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高雄的街邊商圈是怎麼消失的?

看板Geography作者 (*Ü*)時間5月前 (2023/11/07 07:04), 5月前編輯推噓7(7058)
留言65則, 3人參與, 5月前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 《eugene0315 (星)》 之銘言: :   : 最近重讀這篇2019年的文章 : 裏頭有探討關於高雄商圈的問題 :   : https://www.hionghiong.city/news/waves-from-takao-lzzms :   : 一般而言 : 我認為商圈有三種類型 : 以我自己住的台中市為例好了 : 基本上規模從小到大 :   : 1. 街邊商店 : 基本上就是各類型的商店集中在單一一條道路上 : 另一個名稱就是大家俗稱的商店街啦 : 例如:台中東山路 大墩路整排的商店街 :   : 2.街區商圈 : 從單一條路擴張到數條路街形成商店街廓 : 基本上台灣大多數有點規模的鄉鎮都會有這類型的商圈 : 例如:台中逢甲商圈 東海藝術街商圈 一中商圈等 :   : 3.百貨商場商圈 : 以大型百貨或商場為中心擴展出去 : 連結附近街區形成大型商圈 : 例如:台中七期百貨商圈 :   : 在台灣主要的幾座城市 : 如台北 新竹 台中 台南 : 幾乎都可以找得到三種類型的商圈型態 : 而且發展的都還不錯 : 但高雄的狀況是街區型商圈幾乎消亡 : 整體商圈完全朝百貨商圈靠攏 :   : 有人說是天氣原因 : 但隔鄰的台南街區商圈發展十分蓬勃 : 感覺上跟天氣沒太大關係 : 有人說是經濟因素 : 但高雄市的商場發展至今都十分強勁 : 這幾年在商場銷售上基本跟台中分庭抗禮甚至偶有超越 :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 : 造成高雄的商場經濟規模越來越大 : 甚至壓縮街邊商圈跟街區商圈的規模呢? :   傳統4公尺寬的店面嚴重供過於求。 我想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台灣常有違停需求,很大的理由是住商混合地在多次的 分割以後,形成狹長形而非方塊形的地權,每位持分的地主都想要金店面,經過 幾十年,形成台灣特有的「綜合口味」住商混合地,台灣人各方面都在追求便宜 、趕時間、綜合口味。 便宜:求有不求好,別人有的我也要有。 趕時間:隨時都在急、急、急,口頭禪「快一點」,看似極具時間觀念,但… 綜合口味:這個來一點,那個也來一點,小孩子才做選擇。 從這三點延伸,舉凡高等教育普及化,醫療廉價化,濫設高快速的交流道或鐵道 快車濫停否則就是把某地當次等公民,無一不肇因於自私且短視近利的民族性。 回到討論串本身,你有店面我也要有,你開店賺錢我也來有限市場殺成紅海, 你樓上分租學生套房我也要賺,發展歷程缺乏專業且有理想的菁英引導,甚至 菁英本身也沉淪其中,一條在國外只有10間店舖的商店街,台灣卻開到2、30間 ,仔細探究那些人的動機,追求便宜、趕時間、綜合口味就是問題癥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14.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699311877.A.5D7.html

11/07 11:13, 5月前 , 1F
我以為長條窄面的房地是國際流行呢
11/07 11:13, 1F
日韓也有長而窄的私有地,但不像台灣這樣隨處可見。

11/07 11:18, 5月前 , 2F
很簡單道理 哪個鄉鎮市區敢完全放棄生活機能?
11/07 11:18, 2F

11/07 11:19, 5月前 , 3F
答案是幾乎沒有 就注定每個鄉鎮都想要住商混合
11/07 11:19, 3F
問題不在住商混合,而且每戶人家都要一樓店面,純住家也可能把一樓當車庫, 這裡又衍伸一系列問題:人行道無法設置欄杆、機車極容易入侵人行道…等。

11/07 11:20, 5月前 , 4F
然後違停跟面寬相關性是啥 面越寬可以塞得下越多車也不
11/07 11:20, 4F

11/07 11:20, 5月前 , 5F
代表不是違停欸 以前三角窗金店面也是因為「好」停車
11/07 11:20, 5F
如果至少有10公尺寬(兩間台式店面),就能進行退縮設置私有停車位, 不像5公尺寬的店面,即使店面退縮也只能停機車。

