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中台灣首長會報 要求中捷延伸彰投

看板MRT作者時間14年前 (2010/01/17 23:19), 編輯推噓9(9028)
留言37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 (我另外回言了,推文好麻煩) 因為只是看推文打的,所以可能很破碎也可能語意不清… 如果大家看不懂的話歡迎在推文中發問沒有關系。 2/1考前我大概都會在睡前上網30分鐘,大概吧(沒回言不要怪我) 謝謝大家對我的叮嚀,也希望大家繼續鞭策我讓我繼續回到請假封網狀態(默)

01/16 21:41,
人口普查要如何推斷出八年後人口分布?
01/16 21:41

01/16 22:05,
還有就業地點,這樣就可以觀察人口流動
01/16 22:05

01/16 22:57,
現在的資料=/=六年後的資料...
01/16 22:57
不等於,唯可供推測。 人口普查資料很複雜的。

01/17 00:51,
延彰投,再延雲嘉,再延台南,之後與高雄捷運連結 (無誤)逃
01/17 00:51

01/17 00:57,
《2050中捷延伸嘉義轉乘高捷》
01/17 00:57

01/17 00:58,
因為彰投自己搞不出捷運 只好搞延伸線
01/17 00:58

01/17 00:59,
不如改推區域鐵路 只是選舉考量嘛 捷運才是一等公民
01/17 00:59

01/17 01:03,
前陣子交通部說...區鐵沒比捷運省多少!?各位覺得~?
01/17 01:03

01/17 01:19,
既然沒省多少,那就蓋捷運嘛~
01/17 01:19

01/17 01:32,
照rocky大的講法來看,以後就有環島捷運系統了XDD
01/17 01:32

01/17 01:34,
為何全台都有捷運只有澎湖人沒有 我們不願做二等公民!!!
01/17 01:34

01/17 01:34,
(一人一信連署支持中捷藍線延伸至澎湖)
01/17 01:34

01/17 01:42,
那馬祖捷運該由哪延伸?
01/17 01:42

01/17 01:44,
偉哉祖國呀XD
01/17 01:44

01/17 03:44,
藍線:台中港→澎湖→馬祖→接力XD
01/17 03:44

01/17 04:04,
→福建→上海→北京→哈爾濱
01/17 04:04

01/17 04:05,
→平壤→首爾→濟州→大阪→東京→札幌→阿拉斯加→渥太華
01/17 04:05

01/17 10:02,
地方越小的地方建設越容易興建吧! 事在人為...
01/17 10:02
基本上並不是地方愈小愈容易興建。 而是資源愈集中的話,就愈容易有建設與相對應的報酬。 中國有一句話:『先讓一部份人富起來』也同異曲同工之妙。 而相對應最好的例子就是: 攔下麻六甲海峽所有商機:新加坡 取代廣州成為中國唯一港:香港 現在中國近代化發展大城:上海/深圳/京津唐 台灣也是一樣,省政府傾其所有的資源建設臺中作為『省都』。 中央政府傾其所有的資源建設臺北作為『陪都』。 而民進黨也花了相當龐大的預算在高雄身上(不過他們一直不敢放手蠻幹) 與它們相對應的就是這三個城市的快速變化… 而臺北更是因為累計了自後清時代以來的資源,成為臺灣最可能的代言人。 基本上我不喜歡這樣,不過部份人所言『臺灣只需集中預算在臺北』也是有一定根噱的。 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就一定有機會。 任何事務只要砸錢就一定有效果。 你不去思考而逕自的駁倒了所有的可能性或理性的擅自計算期望值=0 就是無心。 但同樣的,只是樂觀的看待事情一定會變成怎樣然後不去作任何的修正也必然毀滅。 …蒐集、整理、思考、溝通、修正、做、觀察、蒐集、整理、思考、溝通、修正、做… 不斷的把所有資源收集起來,整理出系統找出問題… 設計解決方案、推銷,作好溝通然後大家一起團隊合作解決問題。 這就是政治。 商人和政客,其實都一樣在搞政治,商人與政客最大的不同是… 商人解決問題所得的報酬是$$與事業、名聲;政客能得到的則是名聲與選票。 可是他們如何獲得$$、名聲、事業機會與選票呢? 還不是因為他們搞的政治,對我們,或我們的一部份人造成了正面影響。 讓我們(無論是真實或假象)認為我們被服務了,我們進步了。 因此,其實在我們生活的周遭,其實到處都是政治… 到處,都是我們可以應用的機會。 我們東方人都很瞧不起政客和商人,而且最厭惡的就是看他們勾肩搭背著。 不過這些人卻正巧才是推動我們社會向前行的推手… 這樣想想我們是不是更該人人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呢?? 唯有大家都習慣政客、商人的思考模式, 從而破解並知道哪些才是對大家最好的作法, 我們才能真正學習到『民主』,而不是民粹了。 花太多時間了,就講到這裡吧。

