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教] 宋青書是否罪不致死???已刪文

看板JinYong作者 (可樂)時間5年前 (2019/04/12 21:15), 編輯推噓6(8228)
留言38則, 10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3/7 (看更多)
: 劍橋倚天屠龍史有另類看法,就是派系鬥爭 : 宋遠橋是大師兄,俞蓮舟武功強,這兩人最有機會當下任掌門 : 莫聲谷是俞派,正想把宋青書這事鬧大,逼宋遠橋下台 : 俞蓮舟比武時下死手把宋青書打成致命傷,卻又堅持把人帶回武當山 : 就是要給宋遠橋難看,讓他絕無機會接班 轉貼劍橋倚天屠龍史的考據。這書台灣有出版,有興趣多捧場。 《武當七俠奪嫡考》   武當七俠,親如兄弟,《倚天屠龍記》中描繪了他們許多「兄弟般的感情」,但他們 並不是親兄弟,甚至不是結義兄弟,而是武當派的第二代弟子,天下第一高手張三丰的傳 人。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純粹的親情、友情或義氣,而首先是同門關係,處於高於他 們的門派中,被門派的規則所支配。門派本質上是一個政治體制,必須靠權力機制維繫。 因此權力關係也無可避免地滲透進了這七位武當派的第二代弟子中,雖然往往只是間接、 隱蔽地發揮著作用。而其中根本性的問題就是,誰來繼承張三丰的地位?誰將成為武當派 第二任掌門人?不管是對有野心還是對沒有野心的人,這個問題都很重要,這關係到每一 個人的前途和命運。   武當七俠可以分成兩組,第一組是從宋遠橋到張翠山,他們是張三丰親授的弟子,和 張三丰的關係親如父子;第二組是殷梨亭、莫聲谷,他們雖然也是張三丰的弟子,但是武 功是宋遠橋等代傳的,和師父的關係就比較疏遠,而在權力體系中自然處於較下游的位置 ,基本上是沒有繼位的希望的。但他們站在哪一方面,對於局勢也很有影響。   從第一組來說,最有希望獲得衣缽傳承的莫過於宋元橋、張翠山二人。宋是首徒,正 如帝王有傳位給長子的傳統一樣,武林中也有首徒繼位的慣例。因為首徒一般武功較師弟 為高,又比較有權威,做掌門人較少爭議。何況江湖凶險,武林中人得享遐齡的沒有幾個 ,一般都要盡早確定接班人,而這時首徒自然大佔優勢,令狐沖就是一個例子。一般家族 中還有「嫡庶」的分別,師徒之間基本沒有這個因素,這時候年齡長幼就成為最重要的標 準之一。   當然,傳位給誰,一般是掌門人自己的權限,理論上他喜歡傳給誰就可以傳給誰。但 是為了維護本派的穩定,還是要有一定的慣例,否則就容易出亂子。滅絕師太把掌門傳給 了自己喜歡的小徒弟周芷若,許多大弟子不服,就鬧得雞飛狗跳,如果周芷若不是得到了 絕世秘籍,武功大進,這個位置是肯定坐不穩的。一個有智慧的領導人,不可能單純從自 己的喜好出發,而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選擇最佳的繼承人,才能把自己的門派發揚光大 。