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心經實在好難懂?

看板Learn_Buddha作者 (台北城中的真小人-丟我)時間13年前 (2010/09/26 12:59), 編輯推噓3(307)
留言10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8 (看更多)
※ 引述《alohakida (人生一點意義也沒有)》之銘言: : 心經幾乎是中國佛教徒人人會念的經文, : 但是小弟覺得心經難懂的句子實在很多! : 例如: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 其實上面還有兩句: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 單是要解釋這四句就要花很大力氣! : 還有: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了死盡 : 無苦集滅道 : 這些句子首先都要學過小乘才看得懂! : 首先小乘對"空"的解釋就很完整,因為小乘即是建立在"空"上面! : 另外無名老死也是小乘十二因緣的觀念,苦集滅道則是四聖諦! : 但心經他說色即是空!也就是說我們的生活本來就和"空"一樣! :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句應該是在講生死即涅槃! : 無苦集滅道也是! : 這都是很難懂的境界!不知道有哪個高手能清楚的解釋一番呢? 謝謝! 個人是不覺得有所謂的一定要學過小乘,才能瞭解心經的內文這一回事。 其實直接從大乘法師們所著作的一些心經註解下手,從而瞭解心經,並 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真正高明的法師,光是解釋"般若波羅蜜多"這四個字 就能讓你了解心經在講什麼了,一部經的註解完完整整的能夠看完並了解, 整個佛法的脈絡也能夠大致的抓住方向;並不需說一定要讀阿含經,才能再修學 其餘的經典,否則古代那種佛經流通困難的年代,能有一部經來讀已經不簡單了 ,哪有什麼非得先拿到阿含經才能修行的道理?但那樣子的環境,反而造就了這麼 多修行開悟的高僧大德,所以大乘本身在整個時空環境下,反而能從一部經當中 抓住整個佛法修行的脈絡了,只是我們本身願不願意深入修行了解而己。 個人節錄 "斌宗法師所著作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要釋" 原PO有空可以再去 找這本書,其實你就會發現,經真的不一定要讀多,只要能夠一經深入, 從而信受奉行,就能真正領會佛法的道理。如果只是將佛法當成一門學問, 一直在文字上探究,套一句永嘉大師說的:入海算沙徒自疲。 斌宗法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要釋節錄: (原文網址:http://book.bfnn.org/books2/1225.htm#a02) 般若:此是梵語(即印度話,因印度人自稱是梵天的苗裔,故其語稱為梵語), 譯為智慧。怎樣不直譯之,而仍存梵語——「般若」呢?以其在中國沒有相當的 名詞可以代替,雖意譯為智慧,實則未盡正確。 智論這樣說:「般若定實相,智慧淺薄不可以稱。」因為通常的所謂智慧者, 乃不足以表顯般若的含義,尤其是世人每每以為聰明就是智慧,若翻之則與彼混濫, 而失卻般若殊勝義。為了表示這種智慧的特勝,所以沿用原音——般若,而不直譯 為智慧;此即五不翻中尊重不翻,及四例翻經的翻字不翻音的意思。 其實般若當譯為妙智慧,或真智妙慧,以揀別世人所稱的智慧,才為完善而恰當的! 世人雖也各有他的智慧——如一般大學問家,大藝術家,大哲學家,這都是世人所公 認是智慧的結晶。若在佛教眼光視之,不過是一種世智辯聰。雖然科學發達,物資文 明,能創造飛機,發明無線電等,此乃世間有漏智所成的有為之法,總不能令人明心 見性、了生脫死,獲到究竟安樂。且於其中卻含有能使人發生一切煩惱和痛苦的可能 ;乃至用之不當,則能造出許多害人、害世的巨禍來(如原子彈等)!故世間的智慧 是一種邪正兼雜(用於正途則正,用於邪途則邪),利害參半(善用之則有益於人, 惡用之有害於人)。因為它——世智,是由第六識妄心分別出來的一種妄知妄見,是 不實,是污染,非純善,尤其是有限的。事實只可稱為知識,確沒有當得起智慧的資 格,那裡更談得到妙呢? 至於本經所說的般若妙智慧,那就不同了,它是自性中本具的一種無漏智,完全由真 心流露出來的,是離過絕非,是正常,是真實,是純淨無染,是唯正無邪,並且沒有 窮盡的。人們能夠用了它,非但能令自己斷惑證真,離苦得樂,且能普度眾生同超生 死苦海,同登安樂彼岸;這就是般若妙智慧的特色,豈可與世智辯聰同日而語哉!智 論云:「般若者,一切諸智慧中最為第一,無上,無比,無等,更無有上」即此意也 。故世間的有漏智,與本經所說的般若智,真是天壤懸殊! -- 腰中雙綺帶 夢為同心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2.221.93

09/26 15:11, , 1F
若有善知識引導可直入大乘。
09/26 15:11, 1F

09/26 15:12, , 2F
《心經》為《大般若經》之心要。菩薩六度中:「五度如盲,
09/26 15:12, 2F

09/26 15:12, , 3F
般若為導。」關於《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深觀與廣行 ,龍樹
09/26 15:12, 3F

09/26 15:14, , 4F
菩薩著有《中論》闡釋般若深見,彌勒菩薩著有《現觀莊嚴論
09/26 15:14, 4F

09/26 15:15, , 5F
》闡釋《大般若經》在此深見下五道十地之修行進程。
09/26 15:15, 5F

09/26 15:16, , 6F
結合深觀與廣行,清楚地畫出佛陀所說修行人一生中最重要的
09/26 15:16, 6F

09/26 15:17, , 7F
目標,及為達成此一目標所需的方法與心行,讓成佛之道一目
09/26 15:17, 7F

09/26 15:17, , 8F
了然。
09/26 15:17, 8F

09/26 23:01, , 9F
的確,若已具足三十七道品、十八界、五蘊無常等深信心,
09/26 23:01, 9F

09/26 23:01, , 10F
確實可以不用讀阿含而直接深入大乘。
09/26 23:01, 10F
文章代碼(AID): #1CdjCNls (Learn_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djCNls (Learn_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