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米酵菌酸」生成需4條件 學者覺得不尋常:怎麼會出現

看板Gossiping作者 (SkyBotany)時間1月前 (2024/03/30 09:31), 編輯推噓127(1292100)
留言231則, 134人參與, 3周前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 引述《deathdecay (VOID)》之銘言: : NOWnews : 記者周淑萍 : 超強毒素「米酵菌酸」生成需4條件 學者覺得不尋常:怎麼會出現 : 素食餐廳「寶林茶室」中毒案,目前累積的通報數已經達到21例,29日衛福部次長王必勝 : 表示,從重症個案加上死者全數驗出「米酵菌酸」,因此定調這次食物中毒案是由「米酵 : 菌酸」的毒素所引起。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研究員林中英博士接受《NOWnews》採訪時表 : 示,這次的事件微生物界和醫界都覺得「不尋常」,因該毒素還需要有4種條件同時有才 : 會出現。 再幫忙補充一下為什麼微生物和醫學專家會覺得這樣的環境條件很不尋常 這邊的不尋常是指台灣食品和餐飲處理環境 習慣的不尋常 而不是指這樣的條件要人為創造很難 (取得特定模式菌株不算的話) : 林中英博士解釋,「米酵菌酸」是來自於「唐菖蒲伯克氏菌」所產生的代謝物,但唐菖蒲 : 伯克氏菌並非是罕見的菌株,經常出現在植物、土壤、水中,但要製造出最強的毒素「米 : 酵菌酸」則還需要以下條件: 這邊再強調 就算有下述環境條件 仍然要有唐菖蒲柏克氏菌的特定模式菌株且為優勢菌株 才有可能會大量產生米酵菌酸 台灣大規模澱粉類製品從採收到製造儲運 衛生條件和製造過程幾乎能避免原料直接與土壤接觸 各環節也很難讓唐菖蒲柏克氏菌有機會大量生長 : 溫度為攝氏22~33度之間 這條件代表食材在1~2天的時間內沒有冷藏冷凍 放在室溫環境 但一般餐廳或家庭 除了乾燥類的澱粉食材 (水分含量少唐菖蒲柏克氏菌也難以生長) 很少會把含水量高的澱粉食材放在外面一天再用 : 食物的酸鹼值為中性 : 含鹽量低於2%以下 台灣常見的醃漬 調味 幾乎都會讓食材酸鹼值偏酸並讓含鹽量超過2% 醬油 味增 醋 都會讓醃漬液體輕易變弱酸 過去東南亞大規模中毒案例是特殊的椰子發酵餅 這種發酵模式台灣幾乎沒有人在用 : 需維持1至2天繁殖 一般環境沾黏汙染源通常會沾染不只一種細菌 這代表會有幾百種細菌在食材上互相競爭 要特定菌種勝出就得剛好符合該菌種最適合的生長條件而又與其他菌種有所差別 所以即便沾染了帶有唐菖蒲柏克氏菌的汙染源 要其大量繁殖又產生足夠毒素並沒有想像中容易 : 唐菖蒲伯克氏菌如果沾黏在富含脂肪酸,例如像是米、麵、玉米、椰子等食物上,該菌株 : 喜歡22~33度的環境,一但發酵不完全或者保存不當時,菌株就會出現防禦機制,於是就 : 代謝了這次強毒性米酵菌酸。 