張三丰就是這樣一個領導人。   張三丰是武當的創始人。武當派剛創派的時候,無非是一個老道士收了幾個徒弟,還 談不上什麼未來。等到過了二三十年,宋大俞二這些人都成長起來了,開始收自己的弟子 了。武當派成了氣候,在武林中坐上了第二把交椅,挑選繼承人的事情也就提上了議程。 其時宋遠橋已經有四十來歲,在江湖上已經相當有聲望,其他弟子相對來說就差一點,自 然成為默認的接班人。   但是問題的複雜性在於,張三丰明顯更偏愛五弟子張翠山。故事開始時,張翠山不過 二十出頭,武功威望都很一般,當然還不存在繼位的現實可能性,但是張三丰當時雖然已 經九十歲,卻身體康健,精力旺盛,如果能再活十來年,等張翠山到了三十多歲,武功上 有了突飛猛進,再立下一些功勞,地位就會大大提高。而宋遠橋已經快六十了,年紀太大 也不適合繼位。這對宋遠橋來說是一個現實的威脅。古往今來,廢長立幼的帝王不計其數 ,更何況宋遠橋還沒有正式的名份呢?   張翠山失蹤後,張三丰一席話透露了自己的心扉:「我七個弟子之中,悟性最高,文 武雙全,惟有翠山。我原盼他能承受我的衣缽──」可見,在張翠山還二十出頭時,張三 丰就有了傳位給他的打算,但當時並未表露。直到張翠山失蹤五年後,張三丰對他的生還 已經不抱希望時才明說,可見張三丰是充分考慮到師兄弟之間微妙的關係的。   接著就是俞岱巖殘廢,張翠山失蹤。俞岱巖資質平平,殘廢與否無關大局,張翠山失 蹤卻從根本上改變了武當的局勢。張翠山失蹤後,武當的前景如何呢?首先,宋遠橋顯然 大大鞏固了其地位,到了十年後張翠山還山,看到宋遠橋作道士打扮,處處很有威嚴。宋 明明有妻有子,和張三丰一樣打扮成道士根本上就是從一個側面宣示自己作為武當掌門的 法定繼承人。殷梨亭說:「這幾年大哥越來越愛做濫好人,江湖上遇到甚麼疑難大事,往 往便來請大哥出面。」也顯示出宋遠橋的地位明顯高於他們幾個,幾乎被江湖上公認為武 當派的第二代領導人。   但是張三丰此時還沒有完全確定宋遠橋的掌門弟子身份,他說:「我七個弟子之中, 悟性最高,文武雙全,惟有翠山。我原盼他能承受我的衣缽。」這話其實也就是借失蹤的 張翠山向弟子們暗示,你們各有各的問題,還不夠資格繼承我的衣缽。這句話實際上打壓 的是默認將繼位的宋遠橋。同時也給其他人以希望,主要就是俞蓮舟。   此時,俞蓮舟的武功在七個弟子中是最高的,甚至超過宋遠橋,這是他的一個有利條 件。書中言道:「近年來俞蓮舟威名大震,便是崑崙、崆峒這些名門大派的掌門人,名聲 也尚不及他響亮。」從性格上來說,宋遠橋為人寬厚親和,俞蓮舟卻古板嚴厲,書中說: 「俞蓮舟外剛內熱,在武當七俠之中最是不苟言笑,幾個小師弟對他甚是敬畏,比怕大師 兄宋遠橋還厲害得多。」俞蓮舟這樣的性格和宋遠橋各有利弊,一個和善謙沖,八面玲瓏 ,一個威嚴有餘,人望不足。派中大多數人不會希望俞蓮舟接任掌門,但是一旦接任也鎮 得住局面,不會有人敢和他作對。此時,除了是大弟子,宋遠橋並沒有明顯勝過俞蓮舟的 地方。