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認清現行「十二年國教 - 免試入學」弊病

看板Education作者 (無神論者-無神得自由)時間12年前 (2012/05/14 09:02), 編輯推噓3(4118)
留言23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弊病 是一堆 那麼好處呢? 其實把問題針對 免試是錯誤的 因為依照目前現狀 高中已經可以免試入學 只不過只能進私立的。 這只要補助學費花錢就可以解決了。 所以免試是假議題,問題是讓各校學生均質化 國家教育的意義是讓學生瞭解這個社會而不是職業訓練所 一個國家未來的領袖或是一個基層公務人員 需不需要瞭解國家中其他階層的生活狀況,學習狀況? 沒有各階層的互相融合生活,就容易產生隔閡與歧視。 從事教育工作或是規劃教育政策者 需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如果單從只要自己的孩子好,當然可以反12年國教 反正反對者一定是關心孩子教育的人 如果從國家整體的考量去思考呢? 不執行12年國教,讓人民依照學業分級 讓各個學業層級的人,互相歧視,這樣會對國家比較好? 或者說,有什麼法子可以不讓各個學業層級的人,互相歧視? 或者說,根本不會有歧視問題,是贊成12年國教的人想太多 是像人本那樣編出『建中學生不屑與人渣一起上課』的謊言? 個人認為,歧視早已形成,問題只在有多少自覺而已。 -- 民主制度就是,精英者必須說服眾人聽他的意見。 集權制度就是,眾人不必思考,眾人只要聽他的。 笨蛋懶得思考,懶得分辨哪個精英說得比較有道理 所以往往喜歡集權制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0.33.19

05/14 10:23, , 1F
文章裡已經提過了,十二年國教的網頁裡所謂「二十九項配套」
05/14 10:23, 1F

05/14 10:24, , 2F
我都去看完了;有關「均質化」的設計非常簡陋;如果均質化能
05/14 10:24, 2F

05/14 10:25, , 3F
達成,我想任何人都不會有異義;但一來「均質化、優質化」本
05/14 10:25, 3F

05/14 10:25, , 4F
身政策設計得隨便;二來又有「特色班」的設計 和 技職定位不
05/14 10:25, 4F

05/14 10:25, , 5F
明; 認為只是因為免試、直升,就能打散學生程度自然而然均質
05/14 10:25, 5F

05/14 10:26, , 6F
那只是沒正視設計缺陷的空期盼而已
05/14 10:26, 6F

05/15 00:22, , 7F
新加坡長期以來都是把人以學業成績分級 也沒看他們國家發
05/15 00:22, 7F

05/15 00:22, , 8F
展有啥負面的效果呀
05/15 00:22, 8F

05/15 00:41, , 9F
沒有負面效果?
05/15 00:41, 9F

05/15 00:47, , 10F
新加坡如果當時李光耀不採菁英治國的政策 哪能有今日高人
05/15 00:47, 10F

05/15 00:48, , 11F
均GDP的成果?
05/15 00:48, 11F

05/15 00:49, , 12F
難道你要你的內閣用當初在學校書念得很爛的人當官嗎?
05/15 00:49, 12F

05/15 00:50, , 13F
板上的很多版友思想都太過於左派了 殊不知左派的政策長期
05/15 00:50, 13F

05/15 00:51, , 14F
下來並沒有右派的對國家發展有利 教育政策本來就該越右派
05/15 00:51, 14F

05/15 00:51, , 15F
越好
05/15 00:51, 15F

05/15 02:56, , 16F
等等 你只是喜歡經濟發展,卻沒有看到其他的部門發展
05/15 02:56, 16F

05/15 02:57, , 17F
左右派對國家發展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嘛?
05/15 02:57, 17F

05/15 02:58, , 18F
"發展"只有經濟發展? 試問,發展為何?
05/15 02:58, 18F

05/15 02:58, , 19F
對你來說教育政策只能左右挑一邊站嘛?
05/15 02:58, 19F

05/16 10:44, , 20F
均質化 特色化 我一直都覺得是學校請錢的管道而已
05/16 10:44, 20F

05/16 10:45, , 21F
然後社區化 哈哈哈 過去幾年社區化的資源整合我還滿懷疑
05/16 10:45, 21F

05/16 10:45, , 22F
的 綜合高中這幾年也在衰退...
05/16 10:45, 22F

05/17 15:39, , 23F
乾脆一步到位,大學均質化好了
05/17 15:39, 23F
文章代碼(AID): #1Fi5c931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i5c931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