另外脂肪酸條件這點也很困難 過去中國米類製品中毒是因為該類米食在製作過程中會混入油脂 不然米去掉胚芽後脂肪酸量很少 台灣進口的麵粉在海外加工處理過程中也隔絕了沾染菌種的途徑 台灣常見的麵食麵包在製作過程中的發酵處理也絕多不利唐菖蒲柏克氏菌生長 還要再強調一件事 在唐菖蒲柏克氏菌繁殖過程中如果加熱食材 細菌本身一樣會被消滅 耐熱的是米酵菌酸 而不是唐菖蒲柏克氏菌 所以在台灣 食材要處於上述條件且又濕濕的放在室溫1~2天未處理後才料理 這種條件很罕見 (加熱後的料理或米麵等於殺菌過 再室溫放置也難以再次接觸菌源) : 林中英提到,台灣微生物界也很疑惑,台灣竟出現超強毒素,她說,因唐菖蒲伯克氏菌代 : 謝的物質裡,最強的毒素就是米酵菌酸。要等檢調跟食藥署的檢驗報告才能推論原因。她 : 猜測,也有可能最近天氣忽冷忽熱,提供了最好培養條件,再加上餐廳的食材管理不夠好 : 的狀況下,環環相扣之下造成這起意外。 : 最近不只粿條讓民眾怕怕,木耳相關的食品也讓吃得不安心,林中英建議,木耳泡發的水 : 不要超過4個小時,建議2~3個小時就換一次,或放進冰箱泡發,因冰箱溫度在攝氏4度的 : 環境之下,可以延緩細菌孳生的速度。 : 如果是真空包裝的木耳飲品,高溫殺菌之下應該是比較不需要擔心,但如果發現包裝已經 : 膨起、有異常的狀態,不如以往清透,裡面有懸浮物等,其實就是保存不當的表現,就不 : 應該繼續食用。現階段林中英再次提醒,要確實洗手,注意食材的保存,生食熟食要分開 : 處理,桌面也要確實清潔等,才能降低食安風險。 目前最可疑的就是木耳了 木耳泡製的環境剛好就是上述唐菖蒲柏克氏菌理想的生長環境 清水泡置剛好ph值中性 木耳雖然脂肪酸少 但似乎有別的機轉讓唐蒼蒲柏克氏菌特別容易和木耳共生..... 很多人泡木耳又不加鹽 而且還真的有可能泡太久不去管它 加上它在這次料理使用上只是配料 所以稍微變質有異味 可能會覺得量少加上重口味料理就能蓋過 而繼續使用 也有問過馬來西亞的朋友 她說炒粿條 河粉在當地幾乎沒遇過有人在裡面放木耳 所以這應該是台灣素食餐廳特別放的食材 (也或許如此 所以外國籍廚師可能不知道木耳不能泡太久繼續用....) -------- 另外衛服部直接驗食材沒驗到米酵菌酸 也很正常 如果驗到代表食材供應鏈有問題 那中毒的也不會是單一分店 這代表問題出在食材到店後的處理 唐菖蒲柏克氏菌致病模式菌株是在店中特定條件大量繁殖後才產生米酵菌酸 所以要實驗的反而是請當天的廚師 廚助 回到廚房跑一次備料 和料理的流程 另外確認各食材各階段在廚房備料與加熱的最久間隔 如果食材真的要檢驗 就要去看看哪些食材樣本可以在上述有利條件中 培養出大量的唐菖蒲柏克氏菌致病模式菌株 或許就能找到是哪項食材受到汙染 (最好先驗驗木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8.252.1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11762263.A.73A.html