但是宋遠橋的勢力已經日益鞏固,未來掌門的身份已經被江湖上所默認,即使張三 丰想傳位給其他人,也不得不考慮作出變動對於派內派外的諸多不利影響。   除了這二人外,張松溪武功也不錯,為人足智多謀,心計比較重。這樣的人聰明是聰 明,但是缺乏領袖魅力,只適合做幕僚、副手,出謀劃策。而殷、莫兩個小弟子呢,不但 地位上和前幾個人差一截,而且一個優柔寡斷,一個脾氣火爆,毫無競爭力,這幾個人都 是不用考慮的。可是此時,張翠山卻回來了。   張翠山回山後,離開師門十年,武功落後師兄弟一大截,又和天鷹教的魔女結婚,張 三丰居然一一寬容不問,表現出明顯的偏愛。聯繫到前幾年張三丰表示自己想傳衣缽給張 翠山,師兄弟們是略有些不快的:「宋遠橋等均想:『師父對五弟果然厚愛,愛屋及烏, 連他岳父這等大魔頭,居然也肯下交。』」他們會進一步想到,如果張三丰肯下交殷天正 ,張翠山的短處就變成了長處,這意味著張翠山有天鷹教的勢力作為外援,這對他主掌武 當是很有幫助的,宋遠橋的地位將再度不保。但是形勢急轉直下,不久各大門派趁張三丰 壽筵之機逼迫武當,令張翠山自殺而死,這一潛在的矛盾沒有激化就消泯了。張翠山雖然 留下了兒子張無忌,但是年紀尚小,又得了絕症,不可能挑戰宋遠橋的地位。   經過張翠山自殺一事的刺激,又上少林被羞辱了一番,張三丰閉關修煉,不問世事, 將掌門之位正式傳給宋遠橋,這樣一來宋遠橋事實上接掌了武當掌門,其地位已經是無可 動搖,很快就擺明要把掌門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宋青書。張三丰閉關不出,宋氏父子掌握 大權,雖然不能說是肆無忌憚,卻也沒多少顧忌。這時武當派的上下關係已經有了微妙的 不同,以致在光明頂之役中,宋青書堂而皇之地以武當少掌門的身份出現,對殷梨亭等人 發號施令。實際上宋遠橋雖然是掌門,宋青書雖然有才幹,但是他們忘記了,掌門廢立, 還是張三丰說了算的事情,真正的大權還在張三丰手上。張三丰本人不一定對宋青書反感 ,但是他對宋氏父子將掌門私相授受也微有不滿,想到只要自己一死,武當派就變成了宋 家的私人產業,非宋遠橋派系的其他各支很可能被排擠,這對武當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到了光明頂一戰,張無忌成就大名,後來又救援武當,立下無人可及的功勞。形勢頓 時逆轉,張三丰把張無忌當親孫子一樣看待,把太極拳太極劍等絕學傾囊相授,命他當少 掌門大有可能。張無忌雖然當了明教教主,再當個武當掌門也很正常(舊版裡甚至當了峨 嵋掌門)。而和張無忌關係比較親密的,有小時候照顧過他的俞蓮舟,和被他救過性命且 和明教結成親家的殷梨亭。宋遠橋和張松溪則和他關係相對較疏遠。張無忌地位的飛昇, 也引起了武當內部關係的微妙變動,至少宋氏父子在武當的核心地位已經不存在了:武當 遠征光明頂的人馬被趙敏智擒,宋遠橋作為領導是要負相關責任的,張三丰肯定對此不滿 ,和張無忌的立下奇功相比,反差更加明顯。