01/17 11:59,
軌道建設也有是用於規模小的 可惜政客和選民都喜歡大的
01/17 11:59

01/17 12:00,
完全選舉利益導向的建設是災難的開始
01/17 12:00
agree

01/17 15:11,
地方越小的地方建設不見得容易興建 要考慮地方小錢也少阿
01/17 15:11

01/17 17:09,
未雨綢繆 有建設有發展 才會有人口聚集 台北原先人很多嗎?
01/17 17:09

01/17 17:47,
台北原先人是滿多的...
01/17 17:47

01/17 18:00,
台北是因為中南部人口一直聚集過來只好建設,不然交通會大亂
01/17 18:00
這句話的因果有問題。

01/17 20:51,
要未雨綢繆的話 就先預留大眾運輸系統的空間就好 等條件滿
01/17 20:51

01/17 20:51,
足了再蓋 比較實在
01/17 20:51
這麼有遠見的人,大概要回去日本時代找去。 而且這一定不會是有選票考量的專制政權, (臺中三大新村、日本時代的花蓮港+新城吉安壽豐、現代上海/北京) 或是該城市大部份的土地都要掌握在能掌握執政權的最大企業體手中。 日本時代的臺中(對應霧峰林家)、臺北(霧峰林家)、高雄(高雄陳家)均是。 同樣的例子亦可對應到阪神地區(阪急/近鐵)或首爾(三星)等狀況。

01/17 21:55,
區域鐵路和捷運的差別在哪裡?還不都是軌道交通?
01/17 21:55
agree冰魚大。 都是軌道交通呀,只是一個時代潮流所定的『名詞』迷思而已。 這文字游戲還有說話的計巧,正是政治與業務運量的一個精華。 而這運用的目的,也就只是為了讓『鄉民』被說服… 『對,捷運就是比較好,我們要支持捷運而不再開自用車』 不過最近,被導向於另一個方向(板上也愈來愈明顯的感受到了) 『對,捷運就是比較好(也只能有重軌),所以只有台北可以蓋喔~~』 接著為了反駁這個,就開始創造了『輕軌不是捷運喔,那台中高雄可以蓋了吧?』 接著…『笨蛋,輕軌不是捷運的話,那還蓋什麼呢?不就是鐵路而已嗎?』 我們也許可以讓『輕軌』變成大家歡迎的對象去行銷它。 不過這也得在我們能夠蓋出第一條『輕軌』,並創造大家願意接受的氣氛才行。 (專業人士請不要拿文山內湖線與環狀線說嘴, 在文字遊戲中,那是『中運量捷運』,和輕軌『大致上是不同概念』) 那,現在在蓋的第一個輕軌是誰呢? 可能得看台中綠線的表現。 對中央來說,運量一少,把它打入『輕軌捷運』這類名詞… 那輕軌也許會永遠的像鐵路一樣在台灣建設界黑掉吧。

01/17 22:15,
密集度差很大 要不要ATC 與時刻表也有差
01/17 22:15
基本上,這就是『捷運』概念和『鐵路』蓋念被創造出來的差別。 引呻出來的就是一種意象,或著說是一種品牌。 也就是我上面所談的『文字遊戲』,可以很有建設性(夢吹很大)也可以沒有。 我們甚至還可以把它和公車混成再鍵結,於是BRT(公車捷運)被拖了出來。 不過話說回來,無論是公車鐵路飛機或船,大眾運輸其實回歸本質也是這麼一回事。 除了切分不同運具有不同的時間、金錢成本計算法以外… 其他名詞的化分,對我們來說應該不具有『文字』以外的意義才對。 打的很草,請原諒。 我還要三點起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3.51.118

01/17 23:22, , 1F
我覺得你的思考還蠻跳tone的= = 看不太懂邏輯
01/17 23:22, 1F

01/17 23:22, , 2F
這樣讀起來好累 一直強調私事做什麼
01/17 23:22, 2F
※ 編輯: JJLi 來自: 114.33.51.118 (01/17 23:24)

