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電影魔球的真實故事?

看板MLB作者 (sensualist)時間13年前 (2011/06/17 16:14), 編輯推噓14(1406)
留言20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6 (看更多)
小弟不才,最近正好就在看moneyball, 前幾年在圖書館借過一次,但是隨便翻翻沒看完 ,最近因為AMAZON上看到很便宜,就買來認真看一看。 提出個人看到目前的重點: 其實billy beane的概念之一是"要看大學球員,而不要關注高中球員。"這個跟傳統球探 看重年輕的肉體是反其道而行。原因在於大學球員的比賽多,強度高,面對的對手也更多 元,也就很有更具代表性的數據可參考。 進而衍生的是,大學球員往往心智也較為成熟,與高中球員相比,他們的抗壓性更容易觀 察的出來,而一個大學球員可能在大學階段就遭遇過了挫折,這樣在進入職業時,更懂得 如何面對失敗--這也是Billy Beane當年在球員生涯無法有所發揮的最大因素。 因為,Billy Beane認為,棒球不是一個技術導向的運動,這是一個心理素質遠大於技術 的運動,它不是籃球、美式足球,可能在高漲的情緒之下激發出更好的運動表現。反之, 這是一個不能夠受情緒所影響的運動,當你第一個打席打不好、第二個打席打不好的時候 ,你不能夠第三、第四就因此在心理層面被影響到。 傳統的球探認為,當他們在看一個球員的時候,在"心鏡"中就呈現出來了這個球員未來會 是如何的畫面,但是,Billy Beane認為,一個是怎麼樣的球員,他就天生是那個樣子的 球員了,所謂進職業後的養成是無法改變一個球員根深柢固的性質的。 至於投手,書中也並非完全沒提,書中提到,看一個投手,要看的並不是他的球速,而是 他對好球帶的控制能力,當中有提到當年A's選Zito卻沒選Sheets的原因就在於此(雖然當 時Billy Beane還不是GM)。 以下摘錄我看到目前為止覺得書中不錯的句子(因為是看英文的,所以直接用英文原文摘 錄。): Good hitters develop power. Power hitters don't become good hitters. A young player is not what he looks like, or what he might become, but what he has done. The physical gifts required to play pro ball were, in some ways, less extraordinary than the mental ons. 以下這句是我看到目前覺得最為重要、最為精華的一句,與各位板友共勉之: Baseball was a game but chasing women was a business. ※ 引述《ONISUKA (トゥットゥルー)》之銘言: : ※ 引述《ajburnett (The go-to guy)》之銘言: : : 原po顯然也被Moneyball這本書給騙了 : : 上壘率不是Beane看中的唯一要素 他尋找的是真正的被低估的球員 : : 話不多說 : : 請Foxx大大來為我們解釋Billy Beane的世紀大陰謀 : : http://blog.lester850.info/archives/2010/12/10/1825/ : 我想你可能誤解了什麼... : Moneyball這本書的確是在說明比恩尋找市場上被低估的價值 : 進而因此以低的成本換取划算的球員 : 因此在"當時" 注意 是當時 : 1999-2003年當時所選擇的打者就是以高上壘率跟選球為主 : 因為有些有高上壘率及選球的球員在市場上很便宜 : 或者說可以用較便宜的簽約金簽到這些被低估的新秀 : 但並不代表其他部分就被忽視了 : 投手的部分一直都是運動家隊的強項 幾乎每3-5年就有一批巨投出現 : 不過書中也有說到 到底甚麼樣的數據代表投手比較好? : 這是一個比較難估算的問題 : 因此書中這部分就沒有講得很詳細 但並不代表比恩不重視 : 要不然這些強投就不會被其他球隊高薪挖走了 : 至於你貼的這篇文章寫得很聳動 : 但其實文末有寫著一段 : "先前可能被低估的價值,當大家都開始重視的時候, : 它就已經變成可能被高估的價值了" : 正由於Moneyball的發行 所以其他的球團開始注意到這些被低估的價值 : 所以當上壘率跟選球變成大家重視的部分之後 : 比恩就要去找尋是否還有其他可能被低估的東西 : 至於是不是比恩故意把這價值藉由Moneyball來讓大眾知道 : 這就牽扯到陰謀論的部分 但我們不是當事人 自然沒辦法確知 : 但很明顯的就是 自從Moneyball發行以後 運動家隊的表現就沒有之前那麼好 : 另外再說到守備 : 難道比恩選進來的打者守備都很好? 然後在書中故意不提? : 當年的確是靠著投手以及高上壘率拿到103勝 : 但是不論投手或守備部分 由於書中沒有很詳盡 : 所以我們也無法得知到底比恩是否是如何選擇較有守備的球員 : 總結 : 其實在看Moneyball這本書的時候 : 可以得到一個公正的事實是 : 比恩透過選擇高上壘率或選球較好的球員 來取得市場上被低估的球員 : 並且藉由這些球員獲得較好的戰績 : 然後等到新人約結束再以高薪賣掉獲得新的選秀權 : 因此可以得知在"當時" 上壘率跟選球是好的投資 : 但是過了幾年大家都爭相模仿以後 自然這些投資就沒有以前划算了 : 所以就要選擇其他方向投資 而這方向就是守備 : 近幾年打者越來越貧打 但是守備越來越穩 : 這就是比恩所做的轉型 : 當然 我並不是一味的要幫比恩辯解 : 而是在看完這本書以後 了解的比恩是如何透過買低賣高的投資來獲益 : 但這獲益並不是代表整支球隊的全部 只是表現最好 最容易拿出來討論的部分而已 -- 友: 你去美國幹嘛?唸書喔? 我: 我......我要去打大聯盟...... 友: ......上了跟我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205.22.126