加上宋青書從全派的寵兒變成二流角色,往 常還被少掌門身份約束的一些惡劣品質逐漸暴露出來,引發了和莫聲谷的矛盾,結果導致 宋氏勢力的覆滅。   宋青書偷窺峨嵋派女生寢室,此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說是喪德敗行、玷污女俠清白, 往小了說無非是去找周芷若走錯了門,根本不用讓別人知道。莫聲谷發現後卻上綱上線, 要「清理門戶」,本質上還是不滿宋氏父子專權的長期積怨的爆發。想來他作為無權無勢 的小師叔,宋青書這個少掌門一直沒把他放在眼裡,讓他受了不少氣。宋青書無論如何是 罪不至死的,莫聲谷多半也不是想殺了他,而是要把他帶回武當,當著所有人的面讓宋元 橋用門規處置,這樣一來宋青書聲敗名裂,宋遠橋也會大受打擊。結果宋青書死活不回去 ,二人大打出手,莫聲谷反而被宋青書所殺。   後來,此事被武當四俠知道,宋青書在武當派的政治生命也就斷送。加上和陳友諒合 謀謀害張三丰的事情,在任何門派都是令人無法容忍的叛逆大罪。此時武當派內部卻出現 了意味深長的分歧。一開始,武當四俠到山洞中,還沒有發現莫聲谷的屍體,宋遠橋和張 松溪卻一搭一唱,莫名其妙地一定要安給張無忌罪名:   只聽得宋遠橋道:「七弟到北路尋覓無忌,似乎已找得了甚麼線索,只是他在天津客 店中匆匆留下的那八個字,卻叫人猜想不透。」張松溪道:「『門戶有變,亟須清理。』 咱們武當門下,難道還會出甚麼敗類不成?莫非無忌這孩子──」說到這裡,便停了話頭 ,語音中似暗藏深憂。殷梨亭道:「無忌這孩子決不會做甚麼敗壞門戶之事,那是我信得 過的。」張松溪道:「我是怕趙敏這妖女太過奸詐惡毒,無忌少年血氣方剛,惑於美色, 別要似他爹爹一般,鬧得身敗名裂──」四人不再言語,都長歎了一聲。   只聽得宋遠橋忽然顫聲道:「四弟,我心中一直藏著一個疑竇,不便出口,若是沒講 出來,不免對不起咱們故世了的五弟。」張松溪緩緩的道:「大哥是否擔心無忌會對七弟 忽下毒手?」宋遠橋不答。張無忌雖不見他身形,猜想他定是緩緩點了點頭。   只聽張松溪道:「無忌這孩兒本性淳厚,按理說是決計不會的。我只擔心七弟脾氣太 過莽撞,若是逼得無忌急了,令他難於兩全,再加上趙敏那妖女安排奸計,從中挑撥是非 ,那就──那就──唉,人心叵測,世事難於逆料,自來英雄難過美人關,只盼無忌在大 關頭能把持得定才好。」殷梨亭道:「大哥,四哥,你們說這些空話,不是杞人憂天麼? 七弟未必會遇上甚麼凶險。」宋遠橋道:「可是我見到七弟這柄隨身的長劍,總是忍不住 心驚肉跳,寢食難安。」俞蓮舟道:「這件事確也費解,咱們練武之人,隨身兵刃不會隨 手亂放,何況此劍是師父所賜,當真是劍在人在,劍亡人──」說到這個「人」字,驀地 住口,下面這個「亡」字硬生生忍口不言。   由此可見,宋、張二人是一夥,對張無忌是很不信任的,而殷梨亭、俞蓮舟則相對傾 向張無忌一邊。看來,此時武當已經明顯分成了回護和反對張無忌的兩派。