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宋朝文組治國的優點?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7年前 (2017/02/17 10:10), 7年前編輯推噓11(1100)
留言11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7/38 (看更多)
※ 引述《ulycess (ulycess)》之銘言: : 有種原始資料拿出來 : 在那個沒有統計資料的年代GDP只能靠猜的 : 我爽也可以猜宋朝GDP占全世界的400%,準備暴走了 : 讓你看看宋朝GDP神話怎麼來的 : https://read01.com/7GK5da.html 宋朝 GDP 確實很迷。 反對宋朝 GDP 佔 50% 以上的人,大多會以 Angus Maddison 的報告來說。 但 Angus Maddison 其實是以 PPP 計算 GDP 的支持者,認為以國際匯率來 計算 GDP 是不對的,特別是現代中國的成就被嚴重低估。 而農業時代的 GDP 計算,就是以熱量消耗為基礎,再少量加計工業生產力。 這個模型大幅簡化歷史 GDP 的計算難度,只要有各地的農業單位生產力, 推估單位人口的熱量消耗,再找出歷史人口數據,最後再計算少數像是宋朝 這樣的工業生產力較高的特例,多加計一點(例如宋朝乘 1.2 倍),於是 就可以得到全世界以 PPP 計算的歷史 GDP 。 印度人多,農業生產力高,就這樣成為歷史 GDP 的王者。 也因為這樣的農業本位觀點,歐洲農業的單位生產力比中國高,而歐洲都 無法產生大城市,所以也不採納中國自己的城市化資料,認為中國紀錄的 城市人口,必然包括了大量的城市周邊的農業人口,不是真正的城市人口。 但這樣的計算,明顯低估了商品價值,例如中國的絲茶瓷三大件,在歐洲 是多少價格,而在中國是家家戶戶都在享用,在這個模型裡完全不存在。 由此而來的商貿收入,也跟著不存在,只有農業人口和工業人口的數字, 這對於中國的 GDP 計算來說是嚴重低估,絲綢產業不計算它的實際產值, 而只算全職工人的數字,不管生產什麼,工人的產值大約是農民的 2 倍 這樣來計算。 合併起來說,就是一邊低估商品價值,另一邊還要低估城市人口,同時就 低估產業人口,等於雙重低估實際的經濟數字。 有人提出所謂 80% 的數字,則是另一個極端,只算國際貿易商品的價值, 其中有 80% 是來自宋朝時期的中國... 這也必然不對。 所以 40% - 60% 才是比較多人認可的估計數字,不幸的是,中國並沒有 國際認可的歷史經濟學者,也就變成明明知道 Angus Maddison 的報告 太過粗糙,卻又推翻不了這個結論。 而且他又是以 PPP 計算 GDP 的提倡者,還曾經大聲呼籲國際社會應該 重視當代中國的成就,他的報告對於中國的國際地位提升來說,可以說 相當重要,畢竟以 PPP 來計算 GDP 的觀點,大概讓中國提前十年成為 經濟大國,官方不太可能出來組織研究計劃來推翻他... 不過 Angus Maddison 已經過世,現在也很難說就是了。 原 po 其他部分幾乎是硬找理由反對,那就不多提了,但原原 po 對於 明朝的經濟實力確實嚴重低估,明末人口增長加上也有資本主義萌芽, GDP 總量只怕是可以跟宋朝相提並論,只是社會制度的文明程度,以及 相對於同時代其他地區的經濟狀況來說,那就實在無法跟宋朝相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201.15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87297426.A.D31.html

02/17 10:14, , 1F
幫你推一下好了
02/17 10:14, 1F

02/17 10:17, , 2F
這次不拿書砸歷史老師了嗎?
02/17 10:17, 2F

02/17 10:18, , 3F
02/17 10:18, 3F

02/17 10:20, , 4F
02/17 10:20, 4F

02/17 10:26, , 5F
拿書砸老師比較霸氣
02/17 10:26, 5F
※ 編輯: capita (1.164.201.159), 02/17/2017 10:30:44

02/17 10:47, , 6F
歷史老師:呼 這次不用被砸了
02/17 10:47, 6F

02/17 11:19, , 7F
02/17 11:19, 7F

02/17 11:29, , 8F
推推
02/17 11:29, 8F

02/17 11:53, , 9F
我也同意
02/17 11:53, 9F

02/17 13:43, , 10F
02/17 13:43, 10F

02/18 08:16, , 11F
推漲知識
02/18 08:16, 11F
文章代碼(AID): #1OfbkIqn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OfbkIqn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