03/30 09:31, 1月前 , 1F
學者終究是學者
03/30 09:31, 1F

03/30 09:33, 1月前 , 2F
粿仔條新品其實很油 製造過程 都會抹油
03/30 09:33, 2F

03/30 09:34, 1月前 , 3F
該店很多椰子料理 來自大馬,覺得被交
03/30 09:34, 3F

03/30 09:34, 1月前 , 4F
互污染後在粿跳上滋生機會大
03/30 09:34, 4F

03/30 09:36, 1月前 , 5F
推個,但來不及了,米製品近期應該沒人敢
03/30 09:36, 5F

03/30 09:36, 1月前 , 6F
03/30 09:36, 6F

03/30 09:36, 1月前 , 7F
中國河粉也中過
03/30 09:36, 7F

03/30 09:36, 1月前 , 8F
推,這篇講到重點
03/30 09:36, 8F

03/30 09:36, 1月前 , 9F
細菌沒讀過書,沒辦法
03/30 09:36, 9F

03/30 09:39, 1月前 , 10F
我也覺得代班廚師一定是天兵 不知道木耳
03/30 09:39, 10F

03/30 09:39, 1月前 , 11F
不能泡太久 搞不搞他泡完還沒先燙過晾乾
03/30 09:39, 11F

03/30 09:39, 1月前 , 12F
收冰箱
03/30 09:39, 12F

03/30 09:40, 1月前 , 13F
如果他還一口氣泡好幾天的份又放著那就gg
03/30 09:40, 13F

03/30 09:42, 1月前 , 14F
這次事件後應該很多人會故意把這個毒做出
03/30 09:42, 14F

03/30 09:43, 1月前 , 15F
看起來不難做
03/30 09:43, 15F

03/30 09:43, 1月前 , 16F
他原本在站前店,站前店或許原本生意好所
03/30 09:43, 16F

03/30 09:43, 1月前 , 17F
以他當天泡的都用的掉,a13客人少所以泡
03/30 09:43, 17F

03/30 09:43, 1月前 , 18F
太多用不完隔天繼續用就出包了
03/30 09:43, 18F

03/30 09:44, 1月前 , 19F
正解 現在一堆垃圾側翼假專家造謠帶風向
03/30 09:44, 19F

03/30 09:48, 1月前 , 20F
別鬧了真的人工很容易的話早就一堆
03/30 09:48, 20F

03/30 09:48, 1月前 , 21F
毒殺案件了
03/30 09:48, 21F

03/30 09:50, 1月前 , 22F
看起來如果忘記冰 這條件一下子就符合了
03/30 09:50, 22F

03/30 09:54, 1月前 , 23F
長知識,推
03/30 09:54, 23F

03/30 09:54, 1月前 , 24F
長知識
03/30 09:54, 24F

03/30 09:55, 1月前 , 25F
好像有道理
03/30 09:55, 25F

03/30 09:55, 1月前 , 26F
髒亂的廚房不衛生的食材就是練蠱場阿
03/30 09:55, 26F

03/30 09:57, 1月前 , 27F
聽起來就是好死不死這次鍊贏的蠱是...
03/30 09:57, 27F

03/30 09:58, 1月前 , 28F
好多推文都沒仔細閱讀內文
03/30 09:58, 28F

03/30 09:58, 1月前 , 29F
你提到的廚房澱粉啥的 有時要看餐廳內
03/30 09:58, 29F

03/30 09:58, 1月前 , 30F
部人員有沒有忘記冰 又丟進去混在一起
03/30 09:58, 30F

03/30 09:58, 1月前 , 31F
03/30 09:58, 31F

03/30 09:58, 1月前 , 32F
出 想說反正味道重 然後也沒想過會吃
03/30 09:58, 32F

03/30 09:58, 1月前 , 33F
死人吧qq
03/30 09:58, 33F

03/30 09:58, 1月前 , 34F
困難點:保持中性、搶贏其他菌種大量繁殖
03/30 09:58, 34F

03/30 09:59, 1月前 , 35F
難道不會產生在廚師的手上嗎?
03/30 09:59, 35F

03/30 10:01, 1月前 , 36F
木耳其他餐點也會用到吧,怎麼只有吃
03/30 10:01, 36F

03/30 10:02, 1月前 , 37F
粿條的人出事呢?
03/30 10:02, 37F

03/30 10:04, 1月前 , 38F
網路上有論文啊,大陸區木耳從植區就已經感染
03/30 10:04, 38F

03/30 10:04, 1月前 , 39F
這個菌了
03/30 10:04, 39F
還有 152 則推文
03/31 10:09, 4周前 , 192F
若是料理完的食物才感染到唐菖蒲伯克氏
03/31 10:09, 192F