本質上來說, 這不是對張無忌的看法問題,而是是否支持宋元橋父子主持武當的立場問題。可人算不如 天算,不久宋青書便東窗事發,宋遠橋沒法再把髒水潑到張無忌頭上,不得不作出姿態要 去「追殺」兒子,此時張松溪又奇怪地出來阻止:   張松溪勸道:「大哥,青書做出這等大逆不道的事來,武當門中人人容他不得。但清 理門戶事小,興復江山事大,咱們可不能因小失大。」宋遠橋圓睜雙眼,怒道:「你── 你說清理門戶之事還小了?我──我生下這等忤逆兒子──」張松溪道:「聽那陳友諒之 言,丐幫還想假手青書,謀害我等恩師,挾制武林諸大門派,圖謀江山。恩師的安危是本 門第一大事,天下武林和蒼生的禍福,更是第一等的大事。青書這孩兒多行不義,遲早必 遭報應。咱們還是商量大事要緊。」宋遠橋聽他言之有理,恨恨的還劍入鞘,說道:「我 方寸已亂,便聽四弟說罷。」殷梨亭取出金創藥來,替他包紮頸中傷處。   張松溪道:「丐幫既謀對恩師不利,此刻恩師尚自毫不知情,咱們須得連日連夜趕回 武當。這陳友諒雖說要假手於青書,但此等奸徒詭計百出,說不定提早下手,咱們眼前第 一要務是維護恩師金軀。恩師年事已高,若再有假少林僧報訊之事,我輩做弟子的萬死莫 贖。」說著向站在遠處的趙敏瞪了一眼,對她派人謀害張三丰之事猶有餘憤。   宋遠橋背上出了一陣冷汗,顫聲道:「不錯,不錯。我急於追殺逆子,竟將恩師的安 危置於腦後,真是該死,輕重倒置,實是氣得糊塗了。」連叫:「快走,快走!」   張松溪的理由是很牽強的;張三丰武功出神入化,宋青書只有利用他對自己的信賴才 有可能加以暗算。要保護他只要派一個人去告訴他宋青書叛變,一切小心就行了,完全不 需要武當諸俠都趕回去守在張三丰身邊。再說,如果能生擒或斬殺宋青書,丐幫的陰謀消 弭於無形,自然也不用回武當。即使要防備丐幫,也應該先從宋青書下手,通過他搞清楚 丐幫的圖謀具體內容。張松溪卻罔顧事實,顛倒輕重,讓大家不去管宋青書,一起趕回武 當,本質上就是維護宋氏父子。後來又扯到趙敏頭上,更是試圖激起武當諸俠同仇敵愾之 心而混淆視聽了。   宋青書叛變事發,對於宋遠橋在武當的勢力是極其沉重的打擊。宋遠橋一時無法應對 ,只有暫時先回武當穩定局面再說,張松溪的話正好給他提供了一個及時的借口。但是回 了武當,問題也無法解決,只要張三丰一知道此事,宋遠橋一派就完了。因此,宋遠橋還 得想方設法瞞著張三丰,為此想必施加給俞蓮舟和殷梨亭不小的壓力。此時宋遠橋和張松 溪絕對不敢離開武當,以防其他人向張三丰告發。後來張無忌大婚,宋遠橋不得不奉師命 出來,也得拉著俞、殷一起,而讓張松溪留在武當山看著。更明顯的是後來的屠獅英雄會 ,宋遠橋和張松溪都沒有來,只有俞殷二人被打發出來:   武當派只到了俞蓮舟和殷梨亭二人。張無忌上前拜見,請問張三丰安好。俞蓮舟悄聲 問道:「你可曾聽到青書與陳友諒的訊息?」張無忌將別來情由簡略說了,得知陳宋二人 並未上武當滋擾,這次宋遠橋、張松溪二人所以不至,便是為了在山上護師保觀,以防奸 謀。俞蓮舟又說起宋遠橋自親耳聽到獨子的逆謀之後,傷心愁急,茶飯不思,身子幾乎瘦 了一半,卻又瞞著師尊,不敢說起此事,恐貽師父之憂。