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桃縣改制計畫 議會通過

看板Geography作者 (我的男女朋友)時間12年前 (2012/07/01 21:32), 編輯推噓10(10020)
留言30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06/20 13:15, , 1F
另外以小市控的觀點來看,台南絕對有資格升直轄,台南都會
06/20 13:15, 1F

06/20 13:16, , 2F
區是單一核心,人口超過130萬.硬要跟桃園比較的話,桃園為
06/20 13:16, 2F

06/20 13:17, , 3F
雙中心,各自人口是90萬多左右,只看一個核心的話桃園比較
06/20 13:17, 3F

06/20 13:17, , 4F
在升格所謂"小直轄市"方面較有疑義.
06/20 13:17, 4F

06/20 13:21, , 5F
另外看人口密度的話,台南東區14,440.95,桃園市11,769.25
06/20 13:21, 5F

06/20 13:22, , 6F
另外人口密度還牽涉到行政區的大小,適用上有疑義.
06/20 13:22, 6F
桃園雖然分成桃園中壢兩個主要的中心城市,但桃園跟中壢彼此之間的往來也是密切 非常,只能說桃園縣是很清楚的雙蛋市區。就像台北市有西區有東區....要說台北市 是"單一核心"城市嗎??顯然又不是.... http://richter.pixnet.net/album/photo/97650727 我自己是不贊同小市控的直轄市,因為過去造成資源分配不均與地方建設不均的 惡夢的根本來源就是這種把地方區域市區挖成省直轄市獨善其身的制度。 在法律上升不升格縣轄市/省直轄市從來就沒有提及過"人口密度"這個條件。 其實根本也不用著墨人口密度誰多誰少才有資格升格。 =========================================================================== 不過還是小小回應一下"如果"小市控的情況下,桃園/中壢/台南三個地方的人口概況: 桃園41.1萬+八德17.7萬+大溪9.1萬+龜山13.8萬+蘆竹14.4萬+大園8.2萬+新北市鶯歌 8萬=111.7萬。總面積42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2599人/平方公里。 中壢37.3萬+平鎮20.8萬+楊梅15.3萬+龍潭11.5萬+新屋4.8萬+觀音6.2萬= 95.5萬 總面積45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080人/平方公里。 台南東區19.3萬+南區12.6萬+北區13.2萬+中西區7.8萬+安平6.3萬+安南18萬+ 永康22.2萬+仁德7萬+七股2.4萬+安定3萬+歸仁6.6萬+關廟3.5萬+高雄市湖內區2.8萬 +高雄市茄萣區3萬=127.7萬。總面積54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330人/平方公里。 人口 土地面積 人口密度 (平方公里) (人/平方公里) ---------------------------------- 桃園 約111萬 427 2599 日.政令市仙台市(105萬/788平方公里) 中壢 約 95萬 459 2080 日.政令市北九州市(98萬人/486平方公里) 台南 約127萬 548 2330 日.政令市埼玉市(120萬/217平方公里) 桃園縣(201萬/1220平方公里)略大一點日.政令市札幌市(190萬/1121平方公里) 單看中壢規模比較接近北九州市。至於桃園跟台南比較沒有相等規模(人口/土地) 的日本政令指定都市可以比較。只有相近人口的仙台市(桃園)與埼玉市(台南)。 日本政令市人口最少的是岡山市/靜岡市/相模原市/熊本市,4個皆約70萬人初頭。 台南的面積劃設最大,超過500平方公里。桃園最小,中壢次之。 人口總數桃園與台南皆超過110萬。中壢未達100萬。台南低空飛過125萬門檻。 以人口成長概況來看,台南這些地方總合將來會不會有可能倒退低於125萬? 人口密度以桃園最高,台南次之,中壢最低,但三個地方都在2000人/平方公里以上。 桃園中壢雙蛋黃分開來看,單桃園部份也已經有接近台南的規模。 (如果林口加進桃園的話:人口約120萬,面積48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494人/平方公里) --