03/31 10:09, 4周前 , 193F
菌,有沒有可能是使用到了帶菌且未清洗
03/31 10:09, 193F

03/31 10:09, 4周前 , 194F
乾淨的生洋蔥呢?
03/31 10:09, 194F

03/31 10:09, 4周前 , 195F
料理加入了椰子油(就像含有油酸的細菌
03/31 10:09, 195F

03/31 10:09, 4周前 , 196F
生長培養基),料理完成後,加入了帶菌
03/31 10:09, 196F

03/31 10:09, 4周前 , 197F
的生洋蔥,而產生的 Gladiolin 抗生素
03/31 10:09, 197F

03/31 10:09, 4周前 , 198F
的多變性,使得在常用的鑑定方法 16S r
03/31 10:09, 198F

03/31 10:09, 4周前 , 199F
DNA定序,有時會錯誤地識別伯克氏菌變
03/31 10:09, 199F

03/31 10:09, 4周前 , 200F
種。
03/31 10:09, 200F

03/31 13:23, 4周前 , 201F
一定是中共故意搞的吧!
03/31 13:23, 201F

03/31 13:59, 4周前 , 202F
假設是,外來的伯克氏菌變型菌種在椰子
03/31 13:59, 202F

03/31 13:59, 4周前 , 203F
油酸裡產生的變型的聚酮化合物(抗生素
03/31 13:59, 203F

03/31 14:00, 4周前 , 204F
,也就是變型的米酵菌酸),罕見又變種
03/31 14:00, 204F

03/31 14:00, 4周前 , 205F
的話,所以國內不好檢驗。所以才會有剛
03/31 14:00, 205F

03/31 14:00, 4周前 , 206F
開始毒素標準品比對還找不太到的囧況發
03/31 14:00, 206F

03/31 14:00, 4周前 , 207F
生,幸好彰基有米酵菌酸毒素標準品。
03/31 14:00, 207F

03/31 15:52, 4周前 , 208F
03/31 15:52, 208F

03/31 15:57, 4周前 , 209F
專業
03/31 15:57, 209F

03/31 16:48, 4周前 , 210F
03/31 16:48, 210F

03/31 16:48, 4周前 , 211F
一年多前就有消費者一家三口吃了,三人
03/31 16:48, 211F

03/31 16:48, 4周前 , 212F
都產生問題,菜單上有「鳳梨」炒飯。臺
03/31 16:48, 212F

03/31 16:48, 4周前 , 213F
灣其實曾在腐敗的杏鮑菇和具鳳梨果腐病
03/31 16:48, 213F

03/31 16:48, 4周前 , 214F
的鳳梨中鑑識到米酵菌酸。
03/31 16:48, 214F

03/31 18:57, 4周前 , 215F
專業
03/31 18:57, 215F

03/31 19:00, 4周前 , 216F
寶林仁當裡有椰漿(椰油)+杏鮑菇(可
03/31 19:00, 216F

03/31 19:00, 4周前 , 217F
能染菌的)。
03/31 19:00, 217F

03/31 19:46, 4周前 , 218F
知識文推!
03/31 19:46, 218F

03/31 21:36, 4周前 , 219F
!!
03/31 21:36, 219F

03/31 23:12, 4周前 , 220F
(加熱後的料理或米麵等於殺菌過 再室溫
03/31 23:12, 220F

03/31 23:12, 4周前 , 221F
放置也難以再次接觸菌源) <-- 其實不
03/31 23:12, 221F

03/31 23:12, 4周前 , 222F
會喔,
03/31 23:12, 222F

03/31 23:12, 4周前 , 223F
先炒完加熱完,椰油等料理後,盛起來裝
03/31 23:12, 223F

03/31 23:13, 4周前 , 224F
盤裝鍋,再在盤鍋裡加入含有致病菌種的
03/31 23:13, 224F

03/31 23:13, 4周前 , 225F
生食物在室溫下浸泡(此時產生毒素),
03/31 23:13, 225F

03/31 23:13, 4周前 , 226F
放著等著之後再回鍋煮下一步驟,這樣的
03/31 23:13, 226F

03/31 23:13, 4周前 , 227F
煮菜作法很常見呀。
03/31 23:13, 227F

04/01 12:28, 4周前 , 228F
大推
04/01 12:28, 228F

04/01 13:49, 4周前 , 229F
04/01 13:49, 229F

04/01 13:57, 4周前 , 230F
當科學問題變成政治問題...
04/01 13:57, 230F

04/02 21:51, 3周前 , 231F
專業
04/02 21:51, 231F
文章代碼(AID): #1c1sjNSw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1sjNSw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