張無忌道:「但盼宋師哥迷途知 返,即速悔悟,和宋大師伯父子團圓。」俞蓮舟道:「話雖如此,但這逆賊害死莫七弟, 可決計饒他不得。」說著恨恨不已。   宋遠橋所謂「恐貽師父之憂」純屬托辭,根本上是害怕東窗事發牽連到自己,所以才 傷心愁急,日漸消瘦。俞蓮舟「恨恨不已」,也有對宋遠橋的怨憤在內。不久俞蓮舟和宋 青書比武,出手狠辣,意在取宋青書的性命:   但見俞蓮舟雙臂一圈一轉,使出「六合勁」中的「鑽翻」「螺旋」二勁,已將宋青書 雙臂圈住,格格兩響,宋青書雙臂骨節寸斷。俞蓮舟喝道:「今日替七弟報仇!」兩臂一 合,一招「雙風貫耳」,雙拳擊在他的左右兩耳。這一招綿勁中蓄,宋青書立時頭骨碎裂 。   宋青書一殘,宋遠橋想瞞天過海的打算就此泡湯,宋派大勢已去,宋青書被抬上武當 ,被張三丰親手擊斃,宋遠橋勢力冰消瓦解。張三丰革除了宋遠橋掌門之位,命俞蓮舟接 任。只是因為宋遠橋勢力深遠,不願引起大的震動,才沒有完全追究他的責任。武當派大 權由此落到俞蓮舟一繫上。   接下去的演變書中沒有明寫,但是結合歷史和前面給出的種種線索,可以推斷出一個 出人意料的結局:親張無忌的俞蓮舟雖然掌權,但是宋遠橋、張松溪的勢力仍在,兩派矛 盾並未因此消解,仍然有一些摩擦。幾年後,元亡明興,政治環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武 當對明朝建立應該是立了不少功勞,同時也有些令明帝猜忌的事情,譬如武當和明教張無 忌、楊逍的關係。武當此時不宜再以世俗門派的身份出現,而應該充分宗教化,變成不問 世事的道教勢力,才能保全自己並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在這個時候,武當派中一個小 角色承擔了這個歷史性轉變的任務,這個人就是全書中從來沒有出來過而只是提到過名字 的──谷虛子。   谷虛子是俞岱巖的門下。俞岱巖殘廢已久,早就退出了掌門之位的競爭,他的門下也 只是主持武當作為道觀的日常事務,這是其他人的弟子都不願意幹的。武當遠征明教之時 ,真武觀中的日常事務就由谷虛子主持。可見從宗教角度來說,他已經是武當的「掌門」 了。明朝建立之後,張三丰被明太祖、成祖屢頒殊封,當然不會不明白皇帝抬舉自己的意 思,他知道武當只有道教化才是最好出路,而這時候谷虛子及其手下的清風、明月等道人 就成為現成的接班人。而讓谷虛子繼位,對於宋、俞二派來說也都是可以接受的。俞蓮舟 死後或退位後,各派達成妥協,谷虛子成為第四代武當掌門人。而武當也由此完成了歷史 性的轉型,成為一個真正的以道士為主的道教門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204.23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inYong/M.1555074927.A.FF3.html