06/17 16:17, , 1F
Baseball was a game but chasing women was a business!
06/17 16:17, 1F

06/17 16:18, , 2F
看得懂但是悟不到 QAQ
06/17 16:18, 2F

06/17 16:23, , 3F
你在大聯盟嗎…
06/17 16:23, 3F

06/17 16:24, , 4F
最後一句 厲害了
06/17 16:24, 4F

06/17 16:38, , 5F
每個字都看的懂但是...
06/17 16:38, 5F

06/17 16:42, , 6F
所以原po一直對最後一句身體力行
06/17 16:42, 6F

06/17 17:08, , 7F
悟不到 請解釋一下好嗎?謝謝
06/17 17:08, 7F

06/17 17:35, , 8F
書名"錢"球,最後卻說棒球只是個遊戲,追妹才是商業活動
06/17 17:35, 8F

06/17 17:57, , 9F
或是"棒球是比賽,追妹是生意"? 職業棒球不是business XD
06/17 17:57, 9F

06/17 18:05, , 10F
感謝 這算幽默嗎?
06/17 18:05, 10F

06/17 18:06, , 11F
為什麼看到最後一句我第一個想到Jeter= =
06/17 18:06, 11F

06/17 18:11, , 12F
樓上 XDDDD
06/17 18:11, 12F

06/17 18:14, , 13F
這句話應該是說棒球只是遊戲 追妹才是正經事
06/17 18:14, 13F

06/17 18:15, , 14F
硬就字面來翻成"商業活動"或是"生意"會很怪
06/17 18:15, 14F

06/17 19:20, , 15F
我去看了原文那一段,感覺「生意」比較符合後文的幽默XD
06/17 19:20, 15F

06/17 19:20, , 16F
整段都在講Beane發到不得不想辦法擺脫女人的追求
06/17 19:20, 16F

06/18 00:09, , 17F
重點是用was吧...
06/18 00:09, 17F

06/18 11:16, , 18F
用was有什麼用意嗎?
06/18 11:16, 18F

06/18 16:56, , 19F
因為那句話是作者寫的…不是Beane自己說的
06/18 16:56, 19F

11/12 16:17, , 20F
最後一句調侃深得我心XD
11/12 16:17, 20F
文章代碼(AID): #1D-mpx4g (ML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16 篇):
文章代碼(AID): #1D-mpx4g (M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