11/07 11:22, 5月前 , 6F
想用鄉鎮劃分住商區太極端了 台灣的鄉鎮是萬人城市 不是
11/07 11:22, 6F

11/07 11:22, 5月前 , 7F
千人小鎮
11/07 11:22, 7F
認同,台灣做到住農工分離就很好了,各自含有大小不一的商業區才是常態。

11/07 11:24, 5月前 , 8F
樓上 以前臺北市還真的想過要用以區為單位
11/07 11:24, 8F

11/07 11:24, 5月前 , 9F
把商業和住宅分離 合併初期的規劃是
11/07 11:24, 9F

11/07 11:25, 5月前 , 10F
南港工業 北投觀光 士林景美內湖住宅 木柵文教
11/07 11:25, 10F

11/07 11:25, 5月前 , 11F
商業盡量集中在北市中心的舊10區
11/07 11:25, 11F

11/07 11:26, 5月前 , 12F
現在回頭看1970年代的規劃 其實真的成真 會蠻狠的
11/07 11:26, 12F

11/07 11:26, 5月前 , 13F
當然 現在臺北市12區大部分都住商混合了 誰跟你單一功能
11/07 11:26, 13F

11/07 11:27, 5月前 , 14F
現在內湖南港更是完全變成了另一個蛋黃區
11/07 11:27, 14F
當年那也是無能官僚的另一種國情不同之術XD 規劃純商業區是可行的,但是台灣不可能在住/農/工用地內沒有商用地。

11/07 11:32, 5月前 , 15F
即便計劃如此 台灣的住商分離從來不是商店住宅涇渭分明
11/07 11:32, 15F

11/07 11:32, 5月前 , 16F
不會是你說想像的住宅區無商店 商業區無住戶 何況台灣還
11/07 11:32, 16F

11/07 11:32, 5月前 , 17F
喜歡在工業區旁邊造鎮
11/07 11:32, 17F
旁邊造鎮還能接受,工業區跟住宅區水乳交融那種最不妙…

11/07 11:35, 5月前 , 18F
臺北市就喜歡自認為高人一等 非要拿國外住商分離抄回
11/07 11:35, 18F

11/07 11:36, 5月前 , 19F
抄回台灣 還超越歐美的搞了以區為單位的住商分離
11/07 11:36, 19F

11/07 11:36, 5月前 , 20F
最後當然是失敗收場 其他縣市則一直都每個鄉鎮住商混合
11/07 11:36, 20F

11/07 11:36, 5月前 , 21F
根本早就知道北市這套 其他縣市不可能也不敢玩
11/07 11:36, 21F

11/07 11:37, 5月前 , 22F
且這套也確實只有相對收入較高的北市有本錢實驗
11/07 11:37, 22F

11/07 11:37, 5月前 , 23F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即使是偏向住宅為主的行政區
11/07 11:37, 23F

11/07 11:37, 5月前 , 24F
也沒有一個行政區或重劃區 可以做到區內接近0商店
11/07 11:37, 24F

11/07 11:38, 5月前 , 25F
扣掉偏遠山區不算 目前現有重劃區 最接近0商店的
11/07 11:38, 25F

11/07 11:38, 5月前 , 26F
一個萬芳社區 一個政大山上 都在文山區內
11/07 11:38, 26F

11/07 11:39, 5月前 , 27F
此乃北市當年大住商分離實驗時代 少數勉強成功的產物
11/07 11:39, 27F
然後仍有店家和超商XD 於應當規劃處不規劃而放任混亂,於窒礙難行處大費周章而一事無成,這是我 對店面過剩導致商圈均貧,還有住商分離實驗搞到最後,變成住工商大雜燴, 甚至農地工廠這種鬧劇的想法,台灣人真的很喜歡綜合口味…

11/07 11:39, 5月前 , 28F
住商分離是北美在玩的那一套吧,歐洲雖然有分但不像
11/07 11:39, 28F

11/07 11:39, 5月前 , 29F
北美那麼明顯
11/07 11:39, 29F

11/07 11:41, 5月前 , 30F
不過北美現在也在反思住商分離就是了
11/07 11:41, 30F

11/07 11:42, 5月前 , 31F
現在部分北美城市也開始往混和靠攏 避免市區夜間空洞
11/07 11:42, 31F

11/07 11:42, 5月前 , 32F
也避免純住宅變一灘死水
11/07 11:42, 32F

11/07 11:46, 5月前 , 33F
要確定他有在實驗欸 士北景美木柵都有傳統街市了 有沒
11/07 11:46, 33F

11/07 11:46, 5月前 , 34F
有限制或搬遷 實際使用分區地目是不是真的有住沒有商
11/07 11:46, 34F

11/07 11:46, 5月前 , 35F
有商沒有住 也沒有在住宅區中劃市場
11/07 11:46, 35F

11/07 13:52, 5月前 , 36F
實驗也會因為時代轉變而改變 當年的分離 基本上士北完全
11/07 13:52, 36F

11/07 13:52, 5月前 , 37F
失敗 不管北投溫泉 還是天母 士林夜市都有不錯的發展
11/07 13:52, 37F

11/07 13:53, 5月前 , 38F
而最驚奇的是內湖 從住宅區變成蛋黃區 廠辦一棟棟
11/07 13:53, 38F

11/07 13:53, 5月前 , 39F
南港原本真的幾乎都工業區 除了車站一小塊 後山埤靠山
11/07 13:53, 39F

11/07 13:53, 5月前 , 40F
有住宅區以外 但現在反而因為工廠遷移而變東區門戶
11/07 13:53, 40F
港湖地區真的要慶幸員山子分洪道投資正確