07/01 23:28, , 7F
感謝回應喔,其實我那次推文也只是丟出幾個概念讓大家來討
07/01 23:28, 7F

07/01 23:29, , 8F
論.另外台南這幾區人口部分不用擔心,目前以台南都會區來
07/01 23:29, 8F

07/01 23:29, , 9F
說仍是南部少數人口正成長的區域.
07/01 23:29, 9F

07/01 23:32, , 10F
人口密度的部份也只是為了回應某些用人口密度當標準的人
07/01 23:32, 10F

07/02 03:53, , 11F
彰化縣明明有130萬人 哪來倒退121萬人之說
07/02 03:53, 11F
感謝 看錯了~~已更正

07/02 00:30, , 12F
如果是小市控,台灣直轄市門檻就太高了,日本政令指定都市
07/02 00:30, 12F

07/02 00:30, , 13F
人口標準50萬,韓國廣域市人口標準100萬。
07/02 00:30, 13F

07/02 00:50, , 14F
民19年~民83年依據市組織法,院轄市人口標準100萬。
07/02 00:50, 14F

07/02 00:51, , 15F
民83年~民88年依據直轄市自治法,人口標準150萬。
07/02 00:51, 15F

07/02 00:52, , 16F
民88年以後依據地方制度法,人口標準125萬。
07/02 00:52, 16F

07/02 13:46, , 17F
仙台我不清楚,北九州和札幌附近都是人煙稀少的
07/02 13:46, 17F

07/02 13:47, , 18F
山區,不劃入旁邊的市也很難獨立設治
07/02 13:47, 18F
如果是桃+壢+平+八(117萬人/190平方公里)≒埼玉市(118萬/217平方公里)

07/05 02:07, , 19F
這算法....很奇怪....非常奇怪
07/05 02:07, 19F

07/05 02:08, , 20F
廣大的蛋白區都算進去了
07/05 02:08, 20F

07/05 02:28, , 21F
蛋黃+蛋白才營養正常!就算台北市都不敢說沒蛋白區~
07/05 02:28, 21F

07/05 02:32, , 22F
台北市當年初升格直轄市時,內湖南港木柵景美..這些地方
07/05 02:32, 22F

07/05 02:34, , 23F
還不都是低開發的蛋白區,現在的信義區當年那邊也是一堆田
07/05 02:34, 23F

07/05 05:19, , 24F
如果這樣,那台南也該用同樣標準。
07/05 05:19, 24F

07/05 05:21, , 25F
把20公里內的全都劃進來吧
07/05 05:21, 25F
人口 土地面積 人口密度 (平方公里) (人/平方公里) --------------------------------------------------------------- 原台南市 約 76萬人 175 4342 原台南市-安南區 約 58萬人 68 8529 原台南市+原永康市 約 97萬人 215 4511 --------------------------------------------------------------- 桃園+中壢+平鎮+八德 約117萬人 190 6157 桃園+中壢 約 78萬人 110 7090 桃園+八德 約 58萬人 68 8529 中壢+平鎮 約 58萬人 124 4677 原台南市扣掉安南區的話,就跟桃園市+八德市是一模一樣的人口/土地。

07/05 05:51, , 26F
ku大 台南面積已經3個當中劃設最大的了
07/05 05:51, 26F

07/05 05:53, , 27F
蛋白區又怎樣?原台南市安南區/新竹市香山區也都算蛋白區
07/05 05:53, 27F

07/05 14:00, , 28F
20公里內全都劃進?why? http://ppt.cc/CrvS 桃園市區到
07/05 14:00, 28F

07/05 14:00, , 29F
海岸邊都只有15公里而已
07/05 14:00, 29F

07/05 15:50, , 30F
桃壢平八190平方公里≒半徑8km的方圓面積 8*8*3.14=200.9
07/05 15:50, 30F

07/05 15:52, , 31F
台南要20公里內都劃進去? 20*20**3.14=628(平方公里)
07/05 15:52, 31F

07/07 01:59, , 32F
反而新竹的蛋黃區竹北不在新竹市內@@
07/07 01:59, 32F

07/10 05:52, , 33F
竹縣市跟嘉縣市早該合併 個別合併連百萬人口都不到
07/10 05:52, 33F

07/11 10:35, , 34F
嘉市:早知道就帶走番路 水上 或中埔 就不會被要求併回去了
07/11 10:35, 34F

07/11 11:03, , 35F
嘉義縣市合併也才80萬人 比屏東縣還少
07/11 11:03, 35F

07/11 11:21, , 36F
嘉義縣市分治卻能維持三席立委 也算賺到
07/11 11:21, 36F
※ 編輯: mybfgf 來自: 1.162.170.218 (07/12 06:18)
文章代碼(AID): #1Fy55wX9 (Geograp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y55wX9 (Ge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