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不是在教科書多,重點是在補習多

看板Education作者 (雅夫死了 :+ +:)時間17年前 (2006/12/22 04:25), 編輯推噓-2(02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a-bian 看板] 作者: guest22 (雅夫死了 :+ +:) 看板: a-bian 標題: 重點不是在教科書多,重點是在補習多 時間: Fri Dec 22 01:21:02 2006 重點不是在教科書多,重點是在補習多 真正讓小孩子 沒時間玩樂的原因 不是因為要讀很多版本的書, 而是因為有些小孩子補的習太多了...所以沒額外的時間出去玩 至於未何會讓小孩補很多習.. 這就要去思考,學校老師所教的內容是否能讓小孩子融會貫通, 如果學生都能了解老師所教的內容, 那幹麻還要花時間去補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30.198.8

12/22 01:22,
因為"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12/22 01:22

12/22 01:23,
大家有讀到,我的孩子怎麼可以沒讀到!
12/22 01:23

12/22 01:25,
所以教科書多是正確的?
12/22 01:25

12/22 01:29,
教科書多不一定全部都要念阿...
12/22 01:29

12/22 01:30,
一綱多本的情況下,基本內容是相同的
12/22 01:30

12/22 01:31,
重點是在於學生是否會活用 而不是死記!
12/22 01:31

12/22 01:32,
您還是和sek兄統一一下言論吧-_-
12/22 01:32

12/22 01:32,
考試不是靠基本的東西在決勝負的.
12/22 01:32

12/22 01:32,
呸 這是偉大扁找李遠哲出來的教改
12/22 01:32

12/22 01:33,
題型一延伸~我會你不會!家長小孩就哭了
12/22 01:33

12/22 01:33,
而是靠我唸到 你沒唸到的東西在決勝負
12/22 01:33

12/22 01:36,
原來補習是教改後才有的XD
12/22 01:36

12/22 01:36,
那你就是是死記囉...
12/22 01:36

12/22 01:36,
應該說教改本想讓學生壓力變小,但並未達到
12/22 01:36

12/22 01:37,
目的,反而惡化.更糟的是窮學生開始放棄學習
12/22 01:37

12/22 01:38,
amovie 你真的沒有融會貫通...
12/22 01:38

12/22 01:38,
這是教改前沒發生過的事
12/22 01:38

12/22 01:39,
學校老師所教的內容小孩子不解才會去補習
12/22 01:39

12/22 01:41,
教改前就有補習你不知道嗎?
12/22 01:41

12/22 01:42,
對,但是教改後補習問題沒有改善,反而惡化
12/22 01:42

12/22 01:50,
那是因為很多老師並沒有跟著教改而進步
12/22 01:50

12/22 01:51,
你的說法就是沒配套措施就往前衝嘛!
12/22 01:51

12/22 01:51,
事實就是,不管改不改,家長永遠只以升學率來
12/22 01:51

12/22 01:53,
判斷老師/學校/教育的好壞,這個永遠不會變
12/22 01:53

12/22 01:54,
也就註定了教改永遠沒有機會成功
12/22 01:54

12/22 01:54,
所以家長的心態也要改...
12/22 01:54

12/22 01:56,
您先看完討論串吧-_-家長的心態被雇主的心
12/22 01:56

12/22 01:58,
態所控制.沒有好學校就沒有工作做.
12/22 01:58

12/22 02:04,
那是你的心態吧...
12/22 02:04

12/22 02:05,
那請你先控制各家長跟雇主的心態吧!
12/22 02:05

12/22 02:05,
一堆沒有台清交成根本不給面試的大企業老闆
12/22 02:0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30.198.8

12/22 08:41, , 1F
我姪兒因為不要讓他在家看電視 所以去補習
12/22 08:41, 1F

12/22 09:45, , 2F
又一個把問題推個學校老師..習慣就好
12/22 09:45, 2F
文章代碼(AID): #15YktEEA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5YktEEA (Education)