04/12 23:12, 5年前 , 1F
我在想喬靖夫在寫武道狂之師的時候有沒有受這影響
04/12 23:12, 1F

04/12 23:13, 5年前 , 2F
畢竟余二就是武當門派性的代表
04/12 23:13, 2F

04/12 23:14, 5年前 , 3F
所以姚子才會拜領「蓮舟」之名象徵武當再度重武
04/12 23:14, 3F

04/12 23:55, 5年前 , 4F
但兪確實比宋遠橋出名,後人把太極拳附會為武當所創
04/12 23:55, 4F

04/12 23:56, 5年前 , 5F
時,這條譜系在張三丰下就是俞蓮舟
04/12 23:56, 5F

04/13 00:17, 5年前 , 6F
張三丰原本屬意張翠山接衣缽,這應該很明顯。武當七俠畢竟
04/13 00:17, 6F

04/13 00:18, 5年前 , 7F
不是聖人,其他幾位對張五多少有羨慕忌妒,說愛屋及烏那段
04/13 00:18, 7F

04/13 00:19, 5年前 , 8F
就透露酸意。
04/13 00:19, 8F

04/13 00:20, 5年前 , 9F
我反倒覺得其他幾位都是偏支持宋遠橋,他們對張無忌的信任
04/13 00:20, 9F

04/13 00:21, 5年前 , 10F
遠不如宋青書也很合理,張無忌和他們其實才相處幾年,從小
04/13 00:21, 10F

04/13 00:22, 5年前 , 11F
是接受謝遜和殷素素的教育,長大重逢後當明教教主,又和蒙
04/13 00:22, 11F

04/13 00:23, 5年前 , 12F
古郡主趙敏鬼混在一起。而宋青書卻是在七俠眼皮下長大,品
04/13 00:23, 12F

04/13 00:24, 5年前 , 13F
性資質亦受張三丰肯定,二選一必定是懷疑張無忌啊XD
04/13 00:24, 13F

04/13 00:26, 5年前 , 14F
就算是俞蓮舟,解開誤會後也只丟幾句"咱們親如骨肉,這一切
04/13 00:26, 14F

04/13 00:27, 5年前 , 15F
不必多說了。"就蒙混過去,非常大小眼。
04/13 00:27, 15F

04/13 01:21, 5年前 , 16F
愛屋及烏那邊照字面解讀就會通吧,成語本身沒有貶意才對
04/13 01:21, 16F

04/13 01:59, 5年前 , 17F
一整個胡扯 三分真七分假 前面講傳統立嫡庶之爭 政治之爭
04/13 01:59, 17F

04/13 01:59, 5年前 , 18F
衣缽之爭 講得好像頭頭是道 忽然跳一句「張三丰就是這樣一
04/13 01:59, 18F

04/13 01:59, 5年前 , 19F
個領導人。」??? 這句是哪裡天外飛來一筆??
04/13 01:59, 19F

04/13 02:00, 5年前 , 20F
因為大家都會政治鬥爭 因為歷史上很多政治鬥爭 因為江湖和
04/13 02:00, 20F

04/13 02:01, 5年前 , 21F
門派通常都會政治鬥爭 而「張三丰就是這樣一個領導人。」
04/13 02:01, 21F

04/13 02:01, 5年前 , 22F
所以張三豐和武當派就會有這樣的政治鬥爭(繼位鬥爭) WTF?
04/13 02:01, 22F

04/13 02:01, 5年前 , 23F
邏輯正確的人一看就知道這種都胡扯
04/13 02:01, 23F

04/13 02:02, 5年前 , 24F
很多人都說有外星人 外星人非常強 若外星人存在難以被認出
04/13 02:02, 24F

04/13 02:02, 5年前 , 25F
「張三丰就是這樣一個外星人。」 所以武當門下自張三丰以
04/13 02:02, 25F

04/13 02:03, 5年前 , 26F
下武功都出神入化 而且長命不死 這果然言之成理
04/13 02:03, 26F

04/13 04:04, 5年前 , 27F
多看看各種奇異論述也蠻有意思的 只要能自圓其說 即
04/13 04:04, 27F

04/13 04:04, 5年前 , 28F
使穿鑿附會的地方不少 也可以一觀
04/13 04:04, 28F

04/13 08:43, 5年前 , 29F
這不叫作考據…說好聽點是同人,說難聽點是腦補…沒事
04/13 08:43, 29F

04/13 08:43, 5年前 , 30F
看看當然沒關係,但是當在討論其它問題時,拿腦補的內
04/13 08:43, 30F

04/13 08:43, 5年前 , 31F
容來當依據就很奇怪了…
04/13 08:43, 31F

04/13 10:01, 5年前 , 32F
主要是悖於人物形象,武當一二代看起來就跟家人一樣,要
04/13 10:01, 32F

04/13 10:04, 5年前 , 33F
說他們有鬥爭或不和得有點證據.
04/13 10:04, 33F

04/13 16:49, 5年前 , 34F
感覺就26文章,乍看會覺得好像很有到理,但細看就發現大
04/13 16:49, 34F

04/13 16:49, 5年前 , 35F
部分是腦補,連金庸本人都說寫七俠是寫他們兄弟般感情
04/13 16:49, 35F

04/13 16:50, 5年前 , 36F
硬要扯成他們之間只有政治算計
04/13 16:50, 36F

04/13 16:58, 5年前 , 37F
這本書本來就是一本正經的講幹話,寫好玩的而已
04/13 16:58, 37F

04/18 08:07, 5年前 , 38F
蠻有趣的
04/18 08:07, 38F
文章代碼(AID): #1Si8zl_p (JinYo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Si8zl_p (Jin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