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菁英教育和道德教育

看板Education作者 (NUNCA MAS)時間12年前 (2012/07/06 00:1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0 (看更多)
※ 引述《vaquero (V)》之銘言: : 看了一連串的文和最近社會的發展, : 我覺得很多人反對菁英的理由很薄弱,也很不切實際, : 一件事情出了錯,很多人往往找自己最一廂情願的解釋。 這只是你的心得,不予置評。 : 我認為菁英教育「大抵上」沒有錯,錯的是道德教育。 敢問錯是什麼? 是善惡還是真偽?另外道德教育是什麼? 我們有聽到一堆高官談品格教育,也有人談生命教育。 你說道德教育我會想到品格教育,但生命教育也關乎道德。 所以你根本沒有處理到底道德教育是什麼,我們怎麼知道是什麼錯了? 這還不論前面你的錯是什麼意思。 : 現在社會上最大的問題是,菁英教育,功利思想,沒有道德。 於是又來了一個名詞菁英教育是什麼? 或者我們也該問菁英是什麼。 而功利思想是效益主義的「效益」還是重商或現實主義的「利益」? 這是完全截然不同 談及效益代表我們的倫理學觀點將善惡對錯採用可比較計算的方式去權衡。 另外就你之後談及競爭力云云,也很難說不是所謂的重商主義「利益」 這點必須釐清。 : 德國在2006年終於理解古時候崇高的大學理想的破滅, : 於是選擇了慕尼黑,慕尼黑理工以及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三個學校作為精英學校。 : 從選擇裡很清楚就知道德國的政策是注重理工,注重研發。 : 為什麼理想會破滅,理想不一定錯,但是應用在當今國際局勢就是「不大正確」。 : 因為誰都可以輕鬆上大學的結果,導致學校財政入不敷出,教師學生比懸殊, : 學生愛念不念,動不動就休學,教育和國際脫軌,拖累了國家競爭力。 : 德國當局覺得事態嚴重,馬上研擬精英大學,把大多數的資源分配過去。 : 許多著名德國大學也沒分到,譬如海德堡,柏林洪堡,還有馬堡大學等等。 : 資本主義是流動性的,國家主義是結構性的,社會主義是理想性的, : 他們在在世界蔓延,對如何分配資源的影響是巨大的,而且中心價值不同。 : 國家分配了資源給不同大學,是因為政府當局覺得這樣更有利他們在世界爭取資源。 這部份我覺得你的因果關係並不明確,我不認為可以討論到這個。 但嚴格來說這部份我認為不是重點。 : 人本教育用了康德三百年前的觀念來當作他們的理念,這本身就很有爭議。 : 我對康德和理想主義很喜愛,但那不會變成國家競爭裡的主流價值觀。 : 你可以建構世界大同的理想,但在建立之前,你就會先奉送上台灣人民的競爭力。 : 因為當你把目標放的很遠(世界),其中的過程就會難以預料,誰會先成為犧牲者。 : 這就是很多人批判理論不切實際,因為他忽略了實際執行時,痛苦的那一方。 : 而同理的是,政策也是如此,一個政策的執行,必然有受影響的那群人。 : 所以在管理,國家等具有階層特性的組織裡,菁英的存在一種必然的情況。 : 用簡單的文字來說,考試考的是記憶力和邏輯分析能力,最基本的是記憶力。 : 也就是很多人很詬病的,「不過就是背誦」,我以前也曾經覺得這很不必要, : 但是當我觀察社會很久後,我發現「記憶力」是一種很基本的菁英所需具備的能力。 : 因為政策和事情的發生是堆疊起來的,如果當局不曾記住做過什麼,哪有未來。 : 這個社會記不住自己做過什麼,說過什麼的人實在多到不可思議。 : 菁英是因為公正分配社會資源而存在,所以重點該是道德教育,無私的分配行為。 : 要跳脫利己主義去做出「有利最大群眾」的決策是最困難的教育。 : 國家社會應該想辦法在菁英教育中添加嚴格的道德教育,而不是毀了菁英教育, : 毀了菁英教育就看不到更重要的道德問題,但會根本動搖了國家生存的能力。 : 如何以現有教育系統教出「有道德的人」恐怕才是最大的挑戰。 : 因為我看不出來台灣的教育系統有任何潛力能給予被教育者正確的道德觀。 矛盾來了,你認為康德不能處理目前遇到的困難:功利思想與道德教育 我的理解是你認為康德這類義務論的規範性主張無法回應世界的急遽變化, 因此你認為應該採行效益論的途徑去評估一個政策的好壞。 你又談到菁英和社會結構的現象的存在,而菁英是因為公正分配社會資源而存在 你批評康德的義務論,又對菁英課以義務,認為其有義務保有公正的道德, 並且應該把道德教育給菁英,教出有道德的人。 你不覺你的論述十分的矛盾? 這就是康德要做的阿。 康德認為人類應該具有基本的尊嚴,而任何人都應該盡力幫助他人達成。 這就是你想拒斥的康德義務論阿。 順帶一提,你對於民主社會的菁英預設他們應該具有某程度道德。 但什麼是道德?構成道德的價值應該是那些,你期待誰來建構這種東西? 而且我不懂為何你會說毀了菁英教育就會看不到道德問題。 更重要的是,你心目中的社會是怎麼建構的? 為什麼要接受你沒說出那些預設? 因為從目前的民主政治理論若大致分類,簡單可以分為: 1.有部分的人主張由一部分的少數人來領導:自由主義民主 統合主義民主 即便這類傾向菁英統治,但也並非皆以菁英或有能者之道德德性出發, 相對的,反而是否定上位的道德與德性,主張少數應切割分化,來相互制衡, 也就是權力分立原則。 因為民主政治就是去避免最壞的狀況:濫權, 也是預防上位者去違反各種基本權利保障。 這設計出現也是因為基本權利未普及,特別是教育資源被壟斷的背景下。 2.有部分的人主張由盡可能多數的人來領導: 參與式民主 審議式民主 基進民主 這部份是進一步詮釋當大多數人可以受到一定程度教育的時候,自然就具有判斷能力。 不需要仰賴少數人來決策,更應該傾聽多數的聲音並納入討論。 目前多數民主國家的政治改革也是傾向朝納入多數人來統治的方向。 所以你的菁英的道德義務什麼的到底是如何能自圓其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17.166 ※ 編輯: uka123ily 來自: 220.134.17.166 (07/06 00:40) ※ 編輯: uka123ily 來自: 220.134.17.166 (07/06 00:46)
文章代碼(AID): #1FzRqzU5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zRqzU5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