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理專別再業績掛帥

看板Fund作者 (自強不息)時間15年前 (2008/10/17 12:29),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 引述《siriue (拒喝毒奶!!)》之銘言: : 資訊不對稱的意義是: : 當A的資訊大於B的資訊到某一個程度的時候, : A操縱資訊會影響B的行為。 : 當某日A和B的資訊相等, : 則A就沒有辦法利用資訊落差去騙B。 : 而這樣的資訊不對稱會引發兩種現象: : 1.逆選擇 : 2.道德危機 : 前者可以檸檬市場為例, : 後者可以詐領保險為例。 關於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我有幾點看法,參考參考: a是否有意操縱資訊去影響b,並非充分或必要條件, 資訊上的不對稱已決定a可從中獲取利益,所以,理專 是否有意或無意,一旦產品賣給了客戶,根本無從區別,也不重要。 再來,b是否知道a掌握了更充分的資訊? 在教科書理論中, 顯然是假設b「事先」不曉得這問題,然而,若b已經知道a 比自已掌握更多的資訊? 恐怕b就不會進行交易了。 現實之中,大部分的客戶都清楚明瞭理專確實比自已掌握更多訊息, 單單資訊上的優勢,如何將產品銷售給客戶?! (討論串之中,提供了「信任」理專 這個解答) 另外,討論串中,有人提到「客戶資訊掌握的程度,該提升到怎樣的水準」? 我的答案是「跟理專自已一樣」,這樣至少在道德上過得去,而法律上的問題, 已有條文規定,沒有轉圜的餘地。 那這樣一來,客戶只能靠運氣了? 投資這檔事根本沒有人說得準,法律已經規定, 理專要取的證照,每年要進修的時數,銀行也規定了銷售的流程與簽署的文件, 結果到底會不會賺錢? 到頭來只能盡人事,聽天命,想獲利就要承擔風險! 最後,那理專本身對資訊的掌握要到怎樣的程度? 理想的狀態是跟「發行機構」一樣,但現實之中,恐怕只能把契約書從頭讀到尾而已! 以這次Leman Brothers連動債為例,理專有何種資訊與管道去瞭解它的「信用風險」高 低,我想除了「國際信評」之外,恐怕沒有了,更何況它的國際信評,還比自家的銀行 高!! 資訊落差在整個交易過程中,無所不在,恐怕不是理專、銀行能解決,金管會此時 不出面,以後還是會再發生相同的事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4.53.171 ※ 編輯: dreamindance 來自: 125.224.53.171 (10/17 12:39)

10/17 22:13, , 1F
狠中肯~
10/17 22:13, 1F

10/18 20:24, , 2F
點出事實,至求同行們別太鑽牛角尖,客戶們要有警覺
10/18 20:24, 2F
文章代碼(AID): #18-1IxhI (Fun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1IxhI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