣的環境要做自動駕駛問題太多,可能沙崙搞了一二十年才
05/20 11:32, 18F

05/20 11:32, , 19F
有機會上真正的馬路測試,台灣需有全世界其他國家沒有的特
05/20 11:32, 19F

05/20 11:32, , 20F
殊要求,例如電腦要不要允許紅線臨停?如果允許,哪些情況
05/20 11:32, 20F

05/20 11:32, , 21F
下電腦必須選擇違反規定來方便人?或者是沒有停車格的地
05/20 11:32, 21F

05/20 11:32, , 22F
方,如果乘客要下車電腦會不會停車?
05/20 11:32, 22F

05/20 11:35, , 23F
還有就是台灣很多的道路是沒有嚴格區分快慢車道,再加上
05/20 11:35, 23F

05/20 11:35, , 24F
滿街鑽來鑽去的機車,很多道路也沒有把大車小車區分開來,
05/20 11:35, 24F

05/20 11:35, , 25F
這些因素都是目前美國沒有的,目前的自動駕駛大部分也都在
05/20 11:35, 25F

05/20 11:35, , 26F
美國測試,這些是台灣在測試的時候必須特別注意的問題。
05/20 11:35, 26F

05/20 11:44, , 27F
賀陳部長敢提,表示三十年後自動駕駛無法完全取代軌道。
05/20 11:44, 27F

05/20 11:44, , 28F
也可能到時候台灣還沒辦法適用。
05/20 11:44, 28F

05/20 12:08, , 29F
其實還是不太懂甚麼叫做"個人共享自動載具"?個人買了一個
05/20 12:08, 29F

05/20 12:08, , 30F
自動載具然後分享給其他人?那跟租車公司買自動載具租人有
05/20 12:08, 30F

05/20 12:09, , 31F
甚麼差異?又或自己購買一台自動載具..為何要租借給他人??
05/20 12:09, 31F

05/20 12:10, , 32F
那如果把公車自動化是不是共享得自動載具?把軌道車變成自
05/20 12:10, 32F

05/20 12:11, , 33F
動化算不是算是共享自動載具??
05/20 12:11, 33F

05/20 15:33, , 34F
g大說的應該是..PRT
05/20 15:33, 34F

05/20 15:35, , 35F
其實最理想狀態就是 個人私有運具完全消失 轉成公有自動化
05/20 15:35, 35F

05/20 15:35, , 36F
這在阿布達比的新城區-馬斯達爾已在實施中
05/20 15:35, 36F

05/20 15:37, , 37F
而在個人運具全公有自動化之下 理論上將不再出現塞車
05/20 15:37, 37F

05/20 15:37, , 38F
也不會出現號誌 所有PRT運具都是中央控管
05/20 15:37, 38F

05/20 15:39, , 39F
但這現在也只能在新城區實施 在既有城市要實施要投入鉅資
05/20 15:39, 39F

05/23 02:04, , 40F
「個人共享自動載具」不知是否類似這個
05/23 02:04, 40F

05/23 02:04, , 41F

05/23 02:05, , 42F
英國希斯洛機場的Heathrow POD
05/23 02:05, 42F
文章代碼(AID): #1P7wVi7I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