01/17 23:25, , 3F
(是很跳tone,因為這篇根本是我討厭的破碎回文orz)
01/17 23:25, 3F

01/17 23:34, , 4F
第一條輕軌?!?....是嗎...
01/17 23:34, 4F

01/17 23:47, , 5F
其實只是要能準點 等待時間短的運輸工具 捷運比較能做到
01/17 23:47, 5F

01/17 23:55, , 6F
另外 我覺得你說的"政治" 比較像是 "工程"....
01/17 23:55, 6F

01/18 01:49, , 7F
運輸規劃應該先找這區域的既有運輸需求(旅次的時空分佈)
01/18 01:49, 7F

01/18 01:50, , 8F
和特性(通勤、通學、洽公...) 然後在預估20~50年後的城
01/18 01:50, 8F

01/18 01:51, , 9F
市規模、分區、人口量、土地利用)來預估城市的旅次規模
01/18 01:51, 9F

01/18 01:52, , 10F
再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跟您講的並不衝突 只是補充)
01/18 01:52, 10F

01/18 01:53, , 11F
運輸工程/政策/管理就是想要以系統性思考來解決交通問題
01/18 01:53, 11F

01/18 01:54, , 12F
科學
01/18 01:54, 12F

01/18 01:54, , 13F
(繼續追加) 最困難的是 "預估20~50年後..." 這段。
01/18 01:54, 13F

01/18 01:54, , 14F
基本上這個部份沒有最佳解,比較常見的作法是情境分析。
01/18 01:54, 14F

01/18 01:55, , 15F
也就是原po Hi-light 的那個反覆的流程。
01/18 01:55, 15F

01/18 01:56, , 16F
我是覺得意見過於分歧的情況下,硬是要彙整反而太困難。
01/18 01:56, 16F

01/18 02:09, , 17F
至少城市規畫者應該會有一些資料(雖然可能會灌水)
01/18 02:09, 17F

01/18 02:10, , 18F
"理論上"都市計畫應該會有區域土地使用(商業區 住宅區
01/18 02:10, 18F

01/18 02:12, , 19F
學校 容積率 計畫人口量 需要的公共設施量) 這應該在整
01/18 02:12, 19F

01/18 02:13, , 20F
個系統中較上位的東西 但戰後這個部分一直不被執政者重
01/18 02:13, 20F

01/18 02:15, , 21F
視 提出的都市計畫比較是應急或小區域 東一塊西一塊拼湊
01/18 02:15, 21F

01/18 02:16, , 22F
出來的 以都會區的觀點重新看都會區規劃和國土計畫也許
01/18 02:16, 22F

01/18 02:18, , 23F
才是最亟需的 然後才來做運輸規劃和運具選擇
01/18 02:18, 23F

01/18 02:20, , 24F
這部份很麻煩的是可能會牽扯到台灣最根源的"那個爭議"
01/18 02:20, 24F

01/18 02:20, , 25F
運輸政策影響太多人,幾乎不可能跟政治問題脫鉤
01/18 02:20, 25F

01/18 02:20, , 26F
畢竟最上位的國土開發計畫無法跟國家定位脫鉤...
01/18 02:20, 26F

01/18 02:21, , 27F
但應該是公民團體和專門研究者可以揮灑的空間
01/18 02:21, 27F

01/18 02:24, , 28F
國家定位(或區域定位)的問題的確滿難解決的
01/18 02:24, 28F

01/18 02:25, , 29F
即將在立法院內審議的國土規劃法(?)的立法過程也許也是
01/18 02:25, 29F

01/18 02:26, , 30F
該繼續關注的吧 (突然想到三讀通過後被翻案的地質法 Orz
01/18 02:26, 30F

01/18 15:39, , 31F
我曾想過,捷運花了很多經費在站體上,那為什麼我們
01/18 15:39, 31F

01/18 15:40, , 32F
不把運量較少的車站或者住宅區車站做的像輕軌一樣
01/18 15:40, 32F

01/18 15:41, , 33F
有些地方可以不高架,採用平面架設鐵路,這樣會不會
01/18 15:41, 33F

01/18 15:42, , 34F
比較省?(然後軌道系統依然用重軌那樣)
01/18 15:42, 34F

01/19 03:14, , 35F
板橋林家
01/19 03:14, 35F

01/19 09:13, , 36F
不是板橋林家喔…天哪又好多推文了XDDD
01/19 09:13, 36F

01/20 09:38, , 37F
樓上又想寫文章啦?
01/20 09:38, 37F
文章代碼(AID): #1BKoftR9 (MR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KoftR9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