11/07 17:10, 5月前 , 41F
5公尺怎麼不能停車 要做也能做 只是浪費而已 10公尺寬
11/07 17:10, 41F

11/07 17:10, 5月前 , 42F
也沒人退縮做停車場 (尤其大基地更可能是容積獎勵的開
11/07 17:10, 42F

11/07 17:10, 5月前 , 43F
放空間 根本不能停車
11/07 17:10, 43F
10公尺可以透過法規要求設置自己的停車位,5公尺大概一輛汽車差不多,硬塞 兩輛就幾乎沒有出入空間了,不確定日本的退縮地是如何退縮,但類似於頂好 的那種超市前面,台式退縮地規劃為停車位的模式不算少見。

11/07 17:10, 5月前 , 44F
日本門店也直接臨路的 沒違停雖然也不是零違停 只是停
11/07 17:10, 44F

11/07 17:10, 5月前 , 45F
車場多於台灣 停車習慣好過台灣 以及習慣步行單車
11/07 17:10, 45F
台灣要解決違停,廣設停車場已經來不及了,只能從道路瘦身,廣設路側停車 格處理,避免長期占用的話,可依所在區域型態,設計不同的累進費率公式。 ※ 編輯: Tahuiyuan (114.137.125.73 臺灣), 11/08/2023 07:27:38

11/08 11:07, 5月前 , 46F
港湖崛起和市區地價高漲有關 員山子其實影響不大 反而
11/08 11:07, 46F

11/08 11:07, 5月前 , 47F
是汐止明顯受惠
11/08 11:07, 47F

11/08 11:09, 5月前 , 48F
不過港湖轉型也直接使當年專家的安排規劃完全失敗 變成
11/08 11:09, 48F

11/08 11:09, 5月前 , 49F
了現在這樣的走向 如果當年專家硬要堅持 很可能是內湖
11/08 11:09, 49F

11/08 11:09, 5月前 , 50F
輕工業區直接歸零 也就沒有後來的內湖科技園區
11/08 11:09, 50F

11/08 15:32, 5月前 , 51F
你要10m面寬 總基地&地板面積是不變 還是兩倍 法規事小
11/08 15:32, 51F

11/08 15:32, 5月前 , 52F
是資本問題啊
11/08 15:32, 52F

11/08 15:32, 5月前 , 53F
而且通常中心商業區 法定空地通常設為騎樓or開放空間
11/08 15:32, 53F

11/08 15:32, 5月前 , 54F
不能停車 另個最大的問題是 要門店把櫥窗退縮路邊or人
11/08 15:32, 54F

11/08 15:32, 5月前 , 55F
行道5m遠 室內剩多少先不說 經濟效益先減半 而且用三台
11/08 15:32, 55F

11/08 15:32, 5月前 , 56F
停車格換得的是室內也只能坐三桌
11/08 15:32, 56F

11/08 15:32, 5月前 , 57F
若是大型基地 現在法規也有規定該設多少停車格
11/08 15:32, 57F

11/08 15:32, 5月前 , 58F
而那些違停最嚴重的舊市區本身路就小 要設計路邊停車可
11/08 15:32, 58F

11/08 15:32, 5月前 , 59F
能也要改單行道了
11/08 15:32, 59F

11/08 15:32, 5月前 , 60F
總歸是要完善停車格供給 大眾運輸 以及步行環境的 要門
11/08 15:32, 60F

11/08 15:32, 5月前 , 61F
店變寬退縮停車才是最緩不濟急又缺乏效益的
11/08 15:32, 61F

11/08 15:51, 5月前 , 62F
有空地停車場的台灣也不少見啊 但不會出現在市區啊 就
11/08 15:51, 62F

11/08 15:51, 5月前 , 63F
像他們也不會出現在澀谷新宿梅田 連公益路這獨棟餐廳逐
11/08 15:51, 63F

11/08 15:51, 5月前 , 64F
鹿之地 也沒人在自家門口搞 寸土寸金怎麼可能浪費室內
11/08 15:51, 64F

11/08 15:51, 5月前 , 65F
坪效 把營運成本轉嫁停車業者就好
11/08 15:51, 65F
文章代碼(AID): #1bIN45NN (Geography)
文章代碼(AID): #1bIN45NN (Ge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